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个人心得体会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个人心得体会

时间: 航就0 分享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个人心得体会(通用8篇)

怎么写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个人心得体会才合适?看看吧。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个人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个人心得体会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个人心得体会【篇1】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作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实也是一门课程。以前总觉得孩子长大一些就好了,现在才觉得“万里长征”才开始。下面就谈谈一学期来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体会。

1、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2、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有利于增强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肯定她,坚持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平和看待她,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3、加强与班主任及老师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向班主任介绍孩子的情况。比如我们在刚开学时就向班主任重点表明:孩子胆小、老实,请老师给予关照。之后,经常向班主任及老师了解情况,坚持每天看一看联系本、并签字,将孩子的点点进步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这样便于和班主任及时沟通。衡量一个老师的能力不单单是她的教学质量,更应该看她是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方式。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家长很重要,老师是关键。这一学期来,孩子进步很大,已经能自觉地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发言的声音也变得响亮了。孩子通过班主任及老师的培养,变得自信、开朗了,也在学校交了几个朋友。在这方面,作为家长感到十分欣慰。

4、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让她说同学的优缺点,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我们的女儿好犯粗心大意的毛病,总是把加法当减法,减法当加法。我们就设计一些作业,其中有许多粗心大意的错误,故意请她当“老师”批改。反复训练几次,在这方面的错误明显减少了。针对她吃饭慢的不良习惯,我们就想办法培养她做事快的习惯,给她讲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尽快做好了,才有时间玩或学别的东西。

5、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我们觉得,经常对孩子发火。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她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你发火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会因为她胆小而惧怕你,使她对你望而却。如果经常发火,她就会报喜不报忧,家长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这样教育起来就会被动。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能慢慢来。

6、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培养她学会休息和调整。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争强好胜是孩子成长的三大要素。因为一年级的孩子都比较小,天性好玩,在这方面就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机动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孩子每天要上六节课,非常辛苦,每天回家都很累。在这方面,作为家长,一是为她做好各种后勤服务工作,加强补充营养,帮她解乏;二是教她自己学会休息和调整。比如听听音乐,闭目养养神、轻松活动一会儿等等(当然,最好是学校每个星期三下午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家学习,借此机会适当调整一下)。等疲惫过后马上是一个智力的高峰,在这个时段内,再要求她完成作业和阅读课外书籍。

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最后上大学,都是人们谈论的中心话题。父母们、祖辈们往往围绕着某一个孩子来安排全家人的生活,这已是不足为奇的事了。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个人心得体会【篇2】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成了一个问题,两代人之间不再畅所欲言,取而代之的是父母“唠叨”、“啰嗦”和“指责”,而孩子对父母也从无话不谈,转向“回避”、“抗拒”,沟通的桥梁断裂。心理精神科专家认为,感觉和行为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只有孩子感觉好了,自然会通情达理。而父母常犯的错误是忽略孩子的感受,甚至加重了孩子的消极情绪。时间久了,父母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直到没法沟通了。专家表示,解决两代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其实很简单:承认并接纳孩子的感受!

4步帮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每个人都有脾气,孩子也一样。当孩子在幼儿园、学校、朋友那儿遇到“郁闷”的事时,他就想找一个人倾诉一下,比如孩子在学校弄丢了铅笔,回来就告诉妈妈:“今天我的红色铅笔弄丢了。上厕所之前,它还明明在桌子上,等我回来的时候,它就不见了。”此时,妈妈开始唠叨:“我早就告诉过你,自己的东西要保管好,你还真是笨,连自己的东西都保管不好。”原本孩子只是想要告诉妈妈自己丢了铅笔,发泄一下自己失望的心情,不料还被妈妈骂了一顿,心情更加糟糕!你想,这孩子以后再遇到事情还愿意告诉妈妈吗?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戚元丽说,孩子的消极情绪最多来自父母的态度。当孩子遇到问题与父母沟通时,做家长的首先要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接受其感受而不是指责和抱怨,其中有4个要点值得家长注意———

(1)认真倾听孩子的话。作为父母,不用急着为孩子找解决办法,也不用大声训斥,只要耐心地倾听,就能赢得孩子的心。

(2)用“噢”、“嗯”、“我知道了”之类的话语认可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比如当孩子诉说自己的红铅笔丢了,妈妈可以说:“很可惜,那可是你很喜欢的铅笔,你现在很失望吧?”

