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戴姓的来源介绍

时间: 邱惠844 分享

  关于戴姓的起源,现有源于子姓、姬姓、殷氏改戴姓、其他民族改姓等说法,族人多数尊戴撝为得姓始祖。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戴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戴姓源出

  1.以谥号为氏,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2.以国为氏,源于春秋时期之公爵诸侯国--戴国。这一支也是出自子姓,另有一说是出自姬姓。

  3.出自姬姓。卫有戴公,卫康叔10世孙,姬姓。曹有戴伯,姬姓。鲁桓公生僖叔牙,牙生戴伯兹,姬姓。宣公十五年,有召戴公,周卿士,姬姓。

  4.殷氏改戴姓而来。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国),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5.其他民族改姓而来。如满洲达尔充阿氏、戴佳氏,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瑶、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6.戴是兵主蚩尤的族称。兵主蚩尤姓戴。

  得姓始祖

  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谥号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谥号为氏,称戴撝。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撝为戴姓得姓始祖。

  戴姓分布

  当代戴姓的人口已近430万,为全国第五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戴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湖北、江苏三省,大约占戴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湖南、四川、广东、重庆、浙江、贵州,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6%的戴姓人口。安徽居住了戴姓总人口的12%,为戴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东部江浙为首,沿长江向西延伸到川贵的戴姓聚集区域。自明朝至今近600年间,戴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西部的回迁和移民是主流,同时,向东北的移民成为新的流动方向。戴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皖苏沪浙、湖北大部、赣湘、云贵川渝、粤闽台大部、鲁豫东南、陕西南段、辽宁大部、吉林南段、黑龙江东端和西北角、内蒙古东南和东北角,戴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1%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4.6%,居住了大约76%的戴姓人群。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的地区,戴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11%一0.33%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33.2%的土地上,居住了大约23%的戴姓人群。

  戴姓姓氏文化

  郡望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广陵郡:即江都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秦朝时期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西汉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期改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当时辖境包括今江苏省扬州、仪征、高邮、宝应、金湖等地。唐朝时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苏江都),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安徽省两省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县以东、泗阳县、宝应县、灌南县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隋朝时期改为江阳,治所在今扬州。南唐时期又恢复为广陵原名。北宋朝熙宁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并入江都。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堂号

  广陵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谯国堂:以望立堂。东周时期,宋国贵族戴云升迁居谯郡,其后代留居于此,以谯郡为郡望,谯国堂号源此。

  独步堂:源自后汉戴良的事迹。戴良有高才,议论与一般不同。他曾经说:“我独步天下,谁能与我比?”举他为孝廉,他拒不接受。再请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干。州官郡官强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里躲起来。

  避贵堂:同独步堂。

  戴姓家族名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其中羼入宋元及明初人诗颇多。

  戴嵩:唐代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写山泽水牛尤为著名,与韩滉画马齐名,世称“韩马戴牛”。

  戴渊:东晋人,年轻时,很侠义,不注意品行,曾在长江、淮河间袭击、抢劫商人和旅客。

  戴僧静:东晋人,在平定沈攸之叛乱中建功,被封为前军、宁朔。

  戴胄:唐初贞观朝宰相,为人忠正鲠直,秉公执法,很有干才,深得太宗赏识。贞观七年去世,太宗罢朝三日,为之举哀,并赠其尚书右仆射,追封为道国公,谥曰“忠”。

  戴复古(1167—?):南宋诗人。字式之,号石屏。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

  戴良(1317—1383):元代诗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

  戴 进(1388—1462):明初画家。字文进。钱塘(今杭州)人,善画山水,境界深远妙处,多出己意。兼工人物、佛像,运笔顿挫有力,设色纯熟有神采,人推明代院体中第一手,有“浙派”之称。

  戴本孝(1621—1691):清初画家。字务旃,号鹰阿山樵。休宁(今属安徽)人。

  戴梓(1649~1726) 中国清代火器制造家。

  戴第元(1728—1789):清代文学家、官员。字正宇,号簋圃,又号省翁。

  戴均元(公元1746--1840年)字修原,号可亭,清代大庾(今大余县),客家人。

  戴煦(1805—1860):清代数学家。字鄂士,号鹤墅,又号仲乙。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戴修瓒(1887—1957):中国法学家。字君亮。湖南常德人。

  戴芳澜(1893—1973):中国真菌学家和植物病理学家。

  戴笠(1897—1946):字雨农,原名戴春风,浙江江山人,中华民国情报机关将领。

  戴望舒(1905—1950):中国现代诗人。原名朝寀,字丞。浙江余杭人。“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诗集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戴松恩(1907—1987):中国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江苏常熟人。

  戴玉强:1963年生,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河北文安人。

戴姓的来源介绍相关文章:

1.史姓的来源介绍

2.乐姓的来源介绍

3.喻姓的来源介绍

4.郎姓的来源介绍

5.奚姓的来源介绍

戴姓的来源介绍

关于戴姓的起源,现有源于子姓、姬姓、殷氏改戴姓、其他民族改姓等说法,族人多数尊戴撝为得姓始祖。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戴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戴姓源出 1.以谥号为氏,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成姓的来源介绍
    成姓的来源介绍

    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15位,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关于成姓起源有出自姬姓、芈姓、匈奴、满族、容成氏等说法,成叔武、季戴、熊成虎、

  • 伏姓的来源介绍
    伏姓的来源介绍

    伏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是现行较罕见姓氏。关于伏氏出处现有源于风姓、改姓、鲜卑族等说法,后人尊伏羲、伏不齐为得姓始祖。以下是

  • 计姓的来源介绍
    计姓的来源介绍

    计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13位,关于其起源有源于姒姓、有莘氏、己姓、官位等说法,族人尊伊尹、计然为得姓始祖。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

  • 臧姓的来源介绍
    臧姓的来源介绍

    关于臧姓起源,目前有源于姬姓、子姓、官位等说法,族人尊姬彄为得姓始祖。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臧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臧姓源出

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