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大全 >

语文课学习心得

时间: 新华0 分享

语文课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语文课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语文课学习心得(通用10篇)】,供你选择借鉴。

语文课学习心得篇1

经过几天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又有了新的认识,它使我受益匪浅。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它使我的教学目标更明确,在工作中更能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日后的教学方法,现略谈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从以往的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的目标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我们要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评价提出了明确要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所以,在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三、对阅读教学理念的一些新表述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要求共同构成了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化了。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看来,课程标准对教师善于整合教学内容、打通听说读写、提高语文实践活动质量有很高的期待。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涵作了具体的阐述。

总的讲,新课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使我们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语文课学习心得篇2

自己97年毕业至今已有15年,应该说自己参加工作的年头也不短了,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现在应该出些成果的时候了;而且我还听很多人说这个年龄段应该是工作和生活黄金年龄,说在这个年龄段的工作情形如一朵正在开放的花,有着生命,有着活力。但自己现在却不知怎么了,对于曾经热爱的语文越来越不会教了,天天早来晚走的,你在看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敢表达、会表达的越来越少了,这种学习状态,成绩能高吗?挫败感越来越强。内心有时还有这样一种想法,下一次再分科不教语文了,改教数学吧。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问了自己很多次。

有幸的是暑假期间,学校布置我们学习了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及,昨天又听了张静教研员关于《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分析,在学习与倾听中让我心中那个为什么的问号慢慢变成了半个句号。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重书本,实践不够

课标中,在“课程性质”一部分增加了这样一句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通过学习我觉得课标在告诉我们,语文课程要学习的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想想也是,我们每天学语文,到底是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这才回到了语文的本源。比如我们每学一篇课文,或教学生学生字,或教学生学词语,或教学生学阅读,或教学生学习作,我们教来教去,最终目的还不是让学生把这些生字、词语、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吗?这也正是说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而自己平时的教学恰恰只是就书本而教书本,学生总是学这样空洞的语文,兴趣能大吗?

二、想法有,坚持不够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努力把指引学生写一手整洁、漂亮的字作为自己教学中任务之一,为了让学生写一手好字方法用了不少,打字头,搞评比,实在不好打手板,可效果还是不理想。

而2011版课标“对写字教学更加重视”,让我找到了一些答案。课标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课标中的这些语句在告诉自己,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试想效果不理想,是不是自己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呢?

三、朗读有,自然不够。

四、引导学生读书有,展示方式的灵活多样性不够。

五、引导学生表达有,个性表达,创新思想不够。

六、指导学生作文有,修改不够。

如果在今后的教学我能将这些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努力克服,学生是不是会能喜欢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了,这样学生的成绩是不是也能提高一点呢?

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语文教学又将进入一个深沉探究的新时代,让自己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思考着,改变着,收获着……在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研究让自己的那个句号越画越园吧。

语文课学习心得篇3

作为一名长期处于传统语言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最近几年真的挺郁闷。现在台湾那边又吹来一阵风,文章要群读了!哎~

其实,群文阅读就是一种分类对比的阅读方式。通过选择性的划分同类型却不同风格水平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使阅读者形成一定的鉴赏和品评能力,逐步提高阅读者自身的文学造诣。

这种阅读方式在现今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倒不失为一种快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呵呵,不发牢骚了!还是将这段时间尝试应用群文阅读于教学工作中的心得和感悟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当然也有一些困惑!反正大家一起思考讨论!不吝赐教!

与我预想的一样,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顺利实施群文阅读,教师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底蕴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文章的选择和孩子们的阅读感悟是衡量群文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几篇文字一堂课,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文学修养和底蕴,甚至能够陶冶和净化孩子们的内心和灵魂。

当然,这是最理想化状态!现实中的我们因为各种认知差异和条件局限,学生的感悟与收获完全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水平!这也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个症结!

