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食材知识>

紫菀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时间: 立文804 分享

  紫菀通常生长于潮湿的河边地带,是一味中药,有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之功效。那么你知道紫菀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准备的紫菀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帮助!

  紫菀的形态特征

  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茎直立,通常不分,粗壮,有疏糙毛。根茎短,必生多数须根。基生叶花期枯萎、脱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长20-50cm,宽3-13cm,基部下延;茎生叶互生,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8-35cm,基部下延;茎生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8-35cm,宽5-10cm,中脉粗壮,有6-10对羽状侧脉。头花序多数,直径2.5-4.5cm,排列成复伞房状;决苞半球形,宽10-25mm,总苞片3层,外层渐短,全部或上部草质,先端尖或圆形,边缘宽膜质,紫红色;花序边缘为舌状花,约20多个,蓝紫色,舌片先端3齿裂,花柱,柱头2分叉;中央有多数筒状花,两性,黄色,先端5齿裂;雄蕊5;柱头2分叉。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平,紫褐色,长2.5-3mm,两面各有1脉或少有3脉,上部具短伏毛,冠毛污白色或带红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紫菀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10g;或入丸、散。

  紫菀的注意事项

  有实热者忌服。

  ①《本草正》:劳伤肺肾、水亏金燥而咳喘者非所宜。

  ②《本草经集注》: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畏茵陈蒿。

  ③《唐本草》:恶蒿本。

  紫菀的功效与作用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蹷,安五藏。

  ②《药性论》:补虚下气,治胸胁逆气,劳气虚热。

  ③《别录》: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④《日华子本草》: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⑤《唐本草》:治气喘,阴痿。

  ⑥《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又能通利小肠。

  ⑦《本草衍义》:益肺气。

  ⑧王好古:主息贲。

  ⑨宁原《食鉴本草》:主肺经虚热,开喉痹,取恶涎。

  ⑩《本草再新》: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

  紫菀的附方

  ①治久咳不瘥:紫菀(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图经》)

  ②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紫菀一两,桔梗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贝母一两(煨令微黄),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黄一两半。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圣惠方》紫菀散)

  ③治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紫菀一两,杏仁(去皮尖)、细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二三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更量大小加减。(《圣济总录》紫菀散)

  ④治妊娠咳嗽不止,胎动不安:紫菀一两,桔梗半两,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钱半,天门冬一两。上细切,每服三钱。竹茹一块,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伤寒保命集》紫菀汤)

  ⑤治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时。(《鸡峰普济方》紫菀丸)

  ⑥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华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⑦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⑧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⑨产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冲服。

  ⑩缠喉风痹:用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看过“紫菀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的人还看了:

1.紫菀的功效与作用

2.前胡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3.中药细辛的功效与禁忌

4.白芨的功效与禁忌

紫菀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紫菀通常生长于潮湿的河边地带,是一味中药,有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之功效。那么你知道紫菀的功效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准备的紫菀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帮助! 紫菀的形态特征 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40-150cm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33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