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范文 >

亲子阅读感受的心得

时间: 新华0 分享

心得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学习经历、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优秀的亲子阅读感受的心得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带来亲子阅读感受的心得,供大家参考。

亲子阅读感受的心得

亲子阅读感受的心得篇1

1、亲子阅读的氛围正好

首先真的得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更多的可能,单就书籍这块,他们可以接触到比上世纪出生的我们更丰富的资源,比如现在的童书除了绘本以外,还有翻翻书、立体书、AR互动书等诸多品种。

在如此丰沛的资源下,只要作为家长的我们稍加引导,其实很少有孩子会不喜欢书,而今天23万的直播观看人数,就足以证明,新一代的爸爸妈妈对亲子阅读的重视!

2、亲子阅读非功利化

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绘本阅读过程中是否需要认字?

其实,这不是矛盾的事,如果我们的孩子刚好处于识字敏感期,那么阅读过程中进行指读并无不可。不过,也有部分孩子,对于识字并不敏感,那么这时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带着孩子好好享受亲子阅读的美好时光。

虽然不识字,但是孩子们可以发现绘本画面中的细节,从而读到绘本作家的创作意图,这些往往是我们在读文字的过程中遗漏掉的细节。也就是说,孩子读绘本是,用耳朵听故事,用想象力来看图。

或许,我们的孩子并没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很多字懂得很多道理,由此出类拔萃,可那又怎样?好的书籍正在他们心里播下一颗颗种子,让他们认知到这个世界的美,可以如此包罗万象如此与众不同!

3、尊重孩子阅读的选择

大家应该也曾遇到过和我一样的情境,花心思研究书单为孩子选的`书,却得不到他们的一丝青睐!例如我给小麦买了一套神话书籍,至今依然被束之高阁……

why?为什么被很多人推崇的书自己的孩子不喜欢?

其实,这真的与每个孩子的个性有关,我们需要做的是尊重他们的阅读偏好,而不是一味地照搬书单!

那么如何判断一本绘本是否是好书呢?我们或许可以参考下绘本界的“奥斯卡”凯迪克大奖的颁发标准:

是否使用优秀的艺术技巧?

图画是否能巧妙完整呈现出此书的故事、主题或概念?

图画的风格是否非常适合此书的故事、主题或概念?

透过图画,是否能完整传递出书中的故事情节、角色、气氛与讯息?

由此可见,一本好的绘本,无论是从图画、选题以及讲述故事的方法,都是艺术家精心而成的,所以说,童书界有句话是,绘本适合0-99岁的人阅读!

凯迪克大奖的评判标准对于我们普通读者而言,或许过于专业,那么还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可以评判绘本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一本书,倘若孩子能从中得到愉悦并愿意重复阅读,那么这就是一本好绘本。

至于今天讲座提及的漫画书等快餐读物,因为在同龄孩子里流行,作为家长是无法杜绝的,毕竟集体意识真的无法避免,为了融入集体,这种书家里有点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把它当作主要的精神食粮给孩子,可以给孩子多备点更好的书,让他们有更多选择,同时也可以分享给他的朋友们,慢慢地让他们有更多的话题探讨,而不只是口水书!

4、珍惜亲子阅读的时光

今天听完讲座,大家都在感叹,要好好珍惜现在孩子还愿意听自己讲故事的日子,以后他们长大了,连交流都会没有!看到这,我莫名觉得很伤感,更加决定要好好利用当下的时光增进和孩子的感情!

那么,到底怎样的亲子阅读才是有效的呢?

现在信息如此发达,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碌的原因,会借助各种音频资源让孩子听故事,这在大家无暇分身之时,是可以采用的,但不能过分依赖!

日本绘本专家松居直认为,绘本阅读是连接父母和孩子的精神纽带,其他的价值,都建立在这个之上。

所以,父母在温馨的氛围中带着孩子有感情地阅读绘本,与孩子一起互动去探索绘本里的图画世界,这样的过程是任何专业播音老师都无法替代的。亲子阅读重要的是陪伴的过程,等孩子长大了,除了养成阅读习惯,还会让他们拥有美好的童年回忆,父母的声音、书的画面以及感情的交流,都是美好的片段!