其实一线教师们或许已经发现,新编语文教材已经尝试以课文单元为基础,开始对孩子们进行指向性的引导阅读,这完全可以作为我们群文阅读教学的分类设想和构思方向。因为孩子们对本单元课文已经有一定教学认知的基础,再结合不同水平和风格的同类文章对比阅读,能够得到最鲜明最直观的阅读体验!

所以实际教学工作中,在每单元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我会以单元课文为基础,结合我在网络上收集整理的相关文章,设计一堂群文阅读教学,效果不错!

但是,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章的工作量确实超出我的预想,所以个人认为: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不能作为一种常规教学模式实施,仓促构思的对比阅读教学无法引起孩子们的体验共鸣,甚至会给孩子们造成歧义和误导。

个人认为,文章的选择对于群文阅读教学尤为重要。

说具体点,我们不但要鉴别选择各种不同风格不同水平的文章,更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能体会和理解的文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说长远点,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教师自身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和文学修养,需要严谨的敬业精神和积极的工作热情。这也绝对不是单独某位教师能够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全体教师携手合作,集思广益才能尽善尽美。

但是每位教师都有自己工作和生活,都有自己的文学理念,所以真正想要做到群文教学的理想化状态,我们任重而道远。

还有一点我相信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老师们都深有体会,那就是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会不自然的进入常规教学模式和节奏,直接导致演变成常规语文教学课。

所以我在设计群问阅读教学的时候,重点强调一个“读”字,不板书,不笔记,不归纳,不分析,一切的一切都通过阅读去体会,去感悟,让孩子们顺着不同作者的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发现,去寻找,什么是美,文字的美,语言的美,世界的美。

自我感觉,不论是文学素养还是教学经验,都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所以各位尽可畅所欲言。

谨以此文,献给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传统语言教学工作者们,为了祖国的未来。

语文课学习心得篇4

这些日子,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内容,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依然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雨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收当代教育的新理念,坚持“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但在以往的基础上,修订稿也做了适当的修订,如: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进一步增强课程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等。这次修订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调整:如:关注写字姿势和习惯,注重书写的育人功能。适当降低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在“附录”中新增加了两个字表。

总之,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情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公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科学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产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的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语文课学习心得篇5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非常有趣的语文课,课堂上李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穿衣服比赛、梳头比赛、读字比赛还有写字比赛。课后,李老师要我们放学后根据这堂课的内容每人写一篇作文。

最先开始的是穿衣服比赛,是三男三女,男生有我、梁书豪、赵宣博,女生是李美惠、杨云开、李桐。比赛开始了,我先拎起衣领把衣服抻开,然后在把衣服穿上,他们都是直接就穿,这个袖子穿进去还得拽另一个袖子,反倒耽误时间。结果是我赢了。

第二项是看谁读字多的比赛,是一对一的,第一局是高岩对阵徐瑞含,我们大家当裁判。一分钟后高岩读了100个字,徐瑞含只读了85个字,高岩胜利。第二局是许家赫对阵王珑霏,当时我想“王珑霏平时说话象开机关枪,这下许家赫惨了”果然,最后王龙飞以100个字的优势大获全胜。许家赫笑着说:“这个王珑霏读得也太快了”。

梳头比赛都是女生参加,很快就完成了。

最后一项是写字多比赛,李禹桥耍小聪明光写“一、一、一......”结果被李老师发现了,罚他重写,把我们逗得哄堂大笑。

这真是一堂有趣的语文课呀。

语文课学习心得篇6

3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赤壁市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活动,成为了赤壁市小语青研中心的一员。整个活动下来,很受感动。感动市教育局周青、江清秀两位教研员对小语工作的执着与孜孜不倦,感动课题组长们对小语工作的艰辛付出,感动小语工作者们的敬业精神与无私奉献。通过学习,使我对我们的语文课题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对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活动中,江老师的精彩主持,两位老师的片段教学,三位组长有针对性的课题阶段性总结,以及其他教师代表发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课题研究中肯定可以提高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课题研究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制定出来的,它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有实践经验做支撑,这就迫使我们教师自己认真地去学习,研究。听了几位课题组长的总结发言,我知道了:在课题研究前期,在课题主持人的组织下,通过听讲座,了解模式的框架;然后在教研组活动上,学习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案例。还要查阅斯霞、崔峦等专家的学术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参与者的知识量,提高了自身素质。随着理论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

