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热门句子>句子大全>优美的句子>

形容西湖美景优美句子_描写西湖的古诗句(3)

时间: 碧媛778 分享


  更多热门的西湖诗句、西湖景点、西湖民间故

  ↓欢迎往下点击↓

  ▶◍形容西湖美景优美句子❀西湖是柔美的,是妖娆的◍◀

  ▶◍描写西湖的古诗句❀记轻别西湖,笑离南浦◍◀

  ▶◍杭州西湖的优美景点❀断桥残雪◍◀

  ▶◍西湖民间传说故事❀金牛湖◍◀


  杭州西湖的优美景点:断桥残雪

  断桥在西湖中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位置,它一端跨着北山路,一端联通白公堤,伫立于里西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就象一位西湖的友好使者,迎接着南来北往,进出西湖的四海佳宾。

  断桥还是一座情人桥,相传断桥是白娘子和许仙“借伞定情”的故事发生地,他们从断桥相识并结为夫妻。后来由于法海和尚挑拨离间,将许仙骗到镇江金山寺,夫妻被强行拆开。白娘子为要回丈夫,搬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与法海斗法,打败后被迫退回杭州。不久,许仙也逃回杭州,再次在断桥上与白娘子相遇,夫妻重逢,百感交集。所以断桥既是他们定情桥、恩爱桥,又是重逢桥、伤心桥、断肠桥。

  断桥的闻名还因为在景观特色上,有她独特的欣赏视点。“断桥残雪”是一个以赏雪为题材的胜景。由于其背城面山,处于里西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成为冬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处所。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看上去“雪残桥断”,而桥阴却还是白雪皑皑。称之为“断桥不断”。

  杭州西湖的优美景点:花港观鱼

  位于苏堤南段以西的花港观鱼公园,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这里曾经是南宋内侍官卢允升的私家花园,称为卢园,因为花家山的溪水经过这里流入西湖,所以被称作“花港”。清代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都对花港观鱼情有独钟,康熙题写了景名,乾隆作诗赞美道:“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

  两位先帝都到此一游,足见它的魅力所在。如今的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就是公园中部偏南处的红鱼池。沿着池上的曲桥,我们只要轻轻地俯下身,就可以看到数百条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清风徐来,池岸边的花木轻盈坠落,飘浮在水面上,好一幅花著鱼身鱼嘬花的动人画卷啊!红鱼池的西边是牡丹园,种植着色泽鲜艳的400多株牡丹。迂回曲折的鹅卵石径,把牡丹园分成了十八个形态各异的小区,这种园中之园的格局,达到了“取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境界。参观完牡丹园,前面就是密林区和新花港,属于全园的西部。密林中缓丘起伏,绿树成荫,让人感觉格外静谧。而新花港贯通里西湖和小南湖,使整座花港观鱼公园都环抱在隐隐绿叶中。

  杭州西湖的优美景点:柳浪闻莺

  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当时的京城有座最大的御花园,名叫聚景园,她地处西湖东南角的湖岸,占地约二十一公顷,景观非常秀丽,如今它已成了柳浪闻莺公园。

  柳浪闻莺,顾名思义,“柳树”一定是主景。沿湖一带汇集了几百棵柳树,有醉柳、浣纱柳、狮柳等。每到阳春三月,柳枝在清风中摇曳,黄莺在柳丝中啼鸣,“柳浪闻莺”就由此得名。

  今日柳浪闻莺,经过半个世纪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特别是经过近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享用的大乐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其中的友谊园由一片油绿葱翠的草坪和一组造型美观的建筑构成。友谊园的中心矗立着一块“中日不再战”纪念碑,碑高3.1米,用米黄色花岗石铸成,是中日民众在1963年12月共同建立的,反映中日两国希望世代友好的愿望。

  杭州西湖的优美景点:苏堤春晓

  提起苏堤春晓,那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的景象,早以令人心驰神往。正是这条全长2.8公里,见证了900多年沧桑岁月的长堤,把西湖的春天唤醒,从而成为“西湖十景”中的第一名胜。

