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特赦1959》观后感心得精选10篇(2)

时间: 福萍0 分享

  《特赦1959》观后感心得范文五

  这部电视剧好看,让人回味无穷。除了喜欢听结尾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还有剧中几个人物,特别让人喜欢。

  我最喜欢的是功德林战犯管教所的副所长胡大树同志,这个角色好,真实、生动、有血有肉,演员演得非常好。

  胡大树同志,立场鲜明,嫉恶如仇。虽然有些鲁莽,对政策的理解也不那么到位,也犯过些小错。我之所以喜欢这位同志——应该叫前辈,是因为我的思想水平、觉悟水平,大约和他差不多,所以,容易和他产生共鸣。

  比如,黄维这个反动派死硬分子,听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了大胜仗,这家伙居然差点没气死。胡大树同志对于救治这个的反动分子,是不那么上心的,或者说,是盼着这个家伙快死的。看到护士梁冬芳要救黄维,胡大树却说,你要是不救,他就是自然死亡;你要是救不好,就是你害死的,希望以此吓住梁冬芳。除了因为黄维在管理所死不改悔之外,黄维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使用毒气,杀害无数解放军战士,我想,每一个解放军、每一个革命群众,都会对这种惨无人道的战争恶魔有这种刻骨的仇恨。

  我也同样如此。所以,当看到胡大树不愿意抢救黄维时,我很有同感。甚至,我还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遇到了蒋家的后人,遇到湖南军阀何键的后人,遇到马步芳的后人,我到想问问他们,你们怎么看待你们先辈残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事?你们真的就那么心安理得吗?你们没有一丝愧疚吗?你们不欠中国人民点什么吗?

  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对阶级敌人的这种刻骨铭心的恨!我们自然不应该把前一辈的仇恨记在其后代身上,因为我们是共产党人。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些反动派的后人就不把他们其前代的仇恨,记在我们身上!

  胡大树和战犯蔡守元曾经共同赴西南战场,开展敌工工作,就是劝降蔡守元的老朋友。任务完成得不错。因为这项任务,胡大树和蔡守元成了朋友,关系自然要比胡前辈和其他战犯的亲近一层。胡大树会搞“不正之风”,他让蔡守元保留了自己算卦用的罗盘。老实说,如果是我,可能我也会这么搞,虽然我也知道这么搞不对。

  大约是电视剧的倒数第二集,在王英光、梁冬芳的婚礼时,胡大树故意从前排跑到后面,坐在一位美女身边,还拼命给这位美丽的女子送花生、瓜子、糖果,大献殷勤。我们的这位胡前辈,这是在追女孩。眼光不错呀,胡前辈,那女孩确实很好。我想胡前辈肯定成功了,然后,生出五六七八个聪聪明明、健健康康、白白胖胖、漂漂亮亮的小娃娃,有男有女。革命家庭,人丁兴旺,多好。他们应该是60年代初结婚,而我国一胎化计划生育是改革开放后实施的,胡前辈夫妇有足够的时间生出这么多娃娃。不过,给的镜头太少,不能让我看到结果,有些遗憾。

  胡大树和贺争论,贺说这些战犯必须改造好,这是毛主席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胡大树说,要是这些反动分子能够改造好,我就爬上房子学鸡叫!这样打赌,说明我军的上下级关系,多么融洽、团结,下级可以这么和上级讲话,这不就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吗?

  今天,有好多军队单位,片面强调所谓上下级关系,甚至还讲什么“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这种只有国民党反动派才讲的混账话。在军队中,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我党我军的这个革命作风,已经很难看到了。谁敢向领导提意见?谁敢和领导争论?下级的调职、评优、转岗、任务分配甚至住房、家属随军、子女就学等一大堆事,都要由领导决定,“一级管一级”,下级有一大堆把柄抓在领导手里,有很多事要求领导“栽培”“关心”,谁敢得罪领导呀?提意见,自然更不敢;平等、民主,自然不敢想;即使是搞群众路线教育期间,也不敢想。坚持我军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光荣作风的人,肯定要得罪领导,肯定吃不开,肯定是不懂事,肯定是混不好;而个人主义者、别有用心者,逢迎拍马、行贿受贿,巴结领导,自然混得好、吃得开,这就形成逆淘汰,大大败坏了我军风气,导致腐败从生。军队是不能搞小圈子、不能拉拉扯扯、不能搞人身依附,而三大民主不再,军队上下级关系如此分明,自然,如胡大树和贺春年那样的团结、融洽的上下级关系,也就无法再现了。