另外,今天伍教授提及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alwaysaskwhy?如果一个孩子连为什么都不问,将是非常可怕的!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良好的互动和有技巧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有利于帮助孩子拓展思维,而面对孩子的提问,我们作为家长也需要正面积极的应对,这种应对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带着他们一起探索谜底!

亲子阅读感受的心得篇2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开始了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由于原来我曾经在卓越网上购过书,感觉其价格实惠而且品种齐全。在看了好多家长和老师的推荐书目后,考虑女儿的接收程度,我在卓越网上给孩子挑选了几本孩子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图书:《老人与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绿野仙踪》。刚一看到图书,女儿有些兴奋,不停地翻翻这本,看看那本。最终她把目光锁定在了《老人与海》,于是就这样,我们就开始了“亲子读书”的进程。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这是一篇让人感动其中、感悟其中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古巴老渔夫,他已经有84天没有打到鱼了。头40天,一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很佩服他的本事,跟着他出海学打鱼,结果一无所获。小孩的爸爸妈妈说老头倒了运,不再让他去,孩子搭上别人的船,头一星期就打到三条鱼。他看见老人每天空着渔船回来,心里很难过。到了第85天,孩子拿着沙丁鱼和鱼食送他出海,祝他好运。老人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钓丝动了,一条马林鱼在晃动,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渔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第三天,老人拿出当年的威风,忍着伤痛用鱼叉扎死了这条大鱼,把它捆在船边。死鱼的血招来了鲨鱼群,它们大口大口地吃着马林鱼的肉,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刚读完,女儿对书中的意思不太懂,说这个老人是白辛苦一场,于是,我就慢慢的向女儿解释:“也许,书中的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最终还是让鲨鱼吃了他捕的鱼,他只带着鱼骨上岸,可是他始终没有向大海、向大马林鱼、向鲨鱼妥协,他其实是一个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在生活中的许多事都是这样,虽然结果可能会不尽人意,但重要的是你收获了这个过程,收获了它所带给你的经验、教训,使你又成长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听了我的解释后,女儿也可以说是豁然开朗吧。就这样,她似乎在偶然间就喜欢上了读书。

通过了这第一次“亲自读书”,我发现,这不仅使女儿对读书增加了兴趣,而且在她不懂的时候还可以及时的帮她解答,使她能在第一时间懂得书中要告诉她的道理。而且,陪她读书还增进了我们的互相理解。对于同一件事,大人和小孩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论自然也不一样。但是为什么不一样,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才能知道。和孩子一起读书能较好的理解她的心理活动,能较准确的分析她的思想状态,这对理解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很有用。并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问题:怎样面对挫折和失败?怎样面对胆小和烦恼?……这些问题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的,有时做家长的我们,还真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尤其是面对现在的孩子,她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想法,有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她才好,而和她一起去读一些她这个年龄段该读的一些书,就会在书中和她一起找到答案,和孩子一起读书还可以与孩子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有书香做伴,生活就会多一份乐趣,情感就会多一份高尚,人生就会多一份精彩!

亲子阅读感受的心得篇3

我相信,每个在从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而这一切,最基础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通过阅读教育类书籍,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一些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多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有人说:读书就是在和大师们对话。确实是这样的,多读书,特别是读一些教学设计方面的书,就常常会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上”,“我怎么没想到呢”。所以经常去读些书,在教学实践中思路会更宽,更具有创新性,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二、多读书有利于更深入地钻研教材

多读教育书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对我们教学实践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帮助的。新课标施行后,刚开始教学时,拿到教材不会分析或者分析地很浅,不会自己深入研究。慢慢地,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就知道为什么教材上这样设计,为什么又要这样处理,遵循的是什么教育规律等等,知道了这些在教学时就能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质量。也就有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改变和重组。教材能研究透了,相信课堂质量肯定会提高。

三、多读书会促进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课堂细节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之一。而会不会反思,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问题。多读书,在读书过程中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应该及时地记录下来。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不断增长。因此,我们要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才能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学。

阅读教育书籍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你更加关注课堂的细节。

比如说:上课过程中没有关注全体学生了,课堂上对学困生的关爱不够了,某些方面没有让学生养成习惯了,忽视了一些教学中重要的隐性问题了等等。而当你关注这些细节后,你的课堂将更加精彩。

书籍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就让我们在百忙之中抽点时间来好好读点书,边读边思,与思考结伴,为自己的成长之路打下扎实的基础吧。

