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十篇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十篇

时间: 宇杏4562 分享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十篇2022

北京冬残奥会,向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非凡卓越的盛会,真正实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宏伟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十篇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1

泰国奥委会副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巴达玛·利斯瓦达恭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克服诸多挑战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巴达玛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说明只要精心策划、团结一致,我们就可以变不可能为可能。”

她说,虽然全球肆虐的疫情给运动员和其他所有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中国成功举办这两项赛事,进一步证明了体育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快乐,也能传递希望与鼓舞。

“奥运会这样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可以说是唯一能够让全世界在和平、团结且没有任何歧视的情况下携手前行的活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继续鼓舞并启发年轻一代和残障人士积极开展并投身于冰雪运动。”她说。

巴达玛表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自己留下了太多难忘记忆,北京是历史上首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为未来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树立了新的标杆。

她说,中国向全世界奉献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同时,中国将本国传统文化与冰雪文化和奥运文化完美融合于一体,所做努力令人钦佩。

她尤其对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表示赞叹,通过人工智能、机器视觉、5G和云技术等科技手段的运用,中国克服了疫情影响,在赛场中营造了“人少而不空”的效果,也进一步印证了科技将在体育中发挥更大作用,并最终实现相辅相成的目标。

巴达玛表示,从2008年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14年间,北京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迅速,现代化程度更高。本届冬奥会期间,“我们见证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可谓创新、现代科技、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完美结合。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2

历经9个比赛日,84个项目赛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即将在全球瞩目中落下帷幕。在本届冬残奥会赛场上,我们见证了许许多多的温暖与感动。残疾人运动员用他们的友爱、勇气与坚强,为世界注入了和平、温暖与积极的能量。

坚韧之花美丽绽放。老将毛忠武、于静勇挑重担,战胜岁月;“00后”小将郭雨洁、张梦秋奋力拼搏,展现中国青年风采;轮椅冰壶队员王海涛、闫卓等人克服险阻、成功卫冕……赛场上的残疾人运动员意气风发,为祖国争光、为奥运拼搏。他们坚信,没有与生俱来的荣光,便自己去创造辉煌。冬残奥赛场上一个个与命运不屈抗争的身影,书写出震撼人心的动人诗篇。他们付出的汗水与心血,让那抹耀眼的中国红不断在赛场上冉冉升起。

友谊之声传递温情。冰球赛场外,中国队运动员与捷克队运动员握手互相致敬;残奥冬季两项男子长距离(站姿)比赛后,法国、挪威与加拿大代表团运动员紧紧相拥庆祝胜利。赛场上,他们奋力拼搏;赛场下,他们相互激励,冬残奥会不仅是残疾人运动员追逐梦想的舞台,同时也是全球残疾人交流共享、增进友谊的桥梁。而选手背后团队作为坚强的后盾,也为运动员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代表团残奥高山滑雪队外籍教练卡佩里·达利奥被队员亲切地称为“老达”。在他的帮助下,残奥高山滑雪队在本届冬残奥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队员刘思彤说:“当你觉得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有团队支持你,这种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此外,残疾运动员与领滑员之间的默契,也同样书写着同赴赛场、共迎挑战的动人诗篇。这样的一幕幕,为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再添温馨。

服务保障温暖人心。在此次冬残奥会中,无障碍坐席、电梯、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同声传译、轮椅推送等细节处处可见,红十字AED一体机、常用辅助品急救包等保障护佑安全。除硬件设施外,北京冬残奥会赛场内外的志愿者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真诚的关心、温暖的笑容助力残疾人运动员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让他们留下了关于这座城市最美好的记忆。

此外,在疫情延宕反复、体育赛事饱受冲击的背景下,北京冬残奥会在此次赛事的疫情防控方面做出了积极示范。在坚持严格防疫标准的前提下,给予特殊人群特殊关怀:针对无法佩戴口罩的残疾人士,允许佩戴防护面屏;针对需要使用唇语交流的,也可以短暂摘下口罩……这份丰硕的成果与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背后每一位志愿者夜以继日的辛苦服务,也离不开背后每一位工作人员笃志不倦的敬业精神。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3

