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大全 > 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

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

时间: 新华0 分享

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优秀10篇)

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篇1

我读过一本书,叫做《童年》,童年讲述的是一个孩子童年的时光。童年经过的是各种各样的经历。在童年时候,有过好多胆颤心惊的事。

也许你的童年难忘的是缤纷多彩的美景,也许你的童年难忘的是融洽相处的朋友,也许你的童年有着不为人知,与众不同的一个个秘密,他们都值得你去细细品味,深深回忆。而我的童年难忘的则是一本书,一本引我走向知识的海洋的少儿经典科普读物。童年告诉我们,童年时光是最无私的。尽管他们的事业不同,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在他们的生活中,童年中,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总会有险阻的,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但生活中也充满了贫困,孤独和辛劳。但是他们并没有退缩,我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它的心灵和品格。我认为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因此伟人们的生涯往往就是长期的受难,他们的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折磨,然而正是忧患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如果说我的童年是一杯茶,那这本书就是茶的清香,如果说我的童年是一盘棋局,那这本书就是那个至关重要的棋子,如果说我的童年是一张蜘蛛网,那这本书就是网的中心点。童年已成细雾,成淡淡的影子,可这本书,会被牢牢的锁在我记忆的深处。

人生最难忘的就是在童年,童年是最纯洁的,童年是光明的,童年是有意义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的童年。读完这本书,才知道童年是最真实的,没有心机的。我真的被童年所深深的吸引了,好像就快融到那一片童年的草坪上,尽情的歌唱,没有任何烦恼。去享受童年的快乐与幸福。

现在细想起来,童年就像一本打开的书,在这本书里,你会读到因满足了愿望而高兴,也会读到遇到不平而气愤,还会读到因受了委屈而伤心。你会读的兴高采烈,也会读的神色黯淡。你会因读到精彩处而大声叫好,也会因读到惊险处而大惊失色。而现在,童年正在离开我,书的纸张也因此而渐渐变黄。被功课这座山压得直不起腰的我们,只能在梦里,慢慢的、慢慢的咀嚼这书里的文字。

最后,好好把握你的童年吧,别让这本书留下空白,留下遗憾。

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篇2

《童年的秘密》揭开了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本书的作者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的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著作。

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之前,我们并不太在意,读了这本书以来,我对这点就有感受了。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我的意志行事,不会去研究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了,年幼的初生儿将用啼哭来表示抗议,稍大点的幼儿园小朋友就会大胆说出来,到了小学阶段的儿童,甚至会产生逆反的心理,所以,我们要根据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一点原则,多研究儿童的感受,并作出让步。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例如我家此刻读幼儿园的女儿,在吃晚餐时,对餐桌旁边谁坐哪个位子很敏感,平时,她习惯坐在爸爸妈妈中间的位子,爷爷坐在最旁边的位子。记得有一次,吃晚饭时,我坐在我女儿的位置吃饭,女儿立刻就说,爸爸你坐错了,并非得要我坐回以前的座位。在我所教的班级里的学生,他们也很有秩序感,例如,他们在教室里上课之前,会很自觉地坐好等待教师来上课,当有一名学生总是站着,或者在捣乱,其他学生总会觉得不习惯,从而会对他产生反感,当我到了教室里之后,很多学生会主动地举手告诉我这个学生怎样样不遵守纪律。

蒙台梭利还告诉我们,成年人应当去努力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能够给他们供给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仅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忙。首先要满足孩子的睡眠需要,“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应当让他多睡些”。新生儿基本上一天基本上都是以睡眠为主,一天的非睡眠时间仅有几小时,幼儿园小朋友最好能一天睡上12小时以上,到了小学生,最好是能睡上九小时以上,才能满足睡眠。可是,蒙台梭利也告诉我们,千万别让儿童过量睡眠,过量睡眠,会让他们缺乏必要的活动时间,不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不利于成长。我女儿说,睡太久了,上幼儿园会迟到,要早睡早起。此刻的小学生,由于作业量过多,有的同学写得较慢,一向写到晚上十一点的现象较为普遍,中午也有作业,不能午睡,这样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足八小时,这样,怎样能满足睡眠的需要呢。