  如果有问题——不管是私事还是公事——找组织就能公正合理地解决,谁还愿意搞小圈子、拉拉扯扯、人身依附?谁不想堂堂正正、光明正大?谁不想做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

  《特赦1959》观后感心得范文六

  本片gmd方面的人物塑造的都很不错,之所以选军统三剑客,是因为读过沈醉回忆录。

  谈军统三剑客之前,必须说明的一点是沈醉、徐远举、周养浩在昆明关着的时候就已经闹掰了。

  三剑客以及宋希濂等人是1956年才到功德林,本片显然对军统三剑客的关系做了改编。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沈醉和徐远举交待问题是比较彻底的,因为他们认为要是根据过去的行为来判罪,杀一个是死罪,杀一百个还是死罪,不如痛痛快快全部交待。周养浩是学法律的,交待问题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推卸责任,反而给自己添了不少麻烦。

  就改造而言,沈醉和徐远举都是较为积极的,周养浩就差一点了,由于他不老实交待问题,还喜欢摆出律师派头和提审人员争辩,管理人员认为他坚持反动立场,后来周养浩干脆破罐破摔,不求特赦,随别人怎么讲。估计,周养浩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有刑满释放的一天。他被释放后,反而主动找媒体交待清楚了过去的罪行,比如杨虎城将军被害始末。

  值得注意的是, 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威逼利诱下,他们并没有陷害他人的举动。

  可能有不少人以为关在功德林里面反而好,可以躲过劫难。这样想就图样图森破了,事实上功德林同样受到冲击。

  通常,我们想起功德林最顽固的战犯,一般会想起黄维。其实比黄维还固执的,大有人在。比如,杨文瑔,73年死的时候还大呼蒋介石万岁呢。

  还有更过分的,比如段克文。此人被特赦后,赴美生活,出书污蔑战犯政策。当时,在美国定居的周养浩主动站出来澄清事实,反驳段克文(周养浩在美国低调生活,一向是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因为当时美国媒体找上门来大部分是不怀好意想要抹黑中gong)

  所以,虽然三剑客改造效果各有不同,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首先谈谈本剧沈醉。

  沈醉是三人中心态最好的一个,刚刚到白公馆的时候,他和徐远举一起大发感慨,怀古伤今。但当宋希濂出现的时候,沈醉迅速的收拾好了心情迎来上去,又是敬礼又是问好。从宋希濂的反应,可以看出他根本没认出沈醉,但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宋希濂也就顺着沈醉的话往下说。

  这个时候徐远举和周养浩在干啥呢?周养浩自顾自躺着,徐远举虽然站在沈醉旁边,但是整个人木木愣愣。沈醉则是又帮宋希濂提箱子又招呼他坐下。

  之后两天,周和徐一个哭一个睡。沈醉已经从宋希濂口中得到了有用的情报。一是gcd不会杀战犯,二是重要战犯要押送功德林。

  到了功德林,周徐二人依然木楞,沈醉已然放正态度。他到了功德林就向所方申诉起义情况,此处与陈长捷形成鲜明对比,面对冤情,沈醉始终保持冷静,应对自如。陈长捷则是怨声载道。

  沈醉的申诉固然有澄清冤情,期望释放的因素存在。但是更多的是要向所方表明自己的投共亲共态度。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沈醉的诚恳态度,就算没刷到所长和的好感,也绝不会给他们留下坏印象。

  这里的坏印象指的是特务,特务是非常招人恨的职业,容易给人不好的第一印象。比如,胡大树一听来的大多数军统特务就觉得这些人不老实。押送的小战士也表示一路上严防死守,幸亏没出事儿。特务在那个时代是非常招人恨的职业。

  除了表现合作态度外,沈醉还特别擅长抓住机会。陈长捷闹绝食,所长指定杜建时去劝。但是沈醉中间横插一杠子,成功的在所长和那里刷到了好感,所以,当所长要求会议记录时,沈醉站出来承担工作,所长表示就以你的记录为准,这是一种信任的体现。沈醉还借此还和陈长捷搞好了关系。李仙洲被气跑,他也跟上去安慰。

