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

  杨禹

  1998年,在长江洪水刚刚退去的那个秋天,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做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报道,那段日子,屡屡提及老范这篇《莫把开头当过头》的人,不在少数。2008年,新闻界再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报道时,老范已经转而去清华执掌新闻传播学院了。

  因《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而迈入人生新境界,因锐意创新而成就了自己的总编辑风格,因最后做了个教书匠,而真的回到了新闻生产线的开头。

  报人老范去世的前一晚,电视人白岩松正在创新。在前一晚的亚运开幕式直播中,他创造性地“用新闻方式解说亚运”,一时间成为新闻界热议的话题。电视人小白用一种站在新闻开头、奋力创新的姿态,于无意中送新闻界老前辈一程,冥冥中,也算是令同仁赞许的一番临别之谊。

  老范一辈子是报人的楷模,虽然没有从事过电视新闻工作,但也曾评说过央视新闻,言语间,以新闻基本规律为尺。

  白岩松于转播之初就开宗明义跟观众一起建立“五个时间纬度”——2000年的广州,200年的海心沙岛,20年的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2年的从北京奥运到广州亚运,2小时的开幕式,其意义在于,这一刻,终于甩掉了羁绊电视新闻人已久的画面束缚,而大大方方地去搭建画面背后的新闻逻辑。

  最终,屏幕上还是那些画面,而解说者也是评论者白岩松,为观众提供了比画面更丰富的东西。这些东西,恰恰是电视新闻人过去不太看重、也不太善于驾驭的。他们习惯于用画面、用现场“直给”;他们认为观众只会对精彩的视觉享受感兴趣,只能容忍屏幕外的只言片语,而不会有耐心去进入一段新闻逻辑。

  这一次,白岩松和他的同事们首先让自己有了这个耐心。这是最新鲜的“电视化表达”。事实上,他不过只是借用了报人们熟悉的新闻方法,使电视新闻的屏幕在不断变大、变薄、变清晰之后,重新变得厚实起来。

  报人老范,当年是这么评价电视新闻的:办报有很多好办法,如果被哪个聪明的电视人拿了去,电视新闻就更强大了。

  报人老黄,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新闻人要时刻让自己新鲜着。

  报人老范,最动情的一句话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莫把开头当过头。无论报人还是电视人,离自己的前方,都还有一段要奔跑的距离。大家都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多数人没有去清华听过范老师的课。但在他溘然离去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想下辈子还做记者的人,很快就会回来。

  19.本文所说记者要“站在新闻的开头”有什么涵义?请作简介。(4分)

  20.本文是通过那些事例来推崇范敬宜的?请作简述。(5分)

  21.本文用很大篇幅写白岩松,对于表现主题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6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__①__,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__②__。__③__,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23.用故事、案例阐明道理,陈述主张,可以使人觉得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你创作或复述一个故事(案例),并用破折号引出一句话简述其寓意。(6分)

  示例:

  ①护士叫醒熟睡中的患者,让他服用安眠药。

  ——有些人只知道机械地做事,对做事的目的却不了解,甚而至于南辕北辙。

  ②青蛙博士问蜈蚣:“你有成百条腿,你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的呢?”蜈蚣想啊想,他想不清楚,而且连路也不会走了。

  ——对本能作过度的研究,反而丧失了本能。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著名作家近日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中写道:“在宁夏的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四川的小凉山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这位作家用很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他很欣赏的“很穷但很快乐”的画面。

  你同意这位作家的抒情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这位作家的抒情的看法,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参考答案

