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文学 > 大学生励志 > 励志的青春故事简短

励志的青春故事简短

时间: 小龙0 分享

励志的青春故事简短

  在青春的美好年华里,我们都应该学会励志,那么有哪些关于青春的励志故事呢?下面小编已经为你们整理了励志的青春简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的青春简短故事1:兄弟义

  从前在一个很穷的山沟里,有四位结拜的弟兄,他们决定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出来后他们分别到不同的大城市各自闯荡,几兄弟都很努力,也很能吃苦,很快他们都找到了工作,后来老大,老二,老三生活都比较过的去了,只有老四生活还很困难,于是老大和老二,每年都会把节省下来的钱救济老四,只有老三没多少表示,觉得老三私心太重了,只顾自己,完全违背了当初的誓言,太不够兄弟了,但碍于情面,都只是私下里说老三的坏话。后来,几兄弟分别都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孩子,老大老二老四分别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记恩,所以自己家庭都省下了给兄弟家补贴,而且为了面子还大操大办,情愿自己家里勒紧裤腰带也要去帮兄弟一把。可是老三没有这么做,他把省下来的钱和兄弟们接济给他的钱去买了个门面,然后出租。后来几兄弟的孩子上学了,开销也很大,几兄弟靠着仅有的工资过的紧巴巴的,依然互相扶持,而老三有工资不说,还把门面费涨了起来,成了几兄弟里生活算好些的了,可是他为兄弟们接济得依然很少,每次一说到钱,老三就借口说老婆管着了,自己拿不出来多少。于是几兄弟背后就指责老三,笑话他,简直不像个男人,以后要被他老婆折磨死。可是老三根本装着没听见,只管自己存钱,拉人脉,提高自己家里的生活质量。

  多年后孩子们毕业了,到处找工作,可是就业压力真的很大,老大的儿子在银行实习完后本来表现的很优秀,却被上边一个电话说某人领导的女儿把他那名额给占了,老二的孩子当了个公务员在乡下工作,老四的孩子工作还没找到,而老三通过塞钱和自己的人脉把孩子搞到了外企,年薪至少十万,而老三现在早已买房买车,门面也买了几个,都是旺铺,一年的租金就是四十多万,已经成了百万富翁。知道老大儿子的事,托关系给老大儿子找了个工作,逢年过节给老二家送很多昂贵的礼品,不断接济和慰问几兄弟的家属和老人,而且又给老四找到了工作。于是所有的兄弟及其家属都对老三刮目相看称他才是男人,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记住老三家的恩情。

  如今随着物价的上涨,工资早已经跟不上通货膨胀了,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已经相继退休,孩子们都为了找钱拼命的工作,而老三家已经不在乎那几个钱了,每年把房租一收,存一些货币基金,一些定期吃利息都吃不完,剩下的拿来养身体,培养孙子,加强营养,琴棋书画都找专业的老师,把一个发育晚的孙子教育成才,将来高考艺考还有加分,即使是完全啥都不会,这家产也会越来越好,成为了良性循环,然而老大,老二,和老四,他们的孩子还在疲于奔命,能把生活保障就不错了,啥保险不敢买,孙子虽然天资聪明,可别提培养艺才,把生活开好点就不错了,孙子看见别人有的,自己却什么都没有,心里郁闷,自卑,回家做作业,不会的没人教,因为父母上班打工还没回来,家教又请不起,孩子学习只能靠自己了成了个恶性循环。于是老三的儿子孙子有了不要的东西又来给他们填补,他们又感恩戴德了,纷纷赞扬老三家,现在,老三家一代强过一代,儿子有个称呼叫“富二代”,孙子叫“高富帅”,而老大,老二,老四家一代不如一代,孩子有个称呼叫“屌丝”,孙子叫“矮戳穷。”

  励志的青春简短故事2:失去雄心壮志和勤奋坚持才是最可怕的

  ——一个女孩子的奋斗励志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中低层家庭,家里共育有两个女儿,我是姐姐。父亲和父辈的家庭一直反对女孩接受教育并出去工作。

  自小,我就是班级上的佼佼者,就连那些课外活动也不例外,但是,我却一直被打压嘲讽-------“女孩子,学习做饭煮菜,照看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我的母亲却总是告诉我,教育和事业是能让我摆脱这个苦海的唯一途径。她并不是很有钱,却在精神上给予了我很大的鼓舞。就算兜里只剩几分几角钱,母亲也会竭尽所能地支持我——譬如为我买一支考试用的钢笔。

  每件事情都让我举步维艰----哪怕是买一本作业本。我还记得我曾经把那些废弃的、只有单面打印过的(另一面是空白的)纸张收集起来,装订成一本笔记本。兜里从来没有零花钱。每次看到可口的点心,美味的食物,我只能默默地咽口水。

  就连拿到了一个学习工程学的名额,也被我的父亲一口回绝。因为他觉得,拿钱出来供养女儿读书并不是一件值得投资的事情。在他看来,女儿终究有一天会嫁给别人------资助女儿读书并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回报。

  就这样,凭着奖学金,我完成了我的大学理学士学位。那个时候(90年代末)在我所居住的城镇,有很多教C和C++编程语言的机构。但是我付不起学费,我还记得跟一个后来转入工程专业的好朋友借了一本《面向对象设计》的教材。

