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大学经典教案有创意的

时间: 坤杰951 分享

  《大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国学经典,影响深远而广泛,对于《大学》的学习,制定好教案具有很大帮助。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大学》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大学》教案篇一

  大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了解“三纲”“八目”基本知识,

  2、 了解《大学》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 能力目标

  1、 理解《大学》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理解《大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3、 理解《大学》中经典名句的含义,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 分析 “八目”的基本含义

  2、 分析《大学》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 理解“八目”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 理解《大学》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文的内涵,陶冶情操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内容、考试、要求由教师讲解,分析内容和手法采取提问和讲授相结合办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大学

  1、导语:大学生涯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之一。在我国古代,有一部经典著作与这一学习、生活阶段同名,这就是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

  2、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国学”这一单元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国学?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同时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等等。按照划分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学科分: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思想分: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又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因此,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3、国学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儒家经典。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

  以历史经验为鉴而资治:多取《尚书》《春秋》三传

  制典修仪多取:三礼——《仪礼》、《周礼》、 《礼记》

  道德教化多取:《论语》、《孟子》、《孝经》

  哲学构思多取:《周易》、《大学》、《中庸》

  儒家经典最初 “六经” ,“乐( 乐经)”战国末亡佚。

  汉朝:五经。汉朝时,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

  南宋:十三经正式形成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3、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大学》这篇文章。

  《大学》来源:

  “四书”中的《大学》和《中庸》原来分别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章,《小戴礼记》也即“十三经”中的《礼记》。

  在唐代,韩愈等人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孟子》相提并论。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

  南宋的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也竭力推崇《大学》和《中庸》。

  在二程和朱熹看来,《大学》和《中庸》,一个是“初学入德之门”,一个是“孔门传授心法”,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把它们从《礼记》一书中提取出来,作为单行本刊印,并且和《论语》、《孟子》并列在一起称为“四书”。在经历宋、元以后,《大学》就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道德人文教育理论的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4、《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的核心内容就是讲“礼”:

  礼,是维护古代道德规范的重要工具。礼,儒家学说中核心部分。

  《礼记.曲礼》开宗明义:“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li)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dao)祠祭祀(si),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称为《大戴礼记》;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小戴本专称《礼记》而且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郑玄作了注,于是地位上升为经。

  5、《大学》的作者

  《大学》作者,汉唐诸儒无说。朱熹整理《大学》时,将其分为“经”一章(“经”是基本的观点),“传”十章(“传”则是对“经”的解释、阐述)。 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20世纪30年代初期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者所作。张岱年说:“《大学》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所谓家指大夫之家,不是一般家庭之家。这里反映的是诸侯纷争、大夫专权的局面,这是战国时期的情况,不是秦汉时期的情况。所以,从这点看,《大学》应是战国时期儒家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第83页)

  6、“大学”的定义

  “大学”一词包含2种意思:

  (1)指成人所受的教育,与“小学”相对而得名。古代把童子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称为“小学”,而把成人所受的高等教育称为“大学”。

  (2)大人之学。“大人”与“小人”相对而言,“大人”指贵族,“小人”指一般平民。大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小人则没有。

  上述三种意思,第一种最接近《大学》的原旨,所以朱熹加以采用。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7、《大学》讲解

  《大学》全书的文字结构,我们归纳为两大部分:

  (1)"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2)“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为过程。

  8、播放录音,学生齐读

  9、《大学》里所讲的“三纲”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明明德”。程颐说:“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其次,“亲民”。程颐:“亲,当作新。”朱熹:“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字‘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王阳明:“亲民,亲近民众”。即:“本其一体之仁心,以感化民众、革新国家与社会。”(蒋介石)亲民是在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自己及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

  最后,止于至善。朱熹:“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也,盖必其有以尽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之欲之私也。” 蒋介石认为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精益求精”、“以求至乎其极的意思”;一种是“择善固执”、“止其所止”的意思。

  10、“八目”是什么呢?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先来看格物。“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朱熹注)格物就是穷究事物之理。例如《易·乾》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格“天”,认为天的根本就是“行健”——按照客观规律自觉地运行;再如《易·坤》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同一个道理。

  致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大学》传)同样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致知的结果就是通过认识天,我们总结出这样一种知识与认识:即我们要像天、地学习,得出君子应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认识并自觉地去遵守它、践行它。

  诚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朱熹《大学》传)诚意要求我们要真诚,要自觉地遵循我们天生的“善”。最终要的一种能力便是要“慎独”。

  正心。“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i),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大学》传)正心即端正我们的思想,不要被外在的物欲所干扰。

  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八目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它是从个人走向国家社会的根本要求。没有修身,便没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后三目!

