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 > 历史百科 > 历史常识 > 战史 > 近现代历史战争 >

抗日镇海战役详细介绍

时间: 晓明0 分享

  镇海大捷是中国近代史上惟一的一次近海保卫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1883年6月20日,法使脱利古在与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会谈中,对清政府进行战争恫吓。次年2月14日战役随之石浦港在打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抗日镇海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抗日镇海战役

  1885年抗法保卫战

  故事背景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军一度企图侵占中国的台湾,但因为遭到台湾军民的坚决抵抗而告失败。法国远东舰队随即开始了对台湾的封锁,以断绝台湾守军的外援。1884年11月1日,为了支援台湾军民抗击法军侵略,清廷下令南、北洋水师抽调军舰援助台湾。11月20日晚,北洋水师援助台湾的“超勇”、“ 扬威”二舰(管带分别为林泰曾、邓世昌)编队抵达南洋水师基地上海。南洋大臣亦决定派“南琛”、“南瑞”、“开济”、“澄庆”、“驭远”五舰会合北洋舰只援助台湾,并以“开济”为旗舰,由提督衔总兵吴安康统帅。

  南、北洋7艘军舰会合后,由于“超勇”、“扬威”二舰需要入坞修理,而南洋各舰也需添装哈乞开斯机关炮,因此南下的时间一拖再拖。12月4日,朝鲜爆发突发事件,日本借中国与法国交战,无暇东顾之际,派兵协助朝鲜开化党人政变,囚禁朝鲜国王。清政府为控制朝鲜局势,急令在上海的“超勇”、“扬威 ”二舰开赴朝鲜。南下援台舰队只剩下南洋水师5艘舰船。

  1885年1月18日,在清廷的一再催促下,南洋水师5舰起锚南下。南洋水师出动的消息随即传到法国舰队,法国舰队司令孤拔决定不等中国舰队到达台湾海面,亲自率舰队在中途进行拦截袭击。

  孤拔率领“巴雅”等7艘军舰于2月7日开始搜索南洋水师的军舰,经过5天的巡弋,仍然一无所获。2月13日清晨5时半,掉头南归的法国舰队意外发现了悬挂龙旗的中国军舰,孤拔当即下令准备战斗。上午7时,双方舰队拉近至10海里。南洋水师的5舰也发现了法国舰队,“开济”、“南琛”、“南瑞”三舰加大马力,准备甩掉法国军舰。“澄庆”、“驭远”由于航速较慢,避入了附近的石浦湾。孤拔于是命令“凯旋”、“梭尼”、“益士弼”3舰监视“澄庆”、“驭远”,而自率其他军舰追赶“开济”等3舰。恰巧,海上突然浓雾弥漫,南驶的3艘中国军舰不见了踪影。异常恼怒的孤拔下令封锁石浦港,攻击“澄庆”、“驭远 ”。

  石浦沉船事件2月14日深夜11时半,法国舰队派出2艘鱼雷艇潜入石浦港,准备偷袭港内的中国军舰。次日凌晨3时半(大年初一),由“巴雅”号副舰长指挥的2 号鱼雷艇发现了“驭远”舰的位置。3时45分,2号艇在距“驭远”200米处发射了2枚鱼雷,但都未击中。“驭远”舰遭到法军鱼雷攻击后,立即还击。法军 2艘鱼雷艇全部被击伤搁浅。2月15日天明以后,法国舰队意外地发现南洋水师的“驭远”、“澄庆”二舰自沉在海港中,船上官兵已全部撤离。究竟2舰为何自沉,成了一桩历史迷案。

  镇海保卫战“开济”、“南琛”、“南瑞”3舰在甩掉法国舰队后,于1885年2月27日驶入了海防重镇镇海。第二天法军发现了南洋水师的这3只舰船。当晚7时孤拔率“巴雅”、“凯旋”、“尼埃利”、“达拉克”4舰到达镇海口外进行封锁包围。镇海位于甬江口,自古就是海防重地,南北岸分别有招宝山、金鸡山两座炮台守卫,港口经过堵塞,入口极窄,且港内原就有“超武”、“元凯”2舰驻守,因此极为易守难攻。

  3月1日上午,法军汽艇驶入镇海口侦察,被招宝山炮台清军击退。下午3时,法军“尼埃利”号巡洋舰开炮攻击招宝山炮台,中国守军奋勇还击,港内的 “开济”、“南琛”、“南瑞”亦开炮攻击法舰,“尼埃利”号接连中弹,前桅被打断,舰身遭到重创,被迫退出战场,南下修理。其它3艘法国军舰只得后退下锚

  清军初战告捷后,为防法国鱼雷艇偷袭,南洋三舰统帅吴安康派出3艘舢板,各装1门格林炮,在镇海口外彻夜巡逻。3月2日晚8时,法国鱼雷艇果然前来偷袭,遭到巡逻舢板的痛击,狼狈逃出。3月3日上午,1艘法国军舰再次袭击镇海口炮台,遭到中国守军猛烈炮击,船桅和烟囱被招宝山炮台炮火击中,舰艉被“南琛”、“南瑞”击中,冒着黄烟逃出港外。

