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柯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柯姓起源

时间: 蓝俊22 分享

  柯姓,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或以先祖名字为氏,或以邑为氏。远在黄帝时期,黄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百家姓柯姓姓氏源流,希望大家喜欢!

  柯姓姓氏源流

  ①柯

  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吴国公子柯虏(卢),以先祖名字为氏。柯氏始祖仲雍(虞仲)是吴国的第二任君主,为周武王的叔父,与周氏、吴氏、蔡氏等为同一族系,皆出周族姬姓。周成王会诸侯于柯山,柯相仕周为大夫,同与其会,当时指山为姓。吴国传至柯相之下第四世孙柯卢,袭封吴伯,为吴王第九世,在位五十九年。他为了纪念曾祖父柯相会诸侯柯山之盛典,确定本氏家族后裔正式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柯氏,尊柯相为得姓始祖,史称柯氏正宗。

  ②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始君姜子牙的后裔子孙,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周庄王六年(公元前691年),鲁国攻卫国,夺取了卫国的柯邑(今山东东阿)。到了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齐襄公姜诸儿打着为卫国讨公平的理由,与鲁国之间展开了“干时之战”,夺回了柯邑。为此,第二年齐、鲁两国之间又爆发了著名的长勺之战,结果齐军在鲁国大夫曹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谋下大败。周庄王八年(齐襄公九年,公元前689年),卫国发生了内乱,齐襄公姐姐宣姜的儿子卫惠公姬朔被卫国左右公子赶出国境,遂求救于齐襄公。齐襄公联合了宋、鲁、陈、蔡四国共同出兵讨伐卫国,诛杀了卫国的左右公子,卫惠公得以复辟。乘此机会,齐襄公占据了卫国的柯邑,成为齐国的一个城邑。

  其后,齐襄公将柯邑封给自己的一个儿子,其后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柯氏,世代相传。

  ③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期国柯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柯,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地名,在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南部,原来是卫国的一个邑,还有一个大湖,称柯泽,后为齐国吞占。

  ④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史籍《古今姓氏书辩证》《后魏·官氏志》中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鲜卑族拓拔部中有柯拔氏、柯只氏、柯祗氏等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至二十年(493-496)迁都洛阳后的汉化改革过程中,皆改汉姓为柯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

  ⑤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郑国柯陵,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柯陵,是春秋时期郑国西部地名。周简王姬夷十一年(晋厉公姬寿曼七年,楚共王熊审十七年,公元前574年)农历六月,晋厉公为了与楚共王争夺霸主之权,邀集了齐、鲁、宋、卫、曹等诸侯国在郑国的柯陵会盟,计划联合攻伐楚国,史称“柯陵之会”。

  “柯陵之会”后,郑国所辖柯陵的大夫即以此历史事件为姓氏,称柯陵氏,后裔子孙省文简化为单姓柯氏,世代相传至今。

  ⑥源于职业,出自春秋时期职业工匠柯工,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柯工,就是伐木工人,春秋、战国乃至汉朝时期皆称“柯工”、或简称“柯”。柯,实际上就是斧柄。

  在柯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柯氏,世代相传。

  ⑦源于羌族,出自汉朝时期羌族部落首领之后裔,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古代北方羌族中柯氏,出自汉朝时期右北平郡、上谷郡羌族部落大人(首领)的称呼“柯最”,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在后来的鲜卑民族部落中,亦有沿称部落首领为“柯最”者,与其他称谓如弥加、阙机、素利、槐头、阙居、慕容等地位相当,其后代子孙皆称柯氏至今。

  ⑧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柯勒特氏,亦称克哷特氏,世居锡喇穆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喇木伦河流域、吉林西部一带)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KerutHala。清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柯勒特氏多冠汉姓为柯氏、包氏等。

  柯姓迁徙分布

  柯姓主源有两支,一支源起于河南,一支源起于浙江。

  秦汉魏晋时,柯姓在济阳郡(今山东东明、河南兰考一带)、齐郡(治今山东淄博)、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钱塘县(治今浙江杭州)繁衍得格外兴旺,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并以此四地为主源,逐渐散居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后晋天福元年(942年),柯宝,自水沟巷分居莆阳;留居观西,下传五世,为泉州之望族。