  齐家。家国天下是古人的基本观点,有家才有国。齐家是治国的基础要求。

  治国。治国即治理国家。

  平天下。即天下太平。

  11、《大学》提出的教育观点:

  《大学》重在阐述教育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以道德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克服偏私情感,树立道德信念(诚意、正心)为根本要求,以“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核心论点是:治人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慎独为先。(慎独: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

  12、小结:

  朱熹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儒家的全部学说都是循着“三纲八目”展开。

  13、思考与练习

  (1)《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现代社会有何意义?有何局限?

  (2)结合课文,分析古代大学和现代大学职能的异同。

  (3)我们怎样借鉴大学之道,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国学经典《大学》教案篇二

  《大学》

  第一章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章爽爽

  一、 教学内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二、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让学生初步了解《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3. 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相应的语句的意思,理解其中一些字词的意思。

  2. 通过诵读和讲解,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应拥有光明正大的品德,都应让自己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1. 简介《大学》

  (1) 导语:《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 《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那你了解《大学》多少呢?谁来说说看。学生交流汇报。

  (2) 概括学生搜集的资料,补充简单介绍《大学》的编排,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2. 初读感悟

  (1) 出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 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

  (3) 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4)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读)

  (5) 读得可真好,那么这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你知道吗?默读原文,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道:主旨。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是光明正大的意思。

  亲民:亲,通“新”,革新、自新。亲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得:收获。

  (6) 知道了这些字词的意思,那么你能连起来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小组合作,谈谈你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理解。小组汇报。

  (7) 学生交流反馈:《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革除自身的旧习,在于使人的道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心静不乱;心静不乱才能够心神安定;心神安定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和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程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8) 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

  (9) 理解了原文的意思,现在请你再读一读,能读出感情吗?生自由读。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诵读水平?指名读,全班齐读。

  3. 诵读竞赛

  看大家诵读的兴致那么高,下面我们就来做做游戏,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1) 同桌自由练习背诵,汇报。哪对同桌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练习成果?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2) 老师想听听对于这段经典,我们班是男生读得好呢还是女生读得好呢?

  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3) 看样子,大家已经熟记于心了,那我们来做接龙游戏。老师带头,知道的同学举手抢答。

  (4) 开小火车背诵。

  4. 经典故

  你用明亮的眼睛看着世界,世界是明亮的;你用美好的眼睛看着世界,世界是美好的。《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

  《大学》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它还要求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你看,曾参对他的儿子这样说——

  读“经典故事”《“宗圣”曾子》

  七嘴八舌话感想: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分享吗?

  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

  4. 经典拓展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练习。

  5. 国学点睛

  这是《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读本》的一个很好的栏目设计,可以让孩子熟读、了解,增加孩子的国学知识,提高国学学习的兴趣。

  国学经典《大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会说:理解课文,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迪和教育。

  3、会背:熟读成诵,积累内化名言佳句。

  4、会用: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恰当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读文、背文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国学第二课《修身为本》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就是从天子到百姓,都要把“修身”当做根本。(板书“修身”)修身的意思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修身是中国人的古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修身呢?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就是以“修身”为核心,反映了古人对修身的各项要求。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修身的第一个要求,第三课《诚意》。(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我会读

  什么是“诚意”,怎么才能做到诚意呢?我们开始学习之旅的第一站——“我会读”(出示课件)

  1.录音领读,正音示范

  打开书第11页,请同学们先跟着录音来读,注意听清每一个字的读音以及句中的停顿。(播放录音)

  2.小组练读,读通读顺

  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练读,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合作要求:自由练读——组长领读——自愿领读——三人对读——小组齐读(小组自由练习读)

  效果检测:

  (1)读句子:(读得真认真,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把课文中比较难读的句子读正确。)

  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指名小组,这三个多音字“恶恶”“好好”以及通假字“谦”你读得很准确,奖励你们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句话。)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指名小组。)

  富润身,德润屋,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男女生)

  (2)读课文:(难读的句子读好了,读课文肯定就没有困难了,哪个小组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和读。)

  齐读课文:(下面我们齐读课文。读后评价:字正腔圆,自然流畅。)

  3.变式朗读,激发兴趣

  如果老师给课文变个模样,你们还有能力读好吗?古人写文章是竖着排列,而且没有标点符号,要靠读书人自己的理解来断句,难度很大哦!(出示没有标点课文)先自己练一练。

  效果检测:指名三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轻声和读。(看来用古人的方式读书对你们来说也没有困难)

  4.配乐朗读,读出韵味

  如果配上音乐,我们就更能读出文言文的感觉和韵味。

  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有节奏有韵味,读古文就是这种味道)

  二、我会说

  现在大家已经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了,我们知道诚意是修身的第一个要求,那么什么是“诚意”?怎么做到“诚意”呢?让我们进入学习之旅的第二站——“我会说”,说一说你对课文的理解。

  1.默读理解

  请你默读课文,运用“注释搬家”和“文译对照”的方法试着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2.文译对读

  现在你能找到和原文相对应的译文吗?前后两人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读译文,第一段你读原文,你读译文,第二段交换角色,明白吗?