  于是太守思过自责,裁减扰民的政务,禁止酷刑,迁移市场。减少膳食,穿粗布衣服。撤去车盖,出门不坐车子。冒着烈日曝晒,从府衙到郊外,一天走几十里,向群神吁请。他的心里内疚,他的言辞伤感,他的脚又青又肿,他的身形面容显得憔悴。像这样整日施行,没有下雨;施行了十天,没有下雨。仍然施行不停止,这才凉风渐起乌云密布,雨挟风势下得又大又多,从原野到耕地,全都下了齐脚深的雨水。所有种田人欢喜仰望,各种农作物欣欣向荣,人们全都高兴地说太守感动了上天而对老百姓有恩德。郡人平越太守张孟奇写了《甘霖之歌》,有文才的士绅们都来唱和。

  没过多久,荆公由于朝廷考核优等当上了考功令,郡里的人悲伤地说:“百姓没有年成,依靠荆公才有了年成,百姓们盼望荆公就像盼望好的年成,为什么要夺走我们的父母官?”众人群聚奔走于藩臬大夫御史台、都御史台,希望荆公能留下来。备办了三个月的粮食,前往朝廷申诉请求归还自己的好太守,不被允许。荆公离开的时候,一天就聚集了万余人,让公车停下来不能出发,两岸的老百姓互相挽着哭泣送到了百里之外。当时我陪同各位士绅在州府中为荆公饯行,挥泪告别。有首诗说:“试看东江两岸哭,为官何必要封侯?”

  郡里的人们于是聚集工匠计算准备物料,在江边建造了甘霖亭。亭子建成,几十位父老到我家里请求说:“采伐石料修建亭子用来纪念太守的恩泽,很快就要建成了。我们登上这个亭子,就好像看到荆公又回来了,希望得到你的题记用来刻在石碑上。”我说:“荆公为我们的百姓求来好雨,洒落在每户人家,润泽在每个人的心里,他求雨不只是一天,这是他的精诚所聚结,向天叩请而天应答了他,惠泽了百姓而百姓也感激他。”父老们在亭下徘徊,早晚一定前往祝祷。

  荆公的名字叫做之琦,是镇江丹阳县人,万历甲辰科进士。

  5.(3分)B.【年成,收成。】

  6.(3分)D.【“到”。(A.表提顿/定语后置的标志。B.结构助词,的/代亭子。C.表测度/他的。)】

  7.(3分)C.

  8.(3分)D.【根据倒数第二段可以分析推断出。(A.甘霖亭是为纪念荆公求雨所建。B.当地的士绅唱和张孟奇写的歌,不是“都说写得好”。C.没有“暂时留下来”。)】

  9.(10分)

  (1)(7分)

  ①(3分)所有种田人欢喜仰望,各种农作物欣欣向荣,人们全都高兴地说太守感动了上天而对老百姓有恩德。关注点:“三农”“仰荣”“格于天”、句子大意。

  ②(4分)我们登上这个亭子,就好像看到荆公又回来了,希望得到你的题记用来刻在石碑上。关注点:“兹”“复”“勒诸石”、句子大意。

  (2)(3分)

  ①荆公求雨得雨,百姓欢欣感激,平越守作歌,士绅唱和。②荆公要调任,百姓向朝廷请求留任。③荆公离开之日,百姓齐聚挥泪送别。④荆公走后,百姓建造甘霖亭纪念。(答出1点得1分,2点得3分)

  10.

  (1)(3分)春季。(1分)“东风”习惯上指春风;(1分)麦陇翠绿、青蛙鸣叫、蝴蝶飞舞、花草繁茂,这些都是春季的典型特征。(1分)

  (2)(4分)“羡”字领起了后两句,对(“无事”“烂醉”)的蝴蝶的羡慕(1分)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自在(1分)、被大自然美景陶醉的心情(1分),移情于物,景中含情(1分)。

  11.(6分)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3)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4)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三、必考题

  12. B、 E【解析】A,判断不当,原文“这种历史观建立得很牢固,以致去证明它的合理性是多余的,对它提出怀疑则是不明智的。”C,原文“似乎他想”只是主观上的想法,而答案变成了客观上的事实。D,强加因果。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辨别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13.A.【解析】根据原文可知,“入世转向”是指“不抛弃来世而回向此世”。A项中先秦儒家学说本身就是积极“入世”,所以不存在“回向”,而其他选项都表示了“回向此世”的意思。

