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读书心得 >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概括1000字精选范本

时间: 力裕21228 分享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下面学习啦的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三国演义》读书心得的参考范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概括1000字精选范本篇一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概括1000字精选范本篇二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人物中我最佩服赵云。

  在长坂坡大战中,赵云负责保护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于战争混乱赵云与之走散,于是带领三、四十随从回去寻找,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却杀死淳于导救了糜竺和甘夫人。赵云把二人送到长坂桥险些被张飞误解其背叛刘备,亏得简雍解释澄清事实。于是赵云把甘夫人托付于张飞后又回头寻找阿斗,但此时只有他孤身一人,没有一个随从。乱军之中赵云又刺死了夏侯恩并夺得了由其佩带的曹操的宝剑”青罡”,后于一堵矮墙边寻到了糜夫人及其怀里的阿斗,但是糜夫人已身受重伤行走不便,把阿斗托付于赵云后不顾赵云劝阻跳入一口枯井自尽。赵云把阿斗背于身上,幸得曹操爱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赵云才得以在数十万大军中背负阿斗安全杀出重围。大难临头时刻是背叛最容易发生的时候,奋不顾身仍旧忠心耿耿拼死坚守的人是能够信任、可以重用的,而赵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概括1000字精选范本篇三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概括1000字精选范本篇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巧似这长江水,从一朵朵汹涌的浪花中卷出了这曲折风云的三国画卷。在感叹历史的同时,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感谢这位如此有能力有文笔的作者罗贯中。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合就必分的。天下分开了,就会有战争,战争总会有输赢,一山不能容而虎。赢了天下就是一个统一。但随着一代代君王的传位,总会有一些残民以逞的夏启,荒淫无耻的殷纣,这样的暴君。回头看看历史,哪个王朝不是毁在这样的皇帝手中。汉氏的江山在灵皇帝这似乎就到头了。于是,才使众英雄蠢蠢欲动,而三国也就这样诞生了。

  都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其实不然。从正面看他的心胸坦荡,天资仁厚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他从平民百姓凭着这种魅力打出自己的江山。成功人士的背后总是充满了黑暗但是同时也会有许多的幸运,这幸运可以说是张飞,关羽,和诸葛亮。 这四人的结合就是古代F4吧。个个都有自己的长处,武艺高深的张飞和关羽,想那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辱若涂脂,单凤眼,卧蚕眉。真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呀!而他不只外表美,心灵更是真君子。披肝沥胆,义盖云天,这样的美名多让人羡慕呀!他与张飞组成了刘备的臂膀,更是让刘备显得”柔中带刚“。

  如果哭能哭出江山,那这江山就不够分了。只是说每天我们都应该尽力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有许多事情老天自有安排。

  和许多人一样,那个南阳隐居的卧龙诸葛亮是我最崇拜的英雄。他简直比神仙还神仙,世界好象没有这样一个人存在过一样,请允许我抒发个人崇拜。草船借箭时,他的智慧太让人不可思议。我不考虑他会死在周渝手上,但是我还在为他着急三天内怎么造出十万支箭。有三头六臂也未必能行,而他告诉我”实在没箭就借呀。而且最好是不用还。“还有木马流牛像是在那个刀光剑影的沙场上造就的一座美丽而神奇的城堡,总是若隐若现的,像在夸奖他的智慧。但是同时他也是有胆识的君子。玩弄空城计,只怕在那残酷现实的年代再没有如此之胆识的军师了吧!但是诸葛亮在聪明也只是历史的一个棋子从草庐出来的一刻起,也许就注定了他要风云一世,不,不是他决定的,只是他帮刘备打江山的时候,他的十颗心都写着一个”忠“字。他想扭转乾坤,可是他的忠心让他什么都做不了了。刘备呀刘备,你聪明了一世,仁善了一世,难道没有想到诸葛亮是十足的忠臣呐。你白帝城托孤的那句”若其子可辅则辅,不可辅则可取之。但我想其实即便是诸葛亮自己当了皇帝,他也是要生老病死的,难道这汉氏江山就不会亡了吗?怪只怪天意弄人。

  刘禅这个扶不起的阿斗。我在想是“阿斗”碰上了刘禅,还是刘禅碰上“阿斗”。还是阿斗就是“阿斗”。

  在三国的英雄中,曹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国之君。对曹操我认为他野心之大。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看的出他有多自私和不仁。但是他不是盲目的。煮酒论英雄,看的出他时刻在留意身边发生的一切。他为了自己的雄心与报复,能轰轰烈烈的付出自己的一切。虽然没有背上什么好听的名分但是我想够了,至少他不会后悔自己所做的选择。可见我们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

  孙权其实是最聪明的人。静观其变。在蜀魏相争时,他并不着急去做倒向哪一边的决定,而是找理由推脱。

  周渝其实是最失败的人了。其实我觉得心胸狭窄的人是最不成大事的。一句“既生渝,何生亮”说的还多委屈的样子。其实鱼和熊掌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嫉妒人才,容不下别人,即使你满腹经文也只是一堆废土。因为没有宽容,你会被失败带走生命。

