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心得体会

时间: 福萍0 分享

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心得体会如何写?2023年5月22日,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两周年的日子。愿我们一起重温袁隆平的故事,学习艰苦奋斗、勇攀高峰袁隆平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心得体会

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心得体会(篇1)

我常常在暗夜里仰望苍穹,抬头寻找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因为我想那是您!今天是5月22日,两年前的今天,您带着“一稻济天下”的梦想去了天国,我会永远记得,是您让我们端稳了中国人的饭碗,我们素未谋面,您却待我恩重如山,您以“济世”之心树“国士”之范,为我树立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的榜样,永远怀念您,我的大先生,您在我们的心里永生!

您是立德树人的“传道”大先生。您出生在动乱年代,从小颠沛流离的生活让您认识到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少年时,您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经历,想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使您选择农业报国,并把“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作为您一生的梦想。从此,您带着学生开始了农学实验,从杂交水稻的“组合优势的发现”到“两系法”杂交水稻,再到超级稻育种计划……您和您的团队培养了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技术专家,让更多的人远离饥饿。您不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您坚守自己“不让老百姓挨饿”的初心,用一生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您教育我坚持加强自我提升与自我约束,努力追梦、圆梦,真正做到严谨笃学、立德树人,行为世范、学为人师。

您是言传身教的“授业”大先生。您的少年时代,是中国最苦难深重的困难时期。艰难困苦,塑造了您意志坚强、敢于拼搏的优秀品质,也立下了一生的誓言“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从此,您便用一生播种“好种子”。在您离开的这一年里,您的后继者播撒也浇灌着一粒粒良种,今年5月,海南三亚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迎来早稻测产平均亩产为910公斤的好消息,您的双季稻平均亩产1500公斤目标指日可待,我们中国人不仅养活中国人、端牢了中国人的饭碗,还为解决全球饥饿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您,是“做一粒好种子”的授业“大先生”,教育我不断提高授业本领,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持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把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创造新生活,用人间至真、至善、至美感召学生、赢得学生。

您是润物无声的“解惑”大先生。您曾说“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心怀远方、心有大爱。在荣获“共和国勋章”后,您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您孜孜不倦、永攀高峰。您最后一次去医院,唱着“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您,矢志报国,始终如一。解惑,是把精妙的理论变成浅显易懂的道理,是在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实践中析事明理、廓清迷雾,进而触类旁通,让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润泽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触动学生灵魂。您是真正的“大先生”,在润物无声中启迪我扎根基层,心系祖国、服务人民,在基层一线展现大作为,成就大事业,在实干笃行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人生理想,把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美好向往作为毕生追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要汲取“大先生”的榜样力量,做好新时代的引路人。

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心得体会(篇2)

风吹麦浪,小满将至。近日,__怀着时时放心不下的心情,到河北省沧州市调研,看到__走进田间地头,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并向正在田里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刹那间,我的脑海里不时浮现出袁隆平院士。时间飞逝,袁隆平院士离开我们将近两年了,但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那留给世人的精神,我们从未忘却。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们要从“致富稻”“高产稻”“成长稻”中追忆您的志向,树立远大志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业绩。

从“致富稻”中追忆您“为民造福”的鸿鹄之志,树立“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为民之志”。

卢沟桥事变爆发,您跟随家人从北平搬到了长江边,逃亡路上的艰辛和危险,路上行人的衣衫褴褛,街头小巷流落着无家可归的人,那时您便萌发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愿望。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您想起自己儿时种下“让人人都有饭吃”的理想,放弃“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毅然坚持学农。“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踏上新征程,我们要汲取您身上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聚焦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帮助群众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实实在在做到为民办事。

从“高产稻”中追忆您“行之不倦”的干事之志,树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强国之志”。

