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11篇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11篇

时间: 航就9999 分享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_走进革命老区观后感11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1

5月4日上午10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广西篇《左右江奔腾向海 新八桂踔厉笃行》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将镜头对准百色市芒果产业、乐业县百坭村,河池市东兰县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环江毛南族同胞幸福新生活,崇左市凭祥友谊关口岸、凭祥边境出口加工产业园等,聚焦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红色基因传承、对外开放发展的新实践、新变化和新成就。

一张张笑脸真实而感人,一个个场景幸福而美好,一幕幕画面温暖而励志……当天的节目,在广西人民的朋友圈里热传,引来强烈反响和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感恩奋进,立足独特区位,全力推动老区振兴发展。

老区新动能:产业振兴让乡亲更富足

老区变迁翻天覆地,产业振兴带来乡村富裕。看到电视画面出现熟悉的芒果,百色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训才说:“目前,全市芒果种植面积约13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140亿元左右,芒果产业发展为老区百色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动能。”据介绍,下一步该市将以建设广西桂西芒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为契机,开展标准化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推广,提高芒果产量和品质,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力争两年内百色芒果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00亿元,让芒果产业更富民。

“我们这里是毛南族发祥地,近年来一直在打造休闲旅游观光特色村寨,‘五一’假期,不少周边游客来我们这休闲旅游观光,这次又上央视,我们村更出名了!”看到央视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和新闻联播《左右江革命老区 踔厉笃行促发展》关注环江毛南族同胞的新生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党总支书记谭文专很兴奋。下南乡南昌屯是毛南族发祥地,近年来,随着交通的日益便利和知名度的不断拓展,毛南族丰富的旅游资源持续造富着乡亲们。

老区在逐梦:不忘初心更踔厉笃行

在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昌战观看《“秀”展风采 奋斗逐梦正青春》篇章后尤为激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百坭村,追寻黄文秀的奋斗足迹,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青年人以黄文秀为榜样,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展现出新力量、新活力、新希望,这让我又想起了文秀书记带领我们共同奋斗的点点滴滴,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培养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青年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追忆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

看到节目中出现位于东兰县的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画面,河池市推进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发展办公室主任韦代忠深有感触:“今年我们河池市推出实施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这是不忘革命先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加快东巴凤老区振兴、造福老区人民的重大举措。”

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黄炳峰表示,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践行“两山”理论,持续擦亮巴马2021年获评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金字招牌,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发展路子,加快老区建设和发展。

老区变富强:开放发展增添新动力

作为广西唯一的边境铁路口岸,凭祥铁路口岸今年一季度进出口货物吨数相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95.8%。

“看了电视节目,很是振奋,深受鼓舞。”正在单位值班的凭祥市干部廖文说,“凭祥是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陆路口岸,像直播节目里说的,发展大有可为,我们要全身心投入到这个火热新时代中,把我们的家乡凭祥建设得更加美好。”

“《走进老区看新貌》和《左右江革命老区 踔厉笃行促发展》节目里的每一幅画面都让人感慨万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拿出壮乡儿女最饱满的精神风貌和最高昂的奋进姿态,更加主动服务革命老区发展大局,让老区人民实实在在就业增收致富,不断提升老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崇左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谢添说。

观而思,思而动,动而成。日新月异的老区发展,凝聚着壮乡儿女牢记嘱托的感恩与力量,激励着壮乡儿女踔厉笃行创造美好新生活。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2

4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江西篇》播出,节目生动讲述了井冈山、瑞金等革命老区以及我县高岚乡盆溪村的小康故事。与此同时,高岚乡党员干部群众也集中收听收看了这一盛况,共同倾听故事中的英雄赞歌,一睹红色沃土的今朝巨变。

近一个小时的直播节目,以“红土地上竞风流、江西风景将更好”为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在赓续红色血脉,推进绿色发展等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描绘出一幅新时代“老区不老、风景正好”的恢宏画卷。

高岚乡盆溪村村民钟传平看完直播说,觉得江西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拿盆溪村来说,这几年搞了城乡供水一体化,通了自来水,村民告别了“靠天喝水”的年代。又发展了香辣酱、水产品养殖、养牛等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务工也能有不错的收入。村里还修建了四合院式颐养之家,老人们能够颐养天年。现在路也宽了,环境也美了,村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多频互动、制作精良,节目不仅采用了外景VCR、现场连线等多种形式,还在叙述语态上运用了拟人化等手法进行创新表达。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一场场生动的讲述,一串串翔实的数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赣鄱大地展现时代风采。江西是一个充满红色记忆的革命老区,看完直播,让我直观的感受到江西这些年的飞速变化。现在的江西紧跟时代步伐,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有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绘制出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画卷。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3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上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如今,新时代的湖南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奋力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湖南湘西属于湘鄂渝黔革命老区,十八洞村地处湘西的大山深处。眼下,村里的油菜、桃花进入盛花期,村民正忙着给养殖的蜜蜂分箱。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 龙先兰:通过养蜂一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以前真的不敢想。

