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记录>

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

时间: 穗嘉23 分享

  因70年代考古发掘重大发现呈井喷式出现,因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黄陂盘龙城遗址:

  是我国早期城市遗址,夏商代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杨家湾盘龙湖畔。原本认为中心区面积约 1.2平方公里,但之后发现了面积2.5平方公里的外城,其遗址面积应更为广大。遗址文化堆积的时代,上限为屈家岭文化(有屈家岭文化地层),下限相当于殷墟早期。内城兴建年代约在公元前15世纪前后,相当于商代二里岗期时期,外城则尚未确定兴建年代。盘龙城出土的104厘米长的大玉戈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面貌、城市的布局与性质、宫殿的形制及建筑技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年和1976年,湖北省博物馆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合作,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发掘。

  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马王堆汉墓:

  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此外,墓葬中还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尸1具以及中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方剂书籍帛书《五十二病方》。

  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

  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河姆渡遗址:

  是中国新石器中期遗址,距今7000年。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1977年10月,考古学家们又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期考古发掘,两次共揭开遗址面积2630平方米,发现墓葬27座,灰坑28个,出土石器、陶器、木器、骨器等各类文物6300余件,其中有不少是历来罕见的珍品,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引起了全国考古界、史学界的重视。

  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陶寺遗址:

  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 ,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1500米,面积280万平方米。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之一。经过研究,确立了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陶寺类型;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其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前1900年。1978年开始发掘。

  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妇好墓: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五米多长,约四米宽,七米多深,无墓道,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据说享堂原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尊其庙号为“辛”。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

  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平山中山王墓:

  位于河北平山县,1978年发掘。王陵区共3处,分布于古城的西部及西北部,现已发掘了两座大型陵墓。两墓地面均有夯筑的巨大封土堆,东西宽92米,南北长110米,高约15米。陵墓上还建筑有供祭祀用的墓上建筑。陵墓的两侧各有2座陪葬墓,封土前有对称排列的车马坑、船坑和杂殉葬坑。陵内墓室为中字形,中间为方形的椁室。中山王陵共出土随葬品19000余件,其中包括青铜礼器、陶礼器、漆器等。

  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秦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74年—1977年在秦始皇陵东1千米处,发掘出作为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之一的兵马俑坑。一号坑在南,东西长216米,宽62米,面积13260平方米。二号坑东西长124米,宽98米,面积为6000平方米。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共出土武士俑800件,木质战车18辆,陶马100多匹。按兵马俑现有排列形式推算,这三个坑的武士俑可能有7000件,战车100辆,战马100匹。陶佣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

  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吴城遗址:

  是江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人类居住的商代遗址,位于江西樟树市山前乡吴城村,萧江上游丘陵坡地,是1973年秋兴建吴城水库时发现的。遗址经过六次科学发掘,共揭露面积2000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厚2至3米不等,划为七层,分三期文化。共清理房基2座, 窑址12座,灰坑55个,墓葬16座。出土较完整的石器、陶器、青铜器、 玉器、牙雕等900余件,特别是陶文、原始瓷、铸铜工具的出土,是江西考古新的重大发现。出土文物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既受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该遗址的发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否定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

  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曾侯乙墓:

  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岩坑竖穴木椁墓。无墓道,南北向,墓坑南北长16.5米,东西宽21米,深13米,面积为220平方米。1978年发掘。,墓中随葬以九鼎八簋(guǐ,音轨)和编钟、编磐为主的礼乐器,遵守了周代诸侯的身份,九鼎八簋应为天子使用,诸侯应使用七鼎六簋,反映出先秦社会严格的礼乐制度在后期已经出现裂缝,以及人们对天地、神明和祖先的敬畏。十二律俱全的64件青铜双音编钟(不包括楚王所送镈钟)、玲珑剔透的尊盘和完整地书写二十八宿(xiù,音秀)名称的衣箱等,体现了先秦时期中国在艺术、技术、天文等方面的极高成就。

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

因70年代考古发掘重大发现呈井喷式出现,因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70年代十大考古发现之黄陂盘龙城遗址: 是我国早期城市遗址,夏商代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叶店杨家湾盘龙湖畔。原本认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O16十大考古新发现
    2O16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7年4月12日下午,评委会经过评议和无记名投票,产生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十大考古新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2016考古发现
    2016考古发现

    堪称中国考古学界年度盛事的中国社科院2016中国考古新发现10日在京揭晓,国内六大加上首设的国外考古新发现,总共七大新发现成为刚刚过去的这个中国

  • 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
    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

    本世纪2003年1月19日下午4点多,宝鸡市眉县杨家村五位村民在挖土时,挖到了27件珍贵的文物。此次发现,被考古界称之为二十一世纪中国考古最大发现。下

  • 21世纪中国考古发现
    21世纪中国考古发现

    本世纪2003年1月19日下午4点多,宝鸡市眉县杨家村五位村民在挖土时,也是一镢头,27件国宝重见天日。此次发现,被考古界称之为二十一世纪中国考古最大

18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