(4)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其实在诉说过程中,孩子自己就会平静下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更重要的是,他能意识到爸爸妈妈是自己的亲密伙伴,是值得信赖的人。

以接纳的语气和孩子沟通

“妈妈,我要去同学家玩。”“不行,你作业还没做完。”在孩子提要求、提想法的时候,家长可能早已给孩子安排好了“生活日程”。因此,在孩子不听家长安排时,实际上是两者之间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戚元丽说,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自然会摆出“家长”的姿态:一切得听我的安排,忽视孩子内在感受。于是,太多的“不”字从家长嘴里说出来,这样一来,沟通的效果自然不佳。那么,家长如何既坚持自己的原则,又不带来“冲突”呢?

戚元丽认为,合作首先是从尊重孩子开始,学会尊重他的想法。如果能以接纳的语气来沟通,少用“不”字,而是多提供一些信息,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孩子要去同学家里玩,妈妈可以说:“再过5分钟就要吃晚饭了。”或者尽可能用“可以”来代替“不”,例如孩子要去玩滑梯,妈妈说,“可以,当然可以,吃了午饭再去。”这样就明显减少了矛盾和冲突,在心理上,孩子更容易接受。

当然,与孩子沟通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当家长忍不住发了脾气,也要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比如说:“你这样胡闹,妈妈心里很难过。”家长也要学会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少管孩子,鼓励自立

“你今天在学校都做了什么了?”“老师今天表扬你了吗?”孩子一到家,家长就提一连串的问题问孩子。要不就是在写作业的时候,爸妈开始唠叨:“你坐直了写作业啊!”,“你看你,又在东张西望、磨磨蹭蹭”。总之,孩子的一举一动全在家长的眼皮底下,在家长的“监控”之中。面对这样啰嗦又“包打听”的家长,孩子自然反感。

实际上,家长完全可以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鼓励其自立。当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感降到最少时,才能使其成为具有责任感的人。

戚元丽提醒家长,更多的时候,要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尊重其付出的努力。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比如从同学、老师、朋友那里得到帮助,只有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身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滋味,孩子才能逐步成长。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个人心得体会【篇3】

小时侯,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而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而怀念我们小时侯的乖样子。他们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在我们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求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或者由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爸爸妈妈,我会做一个好孩子,我会认真的做每件事情,我会好好的孝敬你们,只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对我多一点的信任,给我多一些机会,有足够的时间让我证明给你们看,让你们看看你们的孩子是多么的精彩……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个人心得体会【篇4】

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家校有效沟通,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交往情况。家长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可以发现孩子在学校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做到有效指导。家校沟通帮助孩子改正学习习惯,促进学习进步。

作为一位三年级孩子的妈妈,对于家校沟通。我用现身说法来讲述家校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儿子自从升入三年级,我逐渐的从陪伴学习过渡到了逐步放手,让他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对孩子的学习采取少干涉,多关注。本以为自己的教育法方法很适合孩子,谁知随着我的逐步放手,孩子在学习中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马虎现象,导致作业卷面不整洁,数学错题增多等诸多问题。

孩子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状态不好。三番五次的被邀请开家长会。听着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一时有所触动,答应上课认真听讲,可事过不久,仍然是旧错故犯。班主任也是想尽了办法,像给孩子调座位,远离调皮捣蛋的同学,上课多关注,尽量提问题,要求孩子来回答。可孩子仍然时不时会重演上课“神游”的小把戏。老师便再次与我约定开一个小型家长会,做一个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以便帮助孩子走出上课不听讲的坏习惯,养成钻心听讲的好习惯。

今日上午第一节下课,我便如约来到了学校。在校门口,我遇见了教英语的杨老师,了解了孩子英语学习的情况。老师讲了孩子英语的学习,听、读、认的能力还不错,可就是英语书写能力差。建议我给孩子买一些英语辅导书,加强英语书写能力的培养。我向杨老师问了孩子上课听讲的情况,并告诉老师孩子上课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老师听后,便似有所悟的说:“好像还真有上课思想开小差,不过放心,以后,我会多关注他,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因杨老师有课,不便多谈,我便与她告别。

我与杨老师告别后,便冲进书店,购买了英语教辅书。再次来到了学校,正好校园里的下课铃声响起。我与门口的保安打了声招呼,便走进了校园。

我赶到了教室门口,真巧,我又碰上了教数学的'常老师。我也与常老师聊了几句,常老师反映孩子在做数学题的过程中,马虎现象严重,希望我帮助孩子纠正马虎的学习习惯,养成多思考,慢动笔,勤练习的好习惯。我向数学道了谢,便步入教室,然后随着班主任上了办公室。

在教师办公室里,班主任向我讲述了孩子今日在课堂上的表现:他回答了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较难的问题,老师提问的问题,只有孩子一个回答了出来。老师补充说:“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好,这得益于孩子的阅读好习惯。可孩子上课听讲状态不好,很令人担忧。看着孩子的听讲状况老师也很担心,很希望通过与我的沟通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孩子走出学习的误区。

