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文化传说>

老北京传说故事

时间: 燕青16 分享

  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礼数多,讲究多,禁忌也多。那你知道老北京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老北京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老北京传说故事:辟才胡同的传说

  (一)辟才胡同西口路北有一个大红门,大门东边是一所中学。过去国民党统治的时候,有个当大官的在那儿住过。听说这个大门里的房子很阔气,里面有三层院,都空着没人敢住。对门有个卖馄饨的,叫张二,他一边卖馄沌,一边带看着这院儿。这时,有一个要饭的叫李二,带着老婆孩子蹲在门口儿。张二问他:“你在这儿干嘛?”李二说:“想寻个宿。”张二说:“这院子挺阔,就是没人敢住,你要住,钥匙在我这儿。”李二说:“我一个要饭的,什么也不怕。”就这样,李二住在一进门的南房里。晚上,李二起来想看看到底闹什么鬼,他来到第一层院子,推开月亮门一看也没有什么动静;他到了第二层院子,也没听到什么,他又进第三层院子,看到门口有站岗的,正房北屋里灯火通明。他走进去,站岗的给他打立正,他继续往里走,正座上坐着一个白胡子老头儿,见他进来了就说:“主人来啦!接主人。“这位老人来到院里一摆手,灯全着了,整个院子灯火通明。老人把李二让到正座上说:“公子,你可来啦!你的这些财产,我们给你看了二十八年啦!就是找不到你。”李二说:“我整天在外要饭,你们上哪儿找我呀?”老人说:“你有个朋友叫张大,原来你父亲和他的父亲在同朝做官,你知道他在哪儿吗?你们 的父亲被奸臣所害,这些财产是他们留下的,叫我们给看着。”李二说:“听说张大在朝阳门外鱼市口。败家以后,媳妇上吊死了,剩下他一个人。他有手艺,摆个钉鞋摊。”老人说:“你要用钱叫张大写个纸条,写多少给多少。”李二一听,心想,见鬼了吧!第二天早上,李二不去要饭了,直奔朝阳门外,到鱼市口一打听,真有个钉鞋的张大。张大问:“什么事儿呀?”李二说:“别在街面上说。”俩人来到张大家里,李二说:“我住的院子相当阔,他们叫我主人,把我让到正座上,说那些金银是咱们俩的,他们给咱们看了二十八年啦!要用钱的话,你开个条儿,你写多少,他们给多少!”张大说:“这可不行,我修鞋糊口得啦!”李二再三央告,张大就顺手撕了块破窗户纸,写了白银二百两。李二小心地收藏起来。到了晚上,李二又去了,一进月亮门,里面立刻张灯结彩迎接主人,把他让到上座上。他把张大的纸条拿出来,马上得到了二百两白银。第二天早上起来,他又到朝阳门外鱼市口,把钱送到张大家,两家都有钱花啦!张大又写个条,五百两。又取了五百两,俩人分了花。过了些日子,又写了一千两,一家五百,这两家的日子可就好起来了。有一天,老人对李二说:“你把张大请来,我们把帐给你们算清。”一天晚上,李二、张大一同来了。一进月亮门,里面的人张灯结彩,跪下迎接他们,老人把家产一一做了交待。东屋多少,西屋多少,哪缸动了,哪缸没动,一共二十四缸白银。老人说:“你们父亲死的时候有话,叫我们把这些东西看到你们长大交给你们。”后来,李二、张大就把这些财产分了。从此,这个胡同取名辟才胡同。

  (二)政协礼堂南面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叫劈才胡同。为什么叫劈才胡同呢?传说这条胡同的西口,过去曾有座不那么起眼的小庙。这座小庙坐南朝北。紧接着小庙的东面住着一户姓霍的人家,这家人很有钱,多少年以来长盛不衰。而霍家附近的邻居有不少是一天连三顿饭都吃下上的穷人。过了若干年,霍家也不知什么原因慢慢地变穷了,一大家人有的甚至到了要饭的地步。霍家自己也很纳闷儿。有一天,一个收破烂的老头来到霍家,问:“ 你们怎么也卖破烂呀?真穷到这份上了?”霍家对收破烂的老头说:“我们也很奇怪。过去那么有钱,这钱都到哪去了呢?”老头哈哈一笑,便说,“这个我知道,原来你们为什么那么有钱呢?是因为你们家对面开了一家劈材厂,这样霍家风水就好。人们买劈材烧火,火越烧越旺,所以你们霍家就越来越有钱。为什么后来变穷了呢?因为邻居们在你家对面,也就是劈材厂的旁边挖了两口水井。这一来,把你们霍家的风水给破了。你想啊,井里的水打出来必然会浇灭你们家的火。更何况这两口井都是苦水井,‘火”被苦水浇着,烧不起来,你家怎能旺盛呢?日子怎么不变‘苦’呢?”霍家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心想,原来是这些穷邻居挖水井把我们家挖得败落了,得想办法对付他们。一天深夜,霍家老少五口人,手拿锹镐,乘人不备,要把两口井填了。就在他们偷偷往井里填土的时候,突然一阵狂风大作,把五口人都刮到井里淹死了。从此,这家劈材厂生意越做越大,劈才胡同也就由此得名。

