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疾病知识 > 老人秋乏的原因与治疗

老人秋乏的原因与治疗

时间: 冠明863 分享

老人秋乏的原因与治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到了秋天,人们会觉得全身乏力,这些症状在老人身上尤其明显,时常会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心情都受到了影响。那么,老人如何去秋乏呢?老人出现秋乏的原因有哪些?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讲解下老人秋乏的知识吧。

  老人去秋乏的方法

  1、饮食宜清淡

  虽然秋季提倡贴秋膘,但是当出现秋乏之后则不宜通过大量的肉食进行滋补,反而需要注意饮食清淡。秋季饮食清淡有利于提神和清补,可改善燥热现象。同时因为秋乏还容易引起脾胃功能下降,清淡的饮食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2、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仅能恢复脏腑功能,还是提高脏腑机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是保证机体脏腑功能从夏季的消耗中迅速复原的重要因素,注意多休息,不要熬夜,尽量争取在晚上10点左右入睡;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以保证白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特别是中午适当午休,有利于化解困顿情绪。睡眠不好的人,可以试一试中药茶饮,比如:酸枣仁等。

  3、伸懒腰

  当中午因秋乏出现疲惫现象,不妨多伸懒腰。首先,伸懒腰可以调动人体大部分的肌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疲劳;其次,伸懒腰可以增加人体的吸氧量,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再有,可以改善骨骼因为长时间一个姿势而出现的疲劳现象。

  4、按摩

  中医的按摩方法有很多,可以用手揉按、搓皮肤,也可以利用一些按摩器来达到效果。首先,在中午出现困乏时,采用搓脸的方法可以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其次,利用身边的用品来达到按摩目的。如干梳头,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放松大脑的同时还可以提神。

  5、多晒太阳抗秋乏

  老人最易秋乏,这其实是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除饮食调理外,作息必须改变春夏以来晚睡的习惯,应“早睡早起,与鸡俱兴”。此外,入秋后,日照时间减少,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的情绪因而低沉,所以要增加阳光的照射,晴天时多到户外散步,每天保证半小时。每天喝一杯花旗参茶也有提神补气、抗疲劳的作用。

  6、防病按时服药

  9月下旬气温下降,感冒增多,90%以上的老慢支患者也易复发。早晚温差大,因此不要只穿一件过薄或过厚的衣物,可以叠穿两件以上衣物,便于随时调整。睡觉要护住胸背,因为五脏的腧穴都汇集于背部,如果邪风侵入,容易患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三高人群也要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每天监测血压变化、按时服用降压药物等。

  老人出现秋乏的原因

  1.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秋乏”产生的原因,与夏季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关。三伏盛夏,天气炎热,持续的高温使机体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盐代谢失调,胃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减弱,食欲不振,体液大量丢失及一时性大量饮水,从而增加了心脏负担。

  2.同时,高温也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加速新陈代谢,使体内能量消耗相对增加。加之夏天很难得到充足的睡眠,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适度的补偿,使身体欠下了一笔“夏耗”的债务。

  3.进入秋季以后,酷热逐渐被阴冷代替。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日照时间逐日缩短,人体各系统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如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及水盐代谢恢复平衡,消化功能恢复常态,食欲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减轻,能量代谢相对稳定等。这时,人的机体需要有个生理性的休整阶段。

  4.同时,秋季夜间,凉爽宜人,容易入睡,且睡眠效果好,以致清晨醒来后,仍觉倦乏,还想再睡下去,这就是产生“秋乏”的原因。

  老人乏力当心是病

  1、脑梗

  当老年人的脑血管出现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时就会出现乏氧症状,脑梗患者早期常表现为哈欠连连,睡眠量明显增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2、糖尿病

  糖尿病人如果血糖高于正常值,大量糖分由尿中排出,会引起体力下降、精神不振、睡眠增多。此外,当糖尿病发展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也会出现嗜睡。

  3、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患者会出现畏寒、乏力、疲劳、记忆力减退、嗜睡等症状。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功能减退,也有可能因甲减导致嗜睡。

  4、抑郁症

  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老年人长期失眠或睡眠过多,也有可能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

  5、泌尿系统感染

  老年人在患有脑炎、泌尿系统等感染性疾病时,极易因身体离子紊乱导致出现嗜睡症状。

看过“老人秋乏的原因与治疗”的人还看了:

1.老人如何去秋乏 老人去秋乏常识

2.老人嗜睡可能是什么原因

3.老人嗜睡是什么原因呢

4.老人老爱睡觉是什么原因

1578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