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计划>

2017年小组合作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2017年小组合作学习计划范文,仅供参考。

  2017年小组合作学习计划范文篇一

  一、小组合作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效进行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进行有效的思考,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有效的发展。要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

  二、学生方面,要合理分组,明确职责、优化组合

  1、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们一致同意在编组时采取将不同程度的同学分在一起,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使优生带动潜能生,共同进步。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2、小组内,职责明确:程度较好的同学为组长,专门安排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活动内容、发言顺序等,中等程度的同学,一名帮潜能生解决问题,一名注意收集本组同学的意见等。为了让合作学习迅速而有效,教师要长期培养小组成员的自觉和自主意识,教小组长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即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等。

  3、读书时能让组员做到边读边思考,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把它勾画出来,通过查阅资料仍弄不懂的向本组成员请教。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并为小组学习献计献策,做到提问主动、讨论积极。

  4、小组汇报,尽量多给潜能生机会,安排他先发言,然后是潜能生的辅导者,另一名中等生,最后是组长。在全班汇报时,让组长指定小组里不爱说的学生发言,老师及时表扬激励,比一比哪个小组每个同学参与学习做得好。下一次轮换不同的人代表本组同学汇报发言。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积极交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必要的让步,还要学会学习别人、赞赏别人,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评价。

  二、教师方面,要作好合作学习的指导,培养方法和技巧

  1、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要求人人明确。制定的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和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而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2、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学生 进行充分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3、在学习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做到别人发言时,认真倾听,评价自己时虚心接受,并能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别人。

  4、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并加强指导,在了解、指导的同时,要一同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还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5、各组汇报、交流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一人发言,其他成员作补充,评价时要公平、公正、客观,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小组汇报、交流、评价结束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小结和总体评价,指出各小组的成绩和不足,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得和失,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7年小组合作学习计划范文篇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合作革命",其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它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学生互动为基本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性的协同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一个班级按学业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依据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学习者在小组的环境里必须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彼此尊重、理解和容忍,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等等,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一.实验方法:

  1、分组前的摸底分析:

  34级10班、34级11班为实验班,各班上48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其性别、性格、能力各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对各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

  2、组建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的组建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

  A、组内异质: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它由8人根据不同的能力、性格、家庭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索和互助共同学习完成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

  B、组间同质:各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开展。

  3、选好组长:

  为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小组学习的优势,教师在对小组成员的深入了解上,选出一些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当作组长。组长的作用不可小窥,其起到领头的合作、表率、协调各员之间的作用。让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彼此尊重、理解、容忍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学习方式:

  小组成员之间往往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讨论,以获得实现学习目的的最佳方案,一改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充分 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5、检测体系和方法:

  A. 检测体系:①学习兴趣;②学习行为;③学习水平;④合作精神;⑤表达能力。

  B. 测检方法:①课堂观察;②对学生行为采取小组集体评价的方法;③对学习水平检测可采用测验法;④可采用与学生谈话,口语测试等自由方法;⑤采用问卷、跟踪记录调查法。

  二、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

  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简单变化,它联带着问题的“宽带”和纵深度;合作交流意义的互动学习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以调整学生群体间的交往行为,开展合作学习为重点,着力营造心理共鸣、思维共振的“交往场”,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完全等于传统意义的小组学习。在“交往场”中,教师是学生的同伴和朋友,问题的解决须是在个体能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群体协作配合才能完成,正是在这个交往场中,师生互动共创与共生。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合—整”办法。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子问题,待小组完成各自子问题后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再通过全班小组交流使知识进一步整合。在题卡上明确了三个小问题,使讨论更加集中,同时通过小组内分别讨论并推举代表总结发现的结论,在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使之相互补充完善并归纳得到总体特征。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作为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巧妙穿插、点拨或者对学生表现的认同、赞赏,都会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这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不再是以前单纯的讲授,学生的听与记,这样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状态中,这种平等有助于创造力探索的发挥,能够发现结论。通过小组合作,这样不仅增长知识,而且通过自己告诉别人结论,也叫别的同学告诉自己的结论,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尊重他人的习惯。

  正如克林伯格所说:“现代社会要求于人的交互主体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其他一切素质,惟有在实践沟通与合作的关系,借助活动才能得以发展。”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实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017年小组合作学习计划范文篇三

  经过上学期教学实践,我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了能更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本学期我想从以下方面入手做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第三、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四、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出示了讨论题后,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的调控时间。

  第一、独立思考的时空。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看清讨论题、明白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功能,诱发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物质和思想准备。

  第二、合作研讨的空间。这一环节应发挥组长的职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序的讨论,合作实践、合作操作。教师这时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地给学生诱导、解难释疑、把握航向,及时地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及时进行调控。

  第三、组织交流的空间。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向全班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本组的组员及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应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别急,慢慢计划”,“你能代表你们小组谈谈看法吗?”,“你的见解真巧妙啊”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增强自信心。

  另外,小组合作,应使学生在比较自主、和谐和宽松的气氛中互相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际竞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相信一定会逐步走向成功的。


2017年小组合作学习计划范文相关文章:

1.2017综合实践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2.2017年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

3.2017学年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4.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5.教师外出进修学习计划范文

22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