  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能力层级C。

  14.【参考答案】

  (1)韩愈把对佛教(和道教)的批评和复兴儒家之道进行了综合,为新儒学将“入世转向”推入新的历史阶段创造了基础。

  (2)韩愈为了重建儒家的道统仿照了新禅宗的模式,为新儒学的突破确立了方向,并为宋代的发展确立了基本准则。

  每点2分。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15.【参考答案】

  (1)韩愈之所以能够使儒学取得新的突破,关键是把对佛教(和道教)的批评和复兴儒家之道进行了综合。并且,韩愈也吸取了佛教里的一些合理因素,比如禅宗的教育方法、禅宗突破过程的整个发展范式。

  (2)陈序经、胡适等“全盘西化”的观点恰恰没有做到中西文化的综合,而是抛弃中国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思想文化。这种片面的做法注定了“西化梦”的失败。

  答对1点给2分。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分析实际事例的能力;能力层级C。

  必考阅读14-15题补充评分细则

  【14题】第一个要点两句话,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各占1分。如果只抄第3段的第2行,没有指出两方面的具体内容,则只能得1分。如果把第2段的第一句话和第3段的第一句话抄全,则可以得2分。第二个要点分三句话,第一句得1分,后两句得1分。

  【15题】第一个要点2分,第一句1分,第2句话1分,但第2句话可以不答“比如……”的内容,只答道“韩愈也吸取了佛教里的一些合理因素”即可。第二个要点2分,要有具体分析。

  四、选考题

  【文学类】

  16.【参考答案】(1)父亲随女儿北上打工,为父亲的出现提供了可能;(2)女儿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打工,为父亲的出现提供了可能;(3)女儿逃到宿舍外,听到学校附近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为下文父亲来学校提供了可能;(4)女儿与父亲通电话,听得出父亲是在嘈杂的工地上,为下文父亲以民工身份出现埋下伏笔;(5)文中提到女儿与父亲将以一种难堪的方式看到彼此,这为下文父亲出现作了暗示;(6)女儿看到礼堂门口有民工和门卫发生争执,而被门卫推下花池的民工,假说找自己女儿,为父亲的出现埋下伏笔。

  答对任1点2分,答对任2点3分,答对任3点4分。大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伏笔”是文学作品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本文父女之间相互回避、躲闪,父亲还是出现了,看似巧合,却又是精心的设计。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17.【参考答案】

  行为:(1)父亲就在女儿所在学校的工地上打工,却要用汇款方式给女儿寄钱;(2)可以直接与女儿交流,却选择打电话的方式:(3)选择距离女儿最近的地方打工,但又不敢与女儿见面;(4)父亲特意在夜晚出现在校园,怕被女儿认出;内涵:“躲闪”反映了父亲为了维护女儿的尊严却又割舍不掉对女儿的关爱的复杂内心世界。 行为答对任1点1分,答对任2点2分,答对任3点3分。内涵2分。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作品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及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18.【参考答案】

  会

  (1)女儿明白父亲为供养自己读书而辛勤劳作,内心感激父亲,所以会主动去见父亲;

  (2)女儿想了解父亲的情况,牵挂父亲,所以会主动去见父亲;

  (3)未能在公众场合与父亲相见,女儿感到深深的自责,所以会主动去见父亲。

  不会

  (1)从害怕舍友知道她父亲地位卑微,可知她爱慕虚荣,所以不会主动去见父亲;

  (2)“话吧”老板的眼神都让她觉得疼痛,可知她敏感而自卑,所以不会主动去找父亲;

  (3)面对父亲在电影院的尴尬处境,她都选择了逃避,所以不会再去主动找父亲。

  作出判断1分,对所作判断的理由阐述答对1点2分,2点3分,3点5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文学类】评分细则补充

