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17安徽语文高考试卷答案详解(2)

时间: 刘惠0 分享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0分)

  泪 珠 与 珍 珠

  琦君[台湾]

  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记得国文老师还特别解说:“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性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经老师一点醒,我们就尽量在诗词中找具象与抽象对比的例子,觉得非常有趣,也觉得在作文的描写方面,多了一层领悟。

  不知愁的少女,最喜欢的总是写泪与愁的诗。有一次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巧妙,却不及杜甫有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老师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是描写泪多的意思。”大家听了都笑,他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恐怕更伤心的是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那才要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外子,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于“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为他的冥顽不灵气而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傻楞楞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又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象得真美。然而我还是最爱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

  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_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死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最纯洁真挚的。这也就是奥尔珂德说的“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吧!

  14. 泪珠只有经受艰苦的奋斗才能成为珍珠。这也是讲人生,文中哪一句话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把“泪珠”和“人生的奋斗,生活的艰辛”串联在一起的呢?(2分)

  答: 。

  15. 文中哪一句话承上启下,由书中泪过渡到写现实之泪?(2分)

  答: 。

  16.文章的主旨句“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在文中出现了多次,这几次的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在文章中有何作用?(6分)

  答:

  六、(10分)

  17. 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形式,以“真诚”为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4分)

  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

  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想就是前进的火把。

  真诚 , 。

  真诚 , 。

  18. 将下列词语进行组合,构成一幅对联。(3分)

  ①月色泉声②天光云影③万石峰中④四时春⑤千古趣⑥八方池里

  , ; , 。

  19. 把此段后提供的四句话的序号填在横线处,使其语意连贯通顺。(3分)

  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使全国人民更加广泛、更加直接地了解、亲近世界各国人民, ,推动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 , , 。

  ①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

  ②密切各种形式的经贸合作

  ③并有助于中国公司和企业了解世界各国

  ④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七、(40分)

  20. 作文

  请以“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

  2017安徽语文高考试卷参考答案

  1.C [A项中“模样”的“模”应读“mú”,B项中“心潮澎湃”的“湃”应读

  “pài”,D项中“机械”中的“械”应读“xiè”。]

  2.A [B.推心至腹—推心置腹 C.分庭抗理—分庭抗礼 D.估名钓誉—沽名钓誉]

  3.B [A.“瓜田李下”常用来告诫人们要避免嫌疑;C.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

  D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

  4.D [A项句式杂煣,应将“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改为“大多是高二年级的师生”或“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B项搭配不当,“缓解……负担”动宾不搭配,应将“负担”改为“压力”;C项成分残缺,“扰乱”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社会”一词后面加上“秩序”。]

  5. A [B是论据, D项的人类起源理论与人类褪毛理论关系倒置。]

  6. C [C项谈的是“失去覆盖在身上的毛”的原因, 不是进化问题]

  7. A [B不是“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问题, 而是起源地点不同, C项应是不一致的]

  8. D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9. B [A.“蓐”通“褥”; C.“景”通“影”;D. “闵”通“悯”]

  10.D [“陨首”“结草”是为了报答皇帝恩情。]

  11.(1)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2)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12.(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13.(1)秋水共长天一色 (2)出师未捷身先死 (3)驾一叶之扁舟;寄蜉蝣于天地

  (4)相逢何必曾相识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4.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15.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16. 这句话在文章的首、尾和中间部分出现了三次。

  (1)从结构上说起着引领全文的作用。① 引入话题,虽然喜爱,但并不真正理解 ② 再次谈及,贯穿全文,说明战胜苦难与忧患的韧性与意志 ③ 与开头相呼应,更深切的体会到我们应感恩这个世界。

  (2)从内容上看,它代表了作者所有的人生体验,无论是骨肉分离的泪、怜子之情的泪、还是生命奋斗的艰辛之泪,不为一己悲欢慈悲与无私的泪,它们都使我们的心灵更明净与温厚。这些包含着人生丰富高尚的情感的泪珠,在作者眼里都已幻化成世间最美最宝贵的珍珠。

  17.真诚就像开满枝头的花朵,总是能结出友谊的果实。

  真诚好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心灵就是小溪的源头。

  真诚就像一把万能钥匙,它总能开启人门锈蚀的心锁。

  18.③,①⑤;⑥,②④。

  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八方池里,天光云影四时春。

  19. ④③②①

  20.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2.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4.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

5.2017高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