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之林姓的历史发展

时间: 蓝俊22 分享

  林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中华书局刊印的《辞海》合订本载:林 ,"姓也,史谓殷比干避难长林之山,因以林为氏"。天下林氏,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3000多年前的爱国忠臣比干。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林姓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百家姓之林姓

  林姓在宋版《百家 姓》中位列第96位。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韩国180万 ,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

  林姓历史发展

  主要源流

  1、源自子姓,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属于王侯赐姓为氏。商末,纣王无道,比干犯颜直谏被杀。比干正妻夫人陈氏逃入长林山中,生下了儿子泉。周灭商后,因泉生于林中,其父比干坚贞不屈,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1] [5]

  史料记载,商朝殷太师封于比,故名比干,是一位爱国忠臣和政治家。他为民请命、冒死进谏,直到遭残暴的纣王剖心殉国。比干的遗孤赐姓林氏,后裔逐渐遍及海内外。

  2、源自姬姓,出自周平王的世子姬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

  3、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林衡,又称林人,是西周中期开始设置的机构官称,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并负责植树造林,养护浇灌等。

  林姓得姓始祖林坚

  4、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①源自鲜卑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后,命鲜卑人改用汉字姓,把代北的丘林氏改为林氏。[8]

  ②源自高山族改姓:台湾地区的高山族,是中国大陆古“百越族”迁居台湾的一个分支,世居林木茂密之地,因此有以林为汉姓者。

  ③源自满族改姓:满族布萨氏,满语为Busa Hala,世居瓦尔喀(今南自长白山、图门江以北,北自黑龙江下游乌扎拉地方以南,东至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后多冠汉姓为林氏。林佳氏,满语为Lingiya Hala,世居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乌喇(今吉林永吉),后多冠汉姓为林氏。

  部分得姓始祖

  林坚,得姓始祖林坚是比干的遗腹子。因商纣王残暴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当时,比干的夫人陈氏身怀六甲,带着四个侍女逃到牧野避难。她们住在树林掩映的石洞里,后来,夫人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坚,字长思。周武王伐纣取胜,比干的夫人携子坚拜见周武王。因为坚是在树林里出世的,所以,周武王以“林”赐姓,拜为大夫,食采西河,后移封博陵公。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林姓首先活动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地区,进入东周后,林姓已经散布到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山东鲁国是林姓发祥的第一地,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林姓在鲁国得到最好的发展,形成了著名的济南林氏,在随后的秦汉时代,济南林氏一直占据了林姓群体的主导地位。两汉、两晋、三国和南北朝,北部战乱,中原板荡,五胡乱华,政权更迭,林姓随中原居民向四周迁移,经西南到四川,向东南抵江浙。

  西晋末年,下邳林氏就是林姓人南迁形成的。林姓传衍到第八十世林礼时,正值西晋末年,中原战乱频仍,林礼不得不离开故土,随子迁居徐州下邳,成为下邳林氏的开基者。林礼的儿子林隶,曾任徐州别驾,居于徐州下邳梓桐乡。晋愍帝建兴三年(311年),林隶升任黄门侍郎,后随晋元帝渡江南巡。

  林隶的长子林懋在晋愍帝建兴四年(312年)除通宜散骑常侍、殿中侍御史、侍卫,后迁下邳太守。林懋有六个儿子,都很有出息,时号称六龙。林懋任满以后,时局已经十分动荡,而当地又比其他地方安宁,其世代子孙便在下邳(治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之梓桐乡一直居住下来,成为徐州之冠族。林懋也因此被奉为下邳林氏望族之始祖。至今,这支林姓人后裔仍以"下邳堂"作为堂号,使用"派出下邳声望远,支分八闽泽绵长"等作为堂联。

  晋安林始祖林禄为林隶第二子,林懋之弟,比干八十三世孙。因此晋安林起源于下邳林。林禄原任安东琅邪王府,除给事中、黄门侍郎,后随晋元帝渡江,由招远、散骑常侍、合浦太守累迁晋安郡太守,追封晋安郡王,遂全家人闽定居晋安。是有名可稽的林姓人闽第一人。