亲子阅读感受的心得篇4

关于阅读习惯,我自己是有的,前几年参加过一个关于--的培训,其他的内容大约已经记不清楚了,只是有一点印象深刻,就是培训开头的视频。视频中的主人公每天工作也很繁忙,但是每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按照时间表来的,很有规律。比如每天早晨几点起床,用半个小时跑步,半个小时读书,半个小时吃饭,半个小时听音乐等等。生活也很多姿多彩,而且与工作分得很开。这对我触动很大,那时我状态并不好,正想改变自己,就给自己定了个小规矩,每天就读半个小时的书,多一分钟也不看。后来的培训上又有个小的分享,说是一个习惯的养成大概需要21天,所以我就坚持了21天,21天之后奇迹就发生了,我居然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幼儿园开展的21天读书打卡活动,我觉得正好符合了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规律。先开始拿起书本与孩子一起共读的时候,孩子的心态是要完成作业的,每天都要求爸爸配合拍照,生怕完不成任务。但是时间一长之后就不一样了,她开始主动要求看书,不仅要看新的,还要求把之前看过的书再看一遍,有的时候还会歪着脑袋问为什么,看着她可爱的表情,也激发了我们做家长的去探寻书中的奥秘,我认为时间长了之后一定回达成家长与孩子共成长的目的。

关于读书的内容,我觉得是没有必要苛求的,毕竟孩子的年龄在这里,多读读故事书和童话书是很正常的。我看到有些家长很焦虑,觉得应该多看看科学小百科啊或是能够增长知识类的书,不是说这类书不好,而是这类书会引发孩子大量的提问,不仅影响了读书的乐趣,也给家长带来了一些烦恼,毕竟家长也不是全能的,不能解答书中所有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觉得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和培养读书的乐趣是第一步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相信读书的内容会涉及的更多。

亲子阅读感受的心得篇5

“亲子阅读”是以阅读为纽带,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它不仅给父母和孩子创造了交流互动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更为孩子的心灵带去了情感慰藉: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从儿子步入幼儿园开始,我们的亲子共读已经坚持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欣喜的是,通过阅读孩子真的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当我忙起来把阅读抛在脑后的时候,他都会提醒我一句:“妈妈,今天还没有读书呢”。其次,阅读明显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每当他说出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词语或句子,都会给我们带来小小的惊喜和感动。第三,相信阅读无形之中也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思想,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亲子阅读不是形式,需要我们家长们用心去投入,用心去实践:孩子的潜力需要我们家长用心去引导,用心去激发,相信每一次用心的参与,都会感受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都会感受到亲子阅读的独特魅力。

亲子阅读感受的心得篇6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这是《朗读手册》绪论开头的一段话,每每看到都让我心生感动。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么就一起阅读吧!

一、开始阅读的时机

儿子从一岁起开始正式的阅读,一岁之前只是零星地给他看看图片。正式阅读是从买了小熊宝宝绘本第三册《拉巴巴》,那时儿子正好学习自己坐在马桶上拉巴巴(马桶有子母盖,小孩子也能坐在上面),他惊喜地发现,书中小熊宝宝的马桶和他(家)的一样!这种新奇和认同让他一下子喜欢上了这本书。随后,我一气买全了其他十四本,按照他自己的生活顺序挑着给他看。总体来说,抓住了教机。这一点,非常重要,孩子总是对什么都新奇,但又总是没长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并且容易被转移,抓住了教机,在孩子最有兴趣的时候讲,效果很好。

二、对待阅读的态度

我个人觉得阅读最重要的是态度,几乎是大人对此事的态度决定了阅读质量。对于孩子来说,亲子阅读就是和妈妈在温暖的被窝里听妈妈讲好听的故事,是每天温暖、幸福的时刻。读什么、怎么读都是次要的。这也是孩子最终喜欢上阅读最重要的原因。最忌讳买了一堆书,然后往书架上一摆,不陪着孩子读,或者把给孩子讲书的事情推给长辈。哪天孩子对书熟视无睹,全无翻看的好奇心,就坏事了!