从昔日的贫困苗乡如今发展成为小康村寨,十八洞村的发展也正是湖南革命老区的生动写照。

十年来,湖南累计争取、安排中央及省预算内资金67.5亿元,支持老区近2000个项目发展,从基础设施到民生改善,老区面貌焕然一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县市区30分钟内上高速,建制村百分之百通客车。去年底刚开通的张吉怀高铁结束了湘西不通高铁的历史。

湖南麻阳市民 付文华表示,因为在家乡做冰糖橙产业,可以在家门口就坐火车(高铁)到达全国各地了。

聚焦高质量发展,湖南的革命老区努力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目标发力。在湘赣边革命老区的浏阳市,一座35平方公里的现代工业新城拔地而起,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聚集了1700多家企业,__年实现总产值1280亿元,同比增长12.5%。

湖南浏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 管委会主任 喻辉:智能制造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明显,推动着产业链不断向中高端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制造产业的深度应用和转化,激活发展动能。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去年,湖南革命老区GDP达11138亿元,是__年的2倍多,占全省比重24%。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4

走进革命老区,重温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时代新貌。在这个五一假期,我们继续走进老区看新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陕西。

陕甘宁革命老区大部分处于黄土高原上,生态环境脆弱,曾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而透过画面,也让我们感受到黄土高原地区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蜕变。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十三五”期间陕西退耕还林还草285万亩,全省累计营造林3694.5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到45%以上。以陕北革命老区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去“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高西沟村去看一看。

高西沟村,地处黄河支流无定河流域,面积4平方公里,有40座山、21条沟,曾经被称为“褶皱里的烂杆村”。水土流失严重,村民们连吃饱饭都成了大问题,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高西沟村征山治水、植树造林,经过三代人六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在的高西沟村林草覆盖率超过70%,真正做到了泥不下山、水不出沟,成为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典范。

20_年,高西沟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8851元,高出全县平均值近6000元,村民的幸福感、黄土地上的新变化让我明白,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5

新探索让老区焕发新活力。这几天,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林业站的工作人员正和村干部一起,利用无人机航拍和罗盘仪测绘,给山林“摸家底”,测算碳汇量。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将乐县是中央苏区东面的重要门户。近年来,这里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是一张碳票,__年,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就颁发给了将乐县的常口村。

碳票,是将一片森林的固碳释氧功能作为资产交易的“凭证”,换取生态收益。常口村的人结婚,碳票都成了新娘的嫁妆。守护绿水青山的接力棒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传给了下一代。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6

湘西北边陲的群山中有座小县城叫桑植县。1935年11月,为突破国民党大军的围剿,红二、红六军团告别湘鄂川黔根据地,从这里出发踏上了战略转移的伟大征途。当年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出发时的队伍中,桑植籍的红军战士就有4000多人。如今,这片长征出发地的人民群众抱着永远思念红军亲人、铭记长征精神的信念,踏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新征程。

在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一种圆形的“坨坨饺子”是白族乡亲们“舌尖上的乡愁”。白族姑娘刘娟告诉我们,这种饺子其实有一个动人的来历。

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长征村村民 刘娟:以前自己的亲人去打仗的时候,家家户户给他们包饺子,(因为)比较匆忙,饺子就包得一坨坨的,乡亲们就自称这个饺子为“定心丸”,(吃了饺子)就不用担心自己家的家事,就安心地去打仗。

离刘娟的饺子店不到一里路,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所在地。__年11月19日,红二军团在这里举行誓师大会,踏上了穿越武陵山、突围转移的艰辛路途。这片山区沟深林密,曾是保护革命有生力量的屏障,但后来却成为阻碍老区经济发展的壁垒。

这几年,一支支对口帮扶工作队来到这儿,让一个个云雾缭绕的村庄通了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眼下,半山腰的箬竹基地已是清香满园,包粽子用的粽叶就是这种植物的叶片。

桑植县瑞塔铺镇芦溪村党支部书记 黄建平:你看一下,这就是新发出来的`新芽,今年发的,长了这么多,(品种)改良了以后,你看,(叶片)这么柔软。

桑植县有一万多座山头,分布野生粽叶26万亩。过去几年,粽叶采摘、加工、销售已带动当地6万多人就业。

一边摘叶忙,一边加工忙。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从“山尖尖”上搬下来的284户人家住进崭新的小楼房,政府引导、企业帮扶的粽叶加工扶贫车间就开到了楼下。

桑植县瑞塔铺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居民 张生妹:快要到端午节,好多都要买叶子包粽子,就是很忙的时候。现在这个生活没有说的,很满意的。下楼就上班,一下班就上楼回家,小孩子上学也很近。