  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之际,林禄奉敕守晋安郡,迁居晋安,为林姓开闽始祖。林禄(公元274—357年),字世荫,东晋将领。其匡扶晋室,历经多次战争,战功卓著,历任招远、散骑常侍,给事中以及黄门侍郎。因先后辅佐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晋康帝、晋穆帝五位皇帝,是忠心耿耿的“五朝元老”,死后被追封为晋安郡王,葬于温陵九龙之岗(即今泉州泉港区涂岭镇清美村九龙岗)。

  传十世隋右丞林茂,由晋安迁居莆田北螺村。传十五世至万宠,唐开元间任高平太守,生三子:韬(阙下林始祖)、披(九牧林始祖)、昌(游洋林始祖)。

  阙下林:韬公,万宠公长子,为唐谏议大夫,自莆田北螺移居莆田澄渚,生一子林尊为唐户部郎中,居乌石山下(乌石山即城北东岩山别称),生三子:长松、次栩、三欑,欑为著名孝子,因母亲赢病,弃官还家侍俸晨昏。及母丧,守制墓庐,谱载“甘露三降,白乌再翔”之瑞兆,唐德宗为敦劝孝道,降诏褒异,命立双阙于其宅,旌表门闾,举族皆免徭役,世称“阙下林家”,欑生三子:延鲁、延吉、延宾,阙下林家子孙皆为三祖之后,阙下林家通常也会称为“双阙流芳”、“孝阙流芳”,“赐阙林”、“九牧林家”(阙下九牧)、“九牧世家”、“父子十知州”、“金紫流芳”(阙下金紫)、“金紫传芳”等,堂号有“孝瑞堂”、“露乌堂”等,堂联为“露乌呈瑞惊明主,双阙赐修颂孝臣。”、“唐代兄弟九刺史,宋代父子十知州”等。

  九牧林:披公,万宠公第二子,唐天宝间授太子詹事,赠睦州刺史,由北螺迁居澄渚乌石(今析出属西天尾镇龙山村),生九子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茛、皆官刺史,世称"九牧林家"。“九牧林”开派始祖--林披,字茂彦,莆田县西天尾(今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人,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及第,官至太子詹事,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林披生九子,名苇、藻、箸、荐、晔、蕴、蒙、迈、蔇,兄弟九人皆官居州刺史(州牧),时称“九牧林家”。“九牧林”派系之旺、繁衍之广、人才之多,堪称中华林氏一大望族。唐九牧素以诗礼传家,人文彪炳,代出英杰。唐有林藻,林蕴各以文名、忠烈名著唐史;宋有祖姑林默(即妈祖,御封天上圣母)为台湾第一宗教信仰,明有永乐状元林环、刑部尚书林俊、"铁面御史"林润、"三教先生"林兆恩(龙江)等均为名垂青史的九牧名贤。九牧林自唐代开基,历经1200余年,世远支分,派衍闽、琼、台、浙、赣、湘、桂、川、黔、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子孙繁衍海内外,后裔遍及五大洲。真可谓"乔木盘根大,猗兰奕叶鲜"(宋仁宗题《林氏家庭》诗)。然而千枝一本,万派同宗,九牧林根在莆田,源出澄溪,而唐睦州刺史林披公刚是海内外族裔共同尊奉的九牧林基祖。

