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大全 > 宪法宣传周的心得体会简单

宪法宣传周的心得体会简单

时间: 新华0 分享

宪法宣传周的心得体会简单(精品8篇)

宪法宣传周的心得体会简单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宪法宣传周的心得体会简单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宪法宣传周的心得体会简单(精品8篇)】,供你选择借鉴。

宪法宣传周的心得体会简单篇1

“法”这个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但是“法”这个字却让人觉得可怕。有些人却触犯了它,把自己的前途给毁了,走不归之路,只能在冰冷的跌窗里度过,一些人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打乱。

有一次我看新闻发生了一次。一个人因为贩毒就被捉住了,贩毒就被判了7年,出来以后本来是要改过自新的,可是他的一些原来的朋友却叫他在来做这一行,当时因为他自己也没钱所以就思考了一下,后来就又答应了,而且还吸食了一些,之后上瘾了,把自己的家产啊、房子全都卖了要钱来吸毒,老婆和孩子差点就被他拿去卖了,后来母女平安的会到了婆婆家里去躲......

后来因为吸食太多了就离开了人世。

我们每个人如果都遵守了法律就不会害怕发,就像这句话说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们遵法、守法就不会犯法,我们不要走向犯罪的道路,我们要走正路,如果每个人多这样想的话,每个人多那样做,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你可以用法律澄清事实,让你受到保护。

因为法律是无边无际的,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平时的一举一动,自己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是否触犯了法律,我们要做一个不触犯法律的人。

让我们一起为社会祈祷,希望在社会上犯法的人越来越少。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美。

宪法宣传周的心得体会简单篇2

20_年的12月4日,是我国_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我局认真贯彻实施“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这一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让大家都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使法制的力量深入人心。现将我局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今年“12.4”法制宣传日的活动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以开展“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为载体,动员全局人员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交的进程,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活动开展情况

局领导高度重视本次“12.4”法制宣传日活动,12月3日主持召开动员大会,制定了本次活动方案以及活动内容,明确了各科室在这次活动中的职责分工。

(1)悬挂横幅。为了配合本次“12.4”法制宣传日活动的开展增强宣传力度,在局办公大楼门前悬挂“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的横幅标语,营造浓厚的法律宣传氛围。

(2)12月4日上午9点,积极参加县司法局、依法治县办组织的“12.4”全县法制宣传活动。在北门闸广场认真开展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按要求布置好宣传咨询台,准备了宣传资料,向过往群众散发食品安全知识、合理用药知识等宣传材料。同时,工作人员现场向群众宣传依法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回答群众提出并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等相关热点问题。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安全合理用药知识。告知群众如何识别药品、保健食品,假如购买到假劣食品、药械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整个宣传活动中,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发放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法律法规读本120余册,食品药品安全常识宣传资料500余份,解答群众问题45人次。通过宣传咨询活动,进一步普及了识别假劣药知识和饮食用药安全常识,增强了广大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同时也展示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新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活动意义

通过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为活动主题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不但在广大职工中掀起学法、守法的法制宣传热潮,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的法制意识和权利意识,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宪法宣传周的心得体会简单篇3

提起法术,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电视剧中修行之法,剧中大神总是能腾云御剑,变化多端,立于不败之地。但是,电视剧中的法术到底是虚无缥缈,学好用好现实生活中的“法”术才是关键。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笔者认为,民法典才是2现实生活中更高深的“法”术,党员干部只有学好练好这门法典,才能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以人民为中心”是学好民法典的内在心诀。法术皆有心诀,顾名思义,民法典即民事的法典,以人民为中心是其必修心诀。在以“切实实施民法典”的“公开课”中,习近平就强调,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法典规范了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是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其间,法典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民事权利的保障以及人格尊严的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规范执法、公正司法”是用好民法典的外在招式。不论是武功还是法术都有招式,即便是号称“无招胜有招”的独孤九剑还有破剑式、破刀式、破枪氏等等三百六十种招式变化。民法典这门“法”术也是如此。首招就是要规范执法。必须明确认识民法典出台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杜绝滥用职权、执行制度不严等问题,完善落实执法责任制。次招就是要公正司法。所谓力发于意,确保公正司法最关键的就是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司法工作者需拿捏好心中那杆公平之秤,摒弃“贪嗔痴”的砝码,铸就良心的秤砣。最后一招是“变招”。“法与时转则治。”法贵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适应技术发展进步新需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

当然,功夫越高,责任越大。我们在用好民法典保障好自己的切身权利的同时,更不能忘了法典要求我们每一个习“法”人时时事事遵守法律的义务,做一个正直正义的“修法者”,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只有人人知“法”,人人懂“法”,人人学而用“法”,才能将法典上的“法术”发扬光大,才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宪法宣传周的心得体会简单篇4

12月4日,是中国的“宪法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从2020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了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于此期间,班上的团支书也积极开展了宪法学习班会——线上宪法知识竞赛,有奖竞答,不耽误宝贵的期末复习时间,同时也让同学们学习了宪法知识。活动共开展了两天,一次答题只需要短短20分钟,吸引了班上许多同学答题,活动效果良好,初步起到了在大学生中间宣传宪法知识、培养宪法意识的目的。

