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文学 > 大学生励志 > 励志的青春高考故事

励志的青春高考故事

时间: 小龙0 分享

励志的青春高考故事

  在青春的年华里,在高考的重要时期,我们更加应该学会励志,那么那些关于高考的励志故事你了解了吗?下面小编已经为你们整理了励志的青春高考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

  励志的青春高考故事1

  没有不可能

  末名湖边的桃花儿开了,就在前几天。

  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陌生花开的时候湖边折枝的人群里回有自己的身影。那个时候,我的心思和大家一样单纯而迫切,我的目光却是比你们更加迷茫和恍惚。那年高三。

  十年磨一剑,我得到的却几乎只是一块废铁。

  高一那年,我真的差点就把自己废成了一块锈铁。上课的时候睡觉`聊天`看漫画`吃零食,跟着后面那些男生大呼小叫,把年轻的女老师气得眼圈含泪,然后自鸣得意而洋洋之。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像色彩斑斓的黑洞,看上去奇观异彩,鬼魅般的吸引力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把你拉向无底的深渊。于是下滑,于是堕落,而更加难过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在下滑`在堕落却无能力去改变。习惯的力量的确大到了让我无可奈何,于是放弃了最后的挣扎与努力。现在想想,那只是懦弱,那只是懒惰,那只是自己给自己自甘堕落所找的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切是自欺欺人。

  可是当时没有任何人来指着我的鼻尖骂我,说你是不是就想这样破罐子破摔,就想这样玩完你的一辈子。也许他们已经放弃了我,有时候我想。然后是及其嘲讽般地不屑,不屑以及自以为是是洒脱--谁稀罕谁。其实,那个时候真的是应该有一个人。就像很多人曾经经历过的那样,指着我的鼻尖,戳着我的脊梁说,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清楚自己的明天会是什么。

  可是,再无所谓的人也会有自己的底线的,正如再深的涧谷也会有它的低谷。一切就像滑滑梯,一路上放肆张扬地笑了下来,最后终于重重地摔在了下面,头破血流。

  也许,人只有在痛的时候,才会认认真真反省自己走错了哪一步吧,总要摔些跟头,才能学会绕着道走。而这条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我却付出了整整一年的青春时光才真正明白。一年,365天,可以让居里夫人发现镭,一年可以让爱因斯坦证出E=mc的平方,一年可以让一个婴儿学会跌跌撞撞地走向母亲的怀抱,一年可以让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开始有终了。可是这一年,我只得到了那一句话。所幸,并不亏,也并不晚。

  高二分科,我选了文。你无法想象我所在的中学有着怎样烂的文科班--本科上线是三人是。本科上线三人是个什么感念?当我现在大学同学颇为自得地告诉我他们中学的班级北大清化一走几十个的时候,我轻轻的笑了笑。我所在的文科班,是一个本科上线三人的文科班,更具有讽刺性的是,那三个人全部是复读生。我就是在大家或无奈或讽刺或无谓的目光里,毅然决然地在文科报名表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那真是我一生中写得最好看的一次。

  我只是突然间觉醒了,觉得自己的一辈子不能就那样过。事后很多人问我怎么回事也许他们是想在我这里听到一个传奇般的浪子回头的故事,而我当时所能想到的解释只有这一句,我只是觉得,我的一辈子不应该就那样吊儿郎当地过去。

  可是我还是低估了过去的那一年给我带来的影响。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年级第12名。也许这是一个听上去差强人意的成绩,可是,仅有良知和理智还是足以提醒我,那是一个本科上线三人的文科班。如果你不能把所有的人远远甩在后边,12名和120名有什么区别?至今我还记得那次考了第一的那个女生。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女孩子,瘦瘦小小,带副厚厚的黑边眼镜,趴伏在书桌上的身影常常有些佝偻。而这个印象的得来,是因为所有的人永远只能看到她趴在桌上的身影。她一直是班里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人。我一直对那种学生持有一种莫名的排斥与抵触情绪,总想你们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死读书吗,我要是像你这样刻苦学习早是市里第一了。事实上直到那次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仍然对她不屑一顾。然后,我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班会。我不知道要用怎样的份量去感谢那个班主任,因为如果不是她的那席话,现如今的我在哪里都不一定。班会上,她说:"这次成绩非常能说明问题。应该考好的人都考好了。"然后她扫了我一眼,我明白她的潜台词也就是说在她看来我属于是没有理由考好的那一堆人里的。奇怪,我居然没有脸红。不知道是太久的堕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磨光了原本敏感的自尊,还是下意识里仍然对她的话不置可否,我当时面无表情地迎上了她的目光。她的眼睛只是平静的扫过我那里,然后继续:"我知道有些人自以为很聪很有才气,看不起那些认真学习刻苦努力的同学,总觉得人家是笨鸟先飞是先天不足。可是我想说,你只是懦弱!你是不干尝试,你只是不干像她们一样地去努力去刻苦,因为你怕自己刻苦了也比不上他们,刻苦了也考不了第一,结果反遭人耻笑,你宁可不去尝试,只是因为有失败的风险,而你甚至连这一点风险都承担不起,因为,在你心底,你对知道根本就没有把握````````````"后面她又说了什么我已经想不起来了,我承认当时我是完完全全地蒙在哪儿了,因为她说的那几句话。"你只是懦弱`````````"。当时的感觉是雷轰一样把整个人震住了,反反复复回荡在脑子里就只有那么一句话:"你只是懦弱。" 她是正确的。