  游洋林:林昌,字茂吉,乃万宠公第三子,官兵部司马,配宋氏,生一子名萍。萍于唐贞元间明经及第,官沣洲司马(后追赠中宪大夫)。唐太和年间归隐后,迁居仙游游洋,世称“游洋林家”。林昌为游洋林家始祖。宋初,游洋林一支由林居裔为首在仙游县游洋百丈岭揭竿起义,受到朝廷镇压, 后来分别迁入浙江 泰顺、漳浦、尤溪等地。“游洋林”后裔林和义迁居漳州漳浦路下,分衍“路下林”一系。路下林始祖林和义,生子大用,大用生七子:子亨、子贵、子贤、子慕、子华、子齐、子渊。元末兵乱,七子散居各地:长房子亨分居苦竹(在今赤土乡)。二房子贵守祖路下,居庵下梧。三房子贤分居七都(旧镇)桥头。四房子慕分居平和五寨乡埔坪社,五寨埔坪社迁移到台湾的林石繁衍雾峰林家一派。五房子华分居车田(今石榴乡)之攀龙社。六房子齐分居平和五寨后巷。七房子渊居漳浦霞美(下尾)。各个分衍地均成为当地大族。路下林枝繁叶茂,后裔众多,为漳州市林氏最大支派,号称人丁“一斗麻”,共14万多人丁(不含外迁人口),占全市林氏人口26%。分布漳浦县有90000多人,芗城1800人、龙海市4318人,云霄县2375人、诏安县140人、东山县9857人、平和县35811人。

  入闽林姓,与其他各姓一样,都是从中原迁入的。就目前已掌握的资料确定,林姓入闽主要 分为四期:一是东晋明帝太宁三年,禄公奉敕守晋安,其后裔在八闽繁衍,是闽林的主流派 ;二是唐高宗时随陈政入漳的浦南林;三是唐末随王潮从河南光州入闽的固始林;四是宋初由房州辗转入闽聚居闽西的柴林。?闽林主流派的始祖林禄公,因匡扶晋室,建立功勋,追封晋安郡王,墓葬温陵九龙之岗(今泉港涂岭)。其后裔世居莆田,至唐开元年间,晋安十五世万宠公,生三子:长韬公为阙下祖;次披公为九牧祖;三昌公为游洋(雾峰)祖。其后裔繁衍,在我省、在全中国,仍至全世界,多数为这支派。时至今日,闽、台、两广、海南以及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各地林氏宗祠,都常见"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的对联,这就是对闽林世系"九牧传芳" 渊源的概括和真实写照。

  韩国林氏共同的先祖名为林八及,唐朝时从惠安彭城渡海出国避祸,漂泊到新罗国(今韩国)江华湾登岸,如今衍生出了180多万韩国林姓人口。

  林姓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98%,排在第19位。福建为林姓的第1大省,约占全国林姓总人口的58%,约占福建总人口的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浙江、广东三省,这三省林姓占林姓总人口的85%;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苏、江西,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9%。以福建为中心的林姓聚集区已经形成。

  明朝时期,林姓大约有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5%,为明朝第20位姓氏。宋、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林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几乎没有增长,600年中林姓人口纯增加率为1%,净增加了3万。福建仍为林姓第1大省,约占总林姓人口的38%。在全国的分布仍集中于福建(38%)、广东(26%)、浙江(18%),这三省林姓大约占林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广西,这三省的林姓又集中了10%。从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间,林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向西南迁移,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

  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林氏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福建仍是林姓人口的聚集中心。在近600年间,林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林姓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是主流。

百家姓之林姓的历史发展

林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中华书局刊印的《辞海》合订本载:林 ,姓也,史谓殷比干避难长林之山,因以林为氏。天下林氏,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3000多年前的爱国忠臣比干。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林姓相关资料,希望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百家姓之乐姓的起源
    百家姓之乐姓的起源

    乐姓,最早源出子姓,西周末年,宋国国君宋戴公的儿子公子衎[kn](乐父衎[kn]),子乐父,他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为氏,称为乐氏。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

  • 百家姓之厉姓
    百家姓之厉姓

    厉姓的部分始祖是齐厉公。据古籍《风俗通》上记载,周朝时,姜太公的后代姜无忌去世,被追加封号为厉,史书上称为齐厉公,齐厉公的后代,就以这个

  • 百家姓之梁姓
    百家姓之梁姓

    梁氏,中国典型的南方姓氏。源流较多,或出自嬴姓、出自姬姓,或以国为氏、以地为氏、以邑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下面学习啦给大家

  • 百家姓之冷姓
    百家姓之冷姓

    冷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77位。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冷姓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百

2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