  法军在数次攻击失败后,总结了经验教训,舰驶至南洋3舰火炮射程外,集中力量攻击镇海口南岸的小港口炮台。浙江提督欧阳利在此前早已将该炮台的火炮撤出,仅在炮台内设置一些旗帜作为疑兵。法国军舰未能觉察,自以为得计,对该炮台狂轰了数天,浪费大量弹药。

  自此以后,法国舰队无计可施,只得每日在港外游弋,直至中法停战,再未敢入侵镇海。南洋水师3舰配合镇海守军,最终取得了镇海保卫战的胜利。近年来黄振南等指出此次战斗法舰没受什么真正的损害。

  1940年抗日保卫战1940年7月,日军大举入侵镇海口,从7月17日到7月21日,我军民奋起反击,血战5天5夜,歼灭日军1000余人,日军指挥官萍乡月浊剖腹自杀。这是浙江海防史上首次大胜仗[1] 。

  1939年9月,日本侵华派遣军向其部属命令中强调:“随时对中国沿海要地进行以封锁为目的的作战”,而当时我国沿海港口,多数已经被日军侵占,海上对外交通只有宁波镇海、温州、厦门等少数几个港口。日军为封锁我沿海,切断外援物资运输线,企图登陆宁波镇海

  1940年1月22日,驻杭日军趁大雪偷渡钱塘江攻占萧山,不到2000人的国民党军引而不发。驻杭日军萧山得手,驻沪日军受到上峰指责,开始策划进攻镇海、北仑。同年7月初,镇海口外日舰活动频繁。7月15日下午4时,日军汽艇六七艘,突袭穿山,国民党194师1127团二营奉命抗击,击伤日舰两艘。16日凌晨,日舰鱼贯编队呈S形全速前进,驶经距要塞炮台约2000米处时,所有大炮一阵速射后迅速驶离,再让后面的日舰冲上来,这样轮番交替射击达400发之多。要塞炮台守军猛烈还击,由于日舰高速行驶中开炮,命中很少。天亮后,日舰退往外海,12架日机向各炮台投弹80余枚。遭日军炮击轰炸,我威远炮台1门大炮损坏不能射击,中弹较多的宏远炮台3门大炮均有小损,影响正常发射。清凉山顶探照灯台被炸毁。这天,在龙山、 浦、穿山海面,各自停泊的三四艘日舰不时向岸上开炮,声东击西,牵制当地驻军。另有日舰数艘,驶至象山港,佯攻大嵩、横山渡一带,1127团三营严阵以待,日舰当晚撤向外海。

  17日凌晨2时许,镇海口外日舰再度向要塞炮台猛烈轰击,在炮声掩蔽下,日本海军陆战队约500人乘装甲艇在算山齐毛贝村后老鼠山(今原油码头内)偷袭登陆。登陆后兵分两路,一路经清凉山、蒋家、沙头到笠山,袭击要塞炮台;一路从青峙、李隘、林唐、经青峙岭到小港,抢占金鸡山、戚家山制高点。10时许,后续部队在黄瓦跟登陆,午间进抵江南道头。驻守在要塞炮台和青峙、小港等地的宁波防守司令部守备团仓促应战,损失惨重,不支撤至孔墅岭、王家溪口等地。午后,日军在城区大道头登陆;傍晚,又有日军约400人在招宝山紫竹林、石道头登陆,一路登上招宝山,大部分入城区。火速增援戚家山17日上午,我爱国官兵从各地增援前线。8时许,驻宝幢一带的1127团一营各连,急行军分别越过布阵岭、孔墅岭。次日凌晨,194师师长陈德法率师部抵达孔墅岭,设立指挥所。1126团3个营,从保国寺、汶溪等地出发,15时前后过灵桥,天黑后到达衙前、陈山、高河塘一线。1125团1个营从河头市等地出发,天黑后到达虹桥、石塘下一线。驻奉化西坞的抗卫三纵八团两个连,半夜赶到清水浦警戒甬江。当日,抗日部队把日军堵击在青峙、小港、江南道头和县城一隅之内。当时,战局重点是戚家山制高点,其两翼支撑点是小港和竺山头。于是,敌我双方以戚家山为中心展开争夺战。20时前后到达陈山的1126团连夜向戚家山之敌发起攻击,攻克竺山头西首的敌占小山头1个(今港区自来水厂)。入夜后,我军再夺回两个山头。如此夜攻日守,3天夺回山头五六个,控制了戚家山的西半部。部队此时伤亡减员近半。

