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课前预习>

初一散步内容预习提纲以及教学案(2)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初一散步内容预习教学案篇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有过和亲人一起散步的经历吗?沐浴着暖暖的春光,一家人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亲情弥漫、心灵平静、气氛温馨。当一点小分歧、小插曲摆在面前时,那尊老爱幼的美德,也就自然的流露出来了。这段散步的经历,也就成了生命中最美的记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莫怀戚的作品《散步》去感受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中浓浓的亲情。

  四、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写作特点。

  五、再读课文分析人物

  六、课堂小结

  (一)检查预习情况。

  1 预习1,预习 3:(1)(2)

  2 走近作者

  莫怀戚,当代作家。

  (二)从全文来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睦、互敬互爱、互相体贴)

  1、这篇散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道德?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

  (敬老爱幼。“我劝母亲散步”,“解决走大路和走小路的分歧”,“‘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2、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要依从儿子,走小路。最后,“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走了小路。表明了“我”是对母亲非常孝敬的一个人。)

  3、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因为小路难走,恐怕稍有闪失,摔伤了自己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慎重。表现了他们的责任感,体现了“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一)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表达了“我”对春天的渴盼。因为对母亲这样的老人而言,寒冷的冬天是一个痛苦的考验,可母亲“熬”过来了,这让“我”感到很高兴。)

  2、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总算”写出了盼望、急切的心情,也体现出了“我”对母亲真挚的爱,暗示了母亲年岁已高,身体状况不佳。)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个“熬”字既写出了对衰老生命的艰难,更写出“我”对母亲的关怀和为母亲能够迎来一个新的春天而无比庆幸、欣喜的心理。)

  (二)请在文中圈画出自己认为写的优美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分组讨论,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然后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

  总结: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比况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谐。同时,也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作了铺垫。)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含义深刻,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形象地说明了人到中年,责任重大,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文中共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仔细品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绿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一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富有诗意。用环境描写烘托作者一家人散步的心情,设置散步的背景。这里侧重描写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一方面照应并渲染了文中对母亲身体的描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出文章的宗旨——强化“生命”意识,强化善待生命的意识,是匠心独具之笔。)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名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疼爱孙儿的内心世界)

  (四)读完全文,你认为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分组讨论)?

  (以小见大,也就是“滴水见太阳”。文章选取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平平常常的散步这样的小事来写,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1、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文中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里活动分析人物。

  明确:

  “我”:孝敬老人、有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子。

  妻子:贤惠、明理、温柔、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信赖儿子。

1928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