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中老年健康知识 > 老年养生健康保健知识

老年养生健康保健知识

时间: 立文804 分享

老年养生健康保健知识

  有句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是要好好保护的,而有些老年人会照顾家庭,还要抚养孩子,那么,日常的养生就非常重要了,老年养生健康保健知识的介绍,一定能对你的生活带来帮助!接下来就让小编来为你讲解下老年养生健康保健知识都有哪些吧!

  老年养生健康保健知识

  一:多喝粥

  粥补人、养胃,历来都被养生家视为养生保健的最佳食物。它由大米经过熬制而成,易为人体消化吸收。粥温和易进食,摄生养体,适合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消化能力不好,进食比较少的老年人。常喝粥,能为老人补充能量,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二:常饮茶

  茶也是养生保健的佳品,其抗衰老作用让人惊叹,甚至超过维生素E的18倍。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色素能防治老年人常有的动脉硬化,有些茶还有高效的防癌功能。经过调查显示,每天饮茶的老年人寿命普遍都比较长。喝茶的确有益健康,比如枸杞参茶就有滋补抗衰老的作用,平日里可以在茶里加入枸杞和西洋参,充分利用了茶和西洋参味甘辛凉补阴虚的功效。

  三:多进行有氧运动

  老年人不适宜进行剧烈的运动,可以坚持运动大步走等有氧运动,通过有氧运动可以促进氧气的吸收,增强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还能预防骨质疏松。平时可以在去去菜市场的路上有意识地进行,长期坚持可以使手脚灵活,也显得有精神有活力。

  四:睡午觉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睡午觉是恢复体力和精力的最佳时期。老年人的体力本来就不是很足,如果整个白天都没有得到休息,体力就会消耗掉很多,那么闭目养神睡个午觉,下午的时间体力恢复了就不至于乏力、无精打采。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养生方式,当然,养生保健的方法还有很多,老年人的养生保健秘诀就介绍到这里,要知道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希望老年朋友可以参考一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秘诀,健康地安度晚年。

  老年养生健康保健秘诀

  1、苏东坡养生秘籍:四味“长寿药”

  一曰无事以当贵。这就告诉我们在心情上要潇洒大度,随遇而安,不要过分在意荣辱得失。往往考虑越多失去的也越多,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这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利于健康长寿,对于年轻人来说有利于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

  二曰早寝以当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是同等重要的,尤其是早睡早起,比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宝贵。

  三曰安步以当车。这一条告诉我们不要过于讲求安逸,能走路就不要坐车,能走楼梯就不要乘电梯,生命在于运动。

  四曰晚食以当肉。苏东坡认为“人应已饥方食未饱”。饥饿了以后再进食,即便是粗茶淡饭,其香甜可口会胜过山珍海味;吃饭时不要吃得太饱,如果吃饱了还勉强进食,即使美味佳肴放在眼前也难以下咽。

  2、老人养生保健七字诀

  德国一位医学专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证明,中老年人若想健康长寿,务必做好“保、活、转、参、睡、调、听”这七个字。

  “保”即保持大脑的活力。用进废退,中老年人要坚持读书看报,绘画下棋,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研究表明,一个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不亚于一个35岁不爱动脑的青年人。

  “活”是指活动手指。双手与大脑有着亲密的关系。经常活动手指,做两手交替运动健身操,可刺激大脑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衰老之作用。

  “转”即转换不同性质的活动。较长时间的单调工作或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不过分疲劳,保持最佳状态。而散步、做体操等则是比较好的转换活动方式。

  “参”即参加社交活动和体育活动。广交年轻朋友,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可消除疲劳、心情愉快、增强体质。

  “睡”即保持睡眠充足。中老年人要学会科学有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不开“夜车”,不打疲劳战,保证一天有8小时(老人10小时)的睡眠时间。

  “调”即科学饮食。做到粗细搭配,平衡膳食,多吃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红枣、牛奶、豆浆、蛋黄、芝麻、胡桃仁、百合以及蔬菜水果,少吃动物脂肪和含糖类多的食物。

  “听”即听优美动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可增加大脑的活力,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3、老人养生先养心 心平则健康寿更长

  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

  “心理平衡”是健康长寿的基石。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谁拥有了心理平衡谁就拥有了健康和长寿。“养心”就是拥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虚无”,即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

