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习俗>

陕西婚嫁习俗

时间: 蓝俊22 分享

  到了一定年纪,恋人之间就开始谈婚论嫁。谈到婚嫁,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传统风俗和特色。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陕西婚嫁习俗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陕西婚嫁风俗

  (一)关中婚俗

  过去在关中,婚姻全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娃娃亲”特别盛行。父母在娃娃长到十二三岁时,就托媒人给娃订了婚(当地男娃叫“占媳妇”,女娃叫“寻主儿”),娃娃亲一旦订妥,双方就不能随便反悔。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娃娃亲愈来愈少。娃娃长大后。自由恋爱,只不过还要有个中间人“介绍”一下。定婚之后,双方商定一个“吉日”准备结婚。男方修整布置新房,女方准备嫁妆。

  过去结婚,仪式繁琐。迎娶时,男方去7人(6男1女),拉着箱子,提着篮子,内装猪肉5斤,公鸡一只,酒一瓶,红帖一个,到女家后送上红帖,女方以酒席招待。

  新娘上花车,多由平辈兄长背到车上,鞋不着地,脚不沾土,上路后撒“路帖”,(用红帖纸剪成碎片边走边撒以之引路),女方家有送女客人,一般视亲戚多少定人数。大多数在40——50人之间。花名为避邪。此时新郎出门迎车。新娘下车后由执事人撒麦草节于新娘盖头布上,随撒口中随念“一撒草二撒草,三撒媳妇下了轿”;“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新娘下花车,踩着芦席,由男方嫂子陪送到洞房。然后男方开早饭请亲戚朋友吃臊子面。

  中午时分,几声炮响之后,新媳妇在嫂子陪送下,行至堂前,行拜堂礼。一般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拜夫妻,四拜亲戚朋友。拜完堂即开午饭,以酒菜为主。饭后,新郎新娘进入洞房,由一位能说会道的中年妇女铺床,边铺边说:“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后生女郎;富贵双全,永远吉祥。”

  现在结婚,仪式大大简化。男方带上红包(内装多少不等的钱),用车去迎接新娘子。经过一番热闹的嬉闹,新娘和女方客人来到男方家里,然后举行“文明婚礼”;放鞭炮,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向双方父母,来宾鞠躬,双方家长,来宾讲话,新

  人家少恋爱经过,送新人入洞房等。大家喜欢在新人介绍恋爱经过时,故意提出一些刁钻古怪、引人发笑的问题让回答,使气氛更加欢乐热烈。

  结婚三天后,新娘要回娘家,称为回门。由新郎陪同,提一篮子20个礼馍。中午吃饭时,嫂子身份的妇女故意刁难新郎,第一碗臊子面做得十分咸,放在新郎面前,老实地端起就吃,再咸也得硬着头皮吃下去,而机灵地便会找话题把这一碗递给岳父。岳父一吃感到很咸便叫女儿端走,嫂子地计谋也就落空了。

  吃完饭,村里妇女开始耍女婿。那些嫂子,每人手里拿一草圈往新郎头上套,新郎既要亲热地笑,也要机智地躲。老实的,往往头上套了四五个。这个风俗带有检验新郎是否聪明伶俐的目的。 (二)陕南“亮针线”、“认大小”

  “亮针线”是指新娘结婚后第二天,在堂屋展出陪嫁的刺绣,缝纫等针线活,让人们观赏、评论。针线活一般有绣花枕头,扎花袜垫,信岔、锈鞋等。亮针线后接着是认大小,行礼拜。执事者把叔伯兄弟,妯娌亲戚,按名单排列亲疏长幼次序,一一唤到堂屋相认。执事者一边介绍,一边端盘收礼,新娘叫声叔、伯、舅、然后送其一件针线礼品,受礼者马上往盘子里放一红包(内装礼钱),由执事者唱明钱数,交给新娘。这一仪式其实质是该家族承认新娘已成为其新的成员。 (三)陕北迎新娘、戏姐夫

  陕北男女结婚时,迎亲队伍十分壮观,前边有吹鼓手开道,后边有新郎擎酒相送,一行队伍浩浩荡荡踏得山沟里黄土飞扬。崖畔畔,山梁梁,到处是人观看。由于山大沟深,迎亲队伍有时得走两天时间。晚上,还要在途中得村子里住上一宿。不论歇在哪个庄里,村里人都十分高兴地安排食宿。

  迎亲人数也有讲究,迎人送人的婆姨应为双数。男方去多少人迎亲,女方也陪多少送亲。迎亲队伍中,婆姨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男人头扎崭新得白羊肚毛巾。但是深藏在花轿中的新娘,却身穿旧羊皮袄,怀抱押轿娃娃(一个6、7岁男娃),用锅底黑把脸涂得黑漆一般,据说是为了在路上逃避魍魉鬼怪的拦截。