大人每天都很忙碌,有时会非常累、心情不好、看到孩子很烦,尤其孩子很闹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到了上床讲书睡觉的时间了该怎么办。我的经验是最好换另一个人来读,讲一本他从来没听过的书。第一,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试图藏着,因为情绪不好本身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也藏不住,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所以,索性换个人来讲书。第二,换一本新书来读,能让孩子感觉新奇,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往往能化解他的不良情绪。第三,出于性别的差异,爸爸讲书和妈妈是完全不同的,尝试接受不同的思维、逻辑本身就是个很好的事情。

阅读既然是件幸福的事情,那么一定要每天都和孩子一起阅读,纳入作息安排中,慢慢地形成习惯。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阅读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晚八点半,我就会说“快洗漱了,晚了就没时间讲书了哦!”看,按时洗漱、上床睡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吧!

三、有关选书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只有父母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如何选书看孩子的喜好和需要。孩子才是阅读的主体,家长只不过在他不认识字的时候,帮助他一下。所以,我觉得选书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书的质量好;二孩子喜欢。书的质量好与不好其实是件非常专业的事情。结合经验,我总结出几点:

1.图片精美。为什么这个是第一条呢?孩子最初是不识字的,这决定了他们从书中获得的信息大部分靠读图(视觉信息),其次靠家长的讲述(语言,听觉信息)。而且,客观的讲,作为家长,往往不能完全准确、生动地传达大师们的心声,所以,图画不精美的书也自然称不上是优秀的儿童绘本。精美可以是色彩鲜艳,比如《米奇妙妙屋》;也可以是生动有趣,比如《和甘伯伯去游河》;还可以是内容丰富,让孩子老有新发现,比如《再过十分钟就睡觉》。

2.情节和生活贴近。孩子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抽象的东西很难接受,所以书的内容一定要接近生活,让他能够理解、找到认同。可以结合时间、事件选书,比如快圣诞节了就讲有关圣诞节的书,他要上幼儿园了就讲有关入园的书。

3.不要轻视字少、重复的书。大人往往不喜欢重复,并且觉得怎么字儿那么少(甚至会觉得不值这么贵,压根儿就不买)。对于孩子来说,就是要字少、简单、重复,因为这就是他们这个阶段的认知能力水平啊!你会发现,孩子小的时候,两三岁时就喜欢这样的书,比如《大卫不可以》、《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并且百读不厌!这个时候,大人也不要厌倦,就陪着他一遍一遍快乐地读吧!而且保证你每次都有新发现!这是因为成人习惯于通过文字线索去看书,而孩子则会以他们发现的眼睛找到被成人忽视的内容。尝试和孩子一起在图画中读那些有趣的情节吧(强烈推荐《爷爷一定有办法》、《再过十分钟就睡觉》)。

4.几条经验

(1)经典图书(书的年龄比我们大)、获奖图书(不包括我国的那些自封的所谓____大奖作品)普遍较好;

(2)国外的图书比国内的好。原因有三:一是国外在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方面的水平比我们高很多;二是出版界从业者水平决定了我国难有好的绘本问世,做的好的几家出版社多是版权引进。三是家长普遍对儿童绘本的重视不够,就只知道学知识,比如大量的儿童认物、认字、算术卡片等。中国家长普遍已经习惯于甚至只知道填鸭式教育(接受学习),其实发现学习更适合孩子,也更有乐趣。

(3)不要一次给太多的书,更不要都是同一类的书。

(4)买书前多看评论。觉得好的书可以先放在购物车里,但不急着买,过些天再去看看,还觉得它好,估计就没啥问题了。

四、讲书的几个细节问题

1.你精心挑选的书孩子不喜欢怎么办,这个问题的确让大人有挫败感,但一定不要生气。提醒自己孩子才是阅读的主体,我们只是帮助者。可以暂时将书搁置,过段时间再拿出来读,也许他就喜欢了。

2.到了讲书时间了,如果孩子不想读书怎么办,这个其实本身都不是问题。可能的情况有很多种,一是孩子根本就没爱上书(这个原因就不用分析了吧);二是孩子被更新奇的事物吸引了。比如,有亲朋送了孩子一个好玩的玩具,孩子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去,那不讲也就不讲,没什么大不了的。

