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及语文月考试卷(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郊屠苏暮

  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是住在山的旁边;同时点题,重点突出自己因离群索居而“惊”。

  B.颔联写诗人听到旷野传来樵夫的歌声,看到烧山的灰烬飘落在空庭,描绘了一幅“野”趣横生的画面。

  C.颈联直抒胸臆,点出悠然的心境随纷乱的世事已经渐渐远去,表明诗人之前心境一直悠然。

  D.诗人居山郭,闻樵歌,观烬落,远人群,塑造了一个本应发愤,却荒废时光的隐士形象。

  E.时间飞逝,已是岁暮,本应有千言万语落笔端,可诗人却只发出“徒成今与昨”的感叹。

  15、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甫在《春望》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国愁家忧齐上心头,使自己头发稀疏。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 。

  (3)渔舟唱晚, 。(《滕王阁序》)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捧。

  ②每年的旅游旺季,均有多艘邮轮途经香港却过门不入,是因为香港没有一个可容纳巨大邮轮的码头。

  ③“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④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3000名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这位被人誉为“炭火教授”的优秀党员,其品其德,山高水长。

  ⑤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⑥为倡导清廉风气,使干部职工都能洁身自好,该银行组织全体员工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同八个亚太国家就“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达成一致,该协议减少了成员国之间商品与服务关税及其他门槛。

  B.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施兵通过查阅100多本教材和资料,撰写了一份近30多页的《大学英语教材质量分析报告》并直呈教育部。

  C.我们的很多地方和部门,特别是部门的负责同志,是否把消防安全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决定着他们在安全工作中的态度和做法。

  D.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有利于鼓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公平竞争。

  19.把下列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诗歌在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是源远流长的文体。它和神话一起开辟草昧,创建文学, 《诗经》就复杂得多了,在文体上,又可分风、雅、颂,就手法而 言,则有赋、比、兴,而且还分章表现,使感情和情节层层 递进。

  ①《击壤歌》很简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相传是老人一边击壤一边歌唱,近乎后世所谓顺口溜。

  ②但是细加考较,就不难发现,诗体本身却又变化多端,历代不同。

  ③就我国而论,最早的诗歌是四言诗,无论是相传产生于帝尧之世的《击壤歌》或周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基本上都是四言一句。

  ④但并不像神话那样很快就衰落了,而是历经多少年代都绵延不绝,直至现代仍很兴旺发达。

  ⑤当然,《诗经》里的体式要比《击壤歌》之类复杂得多了。

  A.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③⑤① C.③⑤①④② D.④⑤③①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5个字。(6分)

  光环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与判断首先是根据个 人的好恶而得出的,_____。如果认知对象被贴上正面的标签,_____,并被赋予一切优良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贴上反面标签,那么他就会被“消极”的光圈笼罩着,_____。

  21.下面是两张关于实体书店的调查表,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张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不出现具体数据,不超过75个字。(5分)

  表一

  表二

  四、写作(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王在电影厂大院里长大。父亲老王为人低调谦和,从影六十年,是演技精湛的老戏骨。儿时的小王经常跟随父亲出入片场但并不喜欢表演,加上长相寒碜,“歪瓜裂枣”似的,父亲认为他将来只能搞个摄影、剧务什么的。十七岁的小王插队下乡,专门喂猪,心里却滋生了演员梦,十八岁返城连考北京八个艺术团队,均告失败。父亲看到儿子如此执着,就找人帮没有任何演艺基础只擅长喂猪的小王排了个喂猪的小品,小王凭着完美逼真的表演走进演艺界。

  前十年,小王一直跑龙套,当配角。母亲让他改行,可小王和父亲当年一样,口头禅是“甘当绿叶”。

  后来终于凭借一部影片一举成名。接下来就大放异彩,好片不断,获奖无数,甚至夺得国际大奖。小王一时心潮澎湃,大胆接了一个“皇帝”的角色,结果被观众评为当年最差男主角。父亲严厉批评了他,认为他适合演那种“接地气的,贴近生活的小人物”,同时告诫他:“演员,在荧屏里演的是人,在生活中没理由不像人。”小王谨遵父教,从此,对选角色变得很谨慎,常常因琢磨如何演得接地气而失眠,生活中的小王也更加低调谦和,结婚二十多年,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对小王的生活工作经历,你有何思考?请阐明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彻底改变了传统阅读逻辑”表述不准。按照原文理解,“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这种阅读逻辑”,是“打破”而不是“改变”。

  2.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形态上的贪多,心态上的求快”理解错误。正确的理解是形态上求快,心态上求多。B项“他们的思辨精神”理解有误,应该是观点中包含的思辨精神。D项“普通劳动者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是贪“多”求“快”的阅读姿态背后的社会成因。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使用的是”表述绝对。原文中作者使用了“很可能只是”这种推测性的表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政府网站绩效”的评估中没有“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的内容。

  5.BD【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本中心内容的能力。B项,没有“解决方式”的内容;D项,“作者对这类要求必须证明但没有必要的证明的反感和嘲弄”无中生有,作者只是列举现象,分析原因。

  6.①通过政府部门建设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让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能够共享,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建构出适合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②让居民和企业享受信息带来的便捷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居民和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对四则材料进行归类,然后概括,主要从“政府平台”的建设和方便快捷的服务的角度进行概括。重点注意各段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内容和主要表现手法、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A项,“‘我’始终都是惶恐的”表述有误,刚开始登山时,“我”被长白山的原始森林的神秘所吸引,直到看见旷野秃丘,感觉长白山是如此单薄,才感到“惶悚”。C项,“从长白山获取……不允许的”表述有误,原文是“不许哪个人随意拿走”,并非完全禁止。D项,表述不全面,除描写长白山的美景外,还描写了长白山的旷野秃丘;除表达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外,还有强烈的担忧和惶恐。