  德者养心

  “积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庄子说,有修养的人“平易恬,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管子言:“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荀子也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孔子精辟指出:“大德必得其寿”。唐代大医孙思邈则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相反,德劣者往往病多寿短。巴西一位学者经三十年研究发现,有贪污受贿罪行的人,癌症、心脏病、脑出血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可见,道德修养不仅是品质的要求,而且是养生的手段。

  仁者养心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体可以概括为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等。“恭”有谦逊、尊敬之义;“宽”有宽容、宽大之义;“信”有诚信、有信用之义;“敏”有勤勉之义;“惠”有柔顺之义;“智”有智慧、智谋之义;“勇”即勇敢之义;“忠”有忠诚、尽心竭力之义;“恕”有仁爱、宽宥之义;“孝”为善待父母;“弟”同悌,为敬爱兄长之义。一个人如果能仁全如此,其心境必定是欣慰和宽松,而不是懊恼、愤恨和作奸犯科后的恐惧,因此,“仁者寿”。善良者能获得内心的温暖,缓解内心的焦虑,故而少疾,恶意者终日在算计与被算计之中,气机逆乱,阴阳失衡,故而多病而短寿。难怪《戒庵老人漫笔》记载“一士取科第不以正,然与正人相来往,外貌虽轩昂,而心中实绥,竟不一载而死”。

  《中外卫生要旨》认为:“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皆仁之端也。”美国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曾对2700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善恶会影响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助人为乐、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寿命显著延长;而心怀恶意、损人利己、与他人相处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是正常人的1.5倍。美国心血管病专家威廉斯博士从1958年开始对225名医科大学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因心脏病而死亡者,恶人是好人的5倍。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易性养心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但是,人生在世,难保无忧,关键是毋使太过、勿令太久。中医“易性”的养心一法恰是“对症”的良方。所谓易性,即通过学习、娱乐、交谈等方式,来排除内心的悲愤忧愁等不良情绪的方法。具体方法因人因事而异,如“取乐琴书,颐养神性”,或“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或“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或“劳则阳气衰,宜乘车马游玩”,或“情志不遂……开怀谈笑可解”等等。事实上,图书、音乐、戏剧、舞蹈、书法、绘画、赋诗、填词、雕塑、种花、垂钓等,都可起到培育情趣、陶冶情性的防病治病作用,拥有它们必健康、长寿。

  哲理养心

  哲理养生,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末清初著名哲学家王夫之总结与力行的“六然”、“四看”堪可借鉴。所谓“六然”,就是“自处超然”,即超凡脱俗,超然达观;“处人蔼然”,即与人为善,和蔼相亲;“无事澄然”,即澄然明志,宁静致远;“失意泰然”,即不灰心丧志,轻装上阵;“处事断然”,即不优柔寡断;“得意淡然”,即不居功自傲、忘乎所以。所谓“四看”就是“大事难事看担当”,能担当得起;“逆境顺境看襟怀”,能承受得起;“临喜临怒看涵养”,能宠辱不惊;“群行群止看识见”,能去留无意。这样才能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哲理养生是高层次的保健养生,与德、仁相辅相成,异曲同工,只有在实践中反复磨炼才能做到,是道德品质、气质修养、文化水平、经验阅历的集中表现。事实上,正确地待人待己,热爱本职工作,讲究生活质量,这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也是养生防病的前提。

  4、养生保健好方法:“老顽童”越活越年轻

  在《射雕英雄传》中有个老顽童周伯通,他天不怕地不怕,不争名不争利,整天嘻嘻哈哈,无忧无虑,贪玩好动,寿高近百岁,身体健康,武功超群。大家知道,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但并不是孩子们的“专利”,老年人若能“贪玩”且“善玩”,则对身心健康十分有益,也是养生保健的好方法。

  爱好多 有寄托 老顽童式的人物往往兴趣广泛,如养花养鱼、吹拉弹唱、写作、绘画、钓鱼、集邮或旅游参观等。不但使精神有所寄托,而且可以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对某些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有利于健康长寿。