3.如果孩子只喜欢家里的某一个人给他讲书,孩子小的时候一定是黏妈妈,所有的一切事情都希望妈妈陪在身边。但对于男孩来说,到了两三岁之后,爸爸应适时出现,“将热恋中的母子分开”,这对男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一是爸爸多陪孩子玩,尤其是力量型、冒险类的游戏,让孩子兴奋的同时,对爸爸(是对力量、勇敢等)充满佩服;二是爸爸多给讲书,孩子慢慢会喜欢上男性的思维习惯,也有助于树立性别认同。当然,主讲人可能还是妈妈,但最好不要过分依赖长辈。

亲子阅读感受的心得篇7

时间过得真快,读二年级的宝贝儿子上半学期马上要结束了。一切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方能成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班级开展了“我是小小读书人”、“讲故事”、“精彩三分钟”等活动,本期班级又做了阅读卡、又到学校阅览室读书。

“亲子阅读”活动,在杨老师的教导和坚持下,杨老师用她那锲而不舍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家长,我和儿子每天坚持“亲子阅读”,从最初的不习惯,养成了现在的自然而然,我和儿子都喜欢上了阅读,每天晚上都有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这也是我与儿子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

在我和宝贝儿子“共读”的&39;征程中,一个个故事,往往讲上三五遍,每一次,都会被书中的故事深深打动。有的故事,在孩子心中种上了爱心的种子;有的故事,给孩子的心灵以启迪;有的故事,为孩子插上智慧的翅膀。如《三毛流浪记》、《卖火柴的小女孩》、《十万个为什么》、《电话里的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吹牛大王历险记》、《笨狼的故事》、《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等等优秀读物,我和儿子都特别喜欢,我惊喜地发现“亲子阅读”正发挥着它独有的神奇力量。记得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儿子问我:“妈妈,现在灾区的很多小朋友都不能读书,也没有书看,也没有衣服穿,很可怜,很多地方都在捐衣服捐钱,我也要捐。”听到儿子的问话,我是那样欣慰:儿子长大了,从一个只知道要别人宠爱的“小皇帝”,变成了关心别人的“爱心小天使”。儿子有时候会说:“妈妈,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有时候又会说:“我要当一个发明家”。在他小小的心里,装满了五彩斑斓的梦想。“亲子阅读”,不仅改变着孩子,也悄悄地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回想儿子从玩书,咬书,翻书到可以自己选书,看书。阅读似乎正在孩子生活中渐渐扎根。虽然不知未来如何,但我已感到了小小的欣慰!因为,我相信,即使父母无法给他多少财富,但我愿意继续与他一起努力,让他和书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强化阅读,准备学习的方法与能量,坚定愉快的踏上成长之路。让我们给孩子一生的好书,陪他们共读阅读经典,阅读生命!让我们在亲子共读中幸福着!

亲子阅读感受的心得篇8

与儿子开始读《三国演义》源于一次和安老师闲聊,她说六年级的孩子读《三国演义》有助于初中语文课堂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于是乎,回来就和儿子搬出来束之高阁已久的大部头《三国演义》,起初儿子不太爱读,厚厚的一本书,拿起来都觉得沉,加之里面人物错综复杂,理出头绪确实很难,儿子读了几次之后,就扔一边去了,我们也放弃了。

进入寒假,学校举行亲子共读、书香家庭活动,我们就又开始了行动。

先以情动人——妈妈在上学时,就坚持读完了《红楼梦》,看了好几遍,但《三国演义》却没坚持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成妈妈的心愿吧!

在我的劝说下,儿子又拿起书来。

为了避免出现反复,我又咨询了朋友,确定先从有意思的章节开始入手,比如“草船借箭”,比如“三顾茅庐”……当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从这本沉甸甸的书上摘出来时,儿子似乎慢慢产生了追根溯源的兴趣。

加上爸爸的引导——爸爸对其中的人物、情节还是比较熟的。读到不懂的地方,爸爸稍加讲解,人物关系搞不清的地方,爸爸帮忙顺顺,好多了。

就这样,一点一滴、积少成多,大部头的《三国演义》也看完了十九回,速度和理解水平也提高了许多。

真的感谢学校提出的亲子共读、书香家庭活动,给我们提供了热爱阅读、自觉阅读的平台。现在,我们三口人一起阅读一起讨论,读书已经成了习惯,成了家庭的日常活动。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努力、坚持,再努力、再坚持,需要慢慢引导、劝说,再引导、再劝说。当一切水到渠成之时,就是收获的季节!

2228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