  老北京传说故事: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是颇为讲究的,可以说在中外历史上罕见。颐和园专有一座供西太后享用的“寿膳房”,地处仁寿北殿的后身,大戏楼东侧,共有八个大院,一百多间房子。专门为她烹调饮食的首领太监、厨役、菜役等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比乾隆时期的御膳房多二十余人。膳房下设五局:

  一、荤菜局。 专做烹、炒、炸、熘、蒸、炖各种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等荤菜。

  二、素菜局。 专用豆腐、面筋等素菜做各种炒菜、炸菜、熘菜等。

  三、饭局。 专做饭、粥、馒头、花卷、烙饼、面条等各种主食。仅每顿要做的粥就有:绿豆粥、小米粥、肉粥、薏米仁粥、大麦粥、大米粥等。

  四、点心局。专做早点、午后点心,还有夜宵所有的各种蒸、煮、炸、烙点心。

  五、饽食局。专做酥皮饽饽、酥盒子、奶油琪子、小炸食、萨其玛等点心。

  西太后膳房的太监、名厨等,不管皇太后到哪里巡幸,都要随驾侍奉。颐和园“寿膳房”的太监、名厨中的有不少是从故宫“西膳房”调来的。 关于厨师随驾伺候的事,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名厨师叫谢二,是一位首领太监的弟弟,因油炸糕做得好,被传入宫中效力。他做的烧麦皮薄如纸,馅美可口,特别受到“老佛爷”赏识。有一次西太后去东陵祭祀,谢二没有随驾,到了东陵西太后要吃烧麦,吃完后感到味道不对,问是什么缘故,手下人说谢二没随驾,是刘大做的,结果一怒之下,打了刘大四十大板,并立即传旨命谢二火速赶到了东陵。

  在西太后爱吃的菜品中,有一个菜叫“酿豆芽”。这道菜做起来非常费功夫,必须挑选挺直肥大的豆芽,先用手将头尾掐去,只留中段,再用细铜丝将其挖空,然后再将事先用鸡肉或其它佐料调好的馅塞进去,上锅蒸熟。就这一个菜,十个人做一天也够忙累的。在她爱吃的面食里有一种"小窝头"。其主要原料有栗子粉、小米面、豆粉、糜子面和玉米面,再加桂花、白糖和枣泥,精心做成如同拇指般大小的窝头。寿膳房制作的食品花样繁多,能制点心四百多种,菜品四千样,各种上等高级食品如燕窝、鱼翅、熊掌等应有尽有。

  西太后用膳每天有固定时间,一般早膳六点,午膳十二点,晚膳下午六点。另外还有晚点。传膳前,各局将做好的菜食一律装入菜食盒中,放在廊下几案上。盛菜的用具是淡黄色的绘有二龙戏珠的木制膳盒,膳盒底部有一个用锡制成的底座,座内装有热水,外包棉垫,能保温较长时间,一般情况下,西太后在乐寿堂用膳,乐寿堂离寿膳房一百多米,每次进膳前,乐寿堂正厅内临时用几张桌子拼成一张大餐桌。只有当首领太监发出“传膳”时,所有的膳食才能从寿膳房向乐寿堂运送。传膳时,膳房学徒的小太监有几百人之多。当传膳太监传旨开膳时,小太监每人把自己的膳食盒搭在右肩上,管膳太监和首领太监领着这些小太监依次而入,再由内侍太监把菜食放在膳桌上。这时总管太监李莲英用银筷子试尝,他认为安全可靠后才请皇太后用膳。西太后每天的膳食费一百两白银,比乾隆规定的六十两还高。在当时,一百两白银可买大米一万二千斤。按当时一般农民的正常用粮每人每年三百斤计算,可够一人吃四十年的。那真是“帝后一顿饭,百姓数年粮”。

  西太后在颐和园消夏如何吃冷食。慈禧常吃的是一种叫“甜碗子”的冷食。系用莲子、藕、各色瓜果,加上冰糖,经过冰镇之后食用。据说西太后很爱吃,宫女、太监如若能够被赏赐吃上一碗,那是莫大的幸事了。晚清就用上冰箱了,但那时的冰箱不是机械制冷,而是用天然冰块冰镇的。冰箱的外形呈斗状,即四方形,上面略比底大,由下往上渐大。大冰箱有高八十多厘米者,体积容量不小,冰箱的下面都做有流水孔,盖面上留有气孔,便于放出冷气,可使室内降温。皇宫冰箱多用红木制作,也有的用珐琅制作。其表面多有雕刻或镶嵌纹饰,也是极好的工艺品。 上应有的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猜你感兴趣

1.北京的传说故事

2.关于北京的民间故事

3.北京天坛的传说故事

4.北京名胜古迹神话传说

老北京传说故事

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礼数多,讲究多,禁忌也多。那你知道老北京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老北京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老北京传说故事:辟才胡同的传说 (一)辟才胡同西口路北有一个大红门,大门东边是一所中学。过去国民党统治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北京历史传说故事
    北京历史传说故事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那你知道北京历史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北京历史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历史

  • 北京故事历史传说
    北京故事历史传说

    北京市我国的首都。那你知道北京故事历史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北京故事历史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故事历史传说:豫王府

  • 传统节日传说故事
    传统节日传说故事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那你知道传统节日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传统节日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节日传说故事:关

  • 传说故事有哪些
    传说故事有哪些

    从古至今,有很多的传说故事。那你知道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传说故事 篇【1】 清朝末年,长江

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