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揭竿而起的典故

时间: 蓝俊22 分享

  揭竿而起,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揭竿而起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揭竿而起的典故

  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但是被征发筑长城、守卫开发南方、修筑奢华的阿房宫、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劳役,合起来共用了二三百万人之多,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赋税.兵役.徭役.刑法也很重,百姓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苦。

  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

  这些人走到大泽乡(安徽省宿县东南)时,赶上连日大雨,路被淹没,无法通行。他们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民工中有一个叫陈胜的,他和他的朋友吴广偷偷商量:“这里离渔阳有几千里远,怎么走也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白白去送死吗?”吴广说:“咱们逃跑吧。”陈胜说:“不行,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强,百姓们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该当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苏。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是条好汉,咱们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国的人一定会来帮助我们的。”

  于是陈胜把大家召集起来说:“男子汉不能白白去送死,死要死出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大家赞成,一致推选陈胜、吴广为首领,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泽乡占领了,他们打起了“楚国”的旗号。临

  近的农民听到消息纷纷响应,没有武器,他们就砍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历史上把这叫做“揭竿而起”。

  这支起义军打下了陈县(河南省淮阳),陈胜被拥戴为“王”,国号叫“张楚”。

  在这支起义军的带动下,各地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但是因为起义军的战线太长,号令不统一,在秦军的猛烈反击又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仅维持了三个月,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揭竿而起解析

  【汉语文字】揭竿而起

  【英文翻译】catch a fire;rise up in arms; raise a rebellion; raise the standard against the government;raise the standard of revolt.

  【词语解释】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亦指人民起义。

  【字词解释】揭:高举; 竿:竹竿。【成语性质】褒义词。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灯谜】 跳高;等到鱼儿上钩时

  用揭竿而起造句

  1、压制已久的异常事物(及其发现者)凭借反面事实揭竿而起夺取王位,颠覆了一系列已确立地位的典范。

  2、欣喜不可预知,它存在于如潮的进球中,存在于伯恩利和伯明翰的张牙舞爪,也存在于中产阶级的揭竿而起。

  3、果真那样的话,销售会土崩瓦解,经销商亦会揭竿而起。

  4、在一片“狼来了”的呼声中,中国饮料业揭竿而起。

  5、政治腐败,加上天灾流行、人祸不断,人民不得不揭竿而起,寻求一线生机。

  6、他们号召巴基斯坦人民揭竿而起,并承诺很快发布一份本拉登死前一个星期录制的音频文件。

  7、政府如果横徵暴敛,必然导致民不聊生,人民便会揭竿而起,反抗到底。

  8、在抗联刚刚成立时,仅仅是一个结构松散的游击队组织。()他们面对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揭竿而起。

  9、但是,如果你们试图做那样的事情,枪支生产者和全国枪支协会将会揭竿而起。

  10、最终,民众会揭竿而起,推翻暴君。

  11、面对孔的暴行,温布省人民揭竿而起。

  12、美国揭竿而起摆脱了英国的束缚,法国也随之效仿。

  13、秦朝末年,农民在陈胜、吴广的倡导下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统治。

  14、苛政肆虐,常驱使人民揭竿而起。

  15、那些受国家保护免于竞争的团体在利益特权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揭竿而起,甚至刀枪相见。

  16、虽然有人逃跑,少数也设法买回自由,大半奴隶完全没有获得自由的希望,他们只剩一条路可走,揭竿而起,铤而走险。

  17、预测这支大军将迅速揭竿而起的预言家们,忽视了其士兵的适应能力和政治头脑。

  18、生死学在台湾已然形成气候,傅先生的揭竿而起固然具有关键的作用,但是相关学者的积极参与和持续努力更是功不可没。

  19、1958年5月21日,掸邦领袖苏内-召燕达揭竿而起第一个拿起武器反对缅甸军政府。

  20、他们会揭竿而起推翻他们的帝国主义政府。

  21、中国人民揭竿而起,反对这个统治他们二十二年之久的暴君了。

  22、不堪统治者的压迫需索,为了生存,人民只有揭竿而起,奋力一搏。

猜你喜欢:

1.揭竿而起的典故解释

2.揭竿而起的主人公是谁 揭竿而起的典故

3.揭竿而起的典故

4.有关战争的成语典故

5.成王败寇的相关历史典故

揭竿而起的典故

揭竿而起,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揭竿而起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揭竿而起的典故 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但是被征发筑长城、守卫开发南方、修筑奢华的阿房宫、造秦始皇大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将计就计的典故
    将计就计的典故

    将计就计,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反过来对付对方。那么将计就计有哪些典故呢?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将计就计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将

  • 狡兔三窟的典故
    狡兔三窟的典故

    狡兔三窟,语出《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

  • 胶漆之交典故
    胶漆之交典故

    胶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古时就有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之说。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胶漆之交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 骄兵必败的典故
    骄兵必败的典故

    骄兵必败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骄傲的军队必定打败仗。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骄兵必败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骄兵必败的典故 西汉时

25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