  那种突然觉醒的震撼是语言无法描述的,也是我不想用文字去表达的。你只能通过结果来想象,也只需要通过结果来想象。那晚我在日记里写,试试吧。我不去强求什么,我只想试试,试一试自己那样刻苦那样努力地去学上一个月会不会见效。当时我根本不敢对自己承诺什么结果,也的确承诺不起。我只是抱着一个念头,试一试。然后迎来了一生中最戏剧性的一个月。之所以说它戏剧性,是因为就像难以想象唐僧不再罗嗦孙悟空不再好斗八戒也不再贪吃一样,我简直不敢相信那个从早晨六点早自学上课到晚上十点晚自习下课一动也不动坐在位置上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的人可以是我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的,真的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的。我去一点一点地做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要想在几天里改变365天来形成的习惯,太难;而要想在一个月里创造出令人膛目结舌的奇迹来,也太难。习惯成自然啊,就像那句话说的,"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野惯了的心,要想一下子收回来,谈何容易?常常坐着坐着就忍不住了,心开始浮躁,眼神也开始飘离,好几次差一点就要放弃。只是,在那个最危险的边缘晃荡的时候我总是压一压,告诉自己,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其实说白了也就那么一句话: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我承认自己是一个骨子里相当傲气的人,我就是不相信我刻苦起来会不如哪个人,我就是不信我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做不到,我就是不信这世上真的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然后,我迎来了那次期待以久的期中考试。至今我仍记得考完之后的感觉。抱着书走在回家的路上,茫然地看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恍惚想真的考完了吗?为什么心里空空的没有着落?那的确是我一生中最特殊的一次考试,因为它关系着我此后的方向和道路选择,风险太大,我怎么安得下心?其实,考试结果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我的的确确让所有的人真正膛目结舌了一次。是的,我考了第一,全校第一。

  你永远也无法想象那个结果于我而言多么重要。知道成绩的时候我出乎寻常地平静。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激扬和呐喊的冲动到了顶点只会是平静。当那个久违了的名字出现在了成绩单的第一行时,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记住了,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我再也没有改变过那种态度和方法。其实所有的方法说白了都是没有方法的。只有一个词:刻苦。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励志的青春高考故事2

  高考逆袭北大

  高中进校时他是班上倒数第一名,父母对他没抱多大希望。但他最终却逆袭进入北大,是坚持和专注改变了一切,成为咱们身边普通学生励志的模板。 资质普通,成绩又吊车尾,这样的孩子在众人眼中已经被划拨为“差生”一类。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提前接到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部的预录通知书!他,就是来自重庆育才中学高三(1)班的王旭冉,他的完美转身为普通学生“逆袭”高考提供了一个最为励志的模板。

  从班级垫底到年级前十

  别的孩子还在紧张的准备高考,王旭冉已经给自己安排了美联英语的口语课程,“我的口语一直不好。”说话慢吞吞的王旭冉笑得很直率。他是大足人,从在老家大足读书开始,成绩就非常普通,高中进入育才中学也纯粹是“低空飞过”。进入育才中学后就读于十四班,当时进校的成绩是班上的倒数第一名。 这还只是王旭冉的第一次“吊车尾”。高二文理分班,他进入一班学习,新班级高手如云,于是王旭冉又悲催地成了倒数第一名。“他高一高二,语文外语都差。外语成绩进校时就70-80分,还不到90分的及格线,到了高三时就达到127.5分了。”两个班主任王田丽和李祖明回忆,王旭冉三年的学习生涯里就出现了两次“垫底”,他都一一实现逆袭,“高二期间只用了半学期时间,他就进入年级排名前十名。”