  形形色色的生命都如此的深不可测。而他们的一切一切都是建立在生命之上的。战争就是牺牲生命的代言词。战争不简单,需要有勇有谋,还要天时地利人和都到位了才能打胜仗。从美人计到假投降。情感和生命都被战争埋葬。像刘备这样的仁慈的皇帝也不会因为每一个战士的死,伤心的掉眼泪吧。这就是历史的悲剧。在欣赏英雄的成败的同时,我还是要莫念:“安眠吧。为了战斗牺牲的战士。”三国的奥妙太多太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不仅是我们去回味历史的鸿篇巨作,更是生活和做人的指使灯。其中的奥妙。要认真的咀嚼。

  在三国末年,但是最重要的几个英雄相继死去的时候,我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人去楼空。一种大势以去的凄凉。尽管,战争还在继续,人才也还在渐渐涌出。但是三国盛世以过,回想起英雄们勾心斗角的热闹场景。才深深的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但是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在盛世输的一败涂地也不要在末期胜利。美好的时间是多么的可贵,是非成败转头空,我们最应该学会的是不后悔,在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里尽放光彩。

  一切的一切都成定局,最后三国也像浪花渐渐的在海水中不见,天下合一,归晋。

  别为结果遗憾,因为过程如此精彩。

  白发鱼僬江渡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概括1000字精选范本篇五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意思是说年轻人不应该读《水浒传》,而老年人则不宜读《三国演义》。原因是水浒中的打打杀杀太多,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三国中勾心斗角太多,会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因此,古人才会对这两本名着发出如此的感叹呀!

  不过,说到三国中的勾心斗角,最精彩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那几场较量了。

  他们二人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是在周瑜的总部,周瑜因为降曹还是抗曹这个问题纠结了好长时间,结果诸葛亮指出大小乔实乃曹操所欲,又背了一遍《铜雀台赋》,激得周瑜怒发冲冠,立即发表了:“我与老贼势不两立!”这个观点。从两人初次交锋看来,诸葛亮是略胜一筹。周瑜意识到诸葛亮是个人才,就想拉拢过来为己所用。周瑜派诸葛亮胞兄诸葛瑾游说诸葛亮归顺东吴,结果诸葛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险些把诸葛瑾给游说过来。此局,周瑜又败。

  周瑜见如此优秀人才不能为己所用,就想除了诸葛亮。设了借刀杀人之计,让诸葛亮去劫粮,想借曹操之手杀了诸葛亮。不想这小小计谋却被诸葛亮识破。不仅没上周瑜的当,又施了个激将法:“周公瑾只善水战,不能陆战耳。”周瑜乖乖中招:“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个去!”诸葛亮笑了:“曹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必以重兵防守,公瑾若去,必为所擒。”诸葛亮只言片语,周瑜即容纳不下,可见周瑜气量之小。经此事后周瑜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因要合作抗曹操,只好暂压心头之火。

  接下来,他们的第三次较量便是着名的草船借箭。诸葛亮与周瑜签下军令状,三日之内,造十万支箭。乃是周瑜心怀妒忌,寻事害孔明。诸葛亮神机妙算,通晓天文地理,算定三日后必有大雾,便驾二十只轻快小舟去佯攻曹营。不费吹灰之力,就得来了十万余只箭。当鲁肃将诸葛亮得箭之法告知周瑜,周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周瑜屡次败给了诸葛亮,心中不平。当蜀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后,周瑜想要乘胜追击,一举攻下南郡、荆州和襄阳,但是此时刘备和诸葛亮也想拿这三个城池作为他们的根据地,于是刘备屯兵油江,周瑜看出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意思,于是对鲁肃说:“吾自去和他说话。好便好;不好时,不等他去南郡,先结果了刘备!”诸葛亮这次又是略胜一筹,看出了周瑜的来意,让刘备对周瑜说:“先让周瑜去取;若不下,再让刘备取。”

  结果周瑜与曹仁大战一场,周瑜自己还受了毒箭之伤,终于击败了曹仁,第二日到南郡城下,却发现城楼上站着一位白袍将军:赵云。周瑜于是想强行攻城,但城楼上箭如雨下,他只好退兵。他有派兵去攻襄阳和荆州,却发现也被诸葛亮派关羽和张飞攻下了。于是周瑜气得口喷鲜血,晕厥在地。

  在此之后,周瑜恼羞成怒,又下美人计迷惑刘备,但这也仍然逃不过诸葛亮的火眼金睛,他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其中有妙计,最终刘备安全脱身。周瑜率兵攻打荆州,却被诸葛亮部下四面埋伏,周瑜被击溃了,蜀兵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周瑜金疮迸裂,倒于船上。

  周瑜用计不成,便派鲁肃去与刘备和诸葛亮商议:待刘备攻下西川,就将荆州还给东吴。周瑜于是又生一计:假意去攻打西川,让刘备给他们东吴兵一些粮草,乘机攻下荆州。不想诸葛亮又看出了周瑜的如意算盘,派赵云严守城池,又派张飞、关羽、魏延和黄忠四面围攻周瑜,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之计。气得周瑜再次金疮迸裂,回到本营后,诸葛亮又派人给周瑜送来一份带着挖苦和讽刺的信,周瑜看完后,昏绝又醒,大叫几声:“既生瑜,何生亮。”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其实,在我看来:周瑜之死完全是因为他的心胸狭窄,嫉妒人才,根本不能怪诸葛亮。他的死告诫我们不可以因为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就嫉妒别人,要是善于向别人学习,以长补短,才能真正地做到提高自己。同时也要热心地帮助别人,因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得到提高。

17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