  蔡守元安排接待名单里面没有沈醉,这件事其实老蔡做的有点不地道,沈醉和陈瑞章是老乡,关系一向很好,陈夫人没死的消息也是沈醉带来的。沈醉想要列席迎接陈夫人,主要是想打听一下自己夫人的情况,因为老婆是和陈夫人一起去的香港。探视名单里没他,还被人diss是因为特务身份。所以不能出席,沈醉气的掉头就走,但当徐远举和老蔡发生冲突的时候,他还是站出来拦着徐远举,事后还帮忙看护老蔡。当时屋子里一共四个人,沈醉很轻松的摆脱了气晕老蔡的嫌疑,完全没给所方和同学留下坏印象,黄维找人算账找的也是周养浩和徐远举,所方在意的也是徐远举的举报。30集所方召集同学给蔡守元治病,沈醉也位列其中,这充分说明所方和同学并不认为沈醉涉嫌气病蔡守元。

  宋希濂是黄埔一期生,国共双方均有交情,和陈赓关系特好。陈长捷虽然被傅作义坑了,但是老傅在外头可没少为他奔走说话。李仙洲也是黄埔一期生,虽然作战不利落埋怨,人缘可不差。蔡守元和黄埔同学关系好,西南解放还立过功,和所方关系好。从履历来看,和这些人打好关系是绝对不会吃亏的。

  除了以上这些人,王耀武、陈瑞章等人和沈醉以前就有较好的关系,沈醉过去人缘就不错。

  反观一下周养浩和徐远举,嘴里吃着陈赓送的苹果,居然还在宋希濂面前咒陈赓被美国飞机打下来,这不是作死嘛。

  现在说说周养浩和徐远举,周养浩阴险,徐远举暴躁。

  得知gcd的战犯政策,这俩人满血复活,不再是一开始浑浑噩噩的样子。行为模式恢复到特务状态,鬼鬼祟祟,听个军情分析都探头探脑。人家沈醉和康泽可是光明正大坐在那里听的,也没见将军们赶人。

  将军们为什么讨厌特务。因为他们情报工作做不好,报喜不报忧,提供不了有用情报,共谍都潜伏到国防部了,他们还蒙在鼓里。他们最擅长的不是情报分析,而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煽风点火。

  周养浩抱怨功德林同学分三六九等,他们特务是最下流的。徐远举抱怨别人不把他们当人看。

  反正怪天怪地怪空气,就是不怪自己。

  其实将军们也没那么排斥特务,比如沈醉,将军们可以和他一起做美军材料,一起做炒面。

  康泽被排斥,主要是因为他成天阴沉着脸,别人给他提意见他就瞪眼,对志愿军取得的成绩不以为然。但是,他没有鬼鬼祟祟的特务行径,所以王耀武愿意劝他改恶从善,叶立三拉他一起为灯泡厂做贡献。

  但是,周养浩和徐远举呢?周养浩是唯一一个所长和一致觉得,这人需要另行关押,清算罪行。他们行事准则是:我不好,你们也别想好。这样的报社心态显然是不受欢迎。所以基本上好事儿轮不到他们,坏事儿大家第一时间就想起他们。做人做到这份上也是够可以了。

  其实,政工系统和特务系统。例如,刘安国、沈醉、康泽、周养浩、徐远举。他们都已经认识到军事系统的人将来肯定能出去,但是都觉得自己将来可能要老死在这里了。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的应对方案各不相同。

  沈醉积极改造,和同学打好关系,即便将来真的出不去,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帮他在功德林里混的如鱼得水。虽然,沈醉注重和军事系统同学搞好关系,但他并没有因此和特务系统成员撇清关系。

  第一,出身是难以改变的,万一将来真要老死功德林。陪他到最后的搞不好就是这些特务系统成员,31集末,他与康泽聊天时顺口说出“要是将来你们都出去了,就留我和康泽在这儿过”这句话说明了沈醉是完全有这个心理准备。