蒙台梭利说,成人能够以儿童的身份去代替儿童做某件事,但决不可把自我的意志微妙地强加于儿童,而应当让儿童自我去做。一旦发生成人替代儿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儿童自愿去做,而是成人借助儿童去做某件事了。拿我女儿来说,因为担心她自我吃饭会吃不饱,所以都是大人喂给她吃,但最近我发现,在吃饭这点,她早已落后于其他小朋友了,她在幼儿园里吃饭排行倒数。我在想,这就是我们一向喂她的原因了。她缺乏自我吃饭的锻炼,难怪在幼儿园里吃饭很慢。这几天,我们不喂她了,让她自我吃,几天来,她提高很快,还会用筷子吃饭夹菜了。我也在暗暗责怪自我,为什么不早点让她自我吃呢?为什么我们要帮她呢,让她自我来不是很好吗?有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写家庭作业时写得慢,陪伴的家长又没有耐心,为了赶时间,家长会帮着写,这样将不利于学生快速完成写作业。学校卫生大扫除,低年级家长会主动地帮孩子班级搞卫生,这样包办代替,也不利于孩子的劳动本事的提高。

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篇3

曾读过一些文学名著其中有一篇就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社会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样是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灵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吗?!所以这本书都会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到不快和压抑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

处在这样丑陋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担心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窝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蔼、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高尔基正是以他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难历程。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痛斥小市民的卑鄙灵魂。让这种卑鄙灵魂消失正是无产阶级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还在继续……

而我所要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篇4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童年》,它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高尔基。这本书是是写了高尔基的童年。

我们的童年是美好的,是快乐的,想要什么有就会有,但高尔基的童年并不是那么快乐的,而是悲惨,凄苦的。在这本书中,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小名)的父亲在他的童年去世了,而且死的很悲惨,这给阿廖沙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失去了家庭的支柱,只的与母亲和外祖母相依为命,后来跟随外祖母来到外祖父的家里。

但在这,阿廖沙并没有过上好日子,他在这里看到许多丑是,舅父们为争财产而互相反目为仇,愚弄弱者,毒打儿童……。但他却受到外祖母的同情,外祖母经常给阿廖沙讲许多好听的故事,阿廖沙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故事的熏陶,健康的成长,不像他的舅父们一样。

阿廖沙从小就喜欢读书,他渴望读书、拼命读书的精神使人感动,但他也为这吃了不少的苦头,经常为受到的屈辱、欺凌而落泪。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依然坚持读书。与贫穷的劳动人民接触,深入社会,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养料使他真正成长起来,并最终成为一位文学大师。

从这本书中我觉得高尔基小时侯对小市民恶习的痛恨,对自由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才会使他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和高尔基简直是天差地别,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我觉得我们拥有一个比高尔基幸福的童年,我们一定也会有比高尔基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吧!

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篇5

秋日的第一缕晨光,散满在书桌上,而我则在看着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

阿廖沙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他四岁丧父,从这以后他便跟着母亲、外祖母和外祖父生活。外祖父是一个凶恶的人,阿廖沙经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在这个处处散着恐怖气息的家中,还住着两个每天闹分家的舅舅和两个表哥。阿廖沙也认识了许多人,比如善良的“小茨冈”;每天研究科学的“好事情”……这些人教会了阿廖沙许多道理,但他们都以不同的理由离开了阿廖沙。阿廖沙在经过长久的悲惨生活后,他的母亲也去世了,从此他便走向了人间。

阿廖沙的童年从开始至终都是一个悲剧:外祖父和舅舅们的恶毒;亲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争吵、斗殴不断地发生……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到处都散发着“战争”的硝烟,但好在阿廖沙有一个善良的外祖母。她教会了阿廖沙如何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痛苦的,是无忧无虑的!甚至有很多孩子不明白什么叫“打”,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被打。被人拿着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我们拥有了那么多,可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的眼里,大人挣得那么轻松,那么容易。的确,我们没有体会过阿廖沙那样的生活,他那种只有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的滋味,我们是无法感受得到的!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他本不需要这样做,本不该过这样的生活,但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个吝啬的外祖父!正因为他的自私,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儿女,甚至只有十一岁的外孙!他不是人,他是禽兽!

在这里,我愿全天下的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而我自己也要像阿廖沙一样做个勇敢、正直、善良的人!

