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加题及答案_江苏语文测试卷(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参考答案

  1、 A(B、觞shāng,C、稔rěn,D、折shé)

  2、B(A、“捅娄子”C“姿势”D“亦步亦趋”)

  3、C(A项“铄石流金”指能使金石熔化,比喻天气极热,有别于“众口铄金”。B项“穿云裂石”指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D 项“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用于人,不能用于建筑物)

  4、C(A项语序不当,应为“北方人特有的”B项成分残缺。“改善”缺少宾语中心语“的状况”; D项重复累赘,删去“和体育场馆”)

  5、D(⑤③承接前文谈鲁迅的文章,且“时过境迁…‘当时就并不正确”存在程度上的递进关系,故⑤③应排在前面,据此可排除A、B。②由鲁迅的文章转入鲁迅的为人和他的精神.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故应紧接③句。④⑥承接②句谈鲁迅的精神,①句对整个文段进行总结。)

  6、D (应是“凤姐和鸳鸯设法捉弄刘姥姥”)

  7、B(偷换概念,本项说的是“文化商业化”,不是“过度的商业化”.)

  8、A (“文化产品失去了它的精神属性”应为“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越来越被忽视”.)

  9、D(A “以致”强加因果B“完全肯定态度” 错。 C“已经”错误,是“可能”.)

  10、 C【解析】“酬”这里的意思是“实现”。

  11、A(A两个“以”都是介词,“拿、把”的意思。B项前一个“之”代词,“它、他、他们”的意思;后一个“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C项前一个“其”是代词,“他的”的意思;后一个“其”是副词,“难道”的意思。D项前一个“而”连词,“然而”的意思;后一个“而”是连词, 表并列关系,“并且”的意思。)

  12、 B【解析】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是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13、(1)(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

  (2)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

  (3)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达到)太平的心愿(意图),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

  14.(1)上阕描写了一个因长期漂泊、思念家乡而满怀愁绪的词人形象。帽檐积满了尘土说明其漂泊之久,古塞幽远说明其离家之遥;/烟草苍茫,旅程无尽,每走一程,愁绪就增添一分。/大雁飞过,却没有捎来期盼的家信,思乡之情无以告慰;/孤宿客馆,彻夜难眠,满楼月色更勾起浓重的思乡之情。(5分;其中总述3分,加点的关键词或其近义词各1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①这两句词人想象(梦见、对写)家中的妻子也常凭栏远眺,思念远方的游子,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含蓄。②河水平静,阑干温暖,烘托了家乡温馨美好的氛围,与塞外的幽远苍凉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羁旅思乡之情。③词人用“徙倚”这一细节写妻子随日影的移动不断变换倚栏位置,直到斜阳西下秋寒袭来,细腻表现了妻子的盼归之情。(6分;答出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赏析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5、(1)所以游目骋怀 (2)潦水尽而寒潭清

  (3)幽咽泉流冰下难 (4)赢得仓皇北顾

  (4)吞声踯躅不敢言 (6)昆山玉碎凤凰叫

  (7)只是当时已惘然 (8)遗余褋兮澧浦

  16、大观园原是为元春晋封贵妃后省亲而修建的别墅花园。(1分)元春省亲后,为了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特下谕令年轻弟妹们进园人住。(1分)抄检的原因是园子里发现了绣春囊,这东西是男欢女爱的象征。为杜绝“后患”,邢王二夫人依凤姐之计,下令抄检了大观园。(3分)

  17.BE(B项“也表现了奶奶因长久等待的失望”理解不准确,应该是“奶奶的苍老,等待时间长久。”E项文章没有直接表达“坚守乡土、坚守传统的情结”。)

  18.

  ①描写老麻雀啄食,引发奶奶“有人住的屋檐永远都不会高,不会孤,不会冷”“心再野再大,没有比看住家更重要的了”的感慨,借此点明文章的中心。

  ②用老麻雀的恋屋衬托奶奶对“老屋”的坚守,表现奶奶对家庭、亲情的守候与坚持。

  ③承接上文奶奶对老屋依恋的描写,也为下文写我“忍痛离去”做铺垫。

  (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19.