  我自学了OOAD(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概念---事实上对我来说,理解它们并应用到现实例子当中很简单。我去学生中心寻求一份计算机导师的工作(没有薪水)。作为交换,他们允许我在他们的机构学习计算机课程,并要求我教授一些示例类的课程,通过从书里学到的理论,我完成得很好。

  他们很开心的给了我一份晚上的兼职工作(每天早上我仍然要去学校,但是我常常会在午餐和吃零食的休息间隙以及搭公交车的时候来预习夜校课程)。我习惯呆到深夜来练习着编程技巧,直到电脑室关门。

  到了19岁的时候,一家大型的IT公司过来做了一次能力测验,随后进行小组讨论和面试。我一路披荆斩棘旗,旗开得胜,顺利的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IT工作,并在一家颇具名望的教育机构读夜校,攻读硕士学位。

  时光飞逝,转眼间,这已经是我呆在在美国的第十个年头,并在最近参加了谷歌公司的面试。

  我掏钱为父母买了一套精装修的别墅,并带他们游遍了美国大大小小的地方。他们对于此番的奢华之旅十分激动和开心----这显然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女儿应该做的职权范围。

  经济上的贫穷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它只是暂时的。人穷志不短,绝不要在信心,雄心,恒心以及勤奋上表现“贫穷”。相比经济上的贫穷,失去雄心壮志和勤奋坚持才是最可怕的。

  励志的青春简短故事3:你只看见他们表面的光鲜

  作者:葛怡然(媒体人,专栏作家)

  这是一个现实感很强的社会,“优雅”对女性而言,只有强大到一定程度,实现了财务和迁徙等各种自由后,还得有一个不会抑郁、抗压能力爆棚的心境,才配谈得上的词。人们热爱听成功者回顾当年潦倒时的心灵鸡汤,感叹于他们终于熬出了头,却不愿去听一个失败者哭诉这机会本该属于我,可惜生不逢时的碎碎念——看客们只有功夫看结果,而不会关心过程。

  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柳岩,总是一脸平静,没有抱怨,还有点自黑,可以称之为优雅。柳岩参加主持人选秀偶然出道,并且,当年那场比赛的冠军是谢楠,此后两人签约光线传媒。对柳岩来说,天时、地利一样也拿不出——出道时年纪已经不占优势,资质也不算醒目,唯有胸器逼人,在知性主持人里还能杀出一条名叫性感的血路,从那时到现在,关于她所有的访谈,都只有一个字:拼。关于她所有的图片,也都只有一个字:胸。一个没有结过婚的主持人,需要不断将自己的事业线频频暴露于媒体面前,作为卖点大书特书,这豁出去的胆量,几乎可以和当年的舒淇有一拼。斩断后路的决绝背后,是对未来放手一搏的孤注一掷,她一定知道:在大浪淘沙的贵圈,时时刻刻都在上演着一种叫做不成功便成仁的绩效考核机制。

  一个人,如果愿意把自己伏得很低,日后爆发起来就能量惊人。当人们习惯了嘲笑和贬损,又或者站在某种制高点上俯视和评价,却不知道,女主角早就已经在“万箭穿心,习惯就好”中练就金刚不坏身,然后悄然转身。

  同样转身的还有杜海涛。“杜海涛都瘦了,你还在吃吗?”最近一段时间,杜海涛最新写真大片被网络疯转,人们惊讶地发现:曾经胖到不行的杜海涛,瘦身后,颜值指数飙升,居然有几分像似“都敏俊”。但在之前那么长的时间里,《快乐大本营》里的杜海涛,是一个被忽略的胖咖,是永远负责被调侃和搞气氛的男三号,他就像很多人小时候身边的“那个胖子”。

  但杜海涛瘦下来了。他和朋友一起建了一个群叫作“不跑步会死”,每晚打卡,就算到外地出差到深夜11点,也不忘记跑完当日行程。

  《小时代》里,顾里说过一句话:“那些泼我冷水的人,总有一天我会烧开了还给你们。”这样的豪言壮语自然得有底气。顾里的扮演者郭采洁,也身体力行地实践了这句话——当年,她只是台湾电影界的小清新路线女演员,即使不少圈内人都认可她的演技,但是运气与机遇是件稀罕物,你必须先够上拥抱它们的资格。如今,她厚积薄发地在商业电影里展示了演技,然后一路走高,她不只出演了华丽的虚无缥缈的《小时代》,还同时接拍了王维明执导、徐小明制片的剧情片《不能说的夏天》。

  除去最两极的贫富差距,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互联网给了人人均等的机会,也给了人人选择自己成为什么人的权利。从柳岩到杜海涛,从袁姗姗到郭采洁,他们的起点并不算高,也经历过各种暗黑的不堪岁月,然而,到了最后,靠胸博取眼球的女主持成了宅男女神;被骂“滚出娱乐圈”的艺人成了“马甲线一姐”;没有太多存在感的胖子也开始被刮目相看。在一条条没有人看到的逆袭之路上,到处写满了那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只不过,你没有像他们那么尝试过拼一把!

  
看了“励志的青春简短故事”

195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