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篇6

在这个假期中,我读了高尔基写的一部小说《童年》。这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长经历,描绘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画面。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饱受惊吓。这一幕真实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有温暖与光明。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过的另外一种生活。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里有严厉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爱喝酒闹事的舅舅,有漂亮而忧郁的妈妈,还有会跳舞的"小茨冈";有抬起长腿踢妈妈的继父,有称为"奶奶"的绿老太婆,有孤僻而执著于化学实验的房客"好事儿",有自杀的小偷彼得伯伯,还有一群玩草鞋大战,去冰天雪地的小岛上偷木板过活的善良小流浪汉……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颗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这群人中,体验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爱丰富了他,使他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去应对困苦的生活;苦难让他明白,俄罗斯人大多像小孩子似的,喜欢拿忧伤来逗乐,玩弄,不为做不幸的人而羞愧……正是从这个足迹里,走出来了一个文学巨人,世界因他而增辉。《童年》,也为我们认真了解一个伟大民族打开了一扇小小窗户。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从中读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获得珍贵的精神食粮,而且还学习了作着刻画人物性格的匠心独运和简练的叙事风格。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篇7

《童年》是高尔基所著,它与《在人间》及《我的大学》被人们称为“自传体三步曲”。我读完《童年》,觉得它记载了高尔基铅一般沉重的往事。

作者阿辽沙的父亲染上霍乱而早早过世了,3岁的他和外祖母,外祖父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外祖母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人,她的爱丰富了作者的心灵,可外祖父脾气暴躁,这给阿辽沙沉重的打击。阿辽沙的童年有酸,苦和辣,微微泛着一点甜,可他的母亲却把她儿子的这一点甜一同带进了坟墓。阿辽沙读完三年级,就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学校课堂,不久就走向人间,到人间去谋生。

在这一部《童年》中,故事的情节就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书中慈祥的外祖母那丰富,生动,优美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歌谣使作者听了大为神往,就激发了他对正义事业的美好希望。

当我读到这样一段话的时候,深有感触:

“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层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

读了这样一段话,开始我还不太理解,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它是想要告诉我们新的一代是如何坚韧不拔地顽强生长,并且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把正在沉睡的民众唤醒。我想这也是高尔基创作这本书的另一个用意吧。

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篇8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童年,而高尔基的童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童年》是高尔基三部自传体小说的第一部,讲述了阿廖沙的成长故事,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描述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

看完书,一个从苦难中长大的孩子浮此刻我眼前。外祖父视财如命,主人公因为犯错而经常被痛打;两个舅舅为了分家而争吵,经常打架,这一切给阿廖留下了心灵的阴影。

比较阿廖沙,我们的童年要好多了,有爸妈疼,不用为了生存而去努力,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阿廖沙呢,仅有冷落和欺辱。可是他坚强地活了下去,不屈服地生存了下去,最终成为一代大文豪。

从小娇生惯养的我们,将来会有出息么?看完后,我有了这么一个问题。我们就像圈养的动物,爪子磨平了,意志也被“太阳”烤软,哪里还懂得拼搏?我们还能独自生存在这钢筋水泥浇筑的森林里吗?肯定是不能的,只会成为街头的乞丐罢了。而阿廖沙呢,他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但却熬过来了,因为他有拼搏的精神,有坚强的信仰。

此刻,我们是不是应当放弃依靠,尝试自我独立呢?我们是不是应当放弃软弱,向困难说一个“不”呢?我们是不是应当放弃他人给的一切,去尝试开拓出自我的一片天呢?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成为一个独立坚强的人吧。

时代在提高,我们不能够退步,完美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篇9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穿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衣衫和补丁裤子。

捡垃圾换来的钱成了高尔基的学费来源,但学校里那些有钱人的孩子并不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反而去嘲笑他,说他身上有臭味,我觉得并不是高尔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钱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尔基,他们才显得很臭。高尔基把别人的嘲笑变成催促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他发奋学习,刻苦读书,终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

我和书沉思,不仅思绪万千。与高尔基的童年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奢侈呀。我们应该向高尔基学习,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朝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童年的读书心得和收获篇10

无论是《孔乙己》的茴香豆,《故乡》的西瓜地,还是《社戏》的罗汉豆。都是鲁迅先生童年当中的一些记忆比较深刻的点滴。说起每个人的童年,大家一定都能说上几段自己难以忘怀的趣事。