  ①想要留下却又不得不离开,对奶奶和故乡充满了歉疚。

  ②“我一次次回首看”表现了我对奶奶以及故乡(村庄)的留恋(牵挂)。

  ③“逐渐的消失村庄”,是对亲情与家庭甚至传统的逐渐远离,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寄寓了作者深刻的忧思与深沉的呼吁。

  (围绕“痛苦”、“回首”、“逐渐消失的村庄”作答,一点1分,共3分。)

  20.

  ①“木头人”是奶奶和我曾经玩过的一个童年游戏。

  ②是指奶奶年岁已高,行动不便,“认不得人了,还说胡话”,像“木头人”一样。

  ③“木头人”指“狠心的我”以及亲情疏远、对家庭观念及传统逐渐淡漠的现代人。

  ④“木头人”象征了始终守望家庭、维系亲情、坚守乡土,坚守传统的一种精神。

  文言文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21、严格按要求给分。

  22、写作提示:

  一、解题

  材料由一个前果后因的因果关系复句构成,昆德拉的结论是“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要勇于承受和担当),其理由是“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即当下的每一个选择和举动都关乎生命未来的价值,所以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要直面当下,勇于承受、担当现实的责任。材料相当于给出了一个既定的结论,那么,围绕此结论展开正向阐释或反向思辨就是立意的两大角度,抓住了因果关系的思考就抓住了核心立意。

  二、立意角度

  (一)核心、主要角度立意:

  1、正向角度:不可逃避。生活在当下,必然面对当下的种种,现实的生命态度影响着未来,不可逃避正是生命的现实主义。走好每一步,承受生活给予的一切,担当生活给予我们的责任,是生命不可逃避的选择。对于这个结论,考生可以从生活的、社会的、道德的、文化的不同层面切入思考什么是不可逃避的,核心在于阐释为什么我们的态度是不可逃避。

  2、反向角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逃避。逃避还是不逃避,要看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什么。有些东西比如责任、正义、道德良心等是必须直面无可逃避的,但有些东西比如权势、功名等式可以选择性逃避的。再者,可以从昆德拉所言原因入手分析,若原因存在问题,则结论也会有漏洞。我们的每一步是否必然决定最后的结局?如果我的生命并没有一个所谓的“选定的终点”,那么怎么知道我的脚迈向的一定是有价值的未来?生命的过程并不是必然的单行道,其间多少蜿蜒复杂。不说庄子的濮水垂钓,就连鲁迅也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时候。不是一切不可逃,也不是一切皆可逃,逃与不逃,给出理由就好。

  (二)次要角度立意:

  可能有的考生忽略材料中的因果关系而断章取义,只关注到材料的后半部分“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因此写出“走好人生每一步”,“现在决定着未来”“一步和一生”等着眼于材料后半部分而生发的立意。此种立意只就材料的局部立意。

  (三)完全偏离题意:

  全篇看不到对昆德拉这句话的解读,也不能再内容层面“暗合”,另起炉灶者视为偏题。

  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加题


  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加题参考答案


猜你喜欢:

1.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图片及答案

3.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参考答案

4.高考卷语文真题

5.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6.历年全国卷语文高考真题答案

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加题及答案_江苏语文测试卷(2)

参考答案 1、 A(B、觞shāng,C、稔rěn,D、折sh) 2、B(A、捅娄子C姿势D亦步亦趋) 3、C(A项铄石流金指能使金石熔化,比喻天气极热,有别于众口铄金。B项穿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加题_江苏语文测试题
    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加题_江苏语文测试题

    岁月如梭,时间经不起等待,要抓紧时间高考复习,不可浪费一分一秒。加油,祝高考成功!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加题,供

  • 2017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答案_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题
    2017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答案_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题

    十载发愤已然铁杵磨成针,看谁绣得如锦前程。加油,祝高考成功!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及答案,供大家阅读! 2017江苏高考

  • 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word
    2017江苏高考语文试卷word

    三年拼搏还须快马加疾鞭,岂可漫失在握胜券。都已经辛苦了这么久,还差高考这两天吗?所以沉下心,以平常心进行高考应考。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

  • 2017江苏对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江苏对口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对口高考是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从职业中学毕业生中招收高校学生的专项措施,以满足职业中学毕业生升入大学继续深造的要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

24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