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古代著名战役>

鄱阳湖之战的评价如何

时间: 卫文34 分享

  鄱阳湖之战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鄱阳湖之战的评价如何,希望大家喜欢!

  鄱阳湖之战的评价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最后以少胜多,除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之外,而且还开创了世界上规模十分大的水上作战。可以说这是一场古今中外都非常著名的战役,而且在历史上也产生了颇大的影响。那么人们对于鄱阳湖之战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在对鄱阳湖之战的评价中首先来说一下陈友谅,本来陈友谅是出自水师部队,而之所以选择在鄱阳湖上作战也是因为这个有利条件,但是他在有着巨大优势的前提下居然失败了,不得不说这和他本人骄傲自大,而且计划失误有关系,当时朱元璋率领大部分兵力来支援的时候,应天的士兵是非常少的,而且防御能力必定十分薄弱,若是在这种情况下陈友谅能够攻打应天,而不是选择十分不利的洪都,那么战争最后的结局恐怕就不是这样的了。

  如何展开对鄱阳湖之战的评价朱元璋这个人物是十分重要的。他虽然兵力比较少,而面对着对方强大并且十分精良的军队,朱元璋不但没有惧怕,反而更加冷静的分析对方的缺点和自己的作战方式,这是十分聪明的做法,他设计之后几乎完全掌握了所有的权力,然后利用各种自然条件,再加上充分发挥了自己一方军队的特点,最终取得了鄱阳湖之战的胜利。

  其实历史上对于鄱阳湖之战的评价还是比较统一的,毕竟战争的过程和结果都客观的摆在那里,所以人们评价鄱阳湖之战时历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鄱阳湖之战和赤壁之战

  鄱阳湖之战是一次规模非常大的水上作战的战争,而这场战争中朱元璋以少量的兵力利用智谋战胜了兵力悬殊比较大的陈友谅,从而获得了很大的利益。历史总是相似的,在三国时期也发生过这样一场战争,这就是非常著名的赤壁之战,那么鄱阳湖之战和赤壁之战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鄱阳湖之战和赤壁之战确实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首先在兵力方面来说最后的结局都是兵力较少的一方获得了胜利,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本来是不占据优势的,因为他的兵力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且又不是十分擅长水上作战这种方式,但是最后却凭借着智谋获得了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以相似的方式战胜了曹操。

  其实鄱阳湖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在水上作战中同样用了火攻这种方式,这其实是非常少见的,因为很少有人会想到在水上用这样危险而且并不是具有十分把握的方式,但是在鄱阳湖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两位杰出的将领却选择了如此相似的方式。

  但是鄱阳湖之战和赤壁之战尽管相似,却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鄱阳湖之战中,双方兵力的悬殊是十分巨大的,陈友谅的十万大军和精良的军舰几乎是朱元璋的好几倍。而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虽然兵力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是差距却不是十分的明显。除此之外鄱阳湖之战和赤壁之战从根本上来说其实还是有着差别的。在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确确实实凭借的是自己的实力,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还没开始作战时就已经有士兵感染了时疫,可以说这次的时疫和他的失败是有关联的。

  鄱阳湖之战胜利的原因

  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南部中国在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在中国水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战前后历时37天,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舰支之多、战斗之激烈都是空前的。

  从双方兵力对比来看,陈军号称60万,朱军仅有20万;陈军的战船大多是新造的,形体高大,装备精良,朱军的战船主要是收编和缴获的,以小船居多,但机动灵活,进退自如。两相比较,陈军居优势。但交战的结果却是朱军以劣势兵力战胜了优势兵力的陈军。

  战后,朱元璋在分析胜利的原因时指出,“陈友谅兵虽众,人各一心,上下猜疑,矧(何况)用兵连年,数败无功”,而我“以时动之师,威不振之虏,将士一心,人百其勇,如鸟鸷搏击”,所以取胜。

  朱元璋取胜的另一个原因是,部署得当,指挥正确。朱元璋在进入湖口之初,就在武阳湖与鄱阳湖,长江与鄱阳湖各隘口,层层“派兵扼守,一则切断陈军归路,二则限制陈军兵力展开,阻止其发挥兵多舰大的优势。然后,集中兵力,逐次打击陈军。陈军战船高大,稳性好,载兵多,可以居高临下地打击朱军。但其致命弱点是机动性差,加之又联舟布阵,这就更加“不利进退”了。朱军船小,机动性好,便于灵活地打击陈军,但有仰攻困难,不耐冲击,难于正面突防等弱点。

  针对这一情况,朱军采取扬长避短,以长击短的战法,先是以分队多路进攻,充分发挥火器作用,连续突击陈军,后又火攻破敌。在康郎山水域一战,毁陈军大舰数十艘,首战告捷;湖口一战又毁陈军大舰数百艘,使陈军大部就歼。成为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为其统一江南,进而建立明王朝奠定了基础,因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陈友谅的失败,首先是由战略上的错误造成的。本来,朱元璋率主力北救小明王,造成应天空虚,这是战略上的失著。如果陈友谅乘机以主力顺流东下,直攻应天,朱元璋便会处于陈(友谅)、张(士诚)夹击,进退失据的境地,形势将发生有利于陈友谅的变化。可是,陈友谅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把进攻矛头指向小而坚的洪都城,致使数十万水陆大军被置于狭小地域,难以展开;且又没有派兵扼守江湖要津,置后路于不顾,结果被朱元璋堵歼于鄱阳湖内。此外,陈友谅刚愎自用,暴躁多疑,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指挥笨拙,战法单一,联舟布阵,机动困难等等,也都是陈友谅失败的原因。


猜你喜欢:

1.朱元璋和陈友谅的较量鄱阳湖之战

2.鄱阳湖之战的背景与过程是怎么样的

3.中世纪最大水战鄱阳湖之战

4.明朝建国战争鄱阳湖之战

5.鄱阳水战定江南的古代励志故事

鄱阳湖之战的评价如何

鄱阳湖之战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鄱阳湖之战的评价如何,希望大家喜欢! 鄱阳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鄱阳湖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鄱阳湖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鄱阳湖之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

  • 鸣条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鸣条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几乎所有朝代的更迭都离不开战争的发生,其中,商朝推翻夏朝后期昏聩的统治时就发生过一次非常关键的战争鸣条之战。下面是学

  • 鸣条之战的结果怎么样
    鸣条之战的结果怎么样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进行的一场决战。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战争的结果导致夏王朝

  • 甘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甘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甘之战是启讨伐不服他最高领袖地位的有扈氏的战争。战争进行得很激烈,最终夏后氏获得胜利,启得以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

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