  天天动 更年轻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多数人都知道的道理。假若能像老顽童那样天天运动,常到户外走走,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活动活动筋骨,使关节灵活,肌肉有力,血管富有弹性。常到室外活动,可多接触到阳光,有利于合成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另外,老年人若能常参加一些动手、动嘴、动脑而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或对楹联、猜谜语、下棋等,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愉悦身心,使大脑反应敏捷,还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减少“人老了不中用了”的消极自我暗示,使不良情绪得到转移与消除,促进身心健康。

  多学习 增智力 老年人经常学习,每天读书看报,可使大脑不断获得新的信息。老年人还可开动脑筋,帮孩子自制玩具,或进行一些小发明,使大脑越用越灵,越用越聪明,从而增强智力,保持记忆不衰,反应更灵敏。

  笑一笑 十年少 笑是最好的情绪调节剂,笑可使气血更流畅,心胸更开阔。当你感到郁闷或疲劳时,经过一阵大笑,会使疲劳顿消,郁闷解除。生理学家认为,笑是心理健康最好的一种体操,大笑之后全身处于松弛状态,不但可缓解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还可牵动面部肌肉活动,使人容光焕发。

  忘年交 寿自高 老顽童最喜欢和年轻人交往,和他们称兄道弟,忘掉了自己的辈份,完全融入到欢乐之中。所谓“忘年交”,即老年人与年轻人交往时,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辈分、性别、职业等情况,进行无拘无束的社交活动。这样使老年人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萌发出童心、童趣,使自己感到愉快、乐观、轻松和充满希望,消除烦恼和忧郁。现代研究表明,“忘年交”有益于身心健康,是消除心理衰老、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之一。

  5、老年睡姿应“卧如弓”

  今年76岁的陈伯到医院求诊的时候向医生抱怨,自己晚上10时就会上床睡觉,但就是睡不着,大脑里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各种影像,有的甚至是几十年前的人和事。医生在仔细询问后发现,原来陈伯睡觉的时候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双膝弓起弯曲。

  老人睡觉的时候不宜抱着头或把手臂枕在头下,也不应该双下肢交叉或弯曲,因为这样会使全身的肌肉紧张,气血流通不畅,呼吸紧迫,以至难以入睡,即使入睡后也会多梦易醒。

  为此,医生建议老人,睡眠姿势应以“卧如弓”为标准,尤其以左侧卧为最佳。因为这样有利于人体放松全身的肌肉组织,消除疲劳,帮助胃中食物朝十二指肠方向推动,还能避免心脏受压。不过也要注意自然的转换姿势,如果左侧卧过久,可调整为仰卧。

  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习惯每天睡前服药,由于有些人要服的药量大,所以老人要分几次才能吃完。这样一来,老人就需要喝大量的水来服药,半夜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尿意紧迫而在酣睡中惊醒。

  为此,医生建议,由于老年人肾气亏虚,所以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疾患的话,睡前最好不要饮水,如果实在要服药的话应尽量把服药时间提前,如饭后服用等。另外,睡前应解完小便后再上床,避免膀胱充盈,增加排便次数。

  6、老年人养生保健从头做起

  人到老年,皮脂腺萎缩,尤其是头部,由于和外界环境接触最多,因而不少疾病都是从“头”而生的。所以老年人应该特别注意维护头部的健康和卫生。

  头发

  “发,血之梢也”,经常梳头有益于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头发的营养,平时应多吃些含铁较多的食物。此外,老年人皮脂分泌相对减少,平时一星期洗一次头就可以了,且不宜使用碱性过多的肥皂。

  面部

  经常用双手按摩面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体的抵抗力。最好每天早中晚各以双手按摩面部一次,这样持之以恒,可以减少面部皱纹的产生。

  口腔

  老年人应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每天上下叩齿15次左右。

  鼻部

  每天用双手大拇指按摩鼻翼,一天两次,每次50下左右,坚持不懈,可防感冒或减轻感冒症状。

  眼部

  经常将眼球向左右上下转动,坚持眨眼,可使视力衰退延缓。在室外可以凝视远处,有目的地观察某一景物。

  耳部

  内、外层,轻轻揉捏,久而久之,可保持听力,并增加防冻能力。


看过“老年养生健康保健知识”的人还看了:

1.中老年养生保健知识

2.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3.老年人的健康知识讲座

4.老年人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5.老年人养生保健小知识有哪些

151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