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17高考语文题型全国卷

时间: 德豪21 分享

复习高考语文语音、字形,必须把握好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考语文题型全国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高考语文题型全国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岩画上寻觅“人类童年”

巴西北部小城圣雷蒙托有座卡皮瓦拉山,在山中的巨大砂岩岩壁上,古人留下了数千幅大小不一的岩画。1970年,巴西考古学家涅德·吉东找到了它们,并据此推测十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史前人类。科学鉴定证实了吉东的猜测。根据碳14检测,这些岩画的创作时间最早可追溯到约3万年前。考古人员在950处地点发现了岩画作品,这些地方岩壁拔地而起,形成一个天然的穹顶。经历上万年的时间淘洗,它们中的一些仍然清晰得让人难以置信。岩画中蕴藏的那些尚未被解除的密码,很可能改写美洲人类的历史。

在文字尚未出现的时代,岩画是人类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他们试图通过一幅幅画作记录日常生活——捕猎、战斗、与子女嬉戏、举行某项仪式等等。在许多画面中,人们手持长矛,追逐着前方的猎物。可见,此时的人类借助工具已经居于食物链的顶端。

岩画大多为红色,颜料来自红色赭石,这是“画家们”最易获得的材料。虽然颜色相同,表现手法却各不相同。有些画会将身体部位涂满颜色,有些却在身体区域点上圆点,或横竖画上几条线,其含义目前尚不得知。那些表现手法各不相同、创作时间亦相差数千年的作品却往往出现在同一片岩壁。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不仅在卡皮瓦拉,在中国的宁夏、法国的拉斯科、西班牙的乔万特,人们也开始在岩壁上作画。与这些地方的作品相比,卡皮瓦拉山的“画家们”更像初拿画笔的幼童,笔法稚嫩、设色简单,使这些画作平添朴拙之美。破译岩画的过程有趣又困难。对于叙事性岩画,研究人员比较容易做出猜测。例如一幅众人绕树起舞的岩画,被认为是在举行某种仪式。但更多时候,研究人员在前人留下的谜题面前束手无策,比如一排短短粗粗的线代表了什么?

与岩画同时被发现的还有其他人类曾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在不同的挖掘点,考古学家们发现了150个炊具和7000多个工具,还有距今3.2万年前的火坑。挖掘得愈深,他们所触摸到的年代愈久远,人类在这里的居住历史被回推至5.8万年前。距此更为久远的样本则因有机物的放射性完全消散,碳14无法鉴定,而引入热释光进行分析,从而将人类历史回推至距今约10万年前。

上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克罗维斯湖中发现一只独特的古代矛尖和一具猛犸象的骨架,分析显示猛犸象大约在距今1.15万年前死于这支矛尖之下。这是当时人们能够在美洲找到的历史最久远的早期人类活动痕迹,考古学家们由此得出结论:克罗维斯人是美洲人的祖先。另外,与出土矛尖类似的器具此前曾在西伯利亚发现过,因而认为克罗维斯人在冰河世纪末期从西伯利亚经白令海峡大陆桥抵达北美阿拉斯加,随后在整个美洲大陆扩散开来。

但根据吉东等人的发现,早在克罗维斯人出现在北美洲前,南美洲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在卡皮瓦拉山发现的距今7230年的粪便化石也为这一推测提供了有力支撑。里约热内卢的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个化石中含有十二指肠钩虫的幼虫化石,这种可能导致严重贫血症的寄生虫来自非洲,只能在炎热的气候中存活,这说明粪便的主人显然不是经由寒冷的白令海峡从北美洲而来。因此吉东认为,美洲人类的祖先来自包括亚洲、非洲、澳大利亚的世界各地。“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还需要更多证据去证明它。”曾在卡皮瓦拉山主持挖掘工作的法国考古学家埃里克·伯埃达表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旧石器时代,在岩石上作画不是卡皮瓦拉“画家们”的独创,但是卡皮瓦拉的岩画与中国的宁夏、法国的拉斯科、西班牙的乔万特的岩画相比,更显笔法稚嫩,更显朴拙。

B. 破译岩画的具体含义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叙事性岩画,研究人员比较容易做出猜测,但有些画却在身体的某些地方点上圆点,或横竖画上几条线,其含义目前尚无法破译。

