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健康知识 > 食材知识 >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冠墩784 分享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芥子,别名辣菜子,拉丁文名Semen sinapis.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十字花科,呈球形,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种皮薄而脆,有油性。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下白芥子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白芥子的功效:

  温肺豁痰利气,乳腺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白芥子的作用:

  刺激作用:芥子含黑芥子甙,甙本身无刺激作用,但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曲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抗刺激剂(刺激性药物使用于皮肤局部,其作用不仅限于用药部位,并牵涉到其他部位,产生治疗作用时,称为抗刺激作用),治疗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及扭伤等。使用前先用微温的水湿润,以加强芥子酶的作用(沸水则抑制芥子酶的作用)。应用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皮肤敏感者只能应用5~10分钟。芥子粉用作调味剂,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使心脏体积和心率减少。小量可刺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有时可缓解顽固性呃逆。内服大量可迅速引起呕吐,可用于麻醉性药物中毒之治疗。

  白芥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3~6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使用注意;

  该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溃疡,出血者以及皮肤过敏者忌用。用量不宜过大。

  ①《纲目》:"多食昏目动火,泄气伤精。"

  ②《得配本草》:"阴虚火盛,气虚久嗽者忌用。"

  ③ 寒痰壅肺,症见咳喘胸闷,痰多不利者,可与苏子、莱菔子配伍。

  ④寒痰凝结肩背,经络不通,症见肩背疼痛,或似瘫痪者,可与桂心、没药、木香、木鳖子配伍。

  ⑤ 寒痰凝结经络,症见结核瘰沥者,可与麻黄、生南星、半夏、僵蚕等熬膏外贴。

  白芥子的药方选录

  ①治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简便单方》)

  ②治上气呕吐:芥子二升,末之,蜜丸,寅时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服;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并治脐下绞痛。(《千金方》)

  ③治妇人中风,口噤、舌本缩:芥子一升,细研,以醋三升,煎取一升,涂颔颊下。(《圣惠方》)

  ④治关节炎:芥末50克,醋适量。将芥末先用少量开水湿润,再加醋调成糊状,摊在布上再盖一层纱布,贴敷痛处。三小时后取下,每隔三至五天贴一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⑤治阴证伤寒,腹痛厥逆:芥菜子研末,水调贴脐上。(《生生编》)

  ⑥治大人小儿痈肿:芥子末,汤和敷纸上贴之。(《千金方》)

  ⑦治肿及瘰疬:小芥子捣末,醋和作饼子,贴。数看,消即止,恐损肉。(《补缺肘后方》)

  ⑧治咽喉闭塞不通甚者:芥子150克,捣,细罗为散,以水蜜调为膏,涂于外喉下熁之,干即易之。(《圣惠方》)

  ⑨治耳聋:芥子捣碎,以人乳和,绵裹内之。(《千金方》)

  ⑩治眉毛不生:芥菜子、半夏等分。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搽。(《孙天仁集效方》)

82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