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疾病知识>

牙齿酸痛怎么回事

时间: 巩诗754 分享

  都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却要人命。下面跟小编来深入了解牙齿酸痛的原因吧。

  牙齿酸痛的病因

  1.牙齿咬合面的磨耗

  牙齿表面有一层白色坚硬的牙釉质覆盖,由于长期使用,可以出现牙齿咬合面的磨耗。如果磨损太快或太严重,牙质下一层的牙本质会暴露出来。牙本质层里有神经末梢的牙本质纤维,此时,暴露的牙齿如受到外界刺激即可引起牙齿酸痛的症状,造成牙齿磨损太快太甚的原因是牙齿本身的发育钙化不良(即牙本身的结构质量差)。平日爱吃过硬的食物的人,尤其是中年以后爱吃过硬食物者,牙齿表面磨损更快,另有少数人有夜间磨牙的不良习惯等也易引起牙痛。当牙齿产生酸痛的症状后,如果仍不注意保护,继续磨耗下去,还可引起其他方面的牙病,使治疗更加复杂,故应尽早定期请医生检查。

  2.楔子状缺损

  最常见的部位是靠近牙龈缘或颊面的牙颈部产生一个三角形或月牙形的缺损,当缺损发展到一定深度时,则可产生酸痛的症状。造成楔子状缺损的原因很多,与由于牙颈部的牙釉质结构薄弱,以及长期不合理的采用横式刷牙方法等,对牙颈部长期进行的磨损有关。此外,口腔内不断分泌的一种酸性分泌物侵蚀牙颈和牙缘,以及某些职业如制酸工人常受到酸性物质的侵蚀等,也可造成牙齿缺损。

  3.龋齿(俗称蛀牙)

  当龋齿病变破坏到一定深度时,牙釉质被破坏后,受到冷、热、酸、甜等各种刺激后,会产生酸痛的症状。龋齿治疗后症状便可消失。

  神经性的牙痛

  牙周炎的患者不一定会有牙痛的,而是当牙龈出现萎缩后引起的,因此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牙齿疼痛的范围也不尽相同,有的人仅是一颗牙或相邻的两三颗牙痛。有的人则是上下牙床,大范围内的牙齿都会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牙周炎的疼痛不是牙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口腔内的一种厌氧菌引发内牙龈——也就是牙周组织充血发炎,刺激到牙神经而引起的疼痛(特别是酸痛),在咬食的过程会直接加剧疼痛。

  折叠红肿型牙痛主要表现般发作在上下后槽牙的牙龈,发病急,也可称为急性牙龈炎,俗称“风火牙痛”。牙龈严重肿起,痛点主要是牙龈,稍加触动就非常痛,别说咬嚼食物,连张口都会感觉痛,比真正意义上的牙痛还难受。严重者会有咽喉肿痛,淋巴腺肿大,发烧,大便不畅或便秘等症状。舌苔厚,干或黄,舌质颜色鲜红。从这些系列症状可以看出是因为身体的病变(俗称“上火”)所引发的牙龈急性发炎,其病变的原因不是牙龈和牙齿口腔本身引起的,所以这种牙痛也称为牙痛并发症。

  症状

  以牙齿及牙龈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多因平素口腔不洁或过食膏粱厚味、胃腑积热、胃火上冲,或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齿、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灼烁牙龈等引起。牙齿疼痛常见证型有:

  ①风火牙齿疼痛。证见牙齿痛,牙龈红肿疼痛,遇冷则痛减,遇风、热则痛甚,或有发热、恶寒、口渴、舌红、苔白干、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火,解毒消肿,方用清瘟败毒散等。

  ②胃火牙齿疼痛。证见牙齿痛甚,牙龈红肿,或出脓渗血,牵及颌面疼痛、头痛,口渴、口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胃泻火,方用清胃散等。

  ③虚火牙齿疼痛。证见牙齿隐隐微痛,牙龈微红、微肿,久则牙龈萎缩、牙齿松动,伴有心烦失眠、眩晕,舌红嫩,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等。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牙齿皆是骨之所终,髓气所养,而手阳明支脉入于齿脉湿髓气不足,风冷伤之,故疼痛也。”形成本病的原因有四:

  ①因于火者,系阳明伏火与风热之邪相搏,风火上炎致牙齿疼痛。患牙得凉痛减。治宜疏风、泻火、解毒。用清胃散、玉女煎等方加减治疗;

  ②因于寒者,风寒之邪客于牙体,致齿牙疼痛,患牙得热痛减。治宜散寒止痛。可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③因于虚者,多属肝肾两亏,虚火上炎,致牙齿浮动隐痛,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可选用左归饮、大补阴丸、知柏地黄汤等加减。

  ④因湿热客于手足阳明二经,致龈肿腐溃,或齿牙腐蚀,甚至蛀空疼痛者,治宜清热、除湿、止痛。可选用温胆汤、甘露消毒丹酌加细辛、蜀椒等。此外,龋齿、蛀蚀亦可致牙齿疼痛。参见齿龋条。

  治疗

  治法:祛风泻火,通络止痛。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合谷、颊车、下关。

  配穴:风火牙痛者,加外关、风池; 胃火牙痛者,加内庭、二间;阴虚牙痛者,加太溪、行间。

  操作:主穴用泻法,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合谷持续行针1—3分钟。配穴太溪用补法,行间用泻法,余穴均用泻法。

  方义:合谷为远道取穴,可疏通阳明经络,并兼有祛风作用,可通络止痛,为治疗牙痛之要穴。颊车、下关为近部选穴,疏通足阳明经气血。

  耳针法:选上颌、下颌、神门、上屏尖、牙痛点。每次取2-3穴,毫针刺,强刺激, 留针20-30分钟。

110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