C. 卡皮瓦拉的先人们在砂岩岩石上作画,主要目的是沟通交流、传递信息。他们的画作大多为红色,是因为这种砂岩岩石中富含作为颜料的红色赭石,好就地取材。

D. 巴西考古学家涅德·吉东根据卡皮瓦拉山几千幅岩画,推测美洲生活着史前人类,并且他的推测得到了科学鉴定的证实。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上世纪30年代考古学认为克罗维斯人在冰河世纪末从西伯利亚经冰封的白令海峡大陆桥抵达北美阿拉斯加。这一结论的依据是在西伯利亚也曾发现与克罗维斯湖中出土的长矛构造相类似的器具。

B. 岩画中蕴藏了一些尚未被解除的密码,研究人员很多时候在那些谜题面前束手无策,如果能破译那些密码,美洲的人类历史很可能改写。

C. 上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北美克罗维斯湖中发现了一具距今大约1.15万前死于古代矛尖之下的猛犸象骨架,这是当时人们能够找到的历史最久远的美洲人祖先活动的痕迹。

D. 在卡皮瓦拉山,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岩画、火坑、炊具和其他工具等遗存物,从中可以触摸到远古美洲人类在此狩猎、耕作、繁衍、祭祀的生动日常生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卡皮瓦拉山发现的距今7230年前的粪便化石中含有十二指肠钩虫的幼虫化石,这种寄生虫来自非洲,只能在炎热的气候中存活,这说明粪便的主人来自热带地区。

B. 根据吉东等人的发现,南美洲出现的人类活动要比北美洲早,美洲人类的祖先来自包括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在内的世界各地,但法国考古学埃里克·伯埃达不赞同吉东的看法。

C. 皮瓦拉的岩画,经历了上万年的时间淘洗,其中的一些仍然清晰得让人难以置信,这也许与山体的形状有关,某些山体的形状抵御了大自然长时间的侵蚀。

D. 距今5.8万年前的更为久远的样本无法用碳14鉴定样本年代,而考古学家借助热释光进行分析,从而将人类历史回推到距今约10万年前。这说明科学技术对考古研究极有帮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严耕望: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劝。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苏东坡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陆象山说:“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都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D.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了严耕望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5.请结合全文概括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成就巨大的原因。(4分)

6.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在流放地①

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②人,坐在岸边的篝火旁。谢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挺硬朗,这时已醉醺醺的了。

鞑靼人生了病,很难受,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谢苗说。

“不好,不好!”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在家乡,完全不是这样的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总有一天你会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间摆过去渡过来。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也不是出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主管的儿子。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礼服。可现在,我把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当年,我从俄罗斯发配到这里,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上帝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完就走啦。

鞑靼人带着憎恨对谢苗说:“上帝创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兴,要人伤心,要人忧愁,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来。红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所有这一切或许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

天亮了。正下着雪。

“喂!”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谢苗说。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谢苗叫他瓦西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睛望着一处地方发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像没听见似的。谢苗用肚子压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也照样能生活。活得下去的!”

大家都笑起来。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几个船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不暖和!”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门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他们怕冷,懒得去关门。

“我挺好。”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外面传来狗吠似的呜呜声。

“这是什么声音?谁在那儿?”

“是鞑靼人在哭。”

“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习惯的!”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一八九二年五月八日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注】①一八九一年,契诃夫抛弃了托尔斯泰的“勿抗恶”的哲学,他理性地认识到,托尔斯泰的哲学只是空想而不能实行的高尚的忍受哲学,对于现实不适用。契诃夫反托尔斯泰哲学而写了小说《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②鞑靼:俄国境内少数民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肯定了后者,否定了前者。

B.流放地满天星星,周围也是一片黑暗,这与年轻鞑靼人的家乡一样,可他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关键在于他不适应新环境。

C.小说叙写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凄苦的状态,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D.谢苗知道要适应流放地的生活,多次对年轻鞑靼人好言相劝,年轻鞑靼人虽然憎恨他,但对他的帮助还是非常感谢。

E.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肖像、动作、神态等描写,给谢苗起外号“明白人”有讥讽之意。

8.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全文,探析作者这样结尾的意图。(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王莽末,为弟报仇,亡命江夏。久之,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后与成丹、张卬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

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成丹、张卬共推遣常。伯升见常,说以合从之利。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常还,具为丹、卬言之。丹、卬负其众,皆曰:“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常心独归汉,乃稍晓说其将帅曰:“往者成、哀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间篡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以此行之,灭亡之道也。”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然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吾属几陷于不义。愿敬受教。”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