  效果检测:

  老师读一句原文,看谁能迅速找出相对应的译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第一个恶是什么意思?恶臭的意思呢?臭是多音字,一个读音是chou,意思是气味难闻,另一个读音就是xiu,意思是所有气味的总称。)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现在也说是“心宽体胖”,意思是一个人心胸开阔了,心情舒畅了,外貌就显得很从容很安详。)

  (评价:学得认真,找得准确。)

  3.自我感悟

  译文对原文的每一句话做了详细的解释,这种解释有的很深奥,你不一定全都读得懂,老师有时候都得好好琢磨。我们完全可以在译文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什么是“诚意”?

  课文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诚意,他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就是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也就是不自欺欺人。

  你是怎么理解诚意的呢?(我们不妨给诚来组组词:真诚 诚实 忠诚 诚信……学生自由谈,可以结合《中彩那天》和《万年牢》。)

  是啊,意念真诚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些好的行为应该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不管有人监督没人监督,我们都会按照正确的做法去做。这就是“君子必慎其独也”(板书:君子慎独。做到到诚意,就要慎独,现在人们常把君子慎独常作为一个四字词语来使用)

  前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能够管得住自己的内心也叫慎独,君子慎独了,就能“心广体胖”。君子慎独的故事有好多呢:课文日积月累中介绍的元朝著名学者许衡和清朝的叶存仁都是慎独的楷模。

  不畏人知畏己知 清朝雍正年间,叶存仁先后在很多地方做官,历时三十余载。一次,在他离任时,僚属们派船送行,然而船只迟迟不启程,直到明月高挂才见划来一叶小舟。原来是僚属为他送来临别馈赠,为避人耳目,特地深夜送来。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时不收受礼物,是怕别人知晓惹出麻烦,而此刻夜深人静,四周无人,肯定会收下。叶存仁看到此番情景,即兴写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随后将礼物完璧归赵了。

  许衡和叶存仁都做到了慎独,所以他们都是君子。

  三、我会背

  古人的这些谆谆教诲能够流传至今,是值得我们反复去读,印在脑子里的。让我们接着走进学习之旅的第三站——“我会背”

  1、自由练背

  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篇课文记在脑海里,成为我们班的星级“诵读之星”。

  2、效果检测

  (1)梯级背诵一:“三星级诵读明星”(星级诵读第一关,如果你能看着提示把课文背下来,你就是三星级诵读之星。)

  所谓诚其意者:( ),如恶恶臭,( ),此之谓自谦,故( )!”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掩其不善,( )。人之视己,如见( ),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 )。故( )。”

  曾子曰:“十目所视,( )其严乎!。”富润屋,( ),心广体庞,故( )。

  (2)梯级背诵二:“四星级诵读明星”(星级诵读第二关,如果你看着提示能背诵课文,你就是四星级诵读明星。)

  所谓诚其意者:( ),( ),( ),此之谓自谦,故( )!”

  小人闲居为不善,( ),( ),掩其不善,( )。人之视己,如见( ),( )。此谓( ),( )。故( )。”

  曾子曰:“( ),( )其严乎!。”富润屋,( ),( ),故( )。

  (3)梯级背诵三:“五星级诵读明星”(星级诵读最后一关,如果这样你还能背,你就是五星级诵读明星啦!)

  所谓诚其意者:

  小人闲居为不善:

  曾子曰:

  四、我会用

  这些经典名句现在储存到了你的脑海,就变成了你自己的财富。需要的时候,你就可以随时取出来运用。学习之旅第四站——“我会用”。请阅读下面的场景,你会把今天学到的课文中的句子用在里面吗?

  场景一:放学回到家,看到爸爸妈妈给我留的纸条,说是去奶奶家,让我一个人先做作业。我像往常一样认认真真把作业写完才看电视。爸爸妈妈回来夸奖我作业写得规范美观,我说“ ”

  场景二:爸爸开车带我公园,在经过一个路口时是红灯,爸爸看路口没有摄像头,就想闯过去,我说:“大学中有句话叫 你一定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大学,聆听了经典,明白修身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诚意,要做到意念真诚,就要慎独,但愿我们都能慎独,都能成为心广体胖的君子。


看了国学经典《大学》教案还看:

1.《大学》教案及反思

2.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3.《大学》节选教案及设计

4.经典国学教育小学教案

5.经典国学教材教案

国学经典大学经典教案有创意的

《大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国学经典,影响深远而广泛,对于《大学》的学习,制定好教案具有很大帮助。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大学》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大学》教案篇一 大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作文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作文

    我最喜欢《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一段话......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大学》读后作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大学》

  •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有感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有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取得的成就恩泽人间百姓,从而使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

  • 国学经典大学解说
    国学经典大学解说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

  • 国学经典大赛的主持人串词
    国学经典大赛的主持人串词

    伴随着古色古香的古典音乐,国学经典大赛拉开了序幕,对于国学经典大赛的活动举办,提前准备好主持的串词,能够更好的表达。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

228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