  第二,长期干特务,彼此都清楚底细,不能闹得太僵,以免周徐破罐破摔,翻旧账。仔细论起来,gmd不少将军可都是干过一些不地道的事情。比如黄维使用毒气弹突围,陈长捷下令烧毁民房等等。抛开剧不谈,在真实情况中,沈醉虽然和周徐闹掰了,但也尽量不招惹他们。

  康泽态度正在发生转变。他是真觉得自己要老死功德林,所以态度消极。但是遇到转机,他还是愿意做出改变的。

  周养浩和徐远举被动改造,他们其实也在参加劳动和学习。但属于被环境影响那种。

  刘安国四处挑事儿扎心,主要是他身份特殊。有叛徒嫌疑,实际上,刘安国是所有人里内心最不安惶恐的。

  2019年8月21日更新老蔡事件

  老蔡事件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徐远举诬陷,比如胡大树就是这么想的。然而,后续剧情告诉我们这还真不是徐远举瞎编,而是确有其事。剧里设定老蔡的上峰是何应钦。何应钦与脚盆签订《 塘沽协定 》《 何梅协定 》,gmd在和脚盆妥协方面可谓是非常熟练。抗战胜利后,常凯申还雇佣岗村宁次、 富田直亮 等人帮助他打仗。白团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军统在搞军事分析方面虽然不行,但是搞暗杀是很在行。抗战时期,三剑客负责组织锄奸工作,杀掉不少汉奸。所以,特务四人组一听就来劲了。

  刘安国要徐远举说清楚情况,徐远举说明了时间、地点以及协议内容。因为鬼子没有上将军衔,但是汪伪政府有。刘安国是误以为老蔡要投身汪伪政府了,所以他认为老蔡的行为是十足的汉奸。这里补充一下,刘安国的原型表弟,抗战时期负责对伪军的策反工作,曾经遭到伪军情报机构追捕,参与过对日作战,并成功策反日伪军队。另外,表弟还曾经负责预防军队可能出现的投日倾向,但是这支军队依然投日了,表弟差点因此死掉。此处,刘安国一听老蔡是汉奸,反应最大,是较为合理的。

  周养浩初听挺激动,很快就冷静下来,反问“你怎么知道的呀”?这一方面是质疑情报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就是在怀疑徐远举了,因为徐远举这条情报太详细了,时间、地点、连秘密协议的内容都一清二楚。当时,军统叛变投靠脚盆的人不少,有些人虽然明着没有投敌,暗地里却和汪伪勾勾搭搭,给军统造成严重伤害。虽然,老蔡的事情的确是个把柄,但是周养浩并不想搞出汉奸举报汉奸的情况。

  于是,徐远举补述了情报来源。第一,他当时负责苏北情报,第二,他有内线。

  沈醉听完情报来源质疑徐远举为什么不上报,既然知道的这么清楚,不上报就太奇怪了。沈醉的话其实就是再问徐远举,这个情报有没有经过核实,内线提供的情报是真是假?情报工作不能听风就是雨,老蔡虽然是杂牌部队,但大小也是统领一军的人。不能随便就认定他是汉奸。

  徐远举又说明了不上报的原因。第一,日本投降。第二,戴笠意外去世,军统局权力交接的混乱时刻。

  周养浩和沈醉的发问实际上是从情报的来源、情报的核实两方面来质疑老蔡是否是汉奸。徐远举均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因此,周养浩听到这里认为蔡守元和鬼子签订秘密协定,所以他绝对是汉奸。送粮送菜不一定有记录,但是签秘密协定是会有存档备份的,的确可以作为证据。

  换言之,这个事情确实存在,有搞头。周养浩和徐远举向所方承认的错误是言语失当,口无遮拦,而不是签秘密协议这事儿从不存在。所方调查的结果是同样也是秘密协议存在,只是主要责任人不是老蔡。

  所以,所长虽然很生周养浩和徐远举的气,但是也没办法更一步处理他们了。周养浩所料不差。

  gmd内部派系林立,就是是军统局内部也是同样存在派系。所以徐远举不清楚蔡守元是受命而为,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当时不清楚,现在估计也都猜到老蔡是受命而为。所以沈醉一言不发,周养浩劝徐远举向所方认错,后来听到蔡守元大喊我不是汉奸徐远举也没有特别惊讶。他们或多或少都猜到老蔡只是个背锅的。