及诸将议立宗室,唯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而朱鲔、张卬等不听,欲立更始。及更始立,以常为廷尉、大,封知命侯。

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光武见常甚欢,劳之曰:“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常顿首谢曰:“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帝笑曰:“吾与廷尉戏耳。吾见廷尉,不忧南方矣。”特加赏赐,拜为左曹,封山桑侯。

十二年,薨于屯所,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B.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C.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D.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纪年的名号,如建武;也可用于称呼皇帝,如更始。

B.肉袒指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之意。

C.顿首此处意为磕头。古时也常用于书、表、奏等文章的结尾,表示敬意。

D.薨在唐代以前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后来也用以指皇帝、太后之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常与王凤、王匡等起兵,大破荆州牧。王常他们起兵后攻打云杜附近各县,号称下江兵,后来又大败荆州官兵,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影响。

B.王常希望辅助汉朝,成就功业。王常听了伯升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向成丹、张卬说明,但成丹、张卬不同意,认为应该各自做主。

C.王常一心为汉,备受重用。他在更始帝时拜将封侯,更始帝兵败后投靠光武帝,光武帝虽对他有所不满,但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是委以重任。

D.王常素有威望,以理服人。王常想归顺汉朝,便把归顺的道理对将士们陈述,最终他促成了下江兵和汉军、新市军等联合抗击王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5分)

(2)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南涧中题①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②。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③。

注: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②亭午:正午,中午。③期(qī):约会。

1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B.回旋的风“一萧瑟”,碧树的影“久参差”,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

C.“始至”句写出游览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涧似觉忘了疲惫。

D.“去国”句意思是被贬离京后,灵魂出窍,只能一边流泪一边怀念故人。

E.结句表明以后有人迁谪来此,看到此景,或许能真正理解这种落寞心情。

15.苏东坡曾云:“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存忧,盖绝妙古今矣。”说说你对《南涧中题》中“乐忧”的理解。(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

。”

(3)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

②随着“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的发射、贵州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用、“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升空,神秘的宇宙世界将会变得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③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④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⑤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心灵相通、血肉相连,需走近群众,从“握手”开始,步步为营,消除心与心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隔阂。

⑥尽管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仍在向前发展,但“一体化”势头明显受阻,东亚各种组织机制叠床架屋却缺少主导和方向,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也毫无进展。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G20峰会中首先要考虑采取措施确保全球经济治理更加高效,促进国际贸易投资,完善包容、关联紧密的经济部署以及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

B.本次读书分享会围绕“城市牛皮癣”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入手,深入阐述了有助提升“城市管理品质”的思维方式,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C.在第19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1500多家中外高新科技企业集中亮相,各种高科技成果及新型技术演示给人们描绘出未来的美好远景。

D.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随着社会化网络的不断更新发展,如今它已① 是某种单一的技术或应用的代名词,②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网络形式,③以新型的网络化思维引领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新时代。④社会化网络看似包罗万象,⑤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却有迹可循,⑥经历了一个从技术到理念、从虚拟到现实的延伸转化过程。

①②③④⑤⑥

A不仅还同时所以/并且

B不再而是并且尽管但其中

C不但也是因而虽然但是/

D/同时因此尽管然而更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过多享受温室环境而未能搏击风雨,就会脆弱绵软,难堪大任;①,缺乏温情慰藉,又容易形成心理阴影。让孩子既要沐浴温暖,也要搏击风雨,才是和谐的生长。因此,快乐教育绝对不是一味减负,不是拒绝吃苦、拒绝他人的批评。②是孩子成长必然的路径,就算是有不快情绪,也应将负能量转化为快乐能量,提升孩子达观乐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显然是③。

21.下图是某校“文化衫创意大赛”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里约奥运会上一大波“奥运表情包”刷屏。“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以第三名成绩进入决赛的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成为新晋“网红”。20岁的傅园慧表情丰富夸张而有喜感,语言幽默而耿直,被网友戏称为“洪荒少女”。网友忍不住惊叹:“这个女孩太可爱了!”“真实而不做作,我已经完全被‘圈粉’了”。甚至国外很多主流媒体包括BBC、卫报和纽约时报都报道了这个新晋网红。美国媒体称,这个人她甚至连金牌都没有,但这都不重要。因为没有人比傅园慧更有趣、更享受比赛、更招人喜欢。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观点、态度?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高考语文题型答案全国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C(强加因果,从原文看不出红色赭石就来自砂岩岩石,也看不出砂岩岩石中富含红色赭石。)