  8.(1)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急于了解长白山为何是“最后的山”,欲擒故纵,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2)在写了长白山的荒凉,期待野生动物但它们终未出现,反思进山人的行为后,水到渠成地引出长白山是“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最后的山”。(3)文章是一篇游记类散文,理应先“游”后“感”,而长白山是“最后的山”这一结论是“我”在游后所感,适宜放在后面。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标题是“最后的山”,但文章前七段都未解释,吊人胃口。长白山为何是“最后的山”,需要一定的铺垫,前七段中作者层层铺垫,第八段交代原因,水到渠成。再者,结合游记类散文的特点,先“游”后“感”更合情理,因此将之放在后面更好些。

  9.示例 (1)赞美之情。长白山有着从温带到极地的如四季一样的自然景观,有着人参等丰富物产。(2)痛惜遗憾之情。长白山的树被砍伐,长白山上的野生动物不复存在,物产失去太多。(3)担忧、惶恐之情。一场飓风能使长 白山的部分原始森林毁于一旦,长白山的山地渐渐稀疏,人们无法挽留长白山的美。(4)其中最重要的情感是对长白山生态遭受人为破坏的痛惜遗憾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梳理全篇内容,从中摘录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作者在白山市看到长白山丰富的物产,有赞美之情;游览中看到长白山上的原始森林,作者惊叹于它的神秘和美丽;长白山的环境遭人为破坏严重,作者有惋惜和担忧之情;最后一段,直接表明作者的“惶恐”。文中描述长白山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的文字最多,所以重点在表达痛惜遗憾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时候,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作答。“流言”指“广为流传或无根据来源的说法”,是一个名词,中间不可拆开,据此排除B、C两项。根据句意可知,“弗往”和“固谢”是承接关系,其与后句“太祖深倚之”无联系,据此排除D项。

  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一般人去世之后都可以有这种封号”错误,庙号专用于古代帝王死后;“只针对特定人群去世之后的封号称为谥号”说法不准确,谥号指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12、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李善长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让他们和好”表述错误,原文准确的翻译应为:李善长就了解事情的原委从中调停。

  13、(1)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如果您)效法汉高祖刘邦的做法,天下不是很容易平定吗!”

  (2)李善长熟悉先例,能很快地做出决断,又擅长交际辞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时,总是让李善长写信(或译“起草文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文言文语句要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1)“今”:现在;“紊”:混乱;“法”:效法,效仿;“定”:平定。(2)注意古今异义词“故事”的准确翻译,此处译为:旧日的典章制度或先例;比喻句“裁决如流”要意译为:很快地做出决断;“辄”:总是,就。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C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颈联写既然贬居远地,远离世上的纷争,且近年关,就不如放开胸怀寄情于山水。此联作者故作轻松之语,背后却是无以言表的惆怅之情。D项,“塑造了一个本应发愤,却荒废时光的隐士形象”理解不当,结合全诗理解可知,本诗塑造了一个空怀抱负却不得施展的诗人形象。“居山郭,闻樵歌,观烬落,远人群”的境遇恰恰加重了他内心的无奈和苦闷。

  15.全诗抒发了诗人空怀大志却不能施展的怨怒、愁苦的情怀。(1)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屏山离群而居,看似环境幽静怡人,却形同“囚居”,诗人强调“离索”,愁苦之情立现。(2)运用对比的手法。樵夫能悠然唱歌,轻松愉悦,而诗人却只能“默默”细想、苦苦思索,这一强烈的对比,将诗人的苦情展现得淋漓尽致。(3)运用反讽 的手法。年关已近,诗人也已近“迟暮”,虽空怀大志却不能施展之苦呼之欲出。可诗人却说“心赏”,实是运用反讽手法书写内心难以言表的苦闷。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分两问,第一问考查“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结合全诗分析,不难看出诗中表达的是诗人空怀大志却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之情。第二问实际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本诗主要采用借景抒情、对比、反讽的手法来抒发内心的苦闷。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分条回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3)响 穷彭蠡之滨。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不通文墨: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本句中用来指文章,使用对象错误。②过门不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本句用于邮轮途经香港,望文生义,使用错误。③“独具只眼”: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见解高超。本句使用正确。④山高水长: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山和水一样永久留传。后比喻恩德、情意深厚 。本句使用正确。⑤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后泛指结交了不正派的人。⑥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去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的利益。本句使用正确。

  18.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当,“减少”不能搭配“门槛”。B.“近30多页”语义矛盾。D.成分残缺,“择优录取”后加“原则”。故选C。

  19.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不仅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连贯,还要注意关联词的搭配,四个选项比较后,B项衔接最恰当。

  20.(1)然后从该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他品质的现象;

  (2)那么他就会被“优秀”的光圈笼罩着

  (3)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恶劣的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第一空根据“光环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与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而得出的”等信息,可以推出应填写“然后从该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他品质的现象”;第二空根据“如果认知对象被贴上正面的标签”这一信息,可以推出应填写“那么他就会被“优秀”的光圈笼罩着”;第三空根据“那么他就会被‘消极’的光圈笼罩着”等信息,可以推出应填写“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恶劣的”。

  21.参考示例:

  表一: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或:大多数受访者)只是偶尔去实体书店购买书籍,但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或: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实体书店仍有存在必要。

  表二: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或: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实体书店应该进行多元合作经营。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表格信息提取类题要注意表头信息及各项数据间的关系。表头会告诉我们信息的指向,数据告诉我们的是倾向。表一有两个表头:实体书店购书的频度和对实体书店存在与否的态度,两个数据62.7%、78.6%表明了倾向。表二同理。

  22.略。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及语文月考试卷(2)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郊屠苏暮 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