我与老师聊了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孩子的卷面整洁度,写作还有阅读情况。老师建议我,让孩子认真对待写作业时的态度,注意卷面的整洁度,因为这个习惯关乎孩子以后的小升初考试,孩子的卷面在考试中占很大的比重。老师对于孩子的阅读也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建议我重拾与孩子共读书籍的习惯,引导孩子养成注意听讲的好习惯。多多加强孩子的书写习惯,养成保持作业整洁的好习惯。关于语文的朗读,我谈了孩子喜欢无声阅读,不喜欢朗读。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老师希望我帮孩子预习共读书目,让孩子在午间读书时间给大家朗读,以期养成孩子朗读的习惯。

时间在我们愉快的交谈中,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因班主任第三节还有课,我便与老师道谢告别。

这次家校沟通,我是受益匪浅。听老师们的一席话,胜读十本家教书。毕竟,书上得来的东西终觉浅。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让我知道了孩子在学习上的不足及听讲问题,通过与老师们的沟通和交流,我知道了孩子在学习中的一些坏习惯,也明确了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学习的重要性。以后,我会积极的配合老师,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摈弃学习的坏习惯。帮助孩子在学习的大道上,扫清学习障碍,使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个人心得体会【篇5】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表现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必须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家长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教师要想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园双方互相访问,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可定期开展家长个别咨询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嘉睿、戎腾、乐添、郑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独立性较薄弱。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性呢?是这些家长们所关注的。因此在于家长的沟通中,我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业本、小画书等。随着孩子常时间的锻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增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二、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存在许多不合作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家长尊重不够或双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不可摆出一付教育权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对家长进行旁敲侧击,使家长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不宜总是向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不要用刻薄的语言指责,挖苦学生,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客观地交换意见,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对策与办法。

三、激励帮助,搞好配合

为了使家长与教师更好地配合,教师应激励家长树立教育信心,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家长,根据学生家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后进学生家长来说,应帮助家长指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丰等常有发现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为。事后会推卸责任或接受批评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希望家园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话语。并建议家长采用“转移注意”法,给幼儿予较多的关注,比方说: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引导幼儿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逐渐转移行为。

四、以诚相待,摒弃功利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需要,不是处于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是希望获得老师对孩子多一些照顾和偏爱。因此,百般讨好老师,寻找哪一位是班里的“主管”,哪一位比较好说话,就想办法或利用节日给老师:“意思意思”。倘若事后没有对他的孩子照顾好或存在误解,家长便开始论头品足,与其他家长结起伴来,言谈中表示出不满足或是做“最后发难”,使家长和老师不和谐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阴影,本来很快乐的学习生活,随着成人的议论纷纷而留下伤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坚决反对和杜绝利和交往直接或变相收学生家长的好处的行为,以维护人民教师的形象。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个人心得体会【篇6】

作为有十七年工作经验的一线教师,我深知学生的品格培养和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密不可分的。随着近期学校组织学习亲子沟通技巧和大量阅读此类书籍,我的内心感悟很深。

教育孩子有很多方法,如“赏识、激励、管教、批评、惩罚等”。但如果亲子之间的关心不好,什么教育手段都是徒劳的。关系是什么?按照权威的解释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是人与人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就亲子关系而言,彼此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而绝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关系,亲子之间保持密切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因此,学会与孩子沟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亲子关系成为教育孩子的核心问题。

这些沟通问题可能大多数的城市孩子的父母都很重视,也能去实施,但近几年,班级流动儿童的增长,流动儿童的亲子沟通就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是理解和尊重孩子。你是否细心观察、耐心倾听、用心感受孩子的愿望和要求、欢乐和痛苦、梦想和烦恼?可能流动儿童的父母们由于工作的繁忙、生活压力的增强,我们更“重视”的往往是自己,因为只有尊重孩子,你才可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你们才有可能有愉快的沟通。我们在和孩子的接触中,作为父母可能只是发现孩子又长高了,快赶上大人们了,但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孩子的思想上也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孩子不听话、犟嘴、不礼貌的一面,那我们选择的方法是理解和尊重孩子还是批评和责骂孩子呢?我认为作为家长要愿意听孩子们的解释或是他们的意见,少些责骂或冷漠,多些倾听,可能孩子更愿意和我们沟通,只要沟通没有问题,作父母的就有办法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的成长。

其次是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做父母的都想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但是我们要讲究方法,打骂孩子有时确实能让孩子“怕”,但是可曾想过,孩子这究竟是害怕惩罚还是真的信服了你说的话?我觉得,这可能适得其反,暴力只能让孩子内心充满恐惧和仇恨,而宽容才能让孩子感觉你的关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尊重、信服自己的父母。宽容孩子的错误并不是对孩子的错误放任不管,而是当孩子有了过失时,应给孩子一个认识、反省的时间和机会。因为孩子有过错并深感愧疚时,是最需要别人的理解和信任的,而父母就有责任承担这一责任,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更优秀,心里更健康。

