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特赦1959》观后感心得精选10篇(3)

时间: 福萍0 分享

  《特赦1959》观后感心得范文八

  《特赦1959》第八集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国民党少将师长叶立三,为了刁难所长王英光,指责“功德林”虐待“战犯”,要求改善伙食,要吃红烧肉。

  所长告诉叶立三,现在国家百废待兴,财政很困难,“学员”每月伙食费只有十元,其他管理人员每月伙食费只有四元。叶不相信,所长带他到管理员食堂对证,看到战士们吃的是玉米窝窝头,并告诉他,我是所长,我属团级干部,和战士一样进餐,没有小灶餐。

  叶立三目睹战士们的用餐标准后,自己一介“阶下囚”,每餐吃白面馒头,比管理所的所长伙食标准还高,不知天高地厚,还在这里找茬,面带愧色立在那里半天没有作声。

  从此以后,叶立三开始逐渐改变吊儿郎当,放荡不羁的学习态度,慢慢开始转变立场,思考国民党为什么会败,共产党为什么会赢,意识到两党的胜负的结局,早在“餐桌子”上就已见分晓。

  毛主席对待在餐桌子的问题上,历来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也是公私分明的。

  比如:访苏归来途径东三省时,连续三次“发火”,并告诫全党:“我是不学李自成的,你们要学刘宗敏,我劝你们也不要学”;

  比方宴请朋友都是自己掏钱;

  比方在人民大会堂喝茶要按规定付费,等等。(有很多文章和影视作品都有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但今天我们的干部队伍里有些人,把毛主席当年的“示范”和“告诫”,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反对公款吃喝的通知》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无论怎样苦口婆心教育,仍然变着法门胡吃海喝。

  不是说不能公款吃喝吗?好吧!

  有些基层干部,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夹着一个包,站在办公楼门口,四处张望,瞪大眼睛搜寻目标,一旦发现目标,就主动上前搭讪,装模装样,问寒问暖,明知故问一些本来就按政策已经解决好了的问题,并一再吹嘘自己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用这种索取回报的办法引诱他人为餐饮买单。

  不是说不能到饭店、酒家消费吗?好吧!

  有的干部不惜“远征”驾车到郊外,甚至更偏僻的“农家乐”去用餐,这里比城里的饭店更好,绿色疏菜,活鸡活鸭,还有从池塘里随到随捕的活蹦乱跳的鱼。由于偏僻,比较安全,没有“纪委”的监督,没有记者的“拍照”,而且还符合上级的规范要求。(这几年美就美了那些开农家乐的老板,一个劲地扩建“停车场”,有的时候能一次停上百台车的停车场还常常爆棚。)

  不是说不能到外面用餐吗?好吧!

  有的单位干脆自建高档包间,配高档厨师,把“酒店”搬到自己单位食堂。这下更好了,不但天天可以下“馆子”,还免去“签单”报销,记者偷拍牌照,纪委监督检查等烦恼。能说会道的干部甚至还把这作为经验政绩推广,还受到领导们的表扬呢!

  其实,干部没有责任感,没有危机感,没有群众货真价实的监督,任何《规章制度》都是一纸空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任何禁令总是有空子可钻的,最严莫过于法律条文吧,法律都有空子钻,何况“禁令”乎。

  听着《特赦1959》每集电视剧结尾时慷慨激昂,慷锵有力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看着股市不断飙升的茅台酒价格;心里老是在想,国家正在卯着劲要解放台湾,哪些即将要被捕获的国民党败将,叶立“四”,叶立“五”,还会被我们的官兵感动的眼泪滂沱,选择重新做人,跟着我们共产党人走吗?

  《特赦1959》观后感心得范文九

  跟着孩子追剧《特赦1959》,这种带有时代特点的剧作对于一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时候还是有点儿难。到了抗美援朝那几集,当时的战犯们观点各异,争论不休,但是问到杜聿明的时候,杜聿明直接来一句,“朝鲜战争是一场对外的战争,我不希望看到中国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和老公直接说这才是中国军人该有的气节。女儿有点儿不理解,为什么呀?