今天回到父母那边吃饭,饭桌上摆着母亲认为他儿子从小到大都非常要吃的油豆腐塞肉。我们边吃边聊。母亲跟我女儿,也就是她的孙女说,今天就住下吧,奶奶明天带你到乌镇去逛街、看鸬鹚。女儿就说奶奶的桃源话她听不懂。母亲就讲了我小时候,带我去乌镇卖西瓜的事情。

那时候,家里的田里每隔几年都会种一季的西瓜。

西瓜籽首先要让它们发芽,这个工作其实是很好玩的。母亲会缝一个小袋子,就像香包一般大小,袋子里面装满西瓜籽。然后把这个袋子缝在我的棉袄背心胳肢窝的内处。小孩子经常冲进冲出,西瓜籽发芽就需要这样的温度和湿度。每天临到睡觉前,都会很神秘的瞅瞅这些小家伙们有没有冒出芽头来。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也是生命的希望,也是我们小孩子可以吃到红红甜甜的大西瓜的倒计时。

在等待发芽的后半阶段,母亲还会在自家屋前的菜园里弄一小方地,把泥兑水,用脚踩,踩到这些泥变成细腻的面粉团似的,只是黑色的而已。然后纵横规整好,划成现在的慕斯小蛋糕那么点大小见方。再在上面盖上塑料的膜子,搭成一个小棚。将来,我们就会在每一块小方格里面,嵌上一粒发了芽的西瓜籽。盖上塑料膜。让这个西瓜籽在能够提供土壤养分,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适宜的小棚里面继续长大。长成西瓜苗后,我们就可以把一块块的“小蛋糕”,移植到田里面去了。自然田里的工作也是少不了的。在这些瓜苗到来之前,就得把农田弄成一垄一垄的,在每一垄上面还有铺好塑料膜,避免瓜苗移出小棚后冻着。就这样,瓜苗从我胳肢窝到了小棚,最后来到了条件更加粗放的农田里了。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着这些瓜苗不断的长大,开花结果。期间,少不了除草施肥。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在瓜田里,还会搭上一个简单的草棚,白天可以玩耍纳凉,晚上就要守着那些个偷瓜贼了。

西瓜成熟了,我们就要跟村里的其他农户,合着摇上一条带橹的水泥船,赶早就要摇乌镇北花桥堍边上的大码头上去叫卖。我母亲说的就是我跟着我父亲去卖西瓜的事情。

父亲经常会忙着给买瓜的那些人称重算账。我呢就守着一个打开的西瓜坐在瓜堆前边。父亲吩咐了,这个西瓜是让客人尝鲜的。母亲说我每次去了回到家都会生闷气,都会嚷嚷着下次再也不去了,可下一次又都会跟着去了。

这些新鲜上市的西瓜,乡下人是不舍得自己吃的,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是没有这个机会的。那个又大又甜的西瓜,尽管我没有吃到,当时的口水是告诉了我,这个西瓜一定是非常爽口美味的。就这样摆在我面前,我也不是完全不懂事,乌镇的这些镇上人,经常会来尝鲜,我呢,也不余遗力的吆喝着,有种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意思,刚才我也说了,我一直吞咽的口水是不会骗人的。这些买瓜的镇上人,有几个尝过之后,很满意,又看我这个小孩挺懂事也怪可怜的,就会买上一两个,我呢借此就向父亲邀功,父亲就会来上一句,真乖。就又忙乎着张罗卖瓜了。

镇上的很多人,多数是只尝不买的,而且会从码头的这边拾掇着到码头的那边,既不点头说瓜好,也不表现出难吃。难道这就是大人?而且是镇上的大人?稚气的我好像懂了些什么。

要是过了晌午这些瓜都卖不出去的话,很多瓜都是会被扔掉的。因为被太阳这么一晒之后,一些西瓜都会自己爆开,有些搬上搬下整伤的会馊掉。起一个大清早,折腾老半天,饥肠辘辘,我们也就只能吃到些个爆开的热忽忽的西瓜。

瓜农的生活是艰辛的,作为农民的儿子既是有趣的,但又有着跟父辈一样的苦楚。

母亲说到我的闷气,大概就是我儿时最好的内心表达吧。

209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