最后是给孩子树立榜样。你会尊敬一个不停抱怨的人吗?你会和成天唠叨的人相处吗?是的,我们都不愿意。孩子也是同样的心情,这就需要父母的自我调节能力了,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受益的不单单是自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树立了正面榜样。

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真是一门奇妙的艺术,只要我们做父母的重视它,设法与孩子无话不说、相互信赖、相互学习,相信我们的孩子将是最棒的!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个人心得体会【篇7】

蹲下来是了解孩子的一个途径,因为只有蹲下来,我才能更清楚得听到他说的每一句话,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表情、做出准确的回应。而在和孩子平视的状态下,我觉得更能够了解他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也能感觉到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当我们和一个成年人对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很重要,因为能从眼睛中读到许多言语之外的东西。对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了解是沟通的前提,蹲下来是了解孩子、进行良性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拓展阅读:亲子沟通技巧

孩子眼中的好父母有一个共同特点:能够用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这份理解源于尊重孩子的天性与人格。

当父母学会尊重孩子其实就悄悄开启了亲子沟通之门,那么,该如何做到让孩子感到被爱和被尊重?

第一、拥抱孩子的坏情绪

尊重孩子,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想法、感受、情绪都被看到和理解了,这非常关键。

尤其是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如果他做了些事,他还有很大的情绪,我们很焦急地被他的情绪带动了,有的时候指责他、教育他,给他建议,有的时候纵容他、讨好他,希望他快点开心起来,这些态度都不是尊重。

我选择的方式,是先同理孩子的内在情绪,再倒入规则讨论,让孩子学会负责任。

真正的尊重指的是我们能够同理孩子的情绪,并且相信他能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如果孩子的行为影响到身为父母的你,让你觉得不舒服不平静了,你也要忠诚的表达出来,忠诚于自己内心的真正感受,而不压抑自己,跟孩子表达出你的想法和期待。

第二、让孩子接收到支持信息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很少讲求策略,也避免任何暗示。

对我而言,暗示如同暧昧沟通。只有诚恳直接的.沟通,才能表达我的信息。因为我一直认为,父母与孩子的诚恳直接沟通本身就是策略的一部分,言行一致的展现,便是最好的教育策略。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与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不要讲道理,发脾气,只要诚恳直接的关心与询问,让孩子接收到父母是从内心爱他、陪伴他,孩子自然就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有一段时间,我亲自带着孩子去朋友开办的学堂读书,我的目标从来都不是眼前的孩子成绩如何,学会了什么新知识。

我仅仅是想让孩子能够接触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爱人与被爱,认识到自己是自由的个体,认为生命是有意义的,愿意为自己负责,又何须担心孩子的功课呢?

第三、避免以爱的名义等价交换

很多在传统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的父母,总是打着爱的名义,把他们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身上。

从小到大,父母对孩子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听话”。在学校不能和学习差的同学一起玩,不能学隔壁的孩子调皮捣蛋,不能随便听信别人的话,高考填志愿要听父母的意见,找工作要稳定……诸如此类,

如果不听就是不孝,就是辜负了他们的好。成绩好、考到名牌大学、找到稳定工作会成为父母炫耀的谈资。

只是,为人父母却从未问过孩子,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父母用自己的意志塑造、绑架着孩子的人生。

如果孩子不听话,没有照着父母希望的模样发展,便是大逆不道,如此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孩子从小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或者性格叛逆,脾气暴躁,人际关系糟糕,影响其职场、家庭、亲子关系;或者性格懦弱,不善交流,长期处于自我认同度低的状态。

爱是无价的,也是无法衡量的,是一种天生的本性与需求,因此大人千万不要用“爱”绑架、恐吓或者伤害孩子,那会适得其,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爱。

父母必须承认孩子具有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人格,并发育孩子独立、自尊、自强的性格。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个人心得体会【篇8】

换位思考,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的深层含义是2个非常重要的字——理解。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需要他自己的努力,有些时候并不是他们调皮捣蛋做错事,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实在有限,真的还做不好。父母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这代价只是一个易碎的花瓶,那就少一些唠叨吧,或者把你的心疼、可惜之情暂存在心里。换了你,也不想打碎花瓶,但是把你的力气减到孩子那么小,你可能也拿不动它。

在亲子教育中,孩孩优小编觉得,这些亲子沟通技巧在人际交往中早就心知肚明的。但是,在进行亲子沟通的时候,我们往往把亲子关系看得过于特殊,而忽略了这些常用的沟通方式。

1836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