“冰墩墩”掀起的热潮还在持续,“雪容融”紧接着登场——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延续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带给世界的温暖和感动,并让这场盛会的意义远超体育范畴。放下国别与种族的隔阂,突破战火与纷争的阴影,“一起向未来”的呼声将全球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呼唤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世界。

3月4日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民间有“龙抬头”的说法。一个月前,北京冬奥会在“立春”中给了人们初春萌芽的蓬勃希望和生命之力,“龙抬头”则寓意着万物齐发的盎然生机和五彩斑斓。在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挑战人类极限的同时也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场超级视觉盛宴;已经拉开序幕的冬残奥会则为残疾人运动员向世界展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提供了舞台,而他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带给全球观众的激励和感动也必将余韵悠长。

从1976年第一届冬残奥会在瑞典举办以来,冬残奥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残疾人运动员展示竞技水平和演绎生命价值的舞台,也为世界搭建起友谊的桥梁。当前,新冠疫情仍在肆虐,一些地区还存在不确定性,而北京冬残奥会依然如期举行,这是中国为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事实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是值得信任的。中国已经向世界呈现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各国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地在这里交流和竞技,我们也有信心有能力举办同样精彩的冬残奥会,确保残疾人运动员在美好的无障碍体验中,尽情展现生命之美。人们将会看到,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将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熠熠生辉,团结与和平的信念也将再次被高高举起。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说:“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全世界有超过10亿的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15%,其中中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北京冬残奥会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世界集中看到他们的存在、努力和不易,同时也给世界一个机会,为残疾人运动员的自强不息鼓掌,并推动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推动人类的和平、包容和融合,是本次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名字的重要内涵,也是它传递给世界的温暖信息。

就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披露,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15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21年的23.9%。北京冬残奥会上,佩戴防伪追溯码的导盲犬和其他多项高技术助力残疾人的设施和服务,也都纷纷亮相。北京准备此次冬残奥会的细心周到完全不亚于此前的冬奥会,对履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一丝不苟,这是中国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一种自然的国际延伸。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是位盲人运动员,这在残奥会和冬残奥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这位盲人运动员摸索着几次尝试将火炬插入雪花台时,全场观众为他加油打气;当火炬留在大雪花中心,整个体育场掌声雷动。这一幕令人动容。有网友评论说:“他虽然看不到光,却为我们点亮了夜空。”历史已经镌刻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带给人们的惊喜和希望,它也将镌刻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温暖和感动。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我们期待,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用他们的友爱、勇气和坚强,为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和平、温暖、积极的能量。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4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冬残奥圆舞曲》表演中,包括失聪女孩魏菁阳在内的90名舞者,用动人的舞蹈艺术将一片雪花的故事娓娓道来。

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这样解读《冬残奥圆舞曲》:“在我们的认知里,自然界每一片雪花都是无声的,但是它落在地上,就在改变着世界,就是有声的。我们的听障舞者,他们用舞蹈艺术奏响无声的交响,创造出最灿烂的、带有生命质感的美丽瞬间。”

对于魏菁阳来说,舞蹈改变了她的人生。

这是她第三次参加残奥会的演出,此前她曾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参与《永不跳停的舞步》的舞蹈演出,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闭幕式上参与了“北京8分钟”的舞蹈演出。

魏菁阳1岁时发烧导致耳聋,从小就对声音没有任何概念。2005年春节和父母一起收看央视春晚时,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给小菁阳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她的心中升腾起一个小小的梦想。12岁时,魏菁阳如愿加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通过舞蹈,她更能够感觉到生活当中的美妙与温暖。

谈及再一次参加残奥会演出的感受,魏菁阳表示:“从2008年北京残奥会到现在,十多年时间过去,我们的国家以及每一个人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我不仅仅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

