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文姓起源_百家姓文姓由来

时间: 蓝俊22 分享

  文氏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 部分文姓就已出现。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55位。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文姓起源,希望大家喜欢!

  百家姓文姓起源

  1、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据《风俗通义》等有关资料所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就找借口杀了周人(姬姓)的领袖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位后,励精图治,深得国人拥戴,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因西伯声望太高,纣王又找借口将西伯囚禁,后释放。西伯归周后, 以贤臣姜尚为辅佐,先后吞并了虞、芮、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水以西)作为国都,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力超过商王朝。西伯在位50年,他死后,其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灭商大业,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水以东),追谥西伯为周文王。文王的支庶子孙中有以他的谥号“文”为姓氏的,称文氏。是为陕西文氏。

  2、出自周代卫国文子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西周初年建立的卫国(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初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又迁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后又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前209年,为秦所灭),至春秋时期的卫献公时,有个叫孙文子,是个很有声望的人物,孙文子的子孙有以祖字为氏,称文氏,是为河南文氏。

  3、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根据有关资料所载,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春秋时,许国受郑楚所迫,经四次迁都,前576年迁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前553年迁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前529年复迁叶,前524年迁白羽(今河南西峡)前506年迁至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战国初年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子孙四散。除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还有以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就是文姓。

  4、出自(女为)姓,为(女为)满之裔孙,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战国时,齐国(今属山东)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到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为氏的,是为山西文氏。

  5、出自敬姓避讳改姓。五代后晋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敬”姓改为“文”姓。如宋代文彦博、文天祥,其祖先(在唐五代时)皆为敬姓。

  百家姓文姓迁徙分布

  当代文姓的人口已达170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4%,排在全国第一百零九位。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文姓人口由16万激增到170万,增长了10倍,文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如今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广西、四川、广东四省区,大约占文姓总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西、重庆、海南,四省市又占了25%。湖南为当代文姓第一文大省,居住了文姓总人口的14%。全国形成了湘桂粤、川鄂两块文姓聚集区。在600年间,文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向南和向西是流动的主流。文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粤桂琼、湘渝、贵州大部、福建西端,文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以上,有的达到2.4%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4.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9%的文姓人群。在福建中部、江西东部、湖北北段、安徽西南、河南南部、山西西南、陕宁大部、甘肃东南、云川大部、贵州西端、黑吉东部交界处、新疆西北,文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5%--0.3%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19.3%。该地区居住了大约15%的文姓人群。

  今日文氏族人以广东、江西、广西、湖南和四川为多,这五省文氏约占全国文氏人口的75%以上,其中湖南、广东两省就占全国文氏人口的38%左右。

  百家姓文姓郡望堂号

  堂号:

  信国堂、正气堂:宋代文天祥为左丞相,封信国侯,进屯潮阳,元将张弘范掩至,文天祥被俘,拘燕三年不屈,作《正气歌就义》。

  郡望:

  燕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郡,秦、西汉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南)。相当于今山西河曲、五寨、宁武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区,东汉移治阴馆(今山西代县西北)。

  百家姓文姓历史名人

  文祥:清代洋务派首领之一,盛京(近辽宁沈阳市)正红旗人。他曾历任清朝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1861年充任衙门大臣,参加“祺祥政变”。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他奉行奕忻的主张,竭力推行洋务“新政”。

  文廷式:政治名人,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他赞成光绪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因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嫉视,被参革职。戊戌变法发生后,东渡日本。他能诗词,也有慨叹时事之作,著有《云起轩诗抄》、《闻尘偶记》等。

  文康:小说家,满洲镶红旗人,曾官徽州知府,后改任驻藏大臣,以病未就任,卒于家中。晚年作有《儿女英雄传》。

  文徵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文徵明:明代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诗文书画皆工,由精于画。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传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美名,名重于时,子弟甚多,人称“吴门派”。

  文彭:篆刻家、书画家,文徵明长子,继承家学,亦善书画,而精于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

  文嘉:画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书,善画山水,笔墨秀润,兼能花卉。

  文彦博: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他前后任事约50年之久,名闻四夷,后被封为潞国公。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者)

  文天样,字履善,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大臣、民族英雄、文学家。他生当南宋末年,始终不渝地坚持抗元斗争,抗元失败后在五坡岑(今广东海丰县北)被俘,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被害。他所作的《指南录》可谓为诗史,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世所传颂。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诞生时,正是蒙古大军进攻南宋的时候,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外族入侵、人民受难的凄惨景象。由此,在他年轻的心灵中滋生了爱国抗元的决心;与此同时,文天祥并没有放弃学业,积极参与科举考试,理宗宝祜四年(1256年)五月参加殿试,成了一名年轻状元。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文天祥任承事郎起,以后到德佑元年(1275)正月的十五年时间里,他做官时间只有五年,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隐遁和恬淡中渡过的。

  文天祥抗敌决心非常之大,但终敌不过来势凶猛的元军。德祜二年(1276)正月,宋端宗在临安出降,文天祥被俘,敌人耍尽威胁利诱之手段,许以高官厚禄,文天祥岿然不动,元军将他挟持去北方,以迫使他就范。文天祥设法在中途逃跑,回东南沿海组织力量抗敌,在陆上、海上,苦斗了多年,在稍有力量时,还一度组织北征,使元军大伤其脑筋。但是,终因寡不敌众,文天祥在五坡岑兵败再次被俘。元军将文天祥解押至燕京(今北京),继续用威胁利诱的惯技,许以大官厚俸,以期藉此瓦解人民的抗元斗争。文天祥始终无动于衷,元人眼看阴谋无法实现,终于在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对文天祥下了毒手。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结束了光辉的一生。

  文天祥一生充满了正气,不贪图高官厚禄,一生抗敌,这是他爱国热情的最本质表现。在封建社会中,一个知识分子如此而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文天祥不仅是民族英雄,还是一个充满爱国热情的文学家,他一生留有大量的爱国诗篇,如《指南录》可谓为诗史;更有脍炙人口的《正气歌》,以及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肝胆照人的诗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斗争,至今读来仍凛凛有生气。

  文种:春秋时楚国人在越国任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君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后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他自杀。

猜你喜欢:

1.百家姓文姓起源

2.2017年文姓男孩取名大全

3.2017文姓男孩取名方法

4.百家姓闻姓姓氏渊源

5.2017年男孩取名四个字方法

百家姓文姓起源_百家姓文姓由来

文氏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 部分文姓就已出现。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55位。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文姓起源,希望大家喜欢! 百家姓文姓起源 1、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据《风俗通义》等有关资料所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百家姓温姓由来_百家姓温姓迁徙分布
    百家姓温姓由来_百家姓温姓迁徙分布

    温氏枝叶繁茂,玉树临风,约从晋代开始,从河南、山西等中原地区向全国各地播迁,近现代以来,不少温氏族人频频向海外迁徙,从而形成了分布于海内

  • 百家姓魏姓起源_百家姓魏姓历史名人
    百家姓魏姓起源_百家姓魏姓历史名人

    魏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带,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接下来学习啦小编

  • 百家姓卫姓源流_百家姓卫姓起源
    百家姓卫姓源流_百家姓卫姓起源

    卫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一百大姓。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下面由学习啦小编

  • 百家姓韦姓由来_百家姓韦姓迁徙分布
    百家姓韦姓由来_百家姓韦姓迁徙分布

    韦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商代豕韦国是盘踞东方的大国,夏商周五霸之一,商武丁灭国后,子孙北上经华北进入东北、蒙古高原,称豕韦、

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