  【17题】第一问可补充1点:父亲没告诉女儿在哪里工作,怕遇到女儿。交代不清的酌情扣1分。

  【18题】鲜明表态作出判断1分+阐述理由5分。理由应源于文本,分析理由必须紧扣阐述文本内容,不能脱离文本谈理由。

  【实用类】

  19.(1)有直觉,够敏感,善于发现新闻。

  (2)能引导受众(读者、观众)领会新闻所包含的时代气息、历史意义。

  (3)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开拓。

  (4)要有个性特点,有风格特征。

  (每点1分,答对3点给4分)(提示:本文“新闻开头”有“导语”的意味,“站”有“树立”、“起标杆作用”的意味)

  20.(1)发表记者调查《莫把开头当过头》,胆识过人。

  (2)先后担任《辽宁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总编辑,锐意创新成就个性风格。

  (3)去清华执掌新闻传播学院,回到新闻生产线的开头。

  (4)评说电视新闻,有真知灼见。

  (5)说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还说来生还要做记者,真懂真爱新闻事业。

  (每点1分,答对4点给5分。只举事例,没有评价,本题最多得3分。)

  21.(1)作者把白岩松的创新之举看做送新闻届老前辈一程的临别之谊,写白岩松有推崇创新、纪念范敬宜的意味。

  (2)白岩松创新之举的成功,印证了范敬宜对电视新闻的评价,表现了范敬宜的真知灼见。

  (3)用白岩松使电视新闻的屏幕“变得厚实起来”的近例,使范敬宜《莫把开头当过头》的远事变得如在眼前,让今天的读者更有感性体验。

  (4)用范敬宜、白岩松的事例表明“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凸显作者的主张。

  (每点2分,本题最多得6分)

  五、语用题

  22.①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③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

  【解析】在解答每一个空白处时都要结合上下文来思考。①处下文是“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提示考生,①处应填的内容应与城的功能,再结合下文“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可得出此处的答案应为“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②处结合上文“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可得出答案;③处所在的句子是对上文的总结,这样,结合开头段,和上文先写城又写市,可得出③处应填入由城到市的变化,或由封闭到开放的变化等。

  23. 示例:

  ①林巧稚大夫一生没有婚育,却成为公认的妇产科专家。——学者、好的读者不必就是诗人或作家。

  ②猫半眯着眼,看着飞来飞去的蜜蜂:“不是够吃了吗,怎么还忙个没完呢?”蜜蜂边采蜜边替小猫着急:“整天躺着不动,冬天来了吃啥呢?”——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吧,甭整天琢磨别人。(故事3分,相关的道理、主张3分。故事和道理、主张之间缺乏相关性,本题最多给2分)

  试题分析:本题在解答时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结合例题来分析,从题干要求来看,考生可以自编故事,也可以直接复述现实中存在的案例,然后由该故事或案例总结出哲理。从所给例题看,没有必须的修辞、句式之类的要求,这样就降低了难度。考生只需注意故事和道理、主张之间的相关性,语言通顺流畅,表述内容合乎情理即可。

  六、作文


猜你喜欢:

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3.高考卷语文真题

4.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5.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2)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 杨禹 1998年,在长江洪水刚刚退去的那个秋天,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做纪念改革开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1模拟题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1模拟题

    高考复习要用地毯式轰炸法,毕竟全面的复习才能总体把握整个知识点。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1模拟题,仅供大家

  •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中西书局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中西书局

    考好高考的秘诀就在于不求难题都做,先求中低档题不错。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高考语文

  •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分析

    在高考过程中,把容易题作对,难题就会变容易。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2017高考语文辽宁试题及答案
    2017高考语文辽宁试题及答案

    处于高考考场上时,遇到会做的题:仔细;遇到不会做的题:冷静。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语文辽宁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2017高

2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