2.D(无中生有,“耕作”“祭祀”文中无依据。)

3.B(曲解文意,“不赞成吉东的看法”原文表述是“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还需要更多证据去证明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3分)D(借“此”评价“成就和精神”有误,引用苏轼之语是为评价严耕望尽展其才,引用陆氏之语是为说明严耕望所走治学之路为“朴实”。)

5.① 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 ② 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治学中;

③ 治学严谨,决不稍有假借; ④ 治学勇猛精进、锲而不舍;

⑤ 做学问既能延续传统又能吸纳新观点; ⑥ 兼收并揽四大家的优点。

(4分,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6.所谓“以道家自处”是指严耕望“不争”“寡欲”的生活态度:性格柔退谦逊,不慕名利,甘于寂寞,对物质要求极低。所谓“以儒家待人”是指他珍惜人情的忠恕心理:对人真挚、重情意、记恩,待人宽厚。(5分,其中理解2分,简要分析3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 BD(B“关键在于他不适应新环境”不准确,应是源自于他远离家人的痛苦。D “非常感谢”错误,文中有“鞑靼人浑身发抖”“带着憎恨对谢苗说”等信息)(4分,选对一项2分)

8.①逆来顺受。他是教堂主管的儿子,过着上流社会的生活,后流放服苦役二十年,但他对此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②愚昧麻木。他说自己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并表示自己什么都不要;他总是劝年轻鞑靼人要适应非人生活的环境。(4分,每点2分)

9.①简洁扼要,却又意味深长,突出了流放地人们的悲剧命运;给读者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启人深思。②一语双关,既指未关门的情形,又曲折地表露了作者要求人们行动的积极思想。③一直没有关门使得鞑靼人半夜的哭声穿门而人,透露出要求改变现实的呼声,深化了主题。④既突出了流放者麻木的心理状态,又寄寓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情感。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10.B (“愚臣”是“不量”的宾语,“任以南州”的主语是更始帝,所以应断在“愚臣”后。“河北”是“即位”的地点,作宾语;“心开目明”的主语是“愚臣”,所以应断在“河北”的后面。原文标点为:“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11.D (皇帝之死称“崩”不称“薨”。)

12.C (“但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是委以重任”的说法不正确。原文中,光武帝提到两人关系时带有责备王常的语意,他重用王常有“不忧南方”的考虑。)

13.(1)王莽篡夺政权,杀了皇帝,残害虐待天下百姓,百姓思念汉朝,所以豪杰一起起义。(句意2分;“篡弑”“残虐”“并起”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其中,“篡弑”是弑君篡位;“残虐”是残害虐待;“并起”是一起起义的意思。)

(2)凭秦朝、项羽的力量,尚且被消灭,何况现在我们这些在民间聚集的平民呢?

(句意2分;“夷覆”“布衣”“草泽”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其中,“夷覆”是灭亡,这里是被消灭的意思;“布衣”指的是普通百姓;“草泽”指民众中间。)

(二) 古诗词阅读(11分)

14. BD(B项“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虽日当正午,而秋风阵阵,林影稀疏,仍给人以萧瑟之感。即便如此,面对“萧瑟”的秋风,如舜时乐器般摇晃的林影,诗人似乎兴致渐高,忘了疲劳。这种写法是含泪的笑,泪花里满是悲苦与无奈。“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和影的和谐”错误。D项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的泪水徒有伤悲。贬谪蛮荒之地,“怀人”之泪早已“空垂”。更何况孤身而遇秋风,失踪而感羁禽,心境能不枯寂消沉?选项内容“去国”句意思是“被贬离京后,灵魂出窍”错误。)(5分,选对一项3分)

15.被贬后,游南涧,寄情山水,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诗人也似乎找到了所得,忘记了疲劳。然而羁鸟鸣叫,寒藻漂浮,却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闷和烦恼。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去国怀人,那种孤寂与悲愤无法摆脱,忧从中来。(6分,每点2分)

(三) 名句默写(5分)

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犹抱琵琶半遮面

(每空1分,错一字扣一分)

三、语言运用(20分)

17.C(①句“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②句“泾渭分明”是非分明、界限分明。不合语境。③句“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也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④句“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此处不合语境。⑤句“步步为营”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不合语境。⑥句“叠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18.D(A项宾语残缺,在“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后加上“问题”。B项“围绕……入手”杂糅; C语义重复。“远景”就是未来的图景。)