“在这么多年的变化里面,我看到国家的残疾人事业越来越好,残疾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这一次参加的文艺表演与以往两次也有很大不同,这一次我们与健全人共同演出,这种融合的形式让我感觉到特别温暖。”魏菁阳说。

《冬残奥圆舞曲》的编曲拍子碎、舞蹈动作的流动性也比较大,对于听障舞者来说,要把每一个动作和音乐严丝合缝地卡准是十分困难的。与此同时,舞者之间也要形成很好的默契才能有好的演出效果。

如何让健全人与残疾人更好地融合在一起?魏菁阳认为这并没有成为一个问题。一方面,手语老师们充当了她们和健全人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许多健全舞者也会利用课余时间来和她们学习手语,让彼此的交流更加顺畅、更加亲近。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排练,她们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在表演过程中,我也能感受到健全人传递的节奏信息,比如在表演过程中,健全人一个呼吸或一个神态,我们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动了。”

正因如此,才有了最终90个人跳成1个人一样的完美效果。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5

3月4日晚,五彩斑斓的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在鸟巢盛大上演。而在近一个半小时的开幕式直播中,来自北京市健翔学校的教师刘丹用流畅的手势和温暖的笑容,为电视机前的听障人士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解说”。在接下来的冬残奥会比赛中,她将和学校手语翻译团队的其他4名老师将继续投入到体育新闻的“无声播报”中。

“留给我的.准备时间其实不多。”刘丹回忆,在接到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重任时,距离开幕只有十几天的时间。虽然曾多次参与过大型活动、重要会议,也在2021年承担了东京残奥会开幕式的手语翻译工作,刘丹还是有点儿紧张。当时,冬残奥会开幕式内容保密,刘丹能获得的信息有限。此外,各个代表团名称的翻译也有不小的难度,“在平时的翻译中,很多国家我从来都没有遇到过。”为此,她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出场的各代表团为模板,对照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将每个国家的译法反复练习。

真正拿到开幕式解说词已经是开幕当天的傍晚了。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刘丹迅速熟悉着解说词,梳理着流程,并重点翻看了中国代表团的信息,紧张的心情安定了不少。晚上8时,她精神饱满地坐在了演播室中,以双手言心声,将开幕式上的精彩瞬间一一“讲”给听障人士。她还不时用余光瞥一下屏幕,调整着自己的坐姿和状态。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然而,在视障运动员李端摸索着点燃主火炬时,刘丹本有些安定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那漫长的一分钟里,刘丹内心也在做着挣扎。“对于手语翻译来说,我们的原则是如实传达说话者的语意,是不能表达自己个人想法的。”刘丹说,那段空白里,解说员虽然一直没有说话,但现场确实是有声音的,观众都在为李端加油。这个声音要不要翻译出来?没有绝对的原则。刘丹几经考虑,还是缓缓伸出手,握拳,比出了“加油”的手语。“现场的氛围让我觉得,我应该把‘加油’的动作打出来。”

“在这一刻,从这一刻,我们一起守护这心中的一团微火,一起守护这触手可及的一片光明。”伴随着最后一句解说词,刘丹的开幕式翻译工作也告一段落。不是业内人士可能注意不到,在翻译“守护”这个词时,刘丹特意将手向胸口紧紧贴了贴。“没有技巧上的思考,完全是情感上的本能反应。”刘丹说,手语通常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做一些微调,这也让手上的动作有了更多的温度。接下来,刘丹还将和同事继续投入到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中去。“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将听障人士和健听人之间的隔阂打破,为听障人士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也能更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接受对等的信息,同享运动盛会。”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6