  明靖康之变后,柯姓家道衰微,不得已分散播迁。据福建济阳谱系记载,南宋时,有兄弟三人由河南济阳府固始县相率入闽,初居于福州下大风陈张勤乡,此后分姓分居,辟地开族。长兄入辛姓,三弟入蔡姓,分居惠安、泉州一带;次子则入柯姓,分支泉州东门外,后再分永春诗山一带。源自三千年前吴国公族的柯氏,初期蕃衍于故国所在地的江浙一带,然后,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向四面八方发展,尤其在地利优越条件下,向南播迁的最多,所以成为南方各地,特别是福建省境内的一个名门望族。另一支先世居广信府贵溪县(今属江西)的柯姓,始祖曾任潮州太守,遇北宋金人之乱,乃隐于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五都都良村,支派分衍,遍及闽南。可见宋元乱世正是柯姓遍及江西、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湖北等南方诸多省份的重要原因。明以后,有柯姓移居台湾。

  柯姓郡望堂号

  郡望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因为柯卢世居济阳郡崇德乡节孝里(今河南兰考),因此与蔡氏同称“济阳衍派”。

  钱塘郡:秦朝时期始置钱溏县,治所在灵隐山麓,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及以西一带。南北朝时期的陈朝祯明元年(丁未,公元587年)改置钱溏郡。隋朝开皇九年(己酉,589年)废钱溏郡置为杭州,移治到钱唐(今浙江杭州灵隐山麓)。唐朝时期将“溏”改“塘”,遂为钱塘。民国时期,钱塘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

  齐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唐朝玄宗天宝元年(壬午,742年),改为青州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丁酉,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朝宗永泰元年(乙巳,765年),道改为军,齐郡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堂号

  济阳堂:以望立堂。

  柯姓人口数据

  柯姓人口遍布中国十六省份,以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为主,是柯姓策源地,占全国柯姓人口的半数,还有晋山西、山东、河南、江苏、福建、台湾、浙江、广东、四川、云南、贵州、甘肃均有分布。根据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数据,柯姓排名第165位,人口80万,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062%左右。

  2007年,柯姓人口中国全国排名第188位。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柯姓人口总数为中国188名。

  截至2012年,浙江、广东、福建、安徽、台湾5省的柯姓人口最多,占柯姓总人口的77%。其中,浙江省为柯姓人口第一大省,占柯姓总人口的20%。

  2013年4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对“全中国13.3亿人口的姓氏数据库(2008-2010)”的综合分析,柯姓人口总数106万,中国全国排名145位,其中湖北柯姓人口最多。

  钱塘堂:以望立堂。

  齐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淄堂、青州堂。

  异鹊堂:以典故立堂。

  清康熙中期,柯姓三十六始祖柯增光由江西迁河南商城,子孙散居豫皖交界处。

  当代,柯姓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各地。

猜你喜欢:

1.经氏的来源介绍

2.中国百家姓柯姓历史发展

3.柯姓的来源介绍

4.男孩属鸡姓柯取名字的方法

5.盛姓的来源介绍

百家姓柯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柯姓起源

柯姓,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或以先祖名字为氏,或以邑为氏。远在黄帝时期,黄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百家姓柯姓姓氏源流,希望大家喜欢! 柯姓姓氏源流 ①柯 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百家姓康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康姓由来
    百家姓康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康姓由来

    康姓,主要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故称康叔。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摄政,三监(管理商朝旧臣封地的管叔、蔡

  • 百家姓巨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巨姓起源
    百家姓巨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巨姓起源

    巨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五百九十六位,以豫章、溧阳、乾县为郡望。下

  • 百家姓金姓源流_百家姓金姓起源
    百家姓金姓源流_百家姓金姓起源

    金姓的姓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帝,另一支金氏出自西汉时的金日磾(日磾读作密滴)。除上述两支金氏外,十六国前秦时,羌族首领有金氏

  • 百家姓焦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焦姓起源
    百家姓焦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焦姓起源

    焦氏的得姓早在周朝之时,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南夷的大姓之一。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百家姓焦姓姓氏源流,希

28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