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2017年(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顶着橡树的牛犊

  索尔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对斯大林的不敬而劳改8年,因处女作获赫鲁晓夫亲自批示发表而声名鹊起,又因诺贝尔文学奖而流亡国外20年,晚年回国后还因对叶利钦的批判和对普京的赞誉而饱受非议,无论被推崇还是被鞭笞,他永远只为“正义”说话,挥舞着“战笔”,为国家的前途开出“良方”。

  1965年,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发表给他带来巨大声誉,这部描写苏联劳改营生活的小说引起重视,主要在于索尔仁尼琴提出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人对人的不人道、人类心灵中的邪恶是一个永恒的世界性主题。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小说遭到公开批判。1967年,索尔尼仁琴抗议苏联的报刊检查制度。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的和秘密的检查制度”,而苏联作家协会通过了谴责他是苏联作家叛徒的决议。1968年写成暴露莫斯科附近一个政治犯特别收容所的长篇小说《第一国》及叙述苏联集中营历史和现状的长篇小说《癌症楼》,均未获准出版,无奈之下在法国发表,两部作品一问世,立刻获得了国际性声誉。1969年他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这引起国际一些著名作家的抗议。

  随着作品在欧洲的出版,索尔仁尼琴在世界文坛的声誉日隆,1970年,因为“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代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索尔仁尼琴受到苏联当局的警告:出去后就别想再回国。没有选择主动流亡的索尔仁尼琴致信斯德歌尔摩,出于个人原因放弃诺贝尔奖。1973年,以揭露十月革命以来“非人的残暴统治”为主旨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在巴黎出版,集中体现了索尔仁尼琴反对强权和暴力、追求正义和真理的思想,继承了雨果和托尔斯泰的人文传统,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4年后,作为国际知名人士的索尔仁尼琴还是被迫出走他乡,从联帮德国、瑞士一直流亡到美国。

  美国当局以为他不喜欢极权主义,向往西方的民主自由,可以利用他的影响力,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揶榆苏联。1974年2月的美国《时代》周刊上,索尔仁尼琴被拍成了卡什镜头下的海明威一样,线条坚毅而粗犷,面部稀疏的白色胡渣和沧桑的皱纹,像一只老狮子,副标题是“从艺术家到流亡者”。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但他们惊恐地发现,索尔仁尼琴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他始终是一个异见者,在一次受邀出席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他在演讲中不认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有着善世价值,称美国陷入了庸俗的物资主义,这样的言论让邀请者很尴尬。事实上,即使受到西方各国的优待,索尔仁尼琴依然像自传《牛犊顶橡树》中牛犊那样,横冲直撞。

  1994年,受叶利欠总统邀请回到俄罗斯,原来遭禁的作品陆续在国内出版,归来的他发表了一连串抨击时政的言论,让当局异常难堪,1998年拒领叶利钦颁发的圣安德列勋章。在索尔仁尼琴心中没有权威,只有正义和真理,当俄罗斯遭遇大灾难时,他总会重复小时候从老人那里听来的一句话,“人们忘记神,所以会这样”。索尔仁尼琴心目中的“神”,与其说是宗教中的耶和华,不如说是他永远秉承的真理。叶利钦在回忆录中写道:“索尔仁尼琴的笔是受上帝指挥的。”俄罗斯女作家尤利兹娅说:“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他能够改变社会进程,至少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在俄罗斯,之所以能产生像索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等伟大的文学巨人,其原因就是有这样一群具有“强烈的尊严意识和人道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并在普通百姓中获得广泛支持。也因如此,1994年之后的索尔尼仁琴一度被视为俄罗斯未来的先知。“他能得到俄罗斯百姓认同,主要是在于他的使命感,大家不敢说的时候他说了真话。”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文学专家陈建华这样评价索尔仁尼琴。

  2007年俄罗斯国庆节,索尔仁尼琴获得了俄罗斯国家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7年之后,索尔仁尼琴终于在自己的祖国获得了肯定。“全世界成千上万人把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普京在颁奖典礼上说。