这场开幕式的参演人员里,约三分之一是残疾人,他们用质朴的表演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排演过程中,残疾人表演者和健全人表演者彼此扶持、互帮互助。团结、友谊、共融,残健融合在各个细节里得以深刻体现。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视力残疾人悠扬的歌声在场内缓缓荡漾。残疾人运动员和为残疾人事业做出贡献的8名代表,护旗入场。虽然其中有人坐着轮椅,但他们步调一致,坚定向前。当国旗冉冉升起,现场听力残疾人用手语“演唱”国歌,表达对祖国的拳拳深情。无声,却让人听到嘹亮。

随着舞台光影流转,来自各行各业、残健融合的普通人伴随跳跃的音符,演绎出生命中的动人时刻。

盲人女孩用一只红灯笼点亮生命之光、幸福的一家人放飞梦想、肢残的母亲喜悦地盼到女儿归来。

涟漪、浪潮、群鸟飞翔……场地中的盲文如同像素点,在变化中形成生命蓬勃的意象,最终定格为中英双语的“改变始于体育”,而残奥会正是改变的有力证明。

2015年至2021年,中国开展的冬残奥会大项由两个拓展到六个,运动员由不足50人发展至近千人,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为打造无障碍环境,北京冬残奥会三个赛区的基础设施做出数十万处提升;全国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有81%的出入口、56%的服务柜台、38%的厕所进行了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中国8500万残疾人的生活将从中受益。

一位盲人的手掌上映出了国际残奥委会标志,经过手手相传,印在了每个人的掌心。他们中有肢残的公益活动志愿者、运动员、医生,有视力残疾的模特、小学生,也有残疾人与健全人携手的夫妻和双胞胎兄弟……残健共融的人们相互鼓励支持,情感在此汇聚交融,温暖世界。

这是历届残奥会与冬残奥会在“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环节中呈现出的最小标志,聚众“小”才能成真“大”。人们将残奥精神铭刻在心里,生生不息,它将感召着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体育去改变。

作为改变的新起点,这届冬残奥会将为世界友人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分享的平台,它将成为一条纽带,将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命运的人们汇聚在一起,为共筑更加和谐的世界携手向前。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7

北京冬奥会闭幕不到半月,璀璨的烟花再次点亮“鸟巢”上空,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朋友们在冬残奥会的感召下汇聚在一起,共享这一充满希望、拼搏精神、自强风采和团结友谊的残疾人冰雪盛会。

温暖的情感缓缓流淌,浪漫的色彩交相辉映,动情的氛围渐渐升腾……悠扬歌声和曼妙舞姿中,生命绽放的动人瞬间无不传递着坚毅勇敢的力量。

改变始于体育,世界聚焦这一刻,我们期待之后的每一刻……

绽放激情,冬残奥运动员不畏艰难圆梦赛场

场地中央,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星海。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在灿烂星辉中一一闪过。最终画面在“2022北京”定格,现场观众屏息凝神。

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等六大项目的运动员承载着冲破阻碍、突破自我的梦想,从现场雪道疾驰而下。当冰壶脱离推杆,标线随之一格格推进。“10、9、8……3、2、1”,在全场观众的倒数声中,冰壶入垒,属于全球冬残奥运动员的激情盛会就要开启。

在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衬托下,46个参赛代表团踏雪道而来,憨态可掬的吉祥物“雪容融”和标兵志愿者热情舞蹈欢迎八方来宾。这是有史以来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也是女性运动员人数最多的一届冬残奥会。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老运动员,也有初次参加残奥赛事的“00后”;有些来自高手如云竞争激烈的冰雪强国,也有些运动员的家乡气候炎热常年无雪。

“我练习滑雪已经5年了,最近3年都在参加正式比赛,冬残奥会是我最高的梦想舞台,为了来到这里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英国运动员亚历克斯曾遇意外,右腿不幸被截肢,在滑雪中,他找到了新的人生“赛道”。

尽管曾在生命中遭遇不幸,残奥运动员们仍自强不息,不断突破自我,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排除万难终于登上冬残奥舞台,冰雪梦想照进现实。