二、课题的研究氛围很好。

三个多小时的参与,学习,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直到结束了还意犹未尽。我庆幸,能成为课题组研究成员之一,能参与到这支高素质的团队伍中来。就拿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与方法”来说,对于一篇课文课时划分的研究,需要我们课题组通过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反复地进行讨论、分析。在阶段汇报会上,听取课题组成员的意见,认真修改才提炼出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课时划分。在这里,我想要感谢市教研员周青老师和江清秀老师对青语会成员的耐心指导。听组长邱辉说:每当她遇到困惑时,两位教研员就会亲自对她进行指导,给她指点迷津,使我她如沐春风,增强工作的信心,认真努力地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不断地产生碰撞与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活动的实践会让我成为思考者。

通过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会向组内成员学习,针对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认真进行反思。把在青研中心学到的好的教学模式,好的教学方法等推广给其他老师,总结哪里做得好,哪里还有待改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我想:通过自己不断反思和实践获得的经验,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加入了小语青研会,使我真正的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留意课堂教学中的小小细节,从日常教育教学点滴事情做起,及时反思,及时改进,真正把新课程理念的种子播撒到教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之中,做到细微深处见真情。我相信,在课题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与我的同仁们一定会共同成长。就让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真正锻炼能力,增强自信,提高自己,服务学生。

语文课学习心得篇7

如果有人问你喜欢那一节课,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今天上午的一节语文课。

女生相对来说比较喜欢看童话故事,男生相对喜欢《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一些武打书但今天上午的一节语文课改变了我。

老师说今天我们要把《将相和》《草船借箭》主要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行啊同分析一下,我听了也渐渐灰心起来想“不就两篇课文吗,能有什么重大发现。”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不耐烦,然后对我们说出了主角和配角在十八课和十九课上的不同,然后叫我们4个人讨论了几分钟,这是不知道是怎么了,大家对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同学们多都手举的高高的争着发言,老师不断叫同学们起来回答问题,而且有一位同学说的新发现与众不同,尤其是闫章文的发现,老师说这是很多大师思考了好几年才想出答案听到这里我真想大叫一声表示我的不可思议,邢涵瑞的发现竟然而老师都没有从文中领悟到,真不愧我心目中的偶像。

一节语文课发现了这么多的奥秘,一节语文课,把我肚子里的树丛变得爱上了古典名著。

语文课学习心得篇8

4月7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烟台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的评选活动,非常感谢领导给予的这次学习机会。作为一名听众,一名学习者,现在细细回想起那一节节令人向往的课堂,仍然意犹未尽。这次优质课,包含了多种形式:阅读、低年级的识字、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文教学等。每一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各个县市的先进教学水平,设计精巧,语言精练,这些优质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让我感到不光是在听课,而是在享受。两天下来,真是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让我学习、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

综合各位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上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师生心灵的交汇。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没有沟通,一堂课的效果将是不会很好的。我所听的这些课几乎每一节课前都有一项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而且有的渗透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情感。

如蓬师附小葛老师的一节《白鹅》,准备上课前,非常亲切地跟孩子们聊天:昨天你们知道了我姓什么?叫什么?从我的名字想到了哪一首诗?----《咏鹅》。老师让孩子一起背、唱,并让孩子起立带领孩子做动作唱歌,夸孩子们唱得好。然后跟孩子聊起自己小时候不会唱歌,怎样用一句最简单的歌来应付大人的趣事,让孩子感到老师原来也很平凡,这样就很自然地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芝罘区毓璜顶小学的刘老师在教学《雷雨》这篇文章前,先播放《夏天的雷雨》这首儿歌,伴随着动画老师带领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正是这一个个课前的“热身”活动,让学生们熟悉了原先还非常陌生的老师,使后面的课堂师生活动更加流畅、和谐。