“高产、再高产、更高产、超高产!”这是您生前毕生的追求,穷尽一生精力的上下求索,只为能让中国人牢牢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在您90岁生日的那一天,面对着蛋糕,许下“希望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的生日愿望,同年11月,当您听到在湖南衡南县双季稻亩产实现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目标,激动地鼓起掌,开心得像一个孩子,在您的心中水稻高产是没有尽头的。请您放心,我们定会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意志,不断淬炼过硬本领,勇于攀登高峰,敢于闯关夺隘,敢揽“瓷器活”,敢啃“硬骨头”,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从“成长稻”中追忆您“不畏艰苦”的奋斗之志,树立“一生执着于一事”的“青年之志”。

“一生耕耘忙,万亩稻花香。”您一生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即使已硕果累累,却从未停止钻研的脚步。半个世纪来,您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开创、勇攀高峰,用10%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如今,游走于田间小路,或看“麦浪翻滚”,或听“十里蛙声”,都得益于您的不懈努力。我们会沿着您的足迹,接过您奋斗的接力棒,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与挑战,都要挺膺担当,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做奋发向上的有志青年,以奋斗之青春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之担当挥洒青春热血。

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心得体会(篇3)

我想天堂也一定有稻花香了吧!有人说,“有些人,伟大到让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从未想过您会离去,因为记忆里,您依然还是课本里的模样,那时您弯着腰站在稻田里,手中拿着稻苗开心地笑着。您是当代神农,一生为国为民谋温饱而努力奋斗。我知道,你生命的终结是在以另一种方式传承发扬着。“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您的精神定会薪火相传,年轻的一代会接过你的接力棒,继续为国家复兴、民族富强挥洒热血与青春。

您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您把对祖国爱融进了每一粒饱满的稻穗中。从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到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再到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您的每一项创举都令世人赞叹。“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而您将一生所学都融进了一粒种子,用它改变了世界,帮助14亿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更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不仅能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而就在前不久的5月9日,媒体报道,袁隆平杂交水稻团队再创亩产1004.83公斤佳绩。

您说:“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梦里,试验田里种植的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微风拂过,稻浪声此起彼伏,而您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向孩子们讲述着稻穗里关于丰收的故事。为了这两个梦,您倾尽了毕生血汗,从1964年开始,5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您和您带领的科研团队为研发优质高效水稻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您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更高的预期目标顺利推进。您的研究成果,不断刷新水稻亩产的世界纪录,造福全人类,更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力量。

您说,“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失败就失败,跌跤就跌跤,爬起来再干就是了。”所以,在杂交水稻研究生涯中,你遭受过诋毁、质疑,却从不会因为失败而气馁。尽管已90高龄,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田边“打卡”。哪怕是在病重住院期间您还念念不忘稻子的长势。入院之初,您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今天多少度?”心系稻穗的成长状态和生长环境。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总是骗我不要剩饭不然脸上会长麻子;长大后,才知道是前辈们从未停止奋斗才解决了亿万人民口粮问题,从今后我们要更好生活,珍惜粮食,从一粥一饭中缅怀您。

从此,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有一颗编号8117的小行星,他叫“袁隆平星”,在浩瀚的银河中,照亮着我们的前行之路,我们便无惧黑暗!

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心得体会(篇4)

袁隆平爷爷勋鉴: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您安详地与大家告别了。有人说,您是在等大家好好地吃过午饭,再和大家告别。我认为,您是不想看到我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难过。因为这是您的初心——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还记得小学教科书里记载的关于您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九个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那时候我还很小,不懂什么是杂交水稻,后来是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大家吃的大米就是水稻成熟之后的产物,全国上下现在每顿饭能吃饱吃好,是有着袁隆平爷爷的汗水在里面的,听罢,深感您的伟大,难怪,米饭如此香甜。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在学校的走廊里看过您的大幅画像。您身着白衬衫,深蹲在稻田里,双手轻柔地捧着金黄饱满的稻穗,面带微笑又稍显一丝庄重。后来我知道,您在考大学时就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深刻明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可见,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您就有了这么深远的目光,有了这么崇高的理想,并一直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拼搏,这注定了您终将成为“国士”,终将成为“大师”。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昨天读过您写给母亲的那封信,深受感动。您在信中写了很多很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在我幼年时种下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您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面,如果说,您的理想是让人们远离饥饿,那么母亲就是助您实现理想的不竭之力。袁隆平爷爷,不要觉得有所亏欠,我想您的母亲一定能够理解您是在“舍小家,为大家”,明白您是为了“中国人民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这个目标在奋斗,明白您是为了全世界的人类造福。