伴随着熟悉的《歌唱祖国》乐曲,中国冬残奥运动员郭雨洁、汪之栋执鲜艳五星红旗,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中国队本次派出96名运动员参与全部六个大项的比赛,这对于冬残奥项目起步较晚的中国队是巨大的跨越和突破。从2002年初征冬残奥会,到2018年在平昌实现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所有中国运动员不畏艰难,以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家门口创下新的奇迹。

“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为不同国家(地区)的运动员搭建了充分展示残奥运动魅力的舞台。”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说,他们将通过体育运动展示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当紫色“雪花”在夜空唯美绽放,我们共同期待代表着勇气、毅力和不屈的冬残奥运动员,在未来9天的冬残奥赛场上,挥洒激情,展示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风采。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8

“改变始于体育。”开幕式上,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浮现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现场听力残疾人们以手语演“唱”旋律,表达埋藏心间的拳拳深情;不同残疾人家庭的故事真情演绎,传递着绵绵不绝的爱和温暖;盲人运动员在坚持不懈地摸索中点燃火炬,燃起了所有人的梦想和希望……从真挚的情感、浪漫的色彩,到动情的氛围、无障碍的环境,无不饱含着残疾人群体对更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更包容世界的无尽向往。

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这种哲学思想同样突出地体现在残疾人体育之中,体现在残奥运动之中。从1976年在瑞典举行第一届冬残奥会至今,无数残疾人运动员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展现人生的昂扬和顽强,展现体育的精神与魅力,奏响了一曲生生不息的生命赞歌。

雪花纷飞,不会因翅膀受伤停下。开幕式的舞台上,800多名参演人员中约有30%是残疾人;志愿服务岗位上,19名代表性强、有专业能力、具有奉献精神的残疾人默默坚守。自不用说,在追求梦想的竞技场上,一段段百折不挠的人生故事、一个个奋勇拼搏的顽强身影、一次次锲而不舍的艰难突破,用饱满的精神和不屈的品格照亮梦想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诠释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的意义。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人们认识残疾人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独特渠道。我们相信,北京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向世界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必将把和平、友谊、关爱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的心中,为残疾人赢得更多真诚、理解与尊重。

这一刻,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手相牵、心相连,分享体育运动的激情、欢乐与友谊;今夜,全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满怀美好未来的憧憬、梦想和希望——

让我们携手奋进,让我们相约未来!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9

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国旗缓缓升起。旗杆旁,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数十名残疾人表演者用手语“唱”国歌……这是3月4日晚举行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的一幕。无声,却震撼人心。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承担了包括手语“唱”国歌在内的多个环节表演。他们以温暖而充满力量的演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的风采,向残奥精神致敬。

为了用手语“唱”好国歌,邰丽华和同事们极其重视细节把控,仅仅是为了“前进”这一个手语的手势方向,就需要反复琢磨排练很多次。

“我很荣幸能把手语‘唱’国歌作为一个表演元素,带到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邰丽华激动地用手语表示,“国歌是庄严神圣的,我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最好。”

千百次练习,只为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上绽放最美的自己。

一位盲人的手掌上映出了国际残奥委会标志,经过手手相传,印在了更多人的掌心。这是“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展示”环节的表演内容。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盲人萨克斯手王琦是这段表演的主要演员之一。

尽管已有丰富的演出经验,这段表演依然让王琦觉得很有挑战。“在别的舞台上,我可以通过声音辨别方向,但在‘鸟巢’,四周都有音乐,我需要通过上千次练习,把转身幅度练成‘肌肉记忆’,才能确保表演不出差错。”

即使身体残疾,依然要在舞台上为观众们带去美好。这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们始终秉持的精神。

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参与舞蹈《冬残奥圆舞曲》的表演,以优美舞步展示生命的魅力;参与创作开幕式歌曲《冬奥之花多美丽》,以动人旋律抒发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残疾人并不是‘特别’的群体,残疾人也能和健全人一样从事多彩的职业,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表示,愿北京冬残奥之花永远盛开在来过北京的冬残奥运动员心中,给他们以鼓舞,也希望能以优质的歌舞表演架起残疾人和健全人沟通交流的桥梁,让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成为进一步促进残健共融的平台。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10