  总结自己的一生,索尔仁尼琴在《牛犊顶橡树》中说:“只要还活着,或者直到牛犊顶到橡树上折断了脖颈时为止,或者是橡树被顶得咯吱吱响,倒在了地上为止。”他这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牛犊,总是很不明智地、数十年如一日地利用自己的脑袋和犄角狂热地顶向枝干庞大根基深厚的橡树。

  (摘编自《索尔仁尼琴:俄罗斯良知》)

  [注]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年-2008年),俄罗斯著名作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1970年,他以揭露抨击苏联时政的《古拉格群岛》一书,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74年,被当局驱逐出境,1994年返回俄罗斯,1997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2007年获俄罗斯国家奖。2008年逝世,享年90岁,被誉为“俄罗斯良知”。

  19.本文开头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4分)

  20.索尔仁尼琴为什么被誉为“俄罗斯良知”?(4分)

  21.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对索尔仁尼琴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2.“顶着橡树的牛犊”作为文章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米兰•昆德拉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⑤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2017年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 (A.纰(pī)漏 ;C.颔(hàn)联,上档(dàng)次;D.按捺(nà)不住)

  2.C(A.合衷共济—和衷共济;B.渲泄—宣泄;D.搏弈—博弈)

  3. C(如数家珍,像数家藏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事物十分熟悉。A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应为“雪上加霜”。D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不能用于其他事物。)

  4.D(A书名号改为引号,B问号改为句号,C第一个句号去掉,在括号外加上逗号。)

  5.A(B.“实现……倡导”,动宾不搭配。C.“原来的初衷”,语意重复。D0.“靠的是……取得的”,结构混乱。)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A(“中外学者”错,应为“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

  7.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原文无此信息;“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应为“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

  8.D(A.“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错,应为“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错,应为“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C.“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错,原文是说“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善,称赞或认为……好。)

  10.C(都是副词,相当于“于是”“就”。A中两个“而”都是连词,分别表示转折和修饰关系;B中前一个“以”是表示目的关系的连词,后一个是介词,“因为”“由于”。D中前一个“其”是代词,代“他”;第二个“其”为表商量或希望语气的副词,“还是”。)

  11.C(①②不是直接体现,④不能体现。)

  12.D(唐太宗的意思是说李靖要超过李陵很多,而不是相媲美。)

  四、(24分)

  13.(1)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博取富贵。(关键词:若、时、必、以)(3分)

  (2)当时各位将领都说以死抵抗作战的萧铣的将领与官军,罪行严重,应抄没他们的家资来奖赏将士们。(关键词:籍、没、以。定语后置句式)(4分)

  (3)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攻克了定襄,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这是从古到今没有的功绩。(关键词:卿、以、虏庭、克复、振、所。判断句式)(3分)

  14.(4分)①“惊”字用得最好。(1分)“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1分)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态,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其它的字,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②(4分)参考答案一: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1分)。词人通过回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反衬(对比)南渡后客居的悲凉(2分),突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1分)。

  参考答案二: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1分)。上片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入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结尾两句又跌入悲怆的现实(2分),表达了沉重的爱国之思(1分)。

  (作品浅释:赵鼎是宋代中兴名臣,此词作于健康(南京)上元(元宵)节时,表达了沉重的爱国感情。金兵南侵,而转徙异乡,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的春天到了,因为小桃到了上元节即着花。从开封到南京虽然不远,但总觉得到了天涯海角一般,心里特别凄凉,不禁回忆起在汴梁时的繁华景象。花枝在皎洁的月光下是何等地婀娜多姿,宫殿晶莹剔透,云彩多么绚丽。往事晃如一场“华胥梦”。东风一吹像惊醒了似的,不禁潸然泪下。)

  15.(1)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2)鲜克有终 (3)达则兼济天下 (4)穷且益坚 (5)万里悲秋常作客 (6)悟已往之不谏

  五、(12分)

  16.(4分)同名综艺节目具有品牌凝聚力(或“培养了一批忠实观众”);主创人员大力宣传推广;迎合国人春节期间看电影的心理;亲情主题很“接地气”。(每点1分;超字扣1分。)

  17.(4分)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口号。②这个口号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③它实际上是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每句1分,连贯1分。)

  18.(4分)(找出任意两处即可)

序号

修改意见

将“审理”和”受理”交换位置

句首加“从”

去掉“为了”

