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

时间: 欣敏0 分享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当不同民族之间建立起互信和合作关系,优势互补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1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_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瞻远瞩,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从此,中华儿女有了共同的追求,56个民族有了共同的梦想,13亿中国人戮力同心、砥砺前行,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而民族团结则是成就中国梦的有力保障。中国的大好局面是某些人不想看到的,他们见不得我们好,妄想搞乱中国,打碎我们的梦,把已经推翻的大山重新压回到我们头上,妄想把我们踩在脚下、像百年前那般继续欺压奴役我们,而破坏民族团结,就是他们惯用的伎俩之一。民族地区高校师生尤其要对此有清醒认识。

民族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地位举足轻重。从国际上来看,冷战结束以来,世界范围的各种冲突,绝大多数都是民族宗教冲突,或是以民族宗教为旗号的冲突。从国内来看,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在20_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容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20_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我们要深刻认识“多元一体”的民族国情,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集中概括为九坚持,即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九个坚持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实践中建立和发展完善起来的,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独创的,适合中国的正确道路。作为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认识、认真领会,并在三全育人的工作实践中融会贯通,指导工作。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责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认同的重要基础;是各民族最为便捷地实现充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各民族更为全面、直接、高效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是民族地区全面加快发展,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各民族更加深入广泛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提高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依法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并行不悖。要正确理解和解读国家政策,不要被蓄意破坏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敌对势力蛊惑。要深刻认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正确宣传、严格执行、努力推动的自觉性。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上来。

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工作的党员干部,要让民族工作意识深深扎根于内心,主动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国家政治安全防范意识,做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努力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2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大家常说的“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就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全民族中进行文化认同。无论是普及通用语言文字还是落实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个方面,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历史就是为实现民族解放、长期抵御外来侵略、各民族之间建立患难与共关系和深厚友情的历史。我们要结合当前阶段的学习教育,深入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

在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救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疫情、河南水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尤其在抗击疫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有人坚守岗位,有人迎风逆行,无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无不彰显了中国人的刚强,无不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奋。

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年轻干部、一名组工干部,更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感党恩、跟党走,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3

按照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有关安排,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在思想上经历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精神洗礼,对党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理解,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感悟。个人认为,只有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融进自己的血液和灵魂,使其成为自己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才是践行“两个维护”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具体体现,才是对学校安全稳定的最大贡献。

一、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身份意识,没有共同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就会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就会导致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这是我们必须吸取的一个深刻教训。党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写入党章,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校作为一所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师生占全校师生总数三分之一的高校,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学校事业处于历史发展上的最好时期,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更加需要各族师生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向着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不断前进。

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20_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首要前提。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多元”指的是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56个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多元性;“一体”指的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开拓了我们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我们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我们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们伟大的精神。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离不开一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教育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繁荣、进步。

三、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在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识、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我们要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为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氛围。一是学深悟透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把学习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摆在理论学习的首要位置,扎实组织开展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全覆盖式学习,真正掌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增强全校师生对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宣传、培训、教育、践行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构建各族师生共有精神家园。三是大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同工作学习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如果没有一种全民共同使用,全社会通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会严重影响不同民族区域,不同语言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时间长了还会淡化各民族之间的情感,割裂各民族之间的纽带。

作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工作人员,我一定坚定不移的拥护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讲话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培养成有理想,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的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加强民族团结,要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加强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5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力量之源、实践真之理、伟大复兴之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也必能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作为北疆青马人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身边做起。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奋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6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歌里唱的真好。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苦难,还是那么团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具有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功能。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军,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依照不同阶段的教育特征,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针对小学教育阶段,确定学校教育在不同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重心,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学生的“五个认同”意识。

小学教育阶段是启蒙共同体意识,孵育爱国情感时期。

这阶段学生从家庭步入学校,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因此,该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立足于启蒙教育,以象征教育为主要手段,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出发点和参照物,让学生感知国家的象征符号,孵育国家情感。首先,我们通过学生在校期间美德表现发放激励卡,学生们通过集体表现获得激励卡数,换取学校组织的传统、民俗文化体验和参观机会。参观了草原英雄小姐妹故居、武装暴动纪念馆,体验了蒙元、农耕等文化。以此感悟民族文化,进而增进民族情怀。在传统节日时,我校组织“小小乌兰牧骑”多次走进社区,和社区居民们共度传统节日,为广大居民们送去了欢乐和文明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校依托《语文》《道德与法治》等教科书中象征中华民族或国家的符号,如颜色鲜艳的国旗、国徽、红领巾,或者祖国妈妈、花瓣、大家庭等国家比喻物,通过情感的渲染,在学生心里播下爱国的“种子”。向学生传递苦难辉煌的中华历史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

这一阶段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目标以爱自然、爱他人、爱家乡为融入点,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爱中华民族、爱人民的情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8

