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揭秘>死亡之谜>

千古奇冤袁崇焕之死

时间: 陈响897 分享

  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其肉。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千古奇冤袁崇焕之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袁崇焕之死简介

  面对后金兵的屡屡入侵,袁崇焕临危受命赴辽东抗敌,自古文弱书生带兵出征并不罕见,但“雏凤初鸣”、谋勇兼备的袁崇焕居然数次击败咄咄逼人的常胜、后金杰出领袖努尔哈赤,一改明军屡战屡败之颓势,也算奇人奇事。

  宁远一战,袁崇焕率军以弱胜强,大败八旗劲旅并击伤努尔哈赤,因功官授巡抚一职。随后袁崇焕率得胜之师在宁远、锦州和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的八旗精兵浴血苦战,明军取得了史上有名的“宁锦大捷”。这一战,让清军好久恢复不了战力,据说努尔哈赤也因此仗的惨败被气得旧伤复发、急火攻心而亡。宁锦大捷后,明清之间的战略态势互换,八旗劲旅的马蹄很难再踏入关内一步,士气大振的明军转守为攻,形势一片大好。

  有明一代,荒诞无能的皇帝不少,被冤杀的忠臣良将更是“多如恒河沙数”。明朝的17个皇帝中,有30多年不上朝、不见朝臣的嘉靖帝;有沉溺于于木匠活不能自拔而不理朝政明熹宗;有天天在“豹房”淫乐荒废政事明武宗;有作了蒙古瓦剌军俘虏的明英宗;有疑似因宫廷阴谋被红丸毒死的明光宗。

  被冤杀的忠臣良将更是多不胜数;明朝以杀功臣始,以杀功臣终,一批批忠臣良将给大明带来希望,刻薄寡恩的大明却给一批批忠臣带来绝望!明初朱元璋大杀功臣不说,明后期的于谦、熊延弼、袁崇焕等人的悲剧更是让人扼腕长叹。其中袁崇焕的悲催遭遇,更是让听者“挥泪顿作倾盆雨”的万古奇冤。

  “江山也要伟人扶”,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可在“家国不分”的封建“人治”时代,皇帝一人的好恶决定着朝臣的命运。 大多数君王远贤臣、亲佞臣;恶君子,亲小人。小人钻营有术,常可博得帝王亲睐。而作为“国之柱石”的忠良们却忠勇有余、媚上乏术,不光受白眼、排斥,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袁崇焕 ,广东东莞人,也有史籍记载说他是广西藤县人。万历进士,颇有胆识谋略,喜谈兵。来揭秘吧从他早年所写的一些诗句中可见此人的文韬武略和不凡抱负:

  策杖只因图雪耻,

  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友如相问,

  恨我边尘尚未收。

  袁崇焕立下的奇功却成为别人加官进爵的捷径,三军浴血奋战的成果不过染红了别人头上的的“顶戴花翎”。以魏忠贤为首的权阉在不断在昏聩的明熹宗面前攻击袁崇焕,袁遭熹宗冷遇和猜忌。被削夺兵权、心灰意冷的袁崇焕甚至生出来遁入空门之意。

  中国历史上,类似袁崇焕这样赤胆忠心的忠正良臣灿若晨星,但是供他们施展“力挽狂澜、扶大厦于既倒”政治抱负的良好“生态环境”却极端缺乏,生杀予夺有时全凭皇上一句话。李大钊说过:多读历史,能让你更爱这个国家。我的感受却和他相反,随着读史的增多和深入,读出了中国历史更多荒诞、更多的苦涩、更多的质疑、更多的无奈。

  好在不久后,明熹宗死了。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刚上任的崇祯颇思振作 ;他诛杀魏忠贤,史载他也很勤政,重新起用袁崇焕为蓟辽总督。获得施展抱负舞台的袁总督犹如“枯木逢春”,积极备战、训练士卒、严密监视后金军队的一举一动。

  面对“八旗克星”袁崇焕,见无可乘之机,皇太极改变策略,绕过山海关从小路冒险攻明,神不知、鬼不觉、兵锋直达北京城下。北京城内君臣百姓慌作一团,派人突围赴辽东召回袁崇焕。袁崇焕闻命二话不说亲率九千骑兵顶风冒雪回京勤王。袁的九千勇士在北京广渠门下和左安门一带两次击垮八旗军,被逼断退路不甘心坐以待毙的皇太极情急生智,想出了一条阴险毒辣的“反间计。”

  他故意把 “袁崇焕勾引清兵入关,愿为清兵内应”的假消息透露给几个明朝俘虏,第二天他把几个明朝俘虏放了。于是乎京城里到处流传着袁崇焕谋反的消息,疑窦丛生的崇祯帝以“议饷”的名义将袁崇焕召进城内,随即将他抓入锦衣卫大牢,袁总督转瞬之间由大明英雄变为阶下之囚而“百口莫辩”。