二、课堂具有系统性、开放性

课堂上既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性,又注重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又提倡合作探究;既有深入的文本研习和问题探讨,又有恰当高效的活动体验。

葛老师在让学生对比鸭的步态与鹅的步态时,让学生读书画出描写鹅与鸭子步调的句子,学生总结出鸭子的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地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老师让学生模仿鸭子的走相,更是惟妙惟肖。而鹅的步调的学习,学生总结出其特点后,对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深感迷惑,老师便对照图片介绍了净角就是京剧里的花脸,然后就来了一段精彩的演唱,《说唱脸谱》中的一段:蓝脸的多尔墩盗御马……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一段表演,让学生充分领略到了鹅的步调之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在如此引人入胜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陶醉、痴迷,更让所有听课的老师暗暗叫绝,并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有了这样的深切体会,之后的朗读指导也就水到渠成。

葛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优雅的举止,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让人感觉真是舒服,又心生钦佩之情。但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福山区回里中心小学孔老师执教的《画风》一课,在学习课文时,老师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在引导孩子学习了赵小艺和陈丹画风的有关段落后,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宋涛是怎样画风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多种方式读书,通过旗子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

三、善于创设情境

在《雷雨》教学中,刘老师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在学生感受了雷雨前的自然现象的变化后,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黑沉沉”写出了乌云怎么样的变化?“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垂”比较抽象,难理解,老师用多媒体制作蜘蛛垂下来的动作变化画面,将抽象变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说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下来。”

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动画后,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描写而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让学生仔细看雨后初晴的画面,把画面中描绘的雨后美景找出来,在寻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在导入新课后,老师播放了一段动物世界的片头,伴随着激昂奔放的音乐-----just blue,画面上出现了展翅翱翔的雄鹰,草原上奔跑的猎豹、潇洒的雄狮……所有的孩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轻而易举地进入了这奇妙的动物世界。接下来的描绘:我看到了一只____的____。学生的回答积极踊跃。

四、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认识能力,是构成学生智力的重要心里因素,他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如《荷叶圆圆》一课,学完课文后,老师又提出问题:在这片荷塘里,荷叶还会有哪些好伙伴?____说:“荷叶是我的____。” 《画风》一课即将结束时,老师让学生闭眼想象,风姑娘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____。”这些环节的安排,让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使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使语言表达能得到了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同时在愉快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以发展。

五、课件制作精美,实用性强。

语文阅读材料往往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事物。而事物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而且还可以通过图片、影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来表达。这些多媒体手段将真切的声音、生动的图像、跃动的影像和形象的动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容易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都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如:《雷雨》中精彩的flash课件,《月球之谜》中有关月球的录像资料,《北京的春节》精美的画面,喜庆的背景音乐……老师们的课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实用有效,不花哨,不杂乱。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富有创意。

在这次听课活动中我还有幸听了一节综合性学习课《走进清明》,老师在展示成果时所采用的方式更是精彩万分,有非常活跃的有奖竞猜,有全组的歌舞表演,有优美的配乐朗诵诗词,还有学生自拍的DV,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大饱耳福。

总之,在每节优质课中,我都能感觉到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也使我认识到什么是真正和谐高效而又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同时,我也感到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知识的积淀。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独具匠心的花匠,绚丽多姿的语文课堂需要能言善辩的老师,希望今后能把在此次优质课中总结的经验方法适宜的化入自己的教学中,博览群书,做好知识储备,不断思考与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驾奴语文教学的课堂。

语文课学习心得篇9

11月20-21日,我有幸在合肥参加了安徽小学语文经典课展示与引领活动。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次宝贵的机会,通过2天的学习,我不虚此行,收获颇丰。活动中各位名师们纷纷展现了精彩的一课。作为还在语文教学中处在摸索阶段的我来说,名师们亲身向我们展示了语文该教什么,该如何教。现将感受汇报如下:

1、素养之高。这次活动请来授课的各位名师均是在小语界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每位老师都具有极高的语文素养,一节课的厚度和宽度让我们叹为观止。其中,张祖庆老师的写作指导《世界的另一端》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多一线的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写作不知怎样引导,所以学生不知写什么。而张老师运用一个奥斯卡短片,让语文课堂抽离出课本,充分调动的想象力,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让孩子充分感受了语文的魅力。

2.课堂之“真”。我看过很多公开课,语文课花样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而孩子学的东西越来越少。很多人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还原语文课堂的真实性,去翻从简,去伪存真,免去作秀,还原一个真实的语文课堂。其中,来自阜阳的王小红老师就贯彻了这一理念,上了一节常态的语文课《风筝》。她用扎实的功底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识字写字课,让我们低年级的语文教师醍醐灌顶。

3、读之多样。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乐读、会读,能读好。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例如盛新凤老师的《乌塔》一课,就向我们展示了对话朗读的关键所在。课堂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层次非常清晰。

4、语言之独特。教学语言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必须生动有趣。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师生感情就会融洽,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教师不应该扳着面孔上课,满口严肃的话,如果这样,学生就会如芒刺在背,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在陈金龙老师的《鹬蚌相争》中,陈老师让孩子讨论战国时期,强大的秦国究竟应不应该攻打赵国,一个孩子起来说:不应该,万一它要是没来呢?“陈老师风趣地说:”万二要是来攻打了呢?“所有学生和在场老师皆是捧腹大笑,像这样的教学片断层出不穷,老师们都拍手叫好。 这次活动意义重大,正如活动标题所言,各位名师为我们做了一个引领与展示。让我们学以致用,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异彩,爱上语文。

语文课学习心得篇10

上周在全区语文优质课比赛期间,挑空课时间去二实小和南山小学听了几节课。作为一名听众、学习者、导课参与者总不免要思考、要比较、要反思……现在细细回想起那几节语文课,感觉收获颇多,受益非浅。这次优质课,包含了语文课堂的各种形式:既有阅读课、口语交际课,又有习作课。每位授课教师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踏踏实实上好课,切实让孩子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不是华而不实的表演课。

一、低年级的识字课扎实有效

一年级的《四个太阳》:教师指导学生从自己喜欢春天一段开始学习,随文识字,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轻松识字。摒弃了总是一味的让孩子们读词语。我们想上好一堂识字课,首先要营造识字教学的气氛,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其次,教学的方式很多,可以把”读、看、说、演”等方式结合。第三,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比较好动、好奇心强,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学习很容易疲劳,因此适当的游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语文学习中,往往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在进行字、词教学时,可以用“猜字谜”、“添笔变字”、“找朋友”“等游戏形式来识记字形,巩固字音。我校韩晓丽的《乌鸦喝水》就是这样进行识字教学的,孩子们也学得兴趣盎然。

二、中高年级的阅读课“读”得到位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的过程是从解读文本开始的,也是在解读文中实现着生生、师生间真切的对话,实践着生成着语文的能力。《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将将阅读的过程亦即首先变成了“倾听”的过程,再辅之以相关文本与非语文材料(音乐)等课程资源的拓展强化,蓄势对学生内心形成猛烈的撞击,生成丰富的体验。顺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再转入“诉说应答”,必是有感而发、有情可抒的了。其间,我想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都重在创造一种适宜的“对话”环境,或是情感诱导,或是方法指点,或是激励肯定,努力促成“对话”的不断生发与深入。在这一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文本材料必将获得丰富的个体意义,“对话”也就成为了一种精神交融、思维碰撞、心灵共振的过程。

长征李自梅上《只有一个地球》抓住明显的主线“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在质疑的同时产生探索的欲望,并引导学生从“可爱”和“破碎”两方面进行学习,突破难点。同时由另一条主线—“自豪”到“心痛”这条情感暗线,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读中悟情,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变化。

还有很多课是让人向往的。赞叹、称颂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②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

203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