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小山村,隔过不远又是一个小山村,就是这样村村相连,鸡犬相闻,炊烟相望。小山村的父老乡亲,特别亲和,用相濡以沫也并不夸张。其实,住在老家那前坡后洼的乡邻,有蒙古族、汉族……当然,还有满族,老家那地方是满族自治地方,满族人相对多一些。经过世世代代的杂居聚居,人们间的民族概念似乎不清晰了,真的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家庭概念。特别满族蒙族都是草原民族,好多风俗和禁忌也没有啥区别,互相认可。老家那里居住的乡邻们在日常交流、生产生活中多使用汉语,这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后来,因为某种机缘离开河北坝上的老家,到了内蒙古的阿拉善工作生活。记得在我出门的前一晚,母亲叮嘱到了民族地区,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不懂多看、多学、多记……要与当地的本土民族交往好,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好,工作好。

阿拉善宁静僻远,我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慢慢积累,学了不多的民族语言,比如简单地问候语、日常生活用语,还结交了不少当地的蒙古族朋友。

其中文学界的马英、恩克哈达、额宝勒德、宝音巴图……我们都是很好的文友,文学相通,在文学活动中能感知到文学赋予我们文学人的相知,能感受到文学带给我们的享受和快乐。

我们还有一个玩乐团,这个团队成员由几个家庭组成,定期不定期组团外出旅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值得一说的.是我们的团体内有三个民族成分,我是满族,还有一家是汉族,其余的是蒙古族,可谓民族大融合、大团结,我们相处得非常好,情同手足一样,一起玩,一起转,不亦乐乎。

其中有一位阿拉善长调民歌协会的副会长达来,达来在蒙古语中是“海子”“湖泊”的意思。我们统称这位老兄为“大海哥哥”,他的夫人萨仁,在蒙古语中是“月亮”的意思。每次出行到了内地,大哥代表内蒙古阿拉善文化使者隆重出场,把悠扬的长调献给远方的朋友,赢来的不仅是热烈的掌声、欢笑、还有就是斟满的美酒,歌声不断酒不断,唱到一醉方休,喝到一醉方醒,草原民族的豪放、劲爽,给内地朋友留下非常深、非常好的印象,至今大家都有很好的往来,是朋友。

我们不会唱长调,但是会跟着旋律的起伏,摇头晃脑地随唱,混在悠扬的歌声中,我们是一个团队,把阿拉善的文化和热情带给内地的朋友们,其乐融融,欢聚一堂,满满喝几杯。

在老家其实好多风俗,都是杂化糅合过的,比如春节有好多习俗,说是满族的也不全是,说是汉族的也不尽然,当然中间也有好多蒙古族元素。毕竟同山同地同风雨,世世代代走过了多少年,融合是求同存异的必然选择,互相尊重是文化多样性的必须。

朋友也好、民族也好,以礼为先,尊敬在前,一切事情都好办。在新时代发展进步的当下,民族融合,文化融合,建立守望相助的手足情怀,民族共同体,正是被写入党章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大意义的具体实践,也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共同遵守。

我们旅游到过新疆,到过云贵,在一些民族互动的活动中,大家唱起来,跳起来,其乐融融,都是共和国的儿女,都是中华民族兄弟,乐之所乐,倾情与共,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手挽手,肩并肩,建设和谐美丽的家园,才是人间正道。

正如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9

托县强化组织领导抓落实,成立了教育系统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县教育系统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宣讲培训、教育先锋志愿宣讲服务等形式,全面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分批分层次培训覆盖全员。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强化理论武装、打牢思想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坚决纠正偏差;增强政治担当、突出工作重点”3个方面,从理论内涵、历史脉络、政治要求、发展规律、地位关系、法律层面、政策表述、中央要求、工作机制等角度,深入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推进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意义,详细解答“怎么看”和“怎么办”两个问题,进一步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统一思想认识,为坚定坚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有关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紧密结合学习教育活动,托县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自20_年10月开始,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育,通过集中学习、对照检查、考察评定以及召开“师德师风”专题研讨活动和教师培训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站位,提升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作风优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提供有力保障。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学校办学、教师工作生活、学生及家庭等基本情况,密切党群、干群和家校关系,该县在全县教育系统持续推进访学校、访教师、访家长“三访”活动,扎实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和包联活动,走访30所中小学幼儿园、2000余名教师、2万余名学生,“面对面”听取意见,“心贴心”谈心交流,“零距离”服务群众,打好同心结、画好同心圆、走好同心路,共筑中国梦。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成为全县和谐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窗口,从去年9月份开始,该县中小学、幼儿园2万余名学生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开展了“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努力践行“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不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于全县师生心灵深处,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该县还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等内容融入校园文化,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学校有效发挥功能室、走廊文化、校园文化墙的育人功能,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爱家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大力开展思想宣传和主题活动,创新校园阵地建设途径,突出“一校一品”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努力使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展现校园文化阵地新风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0