  审讯达半年之久,期间崇祯也发现袁谋反的证据不足和他被诬陷种种疑点和蛛丝马迹。急于洗脱自己责任的崇祯已顾不得许多了,袁崇焕被“寸桀”于市,有记载说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京城愚民恨袁叛逆,纷纷买袁的皮肉心肝吃以泄愤。

  崇祯抛弃了自己曾“倚为长城”的大明柱石袁崇焕,貌似洗脱了自己,却葬送了大明。一代忠臣,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千刀万剐” 的极残忍方式离开人世。翻翻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史书,这样残杀自己英雄的行为事例少之又少,中国历史的诡异无情之处可见一斑。

  袁崇焕死后,可以想象他的那些曾和他并肩作战、对他无比崇敬佩服的战友们听到噩耗传来时的情景,“袁督临刑绝命诗,使我三军泪如雨。”袁死后,大明军队在和八旗军的历次战争中再也未取得过胜利,和风起云涌的农民军作战也是胜少负多。不知和袁崇焕冤死导致军心涣散有关系否?崇祯帝“自毁长城”,在李自成农民军和大清军队的夹击下,“落日余晖、西风摇落、干戈声闻”的大明王朝终于土崩瓦解、轰然倒下。

  作为明末国家栋梁的袁崇焕,以一种惨绝人寰的方式被冤杀。这种令“亲痛仇快”的惨剧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在中国这样一个表面散发着脉脉温情的农业文明馨香的古老国度,一个主宰中国数千年不变儒家思想体系也该到寿终正寝的时候了。

  袁崇焕们以生命的代价去维护和忠于的那个大明到底是“国家”还是“朱家”,这个概念恐怕他们至死也没弄明白。迈向公民社会和法治政府的脚步在中国是如此的步履艰难、荆棘丛生;而公民社会和法治政府的理想得以实现、正是避免袁崇焕们的悲剧反复重演之“王道”,以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去维护好人、惩罚坏人,而不是全凭人之好恶。

  与其徒劳的仰望星空,不如低头务实的多望望脚下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正视和研究中国历史诡异“循环怪圈”之病根,一个社会文明与否的标准正是他对生命尊重的程度高低。“一言九鼎”、“ 家天下”的封建“吃人制度”残余给社会造成的伤害,正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酷现实。袁崇焕的悲剧命运,不光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封建吃人制度”的悲剧,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

  关于袁崇焕的争议

  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时期历史记载十分混乱,即使是与其耳目相关的人,其恩怨纠葛也尤其复杂。其中,主要争议的集中点是袁崇焕杀死毛文龙、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

  被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学者之一的朱舜水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活动,在他的著作《朱舜水集》里,将袁崇焕称为“卖国贼”,明末将领徐石麒也认为,袁崇焕表面上主战,而实际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杀毛文龙的方式取信于清廷。清朝学士张廷玉在撰写《明史》时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妄杀”,计六奇在《明季北略》里认为袁崇焕虽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条罪状杀毛文龙,如同秦桧以十二道金牌杀岳飞一样。

  清乾隆皇帝觉得袁崇焕的死值得怜悯,民国初年,梁启超在《袁崇焕传》中对袁崇焕大加赞赏,认为他是能影响国家安危、民族兴亡的人。1952年,北京市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城市建设时,叶恭绰等联名上毛泽东,请求保护袁墓,毛泽东在回复中称袁崇焕为“明末爱国领袖”。

  袁崇焕因为行事作风的问题,曾经让器重他的孙承宗大为震怒,擒杀毛文龙也是袁崇焕擅自主张。他的同事王在晋认为袁崇焕虽然死于国法,但是他的功劳不可淹没,但同时,他也认为袁崇焕的死是自取灭亡。

  《剑桥中国明代史》称:“他(崇祯皇帝)相信了谣言,于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杀了他最有才能的将领袁崇焕。”

  猜你感兴趣

1.汉朝名将排名有哪些人

2.历史杂文欣赏

3.兴城游记作文5篇

千古奇冤袁崇焕之死

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其肉。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千古奇冤袁崇焕之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袁崇焕之死简介 面对后金兵的屡屡入侵,袁崇焕临危受命赴辽东抗敌,自古文弱书生带兵出征并不罕见,但雏凤初鸣、谋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名将之死周亚夫

下一篇:杨贵妃之死因

精选文章

  • 名将之死周亚夫
    名将之死周亚夫

    周亚夫为沛郡丰县人,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军事才华卓越。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名将之死周亚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秦始皇之死的史闻揭秘
    秦始皇之死的史闻揭秘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

  • 三国董卓之死
    三国董卓之死

    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后随张奂平羌乱,又先后参与平定黄巾之乱、凉州之乱等战役,颇著威名。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三国董卓之死,希望对你

  • 汉代名将彭越之死
    汉代名将彭越之死

    彭越初在魏地起兵,后率兵归刘邦,拜魏相国、建成侯,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汉代名将彭越之死

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