  2019年9月1日更新沈醉的另一面

  从大部分剧情来看,沈醉已经成功打入军事体系成员内部,和他们相处融洽。

  但是,有几件事却显示出沈醉的小心思。

  第一件事:军统三剑客一唱一和的嘲讽军事系统成员。

  这件事起因是叶立三怼徐远举,当徐远举向周沈抱怨叶立三等人看不起他们时。沈醉表示“他会说,他打的败仗就是因为你的情报工作没搞好”

  沈醉和军官们混的很熟,对叶立三等人的观点非常了解,当他碍于情面没法光明正大的怼回去,说给徐周听,一方面是发泄一下压抑的情绪,另一方面也是在给自己找平衡感。军官们把战败的锅甩给情报人员,沈醉其实心里非常反感,不好明着发作,但是可以暗地里说给徐周听,借他们的反击给自己出口气。

  第二件事:周养浩威胁叶立三

  这件事起因是三剑客看见黄维撕掉材料,周养浩嘲讽黄维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引得沈徐发笑。沈醉发笑证明他认同周养浩的观点,内心对黄维受挫挺高兴的。当他笑过后随即又提醒徐周少说两句,小心些检查。这说明他意识到嘲讽黄维写美军材料,无论有用与否都是支持志愿军的体现,嘲讽黄维搞不好会被人认为是幸灾乐祸。

  周养浩去捡纸的时候,沈醉并未阻止。沈醉觉得黄维写这么多,撕掉非常可惜。周养浩于是决定把这些东西拼起来。这一举动引起了叶立三等人的警觉。在二人的冲突过程中,沈醉一直在外围望风,周养浩说出叶立三害了几个重要干部的时候,徐远举得意的笑了,沈醉也有偷笑的表情。这说明沈醉对于周养浩能压叶立三一头觉得非常解气。当胡大树出现的时候,沈醉迅速收起了笑容。

  当黄维来找他们算账,沈醉对周养浩说“那天你去捡纸,我就告诉过你小心写检查”。这纯属事后诸葛亮,沈醉提醒徐周小心写检查是为了让他俩少说两句,周养浩去捡纸的时候,他可什么都没说。周养浩听了他这番话,身体姿势没有变化,眼神快速扫过沈醉,直到沈醉离开,哼了一声,才和徐远举说话。心理学上,如果在谈话中被激怒了,一个常见的下意识动作就是快速扫过对方。

  这说明周养浩对沈醉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行为很不以为然,但是他不想和沈醉纠缠,所以只是不以为然的哼了一声。然后,周养浩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他们眼里功德林的同学分三六九等”。这个他们是把沈醉包括进去的。然后,他看了一眼黄维和沈醉离开的方向,又说“他们黄埔的,是最高级的”说到说到这里,他指着徐远举说“当然你例外,你和我们一样,都是最下流的”。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徐远举是黄埔第七期。

  康泽和徐远举的情况有点类似,他们都是黄埔出身,但是从事情报工作。康泽念念不忘强调自己的军官出身,黄埔出身。徐远举从没主动提起黄埔出身,他在意的是被骂特务。这里徐远举听到周养浩说起黄埔出身最高级,明显想要反驳。当周养浩把他例外出去时,他低下头叹气,然后表示“他看不起我们。我们还看不起他呢”。徐远举低下头叹气,说明他心里也很无奈。虽然,他是黄埔出身,但是一直从事情报工作,不像康泽,至少还带过兵。

  第三件事:木工坊失火事件

  其实,沈醉是清楚知道邱行湘锁门的,作为情报人员,他记忆力出众,在管理人员问起他是否知道起火原因时,沈醉一推三五六。其实,他完全可以站出来证明邱行湘确实锁门了。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沈醉只能确定锁门,无法确定门内的情况,他的明哲保身并不算过分,事后,他也有安慰邱行湘。

  关于三剑客捡纸拼图事件的小猜想。

  一开始,我的猜想是抄袭,周养浩打算抄袭黄维的材料。但是,这一类军事材料都是有底稿的,整个写作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贸贸然抄袭绝对讨不了好。然后,我又觉得他们可能是想粘起来嘲讽黄维,但是要嘲讽黄维,直接拿出那些碎纸就可以了,没必要全部拼起来,如果真是为了嘲讽黄维,沈醉不太可能一言不发。现在回顾一下整个事件。