全社会学习宪法的气氛浓厚,网络上,街道中,都积极开设了宪法宣传活动。新华网就12月4日“宪法日”开展了“一起学宪法”活动,宣传了宪法如何保障你玩的基本权利,轻松活力又生动。相信全社会的人人在这次宪法日后,都会对宪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学校中,各色各样的活动也是琳琅满目。我也借着毛概作业的契机,和组员一起开展了关于我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并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宪法了解情况。本次活动通过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归纳法等调研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共收集网上问卷214份。在调查希望学习接触的法律类型时,被调查者中的52%渴望了解,均超过了被调研人数的50%,可见宪法也是我们今后普法工作的重点区域。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较好,但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还是有不少同学答错,甚至部分题目正确率(只有两个选项)只有25%左右。当然这也跟我校大学生对我校现行不太满意,希望多形式的宣传有关。

总的来说,本次宪法日活动来说,从社会网络上,学校里,课堂上,班级中,还是切身体会了宪法宣传力度和社会全员的学习热情。本人也在此次活动中,收获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宪法宣传周的心得体会简单篇5

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也是“六五”普法规划的第二个法制宣传日。为积极贯彻实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我教育中心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开展20__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结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这一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广大师生都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现将我教育中心开展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切实开展好这次宣传教育活动,专门成立了法制宣传日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校领导高度重视“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在11月末,就认真组织全校教师对《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到来做好了知识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及时制定了宣传活动方案,对“12.4”宣传活动做了精心组织、全面安排。

二、认真落实,营造氛围

弘扬法治精神,知法、守法、护法是每个公民的崇高义务。我教育中心历来重视对师生法制精神地培养,此次法制宣传活动是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更为浓厚的法律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

法律意识,促进了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普法育人工作地顺利开展。具体活动内容有:

1、加强教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法律意识。

(1)利用全体教职工会议时间,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论述。

(2)组织教职工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广大教职工法律意识。

2、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1)12月3日周一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主题为“增强法制观念创建平安校园”的法制宣传动员,对全校师生再一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拉开整个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序幕。

(2)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

(3)要求各班主任开一次班会,主题为《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实现人生远大理想》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4)出刊一期主题为“法制伴我行安全在心中”的宣传橱窗。

(5)印发法制宣传教育材料,各班组织学习,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救自护的能力。

除此以外,各校还利用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及网络等媒体,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法和形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我教育中心对“12.4”宣传活动始终能够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措施到位,并能常抓不懈,使法制教育工作真正成为我校

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今后,我们仍将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地做好全校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为促进学生地健康成长,继续做出我们最大地努力,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宪法宣传周的心得体会简单篇6

在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形成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的良好氛围,丘北县紧紧围绕“_”这个主题,在全县开展宪法及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一、组织国家工作人员集体学习宪法法律,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新修订的党章,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党规党纪意识,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

各级各部门结合部门工作职责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宗教场所等活动,开展宪法及道路交通安全、禁毒防艾、非法集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反假币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把法律送到基层,送到群众身边,使宪法、法律走进千家万户工作总结。

三、采取摆摊设点、悬挂法治宣传横幅,展示法治宣传展板、播放法治宣传影像、发放法治宣传资料、解答法律咨询等方式上街开展集中宣传活动。

四、各部门和各类媒体运用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形式,充分利用电视、电脑、手机、地铁和公交移动显示屏、公共场所led显示屏等载体,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五、各级各部门及12各基础司法所组织本单位志愿者5-10人,统一着装,印制、宪法及部门法律法规宣传资料,深入本单位志愿者网格化服务区域内的社区、景区、小区、车站、集贸市场、商场和各乡(镇)农贸市场,采取向人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

六、全县教育系统组织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晨读宪法”活动,推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培养青少年对宪法的认同和尊崇意识。

七、县委宣传部组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活动期间,开设宪法专题学习宣传专版、专栏,制作专题节目,电视台播放宪法宣传公益广告,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通过开展系列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为进一步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增强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使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宪法宣传周的心得体会简单篇7

一、民法典的编纂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

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的编纂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根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接续努力推进编纂民法典工作,先后十次审议民法典相关草案,组织全国人大代表两次研读讨论民法典草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经过反复修改的草案,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该法典在本次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和愿望。

二、民法典将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就像一个无形的天网,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每一条法律规定都凝聚社会生活规则的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制建设更加深入人心。《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三、民法典颁布与实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建设完备的社会财富保护体系,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让公民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民众智慧得到极大发挥、社会财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应当具有的历史价值。

四、作为法律工作者的律师要把学习和掌握民法典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学好、用好民法典。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计1260条。这1260个条文涵盖了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巨大影响还体现在对其他民事单行法的吸收合并上。《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后,我们耳熟能详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将废止,退出现行有效的法律体系。

宪法宣传周的心得体会简单篇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强调法律的权威,走法治之路。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我们党在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法律和道德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人们行为、调节社会秩序的作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强制地惩罚违法行为,但不能代替解决人们思想道德问题。如果人人都自觉进行道德约束,违法的事情就会大大减少,遵守法律也就会有更深厚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并行不悖、缺一不可,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西方社会也不是仅仅靠法律来治理,西方社会是依法治国与宗教治国相结合,宗教就起着道德教化作用。所以,我国历史上强调德刑相辅、儒法并用的思想,是有它的道理的。

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注意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使法律法规更多体现道德理念和人文关怀,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确保道德底线,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比如,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同时,又要有法律来约束。现在《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了诚信条文,这就大大增强了诚信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和践行力。再比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敬老孝老已成为一种社会呼唤,成为一个普遍的道德问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增了“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规定,就大大推动了敬老孝老传统美德的弘扬。还有志愿服务,这是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道德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许多国家都是用法律来规范和推动志愿服务的。我们也应该很好地加以借鉴。

总之,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2097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