19.B

20.①过多承受风雨苦难(1分) ②接受吃苦和批评(2分) ③快乐教育的核心(2分)

21.“文化衫创意大赛”拟于11月2日举行,分准备和活动实施两个环节。(2分)前者分为申请制订方案、设计宣传板、制作报名表、采购相关物品;(2分)后者环节有现场比赛、展览评比、作品编辑成册、拍卖作品并将所得捐给希望工程。(2分)

四、写作(共60分)

22.参照2016年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立意提示】①做人要真实、真诚、不做作;做真实的自己,有个性才更有魅力。②唯金牌论不可取;理性看待金牌(成绩、名利);从容面对比赛。③享受运动和比赛的快乐;在拼搏中感受快乐。……

参考译文:

王常字颜卿,是颍川郡舞阳人。王莽末年,替弟弟报仇,逃亡到江夏。不久,和王凤、王匡等人在云杜绿林起兵,聚集了几万人,用王常为将佐,攻打云杜附近各县。后来和成丹、张卬另领兵进驻南郡蓝口,号称下江兵。(王常他们)率领部队在上唐与荆州刺史激战,大败荆州守军,接着向北攻到宜秋。

这时,(刘伯升等率领的)汉军和(王匡等率领的)新市兵、(陈牧等率领的)平林兵都在小长安被打败,各路人马准备解散离开。刘伯升听说下江军在宜秋,立即和光武帝以及李通一起到王常的军营拜访,说:“希望见下江一位贤将,一起商议大事。”成丹、张卬共同推举王常。刘伯升见到王常,用联合的好处来劝说王常。王常恍然大悟,说:“王莽篡夺政权,杀了皇帝,残害虐待天下百姓,百姓思念汉朝,所以豪杰一起起义。现在刘氏又兴盛起来,就是真正的君主。我确实想为汉朝献身付出,辅助(刘氏)成就大功业。”王常回来后,详细地向成丹、张卬说明了情况。成丹、张卬倚仗自己的部队人多,都说:“大丈夫已经起义,应该各自做主,为什么要受别人制约呢?”王常一心只想归顺汉朝,就慢慢说服下江军的将帅说:“以前成帝、哀帝衰微没有后代,所以王莽能够趁机篡位。(王莽)拥有天下后,政令苛刻严酷,时间久了就失去了民心。做大事,应当要下顺应民心,上符合天意,功业才可以成就。如果依仗强大勇猛,放纵情感欲望,即使得到了天下,一定会再失去它。凭秦朝、项羽的力量,尚且被消灭,何况现在我们这些在民间聚集的平民呢?(如果)按照这种做法行事,是走向灭亡的道路啊。”下江的各位将领虽然倔强缺少见识,然而一向尊敬王常,于是都感激地说:“(如果)没有王,我们这些人差一点陷入不义(的境地)。愿恭敬地接受教诲。”(王常)立即带领军队和汉军及新市兵、平林兵会合。

等到众将领商议确立王室的时候,只有王常和南阳的士大夫同心想拥立刘伯升,然而朱鲔、张卬等人不听从,想拥立更始帝。等到更始帝登基,任命王常担任廷尉、大,封知命侯。

更始帝战败,建武二年夏天,王常带着妻子和孩子到洛阳去,裸露上身自行归降。光武帝见到王常很高兴,慰劳他说:“王廷尉很辛苦。(我)常常想起从前(我们)一起经历艰难困苦,没有哪一天能忘记。后来一直没有来往,怎么违背了往常(辅佐真主的)话呢?”王常磕头谢罪说:“更始帝不嫌弃我这个臣子,任命我担任南州长官。赤眉军攻入长安打败更始帝的部队,(我)灰心失望,以为天下又失去了纲常法纪。听说陛下在河北登基,(我)心明眼亮。今天能够在朝廷里见到陛下,即使死了也没有留下遗憾了。”光武帝笑着说:“我和廷尉开玩笑罢了。我见到了廷尉,不担忧南方了。”(光武帝)特地加以赏赐,授以(王常)左曹这一官职,封为山桑侯。

光武十二年,(王常)在驻军的地方去世,谥号叫节侯。


猜你感兴趣:

1.2017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2017语文高考考试题型

3.2017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4.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

5.2017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

10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