袁隆平爷爷,您知道吗?我昨天看过一段关于您的视频,深受震撼。您说到了您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水稻的更加高产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您和您的团队努力下,水稻亩产公斤量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这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的杂交水稻,在您和科研人员们的不断努力下,已经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2019年9月29日,89岁的您获得“共和国勋章”这一至高无上荣誉,进京之前,您先是下田和超级稻告别,回去后第一件事,还是下田。“年纪大没关系,我还没有痴呆,还可以干下去。”您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袁隆平爷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会好好牢记,并“以光盘为荣”。袁隆平爷爷,您的坚定理想、不辞辛苦、心有大爱、淡泊名利,我们会认真学习,积极向您看齐。袁隆平爷爷,我们会谨记您的勉励,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不辜负时代担当!

袁隆平爷爷,您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我知道那里有“稻香满溢”,那里到处可以“禾下乘凉”,愿您安息!

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心得体会(篇5)

这两天很多人带着稻穗和鲜花去送别袁隆平,也有很多人在网上自发追忆悼念袁老。我们应接过他手中的“稻谷”,让世世代代都传承他那些宝贵的精神。

接过袁老勇于创新的“稻谷”。

袁隆平大学毕业时在偏远的湖南省教书,在国外学者耗费数年研究杂交水稻相继失败的背景下,他坚信“没有错误的实践,只有错误的理论”,一个乡村教师挑战世界权威的笑话就这么被传开了。为了证明水稻真的可以进行杂交实现量产,他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经过千千万万次试验终于发现了杂交稻的母本,此后不断创新促使三系配套全面成功,1976年杂交水稻全国大面积推广,平均增产20%。作为党员干部,要从袁隆平培育稻谷创新过程中看到,在面对千奇百怪的困难时既要肯于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又重视科学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摆脱保守思想的束缚,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接过袁老朴实无华的“稻谷”。

当下“网红流量”掀起了一股浮躁之风,为了争名夺利,很多人或重金买“热度”,或放下底线自爆“丑陋”,又或有一官半职便忘本得意。唯有袁隆平这样的“大明星”能够静下心来干大事。面对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等头衔,面对国外高薪就业机会,他并没有“炒作”自己,而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攻水稻田”。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袁隆平这种“稻谷”般的朴实无华精神,时常看自己为群众做了什么实在事,贡献了什么真力量,以“润物细无声”的实干去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而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嫁衣”有多么光鲜亮丽。

接过袁老终身奋斗的“稻谷”。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到田畴。从1964年研究杂交水稻开始到2021年初,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田间地头总少不了袁隆平的影子。即便是到了耄耋之年,他也没仗着年纪大当“甩手掌柜”,一直亲力亲为到杂交水稻基地搞研究。袁隆平倾注一生心血把稻谷攥在手里,为我国水稻发展抢得了最大先机。“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员干部要弘扬永久奋斗传统,稳稳接过袁老那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稻谷”,面对苦难、挫折、矛盾不怨天尤人、不轻言放弃、不半途而废,努力将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践行到底!