  17日晚,1127团二营从穿山、新碶头出发,18日攻占青峙后,入夜挑选百余名精壮士兵强攻小港。日军沿小浃江西岸固守,机枪火力严密封锁,我军数次进攻未能得手。此时我军侧翼攻占了东岸的黄瓦跟、新碶和小港街东岸若干民房,逼近小港镇,缩小了对日军的包围圈。19日中午,我军攻克青峙岭后,乘胜向小港挺进。为阻止增援部队通过青峙岭,日机掠着山头低飞,来回疯狂扫射。当地驻军一营三连连长忍无可忍,不顾“轻武器不准对敌机射击”禁令,命令全连步枪、机枪对敌机射击。不久,一架日机飞进射击有效范围,驻军众枪齐发,日机中枪坠于四顾山下。此后日机再也不敢掠地低飞了。16师代号“玉门”,原驻上虞五夫、百官等地。日军登陆后,16师奉命令48团急行军开赴宁波。该团于18日9时抵达江东和丰纱厂一带。

  19日10时,46团、47团相继到达段塘、石碶、青林渡等地。14时,48团奉命归陈德法指挥,并限黄昏前接防1126团的戚家山、陈山、衙前阵地。23时30分,二营接防戚家山阵地,三营接防衙前、东山阵地,一营于20日4时到达陈山,为团预备队。正在我爱国官兵组织全面反攻之际,驻在奉化江口、负责镇海与宁波作战的86军军长莫与硕,接到定海县苏本善报告:“金塘洋面集结有日舰43艘,内航空母舰1艘。”莫判断认为:“日军牵制我军于镇海口,而其主力可能在龙山或穿山登陆,迂回包围我在镇海口作战的主力。”21日晨,莫与硕下达命令:“194师除以必要部队与敌保持接触外,主力应转战至灵峰山、龙山(今北仑小港镇钟家桥)。16师48团限21日夜撤回宁波,归还建制。”陈德法接到命令后据理力争:“敌军主力尚未登陆,正好肃清残敌,以利今后作战。48团在戚家山正与日军鏖战,一时难以撤下。”莫与硕只好同意“继续作战”。一场悲壮争夺战戚家山自西向东,共有大小山头十一二个。20日,我军已占有大岭、送婆岭一带的七八个山头,最高的104高地上的重机枪火力,已能打到甬江沿岸大、小道头一带,对日军构成严重威胁。日军为拔掉这颗“钉子”,于21日晨集中兵力发起强攻,敌我双方展开戚家山争夺战,自上午8时至下午4时,敌我白刃肉搏7次,我军阵地失而复得三四次,战斗极为悲惨壮烈。

  21日晨,日舰数艘炮击戚家山西部,日机接着轰炸扫射,稍后,日军重迫击炮集中轰击戚家山我军阵地,阵地工事大多被毁。8时许,日军七八百人,从沙蟹冷、泥湾、江南道头等处,向戚家山二营阵地猛攻。9时半后,阵地大部分失守,四连官兵伤亡过半,代连长叶自强阵亡。六连连长李彝伦和排长李培中、张顺清、杨志江均负重伤,全连仅存士兵9名,坚守阵地一角。不久,一营副营长谭南湘率一连击溃立足未稳之敌。战斗中,一连连长唐义章、排长姜鼎文阵亡,排长何文卿、杨惠根负重伤,士兵伤亡70余名。

  午间,日军增援三四百人再次猛烈反扑,戚家山我军大部分阵地又告失守,一连仅存杨忠兴率兵3名坚守阵地。48团罗鹏瀛团长即命令一营营长缪楚衍率二连、三连和机枪连进行反扑。抗日官兵冒着日军凶猛火力前仆后继,冲入敌军阵地拼刺刀肉搏,将日军打退,收复了原阵地。这时48团因伤亡过多,战斗力已大为减弱,而泥湾山下日军似在纠集兵力再图进攻。罗团长为确保戚家山争夺战的胜利,请求调兵增援。陈德法即令1126团三营归罗团长指挥,接防48团三营的衙前、东山阵地。15时左右,三营到达戚家山,一营官兵即向戚家山右营垒的待援残敌发起攻击。战斗中,三连连长曹连保阵亡,二连连长刘钧三次负伤不下火线。16时后,日军因伤亡惨重,放弃戚家山,逃往金鸡山。22时后,抗日部队相继收复小港、金鸡山、泥湾、江南道头。次日凌晨,镇海县城光复。

  日军逃窜时极为狼狈。22日拂晓,48团搜索部队进入江南道头谢公兴大屋,日军临时指挥所内尚遗有“武运长久”军旗一面,来不及吃完的饭团两大堆,以及上好子弹的机枪弹夹、急救包等,可见日军撤退时的仓促。

  镇海保卫战是抗战时期我军在浙东沿海地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被誉为“浙东的台儿庄战役”。在战斗中,我军共击毙日军近400人,击伤约600人。但我四十八团和一九四师也有600余名官兵牺牲,580多人受伤。

2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