在句末加“的问题”

  六、(18分)

  19.(4 分)高度概括和评价了索尔仁尼琴的一生,使读者对其有个整体的了解(2 分);提挈总领全文(2 分)。

  20.(4 分)①无论被推崇还是被鞭笞,一生都在为国家前途开“良方”;②反对强权和暴力,抨击时政,捍卫正义和真理;③是具有“强烈的尊严意识和人道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的代表,赢得了俄罗斯广大民众的支持。④有强烈的使命感,在大家不敢说真话的时候说真话。(每点1 分)

  21.(4 分)①侧面评价与正面叙述相结合,丰富材料内容,使传主形象更丰满;②从不同角度高度赞扬索尔仁尼琴,突出他的影响力,增强感染力。(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22.(6 分)①标题来自于索尔仁尼琴的自传《牛犊顶橡树》,是说主人公索尔仁尼琴像顶着橡树的牛犊一样横冲直撞;②是指索尔仁尼琴虽然一生跌宕起伏,尽管受到像劳教8年、作品在国内遭禁、流亡国外等各种打击和磨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思想;③是指索尔仁尼琴知其不可而为之,批判时政,不畏惧权威,具有勇于批判的独立精神。如抗议的报刊检查制度,批判资本主义的自由独立,对斯大林不敬,批判时政,拒领叶利钦颁发的勋章。(每点2 分)

  七、(60分)

  23.按高考作文阅卷标准评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博取富贵。”他的舅舅是韩擒虎,号称为名将,每和李靖谈论兵法,没有不称赞他好的时候,抚摸着他(的头)说:“可以和他谈论孙、吴的兵法的,只有这个人。”李靖开始的时候在隋朝做长安县功曹。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都称赞他。杨素曾经摸着他的座椅对李靖说:“你最终应该坐到这里。”

  隋朝大业末年,李靖多次升官至马邑郡丞。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观察李渊,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将要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事变,路过长安,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他。李靖大喊道:“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暴乱,为什么不想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杀他),于是就放了他。

  贞观四年,李靖又上奏十条计策来对付萧铣,高祖听从了他的意见,萧铣在夔州聚集军队。萧铣认为当时正是秋汛季节,江水上涨,三峡道路十分危险,坚信李靖不能进军,于是让士兵休息,不加防备。九月,李靖就带兵前进,将下三峡,将领们都请求停止进军来等待江水退了再说。李靖说:“兵贵神速,机会不能丧失。”于是进军到江陵。萧铣的将领文士弘带领数万精兵驻扎在清江,李靖观察他的军队军纪混乱,率军打败了他。

  当时各位将领都说以死抵抗作战的萧铣的将领与官军,罪行严重,应抄没他们的家资来奖赏将士们。李靖说:“我们是仁义之师,作战的意义在于吊民伐罪。人家投降了还要抄没他们的家产,恐怕不符合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助出来的本意吧。只怕从这往南的各个城镇都会坚守不投降了,这不是一个好计策。”于是没有那样做。江汉一带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争着归降的。李靖凭借战功被授予上柱国的官职,封为永康县公。李靖于是度过五岭来到桂州,派人分路招抚各部落。部落大首领冯盎、李光度、宁真长等都派人来请降。李靖秉承皇帝的意旨授予他们官爵。

  突厥各部叛变,朝廷计划进军攻打,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李靖率领三千勇猛的骑兵出敌不意,从马邑直走恶阳岭来逼迫敌军,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这样做,看到官军突然来到,于是很害怕,议论纷纷:“唐军如果不是全国军队都来了,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呢?”一天之内多次自相惊扰。李靖通过侦察知道这种情况,暗中让间谍挑拨突利可汗和他心腹将领的关系,突利可汗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贞观四年,李靖进攻定襄,打败了突厥,突利可汗仅仅一个人逃走了。唐太宗曾对他说:“从前李陵带领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最后不免自己投降了匈奴,才得到史书留名;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最后攻克了定襄,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2.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4.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

5.2017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6.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2017年(2)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顶着橡树的牛犊 索尔仁尼琴一生跌宕起伏,因对斯大林的不敬而劳改8年,因处女作获赫鲁晓夫亲自批示发表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