  一声炮响,新郎所在的村庄霎时沸腾起来。男女老少涌到畔上来迎接。吹鼓手鼓着腮帮子吹唢呐,十几分钟不换气。迎亲队伍走进院子,随着司仪“落轿”一声喊,鞭炮齐鸣,唢呐高奏。新娘踩着毛毡进入洞房窑。洞房窑陈设一新,前有供桌,桌上搭红布,放米和猪肉。司仪待新娘时窑后便宣布拜天地。司仪唱道:“一拜神灵送福来,二拜四方甲乙丁,两家儿女合婚姻,一年四季永安康。三拜公婆福寿唱,钱财万贯有牛羊”

  拜完天地,新娘新郎抬上米斗进入洞房,新郎揭去新娘的盖头,一位老年婆姨为新娘上头,一边梳一边唱“头一木梳长,二一木梳节节长,张家的女子跳过王家的墙。对对核桃对对枣,对对儿女满炕炮。养女的,要巧的,石榴牡丹铰得好。养小子,要好的,穿长衫,戴顶子„„”唱完后把新娘子头发盘成髻子挽起,最后叫二人喝交杯酒,开始闹洞房。

  结婚三日,新娘携新郎回门。新郎最怕的是小姨子戏姐夫。新郎刚一进家门,眼尖手快的小姨子,趁姐夫不防之际,将锅底黑抹姐夫一脸,意为新娘到男方家受了气,回门非得偿还不可。当然,这是一种戏谑。回门姐夫须得在岳父家住一晚上。第二天一早,为了考察新郎心眼多不多,小姨子做回门饺子,盛情招待姐夫,回门饺子里分别包着花椒、辣面、冰豆、干草节。老实一点的夹着就吃,往往会受捉弄,“丈母娘疼女婿”,会出来解围,一家人其乐融融。

  另外陕西农村结婚风俗中男方要送女方“四样礼”。结婚当天也有很多讲究,新人可得认真对待,不要闹了笑话。

  结婚风俗:四样礼

  陕西农村结婚风俗中,男方要给女方送“四样礼”。这“四样礼”包括:心头肉、莲菜、烟和酒。送的好,娘家人满意,送的不好,娘家人生气不说,恐怕还会影响你今后的小日子。肉:这块肉是颇有讲究的,称作“心头肉”。据研究考证,大凡一般人家的女娃出生时,皆差不多六斤左右;这六斤可是自娘身掉下的,自然是娘的“心头肉”,养大成人不易,如今一朝出嫁,这“六斤左右”,新女婿总得要还丈母娘的吧。因此,新郎买肉时(菜市场),一定要说明是“送四样礼”用的肉,挑选新鲜的、带肋条、五花三层还要连皮带肉。莲菜(莲藕):这种藕不是用来做菜的,其形状也要两根并生,长势茁壮,节生小枝,枝再生枝,盘根相错的那种,有大有小,但万万不能有断裂,寓意白白净净,儿孙满堂。同样,你买“莲菜”(藕)时(菜市场),要说明是“送四样礼”用的。烟:寓意美满姻缘。最好买两条,成双成对,讨个吉利。酒:寓意天长地久。也最好买两瓶,好事成双,图个吉利。

  结婚风俗:结婚当天风俗

  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 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陕西婚嫁习俗

到了一定年纪,恋人之间就开始谈婚论嫁。谈到婚嫁,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传统风俗和特色。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陕西婚嫁习俗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陕西婚嫁风俗 (一)关中婚俗 过去在关中,婚姻全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娃娃亲特别盛行。父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日本婚嫁习俗

下一篇:土家族婚嫁习俗

精选文章

  • 日本婚嫁习俗
    日本婚嫁习俗

    对日本人来说,人生的婚姻是一件重大的转折点,进而对婚姻问题极为慎重。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日本婚嫁习俗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 闽南的婚嫁习俗
    闽南的婚嫁习俗

    泉州、厦门、漳州被称之为南金的三角,对于闽南地区的人来说在婚嫁习俗上有很多的讲究。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闽南的婚嫁习俗相关知识,希

  • 蒙古婚嫁习俗
    蒙古婚嫁习俗

    蒙古族是一个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蒙古族自治州,县的少数民族。他们使用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

  • 江南婚嫁习俗
    江南婚嫁习俗

    江南一带富丽堂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那么这边的婚嫁习俗是怎样的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江南婚嫁习俗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江

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