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如今,如何学习,如何高效率的学习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完全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进行学习已经不再满足教育的需要。我们需要学习知识,更需要学会如何学习,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

  1、构建空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并非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积极进行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重组教材,构建探索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同学们经历了亲身体验和感知,获得了感性经验,从而实现了认识知识的内化过程,促成了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分一分、写一写、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一系列活动,自觉地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的表象顺利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表达、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引导健康的竞争,激发雄心壮志,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

  1、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争当速算标兵”、“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游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一些“解题能手”、“争当智慧星”、“评选火箭组”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力,赛学习方法,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独创性,赛语言的表达是否流利、简洁、完整、准确。不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与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同学同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三、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纪民族之林。”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从小学教学开始抓起,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和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需要营造创新氛围,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心,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大胆放手,展开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总之,在自主教学中,必须把握好一个宗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还有待不断探索、尝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促成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学习倾向和教学需要。它的积极性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按教学目标需求教学的作用,达到教师讲课分析,学生听课思考的目标。“有的放矢”,而密切配合,这样就减少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良好的的学习行为习惯不仅局限在课堂内,因此,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有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以及训练和复习的习惯等,并努力使其规范化。教师必须把它作为学习方法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一项基础教学工程来实施。

  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运用。

  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主要来自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途径。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教学目标、程序、方法和效应,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凡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在智力开发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方法的运用是直接的教学认知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予以精神指导。

  其一,通用性的学习方法指导,这种方法对各门学科都适用。如记忆的方法,有比较法、分类法、歌诀法、理解法、联想法和形象法等。

  其二,专科性的学习方法,这是专门学科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如语文学科阅读方面的学习方法,有朗读法、默读法、选读法、说读法、熟读法、识读法、精读法等等。这些方法的掌握还必须在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下,才行之有效。在教材中把握整体教学,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注意阶段内容系统化和单元教学内容集中化,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课堂教学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成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过程。在确定教学重点时,从教材和总体知识角度来分析单元教学目标,从而进行综合的教学训练。但教师德课堂示范,既要注重教法运用的影响作用,又要不断要求和指导学生,使之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同时与学生一起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而形成学习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始终在不断变换,不断促进,其方法也在互相选择,对学生也有种种要求。但由于学生的智力条件不同,基础情况不一,因而选择的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就有区别。教师在课堂施教中,应区别对待,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教学,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囿于呆板的固定程式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用学习方法。一般来说,要求达到识记、了解程度的,可选用讲解法、介绍法和阅读法等;要求达到领会、理解程度的,可选用启发讲导法、质疑法和探索法等;要求达到分析、综合、应用程度的,则应选用类似比较法、系统讨论法、讲评法和练习法等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教学内容的不同,所要求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科,运用的是实验的方法。因此,方法的选择必须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主体性特点,致力于将外在客观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主体要求上来,能适应课堂教学认知结构的学习能力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获得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益。

  扩大教学信息的传递。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扩大教学信息传递,以增加课堂学习密度,给学生最大最快最有效的知识信息,加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信息传递,转换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每节课四十五分钟,努力掌握和研究信息的传递方式和规律,将其传递形式作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信息中。对于教科书上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课堂上学生不易听懂的问题和较难掌握的公式方法,教师应善于及时调整信息传递,转换成学生容易接收的学习信息传递信号形式。由于信息传递的形式不同,信息传递的“质” 与“量”也不相同。如:同一篇散文,有表情带感受地朗读,比无表情无感受的朗读,学生所获得的信息要多,而且效果好。再如:评批一篇作文,用语言评批比用分数评批,学生所获得的效益要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提示和行动提示,都是在有效地传授信息,使学生找到从已知到获取新知的内容。然后,开展和创设出课堂交往情境教学讨论,如:探索式讨论、训练式讨论、操作式讨论、评价式讨论和理解式讨论等,这样通过讨论交往,师生之间彼此沟通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知识等不同的信息,使课堂教学得以和谐,传递有效的进行。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自主安排,从而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与传统的学习之间的区别,从而喜爱上自主学习,自发地想要自主学习,而不是被迫的自主学习,反而起到反作用。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旦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就会主动地通过自主学习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前期提供简单却实用的自主学习方法。没有人天生就会自主学习的,完全依靠自己摸索的话,每个人花的时间和精力不一样,有些人很难入门,会对自主学习产生厌恶感。前期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下如何自主学习,从而引导学生去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并独立思考。老师教授的内容是固定的,在接受老师们教授的内容前,进行预习,每个人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再听老师讲解时,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可以发散思维。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一般我们都是有课程表的,都是按照课程表来上课的。但是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举例:在周三的上午不安排具体的课程,完全把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在教室只是为了维持班级秩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

猜你喜欢:

1.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2.小学生学习经验演讲稿精选3篇

3.有效学习的十大方法

4.家长鼓励孩子学习的正确方法

5.学生必看的学习好方法

3704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