第一,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以及民族团结、民族基本知识教育。

高度重视和防范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有损民族团结不良信息的传播。

努力经过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以及“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坚持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提高活动,真心实意地为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群居地方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第三,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第四,切实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水平,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纠纷,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1

这民族那民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巩固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是各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高亢的民族团结之歌,需要众声合唱;鲜艳的民族团结之花,需要同心呵护;牢固的民族团结之桥,需要真情浇铸;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建设。一句话,维护民族团结大局人人有责任,实现民族团结目标个个有义务。

但民族团结不会凭空而至、从天而降,更是坐等不来。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个人工作的岗位,都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舞台。我们都应坚定自觉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发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维护者。点点滴滴,涓涓细流,终能汇聚成涵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浩荡潮流。

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团结局面,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携手共筑维护民族团结的铜墙铁壁,使民族团结成为时代的正能量、最强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谐是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长久以来,各民族间碰撞升华的文化火种,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各民族在地域构成上交错杂居又相互包容、在经济生活中相互帮扶、在情感诉求中相互亲近依存,这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现实表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自身文化传承间的平衡状态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在当时当下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依据,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民族的长治久安,复兴兴旺更多的是依托于文明永固创新不竭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文化的认同及信心

党的__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注入了灵魂

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族群众树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弘扬革命文化,让各族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历史,进而将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改造和创新,从而更具有现代性

在内蒙古的土地上生活着49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体系,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

内蒙古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发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并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70多年来,内蒙古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载体构建、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建国初期,内蒙古创立了面向基层群众的“乌兰牧骑”,成为全国文艺界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大区、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实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入新世纪,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创造性地提炼出“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深层的民族文化精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3

在六年前的汶川地震中,“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西藏的拉萨、林芝、昌都的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前往玉树进行救援。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了“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这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是我们实现“一家亲”的美好梦想的必经之路,而这个梦想已经离我们不远了。为了让56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祖国大地,我们必须共同努力!

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不同少数民族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不同少数民族对大米的吃法也各有不同。南方的傣族、佤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喜欢把米装入竹筒放在火上烧烤,使米饭带着竹子的清香味。壮族、布依族群众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和糯米糍粑。朝鲜族群众惯用糯米打成糯米糕食用。新疆的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常把大米和羊肉、胡萝卜、洋葱,有的还加入葡萄干、木瓜等,炒焖成喷香可口的什锦饭,由于焖好的饭用洗净的手抓食,所以又叫“抓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4

我出生在新疆博州精河县,现居住在博乐市。博尔塔拉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物产丰富,环境优美,文化先进,民族团结。我要介绍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

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阿拉套山北麓,是我国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的地带。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整个区域林草茂盛,植物覆盖率达到91%左右,野生植物达到1600多种,鸟类达到170多种。此外,这里还有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16种二级保护动物。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许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温泉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等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自然保护区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这些自然保护区,让我们的家乡永远保持山清水秀,风调雨顺。

我热爱新疆,热爱博尔塔拉,热爱博乐。我热爱博州的山山水水,更热爱博州的各族人民!

在我心底,存在着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汇聚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希望五十六个民族能够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密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而民族内乱分裂,则会导致国家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都无法击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总结篇15

一方面,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可以映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缩影。也就是说,小我之个体的观念思想观念意识与联合阵线取向,会深刻地影响非常大我之整体的形象、面貌与走向。另一方面,这滴水又会跟随大江大河紧靠流过大海,流向远方。换言之,大我之整体的生存状况与预计未来愿景的构思,又会直接关乎小我之个体的生命质量不会与期待。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就可以从整体和个体的双重视角加以审视。

与此同时,“铸牢”本身也具有双重性:既可以当动词用,意味着彼此间成员彼此间互动交往更趋紧密的过程;又可以当名词用,元老表示成员彼此间形成一种和合凝聚的状态。所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含意和意义的把握,还需要关照整个过程与状态的内在关联。

第一,铸牢意识是成员间关系交往聊天室互动的过程性存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诸种联络才会生发、意义才会生成、价值才会呈现。也就是说,当你真正地走出自我圈定的藩篱和边界,去接近自然、去触摸世界、一下倾听他者的心灵召唤、去为他人作第一份贡献时,你的感知体验、行动意向、存在价值才会慢慢变得圆润。在努力去关键步骤构织关系网络的过程中,一个形成人才能慢慢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可靠的归属状态。

第二,意识铸牢表现为成员间关系关连凝聚与巩固的`可靠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克服成员彼此之间的距离感,消解不确定性、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持续提升亲切友善团结等体验,并形成明朗乐观美好的愿景与期待。就像那句流行的话语,“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会感受到,你的身后有你的同胞后边和朋友,有兴盛起来的国家和民族。当然,意识铸牢并不在于消解个体的独立自主,也不是放任群体性的随大流,而是需要你心存理性判断、知识经验和收藏价值信仰,并具备民主自由的能力。

2199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