一车车冷链运输的粽叶运向全国各地,一拨拨远道而来的客人来到桑植旅游、研学。刘家坪白族乡长征街变成进村旅游的必经地,刘娟的饺子店现在一天能卖300多碗“坨坨饺子”,她希望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一起传唱送别红军长征时留下的民歌。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7

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全区22个县市区中,有14个属于陕甘宁革命老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坚强领导下,宁夏各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不断推进老区面貌一年一个样。

“五一”假期,跟随游客走进宁夏永宁县的闽宁镇,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红色砖瓦房、一片片成荫的绿树,还有上万顷的葡萄园、现代化的蔬菜大棚。过去的干沙滩,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受游客青睐的美丽小镇。谢兴昌今年67岁,这是他20多年前刚刚搬来时住的老屋。他的老家在革命老区西海固,作为第一批搬迁到闽宁镇的移民,他见证了这里20多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1996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担任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1997年,习近平来到曾经“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提议设立一个以福建、宁夏两省区简称命名的移民开发区。自此,20多年来,闽宁两地通力协作,扑下身、拔穷根,闽宁镇从无到有,建起了160个闽宁示范村。如今,闽宁镇已经从当年只有8000人的小村庄,发展成为拥有6万多人的“塞上江南小镇”,闽宁协作改变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命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宁夏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有80.3万贫困人口、9个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集中在革命老区西海固,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差、脱贫任务重。而闽宁协作,作为我国脱贫攻坚史上的典型范例,作为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易地搬迁扶贫的样板,为宁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居住着23.5万从西海固地区搬迁而来的革命老区群众。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寺堡区的弘德生态移民村考察,总书记强调,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的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两年来,弘德村流转土地建起了酿酒葡萄、黄花菜、设施农业等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依靠闽宁协作还开办了多个协作企业,并通过闽宁劳务协作向福建输送劳动力。今年的“五一”假期正是弘德村的大棚里的瓜果集中上市的时候,一片繁忙景象。

20_年,宁夏9个贫困区县全部脱贫,革命老区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10年来,宁夏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4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6万多公里;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中部干旱带西线供水等工程实施,让百万群众告别苦咸水,实现饮水安全……如今,老区群众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8

“不走平路”的高铁、“能卖钱”的空气、储存服装面料的“图书馆”……你没看错也没听错,这就是革命老区的“新时代style”。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和《看见锦绣山河》中,许多革命老区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卓越成就尽收眼底,它们内外兼修、踏着时尚步伐再出发的精气神儿,更是感染了很多网友。

沿着红色足迹一路行进,井冈山、海陆丰、延安……一个个城市、乡村展现出新的面貌、焕发出新的活力。抓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老区人民逐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既是对“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庄严承诺的践行,也是对“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精神内核的诠释。

20_年12月,被称为“云端高铁”的张吉怀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湖南湘西革命老区迈入高铁时代。在这条高铁上,桥梁和隧道比例达到罕见的90.7%,平地线路不足10%。

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持续提高老区人民福祉,国家政策层面密集发力,始终坚持“拉一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20_年底,革命老区中的3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批复《“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国12个革命老区规划范围和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

跟随镜头穿山越岭,聆听田间地头的淳淳乡音,我们能直观感受到国家政策在老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传承红色基因,我们也更加深刻感受这里的人们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打造革命老区“新名片”。在陕西延安革命纪念馆,运用裸眼3D技术、实景互动演出等再现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红色资源得以“潮”起来;在湖南芷江抗日纪念馆,从字句间体味一封封70多年前的抗战家书,感受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乡村新貌。一片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也为我们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以陕北革命老区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颁发给了福建将乐县常口村;武夷山生态茶园还可以兼卖碳汇……革命老区在新时代“内外兼修”,不仅“收藏”了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图景,更释放出生态红利创造的“绿色福袋”。

老区不“老”,踏着科技时尚前沿再出发。“独辟蹊径”,通过打造特色产业走在前列。十几年前还是“要金没金,要米没米”的贫困村陕西商洛市金米村,通过科技助力生产出“金玉耳”,还让木耳成了“网红”;深夜俯瞰陕西榆林,200多家能源企业灯火通明,仿若“现实版科幻片”;小山城江西于都拥有全球最新潮时装面料“图书馆”,在高质量发展“T台”上走出国际范。越来越多青年人也正选择扎根沃土,将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在老区推进,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新鲜养料”。

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一个个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产业兴旺、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画卷在红色沃土上徐徐展开。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9

与黄土高原相比,陕南的川陕革命老区地处秦巴山区。曾经,那里的人们守着绿水青山却长期过着穷日子,秦巴山区也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眼前,这个正在用手机拍视频的女孩叫沈小燕。清明前后,是她家一年最忙的时候,母亲采茶、父亲制茶、沈小燕负责网上卖茶,全家一天能收入五百多元。