  沈醉觉得黄维写这么多撕了怪可惜的,徐远举提议拼起来,周养浩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又回忆了曾经的工作经历。当胡大树要求他交出碎纸的时候,周养浩明显不情愿,临走的时候还不忘撇一眼碎纸。所以,基本能排除周养浩打算粘好上交的可能。

  综上所述,周养浩拼图的初衷可能真的是好奇,属于他的职业习惯。黄维写材料的时候,周养浩就围观过,曾经把材料拿在手中,后被黄维夺回。

  《特赦1959》观后感心得范文七

  在《特赦1959》第二十三集有这么一段故事情节:賀春年接到上级命令,带领一支小分队到广西剿匪,在一次战斗中,随队卫生员梁冬芳失踪,多日寻找始终下落不明。

  这可急坏了賀春年,这个梁冬芳不但是首长的女儿,烈士的遗孤,“功德林”的宠儿,还是老賀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战友王光英的恋人。由于丢失了梁冬芳,加之对南方潮湿天气不适应,賀春年病倒在剿匪前线,一连几天高烧不退。

  王英光知道这个情况后,知道战友是因为“内疚”而病倒的,正好趁自己在休病假的机会,急忙来到广西剿匪前线,賀春年看到王英光后,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忘记自己还在高烧之中,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拿起一根木棒,递给王英光,懊悔万分地说:“你打我一顿吧”。

  王英光一把夺过棍子,把它丢得远远的,既严厉又伤感地责备他说: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一起爬出来的,哪一次战争不死人?哪一次战争没有人受伤?哪一次战争不失踪战友哟?为什么这一次你要这么自责内疚呢?这不是你的错,你应该尽快地养好病,走出阴影,“功德林”的战友还等着你回去,“战俘所”还有好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做呢!

  《特赦1959》电视剧中,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表现出来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政治局面,在各个环节都刻画得唯妙唯俏,恰到好处,感人至深,但“你打我一顿吧!”的肺腑之言,又把同志之间的深厚的阶级感情推向全剧的高潮!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种崇高的的革命理想主义建立起来的同志之间的阶级感情:

  它能最广泛地把官官、官兵、官民团结在一起,“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一切积极性,直至为这个事业而献身;

  它能最早时间内发现错误,把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压缩在最小范围之内,或消灭在萌芽之中。

  这种阶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同志关系,之所以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因为毛泽东主席在古田会议中为人民军队注入了无产阶级思想的内容。

  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我们同志之间的感情是无产阶级阶级感情;

  我们官官、官兵、官民之间的利益服务于无产阶级的利益;

  “一切革命队伍里的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无产阶级的翻身解放)走到一起来了”。

  这是一种何等高尚和圣神的事业,像王英光、賀春年、这种既亲密无间,又公私分明的无产阶级优秀品质激励着他们那一代人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奇迹。

  可惜,这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不符合走资派的利益,它们不要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搞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的要害就是不谈阶级,更不要阶级斗争,因为一谈阶级就失去了它们的特权,所以千方百计要淡化、抹杀阶级观念和阶级斗争。

  指导思想上没有了无产阶级思想这个“魂”,同志间的关系变成个人利益关系,“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正副一把手之间的关系:

  有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明争暗斗,栽桩陷害,大打出手,杀人害命;

  有的相互勾结,同流合污,阳奉阴违,欺上瞒下,损公肥私,化公为私;

  有的更卑鄙,暗箱操作,金钱美女,连环使套,拉你下水;

  把一个好端端的无产阶级革命大家庭搞得人人自危,乌烟瘴气,不但延缓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可悲的是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也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我们学习观看《特赦1959》,关键要找回我们的“魂”,今天红色网友所做的一切也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份,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这场伟大的事业,我们也会像王英光、賀春年他们那样结下无产阶级的深厚友谊。

《特赦1959》观后感心得精选10篇(2)

《特赦1959》观后感心得范文五 这部电视剧好看,让人回味无穷。除了喜欢听结尾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还有剧中几个人物,特别让人喜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7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