  当我们漫步在苏堤上,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杭州市的“老市长” 苏东坡,他曾两次来杭州赴任,第一次是37岁时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54岁时任杭州太守。虽然两次任期都只有两年,加起来也只有四年,但是他为杭州建设所作的贡献可以说是千古流芳。自从苏东坡发动民工用疏浚西湖挖出的淤泥筑成这条长堤后,碧波荡漾的西湖秀水之上,又添加了一条绿色的缎带,形成了“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于南屏通”的美丽景观。从苏堤的南端入口,一路往北,经过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最后到达跨虹桥。沿途栽种了许多树木,其中有芙蓉、桂花、玉兰、夹竹桃、樱花等名贵花木,更为特别的是,每隔一定间距就有一株杨柳或一株桃树,桃柳夹种,红红绿绿,柳丝袅袅,如烟如纱,故有“苏堤景致六吊桥,夹株杨柳夹株桃”的说法。游览苏堤,最好步行,当然租借环湖休闲自行车还是乘坐观光电瓶车,也是观景不错的选择,边赏边玩,分外惬意。

  杭州西湖的优美景点:灵隐寺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始建于东晋(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后来济公在此出家,由于他游戏人间的故事家喻户晓,灵隐寺因此名闻遐迩。五代吴越国时,灵隐寺曾两次扩建,大兴土木,建成为九楼、 十八阁、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达1300 余间,僧众达3000人。

  灵隐寺的最前面是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 匾额,是清代康熙的手笔。大殿正中佛龛里坐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像。弥勒佛后壁佛龛里,站着神态庄严、手执降魔杵的韦驮菩萨,系由独块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遗物。灵隐寺的大雄宝殿是单层、重檐、三叠的建筑,高达33.6米。另有清末重塑之木雕释迦坐像,高约24.8米,金光四射,闪耀夺目,富有宋代守实雕塑之风,此外还有十二圆觉,二十诸天等佛。

  1954年进行全面修整后,改为永久性的钢筋水泥建筑。大殿规模宏敞,气势雄伟,殿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像,高19.6米,是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用24块香樟木雕成的。灵隐寺的殿宇、亭阁、经幢、石塔、佛像等建筑和雕塑艺术,对于研究我国佛教史、建筑艺术史和雕塑艺术史都很有价值,是祖国珍贵的文物。

  现在的灵隐寺园林,除寺内殿前殿旁还保存有一些假山、古树林木外,主要在于寺前的清溪流水沿岸,山泉之间曲径通幽,小桥飞跨。寺之山门前有冷泉亭、壑雷亭、翠微亭诸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有《冷泉亭记》来描述这里的景色。

  杭州西湖的优美景点:飞来峰

  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又名灵鹫峰,是一座钟乳石结构的山峰,山高209米。其面朝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其中的西方三圣像(五代)、卢舍那佛会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男相观音(均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飞来峰多岩溶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矫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

  飞来峰的东麓,有隋朝古刹下天竺寺(法镜寺),由此沿溪往西南行,还有晚于下天竺寺两年始建的中天竺寺(法净寺)和五代吴越始建的上天竺寺(法喜寺),合称“三天竺”。三天竺寺均以佛教观音道场著称,又各具千秋:上天竺规模宏大,历史上曾经胜过灵隐寺而居西湖之首,寺内供奉有来历与“法力”、神秘奇特的香木灵感观音像;中天竺的创建者据说是位年逾千岁的高僧,人们自然把他与祈求长寿联系在一起;下天竺是从灵隐寺分离出来的,历史久远,风物奇丽,寺畔又有象征挚情、信誓的三生石古迹。

  游飞来峰时,你会看到此山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其景观与周围诸峰迥异,于是你很自然会产生一个奇怪的想法:莫非此峰真是从别处飞来?

  徜徉在灵隐寺、飞来峰、三天竺那一派悠远、深沉的佛国氛围里,寻访并尽情领略佛教艺术的魅力,能真切、集中地感受到蕴藏在西湖山水之间的丰厚的历史文化韵味。

  飞来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据前人记载,飞来峰过去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湮没。现在仅存的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最南端的一个大洞叫青林洞,洞内有石床、手掌印,传说石床为“济公床”,后掌印为“济公手掌印”。此外,还有玉乳洞、龙弘洞、射旭洞等。

  在射旭洞内,往洞顶上看,可见到洞顶微露一线天光,这就是“一线天”胜迹。二是石刻造像多,有338尊,主要是五代、宋、元时代的作品。其中以元代作品为多,且制作精美,保存也最完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腹露胸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石刻造像中最有代表性的为青林洞口的西方三圣--观音、大势至、弥勒,为五代的作品。飞来峰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瑰宝。灵隐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也是灵隐地区的一处名胜,据说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常在冷泉亭上饮宴赋诗。

  >>>下一页更多精彩“西湖民间传说故事”

74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