蒋家坪村的茶虽好,但10年前因交通等条件限制发展受挫,也一度成为当地的深度贫困村。

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以来,当地从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改善、茶园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入手解决蒋家坪村贫困落后的局面,逐步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和产业发展问题。与此同时,村里实施的“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也让沈小燕一家靠着自家的茶园脱贫了。

沈小燕一家现在租住在山上的一处老房子里。在原来5亩茶园的基础上,又新栽了5亩茶。沈小燕也决定留在村子帮父母一起种茶、制茶、卖茶。

20_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蒋家坪村考察,他说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蒋家坪人对这句话有特殊的理解。山还是那座山,我们守住了绿水青山,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茶叶产业,让更多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10

去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中之重。浙江省在去年7月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浙西南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35年,革命老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

大屏幕上有两个账本,左侧的这个老账本,记载的是70多年前50多户农民自发捐献物资给浙南游击纵队的情况,上面有草鞋、肉、笋干,合计肉有十斤半等等。能看出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老百姓们是有力出力,支援党的革命队伍。

在大屏幕右侧,是一位村会计记了几十年的新账本,里面记载了景宁澄照乡三石村的每一笔收支,这些收支的背后都是中国共产党不忘老区人民,带领人民从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故事。

走进老区看新貌,来到丽水景宁的三石村。在村委会的档案室里,整齐地摆放着这些年村里各类账目。雷岳舜说,1974年他开始担任三石村会计时,村集体账上的余额只有206.86元。

雷岳舜回忆说,那时候生活苦,村干部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做过不少尝试,种过杨梅、板栗,办过生猪养殖。2005年,浙江正在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借助山地资源,村委决定将茶叶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十年来,三石村的茶叶种植面积从1000多亩增加到了5000多亩。

在这一本本老账本里,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这些年村里一步步探索茶产业的轨迹。2009年,村委将茶山出租给企业,引进先进的种植模式。此后,村里又把茶叶品种换成高附加值的白玉仙茶。2010年,村里又投资100多万元,在家门口建起茶青交易市场,筑巢引凤。

到了2021年,村集体账户余额近600万元,其中,村民福利支出合计超过50万元。

如今的三石村,开设了农家书屋、健身房,建起了休闲广场,村民们的幸福生活越过越红火。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11

4月24日上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新闻频道推出特别节目《走进老区看新貌·湖南篇》,以《红色热土谱壮歌 三湘大地闯新路》为题,生动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革命老区,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和加快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报道引发我省老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热议,大家表示,在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三湘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而又气壮山河的革命斗争;新时代,老区人民要延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努力拼搏,奋勇前行,推动革命老区取得更大发展,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湖南贡献更多力量。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排兄村,晨曦微露,翻耕灌溉后的稻田如一面面镜子,云朵倒映在水面,满是诗情画意。丰收的白云贡米、金秋梨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这是央视《走进老区看新貌》中展现的革命老区湘西的一个镜头。

从央视上看到村里的报道,排兄村党支部书记杨卫忠激动地说,排兄村紧靠5A级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地理优势明显。近年来,村里通过精准引入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游,村民收入稳步提升,日子越过越舒坦。

“央视的报道,让我们很自豪,因为贫困,我们曾远走他乡打工。如今,30亩炎陵黄桃林,不仅结束了我们漂泊的日子,还让我们的生活变成小康。”炎陵县下村乡坳头村村民肖贵平自豪地说,好日子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在央视的报道中,醴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乡村变美,产业兴旺,令人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醴陵市枫林镇宣传专干蔡思源说,近年来,枫林镇隆兴坳村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将耿飚故居打造为党性教育培训基地、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并利用村民闲置房源,建设民宿集群。“隆兴坳村未来发展潜力更大。”

刘菊绒是桑植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桑瑞家园的搬迁户。__年来,作为安置点粽叶扶贫车间的首批工人,她不仅实现了“楼上住新家、楼下把活干”的梦想,每年还能拿到四五万元的工资。

以前的村道是泥巴路,坑洼不平,如今,村道全部硬化,路边种上树木、花草,到处都是风景。作为文甲起义策源地,近年来,该村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提升文旅、农旅融合质量,老区旧貌换新颜,村容村貌。

2022走进老区看新貌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2022观看感动中国心得体会6篇

观看2022冬奥会心得体会10篇

2022冬奥会闭幕式观看心得体会范文6篇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天津2022开学第一课观看心得体会(5篇)

2022感动中国观看心得体会10篇

2022观看北京冬奥会心得体会

2022最新冬奥会闭幕式观看心得体会范文8篇

2022观看冬奥会闭幕式心得体会【6篇】

2022北京冬奥会观看心得体会最新

热门文章

138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