袁隆平身上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去学习的地方,比如他那宠辱不惊、沉着冷静、执着坚守的品质,也同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袁隆平的一生,是理想照耀的一生,即便他离开了,也仍然会照耀我们前行,但愿我们党员干部以及更年轻一代青年们能接过他手中的“稻谷”,再续他那“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奇缘。

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心得体会(篇6)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曾是《感动中国》为袁隆平院士写下的颁奖词,他为国为民,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杰出贡献。现在让我们端起一碗“米”,细细品味袁老不断进取的冲劲,敢想敢做的魄力以及淡泊名利的心态。

端起一碗“知识”的米,品味袁老进取的一生。

袁老成长的年代,正值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年幼的他随父母四处迁徙,尝尽逃难的艰辛。从那时起,他树立了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定。他常搜罗各国学术书籍仔细研究,去感悟、去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哪怕功成名就之后,袁老也从未停止学习,他说过知识是一切的基础,一个没有知识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世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我要学习袁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要把学习知识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工作、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才有可能有发明、有创造、有进步。

端起一碗“梦想”的米,品味袁老追梦的一生。

上世纪60年代,袁老在湖南省安江农校当教师时,曾亲眼看见过5个饿殍,两人倒在桥下,两人倒在田里,一人倒在路旁。饥饿总是让人充满遐想,在艰苦的条件下,突破是唯一的出路。无米让袁老绞尽脑汁想造米,但是水稻天生没有优势,于是杂交水稻的念头出现在了袁老的脑海中。从“三系法”到“两系法”,从一般杂交水稻的成功到超级杂交水稻三期,到如今水稻产量突破1000公斤。袁隆平常说,“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正因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坚持,才有了他的信念坚定、矢志不渝,才有了稻浪中的米香、百姓家中的笑脸,才有了水稻高产梦的实现,“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了实现梦想,他从未停止过向前探索的脚步,用一生致力于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干部,我要学习他“有梦想,了不起”敢想敢做的魄力,在基层工作中要信念坚定,不管碰到怎样的难题和困难,都不变方向、稳扎稳打、逐一攻关;要矢志不渝,只为心中所梦,做一个勇敢的“追梦人”。

端起一碗“淡泊”的米,品味袁老无私的一生。

主持人敬一丹曾经感慨,每一次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活动评选晚会,总是见不到袁隆平先生。他名满天下,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不是在稻田里,就是在去稻田的路上。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正是甘为事业献身,袁隆平方能造福中国人民以及全人类;因为淡泊名利,他才能在杂交水稻的天地里忘情驰骋。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我要学习袁老宁静致远的心态,当你心甘情愿为某项事业奉献热情精力之时,这项事业就会给你以丰厚的回报;当你不为名利得失斤斤计较,就能获得洒脱、自由与快乐,乃至步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境界。

纪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心得体会(篇7)

尊敬的袁隆平院士:

您好!小时候拿起画笔,最喜欢画的是蓝天白云下一眼看不到边的田野;小时候关于秋天的作文,总是描写成“沉甸甸的稻穗缀弯了头,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小时候最喜欢唱的歌谣,“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依然清晰记得书本上对您的介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多年以来,您坚守初心和使命,让全国人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您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基本每天都去田地里,风雨无阻。您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到北京参加完“共和国勋章”授勋仪式回到家乡后,第一时间就跑到试验田查看水稻生长情况;“90后”的您,在摔倒之前依然坚持到三亚南繁基地工作。实干出真知,苦干结硕果,水稻的单产和总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您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践为我们青年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技爱国奉献”课。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老您常说的一句话,您也用毕生在认真的注释。您先后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改革先锋”“共和国勋章”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20余项国内外大奖,您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需要深入学习掌握博大精深的党建工作理论、法律法规和现代科学知识,夯实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真正用丰厚的知识底蕴,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家中长辈经历过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成为一生的习惯;您见证过国家和人民遭受的磨难,一路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解决了温饱问题,扎根大地,矢志不渝。吾辈当自强,听着您故事的孩童长大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定将“榜样精神”厚植于心,外植于具体工作,始终不忘初心,胸怀赤子之心,脚踏实地,一心为民,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继承和追逐“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挥洒满腔热血,奉献无悔人生。

先生之风,山高稻长。何其有幸,与您在同一世界同一时间的分分秒秒。从此以后,碗中有米,脑中有你,心中有国,不辱使命,不负人民。您去往了星辰,化作那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将指引着我们继续前行……

190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