  老公刚要解释,我制止了他,引导孩子想几个问题,杜聿明等的身份是什么?他们是在什么战争中被俘的?剧中有解释抗美援朝的背景是什么?这个战争又是谁与谁的战争?这个情况下,杜聿明等面对抗美援朝战争,他们的身份又是什么?

  女儿还是很认真的想着,一边理清思路。他们都是解放战争给被俘的,解放战争是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战争,抗美援朝是中美之间的战争,而杜聿明等是中国人。看着孩子条分缕析的解释,鼓励她形成自己的观点。孩子还是没太明白,问了,可是美国和国民党都是我们的敌人啊?!

  老公很形象的给闺女解释,这样理解,解放战争就是俩兄弟为了争统治权干了一仗,但是美国突然打到你家了,兄弟俩该怎么办?女儿很高兴的说,“一起揍回去呗!有啥可说的?”

  我们笑着告诉孩子,这就是爱国的表现。

  女儿接着开始引申,我想起来了,那年在香港玩的时候,有人骂中国的时候,妈妈和阿姨直接怼了回去。当时旁边的人劝说不理他们就是了,阿姨和妈妈说这种人就该见了就怼过去。我现在好像明白了,那时候我太小了。

  我们笑了,说的你好像现在大了似的。

  但是祖国的未来肯定是孩子们的,爱国教育就该渗透在每一个时空,每一个机会里,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特赦1959》观后感心得范文十

  上周偶然翻到的这部剧,还挺感兴趣,就看下来了。

  对于抗日,内战和建国前期我的了解就是上学时期学的历史,才看时甚至很多人都不曾听过,开着弹幕看飘过的科普,然后去百度,发现自己也很想了解这一部分的历史就看下去了。

  诚然,作为一个95后的追星族,我之前追剧是看颜值追剧的,但是这部剧让我感觉不一样,其实我知道国民党失败的原因,现在的人都知道,但是出于好奇我还是想去看,那些历史名人思想转变的过程。

  剧中每个人的特点都挺鲜明的,王耀武,杜垏明,刘安国,蔡守元,黄维,叶立三,沈醉等,都能get到,每个人从才来的想死不配合觉得要找自己清算过去,到后来很认真积极改造,感觉触动特别大。

  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看剧的过程中多多少少能带入一点进去,所长也是真的做得非常好了,他们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要转变真的很难,两个政党中间又隔了血海深仇的,太艰难了。

  每个人都不配合,就像王耀武说的既来之则安之,表面学习其实就没听进去,直到后面朝鲜战争,应该是剧中的亮点部分了,朝鲜战争才开始这些人蠢蠢欲动,后来从报纸上了解到志愿军打这场战的艰难后,慢慢的开始转变思想,天知道我看到他们每天看报纸那么关心战事时候多么感动,那一时刻真的想哭了。不说后来主动写自己对美军的了解那些材料了。

  后面还有很精彩的集体讨论会,其实对于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什么的我都不太懂,还有他们对失败的分析,真的都太精彩了,特别喜欢看大佬的座谈会,甚至不满足于弹幕的科普,自己又去百度了很多东西。

  所以我觉得这部剧真的是太棒了,值得五星。起码正能量这部分,让我时时刻刻都想去深刻了解这一部分历史,也能让我感受到共产党的政策和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又有了新的理解,这一点,很棒。

  看的时候哭了好几次,我zqsg,最后复制王耀武的一句话:“我们不爱这个祖国,爱什么呢?生于斯,长于斯。”

  我爱我的祖国,阿中70周年快乐。

《特赦1959》观后感心得精选10篇(3)

《特赦1959》观后感心得范文八 《特赦1959》第八集有这么一个故事情节:国民党少将师长叶立三,为了刁难所长王英光,指责“功德林”虐待“战犯”,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7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