3月4日晚8时,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拉开帷幕。开幕式以“生命的绽放”为核心内容,再次延续冬奥会“一片雪花的故事”。更令人难忘的是,开幕式的点火环节,在残奥会的历史上首次完成了盲人点火的壮举,这也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传递给世界的力量。

随着冬残奥会开幕式开始,国旗入场环节,8名残健融合的持旗手组成护旗方阵,他们是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和为残疾人事业做出贡献的代表。旗台两侧,24名大学生深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迎接国旗。

升旗仪式进行时,当现场观众齐唱国歌,场边的听力残疾人们用手语“演唱”国歌的一幕催人泪下,他们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爱国之情,在无声的世界里,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

随着雪容融前进的脚步,一条冰雪赛道在脚下延展。赛道展开,“欢迎”的字样越发醒目,运动员入场仪式开始。中国代表团旗手由运动员郭雨洁、汪之栋担任,郭雨洁2004年3月出生,越野滑雪兼冬季两项运动员。汪之栋2000年7月出生,他是一名冰球运动员。

本届冬残奥会,是中国代表团第6次参加冬残奥会,也是参赛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总人数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他们将参加冰壶、冰球、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在所有中国运动员中,有85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

备受关注的点火环节,盲人运动员李端是最后一棒火炬手,他在雪花火炬台上摸索着点燃主火炬,虽然过程并不顺利,但全场掌声雷动,洪亮的“加油”响彻鸟巢,这一幕令人动容。还是那片“大雪花”,还是那束微火,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冬残奥开幕式历史上首次盲人点火,赋予了这次点火仪式更多的意义。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表示:“残奥会开幕式还没有用过盲人来点火,最后会发现他走上点火台的那一瞬间,他将用他最大的感官能力,触摸,他在摸着每一片雪花,当他最后寻找到这个空间的时候,把残奥的主火炬缓缓地对进孔里,当他对进孔眼的那一瞬间,大家会感受到,他其实是在触摸这个世界,认知这个世界。当火焰燃烧的那一瞬间,仿佛他在用内心燃烧着整个天地,点亮了整个天地。”作为盲人,点火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李端自信地表示:“我不只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

除了点火仪式令人难忘,冬残奥会的会徽展示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此次北京冬残奥会的导演团队,采取以小见大的独特方式,凝聚残奥精神。冬残奥会的会徽被画在了一位盲人手中,虽然他看不见,但是会徽烙印在他心里。当它呈现以后,旁边所有的残疾人把手张开,他们和手上画有会徽的演员一起,展现了残奥精神、历届残奥人的努力、智慧和拼搏,历届冬残奥会上最小的会徽,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人的用心。

一个月前的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正值立春。而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则即将遇上惊蛰。在这个昭示生命力勃发的节气即将到来之前开幕,也象征着残疾人运动员闪耀的生命之光。从3月5日开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将进入正式比赛日程。在为期9天的比赛中,冬残奥运动员们将在赛场上比拼技艺、挑战自我、绽放生命的光彩。我们也预祝他们取得佳绩,为世界献上更多的温暖、感动和力量!

《北京冬残奥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启迪十篇相关文章:

2022北京冬残奥会同样精彩心得启示十篇

冬季残奥会2022心得体及感想十篇

2022为残奥健儿喝彩心得及启迪10篇

2022北京冬残奥会同样精彩心得10篇

北京2022冬奥会闭幕式观看心得及感悟

北京冬残奥会细节感拉满心得启迪2022

2022罕见名场面闪耀冬残奥会赛场观后感(10篇)

2022逐梦冬残奥会观后感范文(范文7篇)

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五彩斑斓观后感启迪7篇

罕见“名场面”闪耀冬残奥会赛场2022观后感十篇

131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