  父母曾对他不抱信心

  生物是王旭冉最喜欢的学科,对生物着迷的程度让他随时把生物学知识用到生活中来。一次和同学去吃饭,眼见同学往碗里加味精,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分析味精成分,这一点曾让老师和同学都大呼受不了。因为他的这份喜爱,班主任王田丽推荐他去了参加生物奥赛班。到了高三,父母担心他因为参加奥赛班分散了精力而要求他放弃,有点信心不足的王旭冉在班主任的鼓励下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 事实上,父母对王旭冉的成绩并不十分看好,从勉强入校到吊车尾,爸爸妈妈曾经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能上个重本线,要是能考上重大那可真是阿弥陀佛了。谁知儿子给了他们一个更大的惊喜,得到北大的录取书,同时还获得了育才中学特别颁发的3.5万元奖金,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

  励志的青春高考故事3

  她出生在洛阳伊川县彭婆镇南寨村,一场病痛,让她失去了用双脚走路的可能,双腿萎缩机能全无。

  从1岁到7岁,她的心志是让自己的爬行能比过同龄人的腿脚。她很要强,也害羞,要面子,但她知道自己只能爬行,不能直立就让爬做到最好!人们常看到的是这样一副情景:她紧咬着嘴唇,趴在地上,用可以使力的上半身拼命地撑挪前行,两条萎缩的腿成了拖拉之物,小玩伴们笑看她时,或被大人们责怪示意让着她时,两手磨出鲜血也无法比过玩伴们的脚时,她不哭,不停,只在家人劝她别爬了时扯声吼叫,然后再爬!

  7岁,她要上学,妈妈叹气,她说:“放心,我会爬!”于是就上学了。她不要任何人帮她,坚持爬着去学校,再爬着回家,这样上了一年学,成绩很好。新学年开学时,妈妈哭了:“孩子,你知道这一年妈给你换了多少件衣服吗?咱家实在供不起你这样上学啊……”她静静地看了妈妈好久,没吭声。上学这一天,妈妈要背她去上学,她摇头,妈妈问咋了,她一边爬开去,一边说:“我不想拖累家!”

  好长时间,她没再出过家门。妈妈下地回家,总是发现她身上有伤,先是额头和脸,烂的一块又一块,问她,她说是不小心碰的。接下来头脸不再有伤了,伤全跑到两只手上了,手掌稀烂惨不忍睹。妈妈猜到了什么,有一天终于偷看到了:女儿在家里练习用两手走路,俯下身子,把两手插进两只鞋子,抓紧毫无感觉的两只脚,拼力撑起身子。两手交替移步前行,一步,一步,再一步……妈妈明白了,女儿从前头脸上的伤是掌握不好平衡栽伤的,现在,女儿已经熟练了,可以用两只手走路了!妈妈泪流满面,没有进屋,也没对任何人说,她担心,这样走路的样子,女儿也许永远不会到人前去走!

  10岁这年的一天,她第一次走出了家门。人们都很吃惊,都尽力不把吃惊露出来,只对她微笑,只说“慢慢来慢慢来……”——对这样的走路,人们连夸奖也想不出合适的同儿,背过脸流泪,心疼。可是,人们最后看到的是:她是背了一小捆于柴那样走回家,紧咬着嘴唇,不哭,不停,只在妈妈捂住嘴还是哭出了声时,她用手撑好自己,那样站好,大声说:“妈!你要真心疼我就对我笑笑!我也是人!能干活的人!”妈妈还是没笑出来,抱起她哭着亲着。

  是的,她已经是能干活的人了,她可以用一只手撑好身子,用另一只手干活。家人可以吃上她做好的饭了,可以让她承包针线活儿了,可以把鸡鸭猪牛放心地交给她管理了,可以笑着对人们说“我娃真的能行”了!她要的就是这句话,从爬,到走。到干活,就是要和有腿脚的人比一比,证明自己用手走路也可以成为一个正常的人!

  除了外形,没人敢说她不是正常女人了,也就有身心健全的男人爱上她了。26岁出嫁那天,她问妈:“你没白养我吧?”妈抹泪笑说:“全村女儿中,你是最能干的!”这不是妈妈一人之说,全村人都是这么看的,有人计算过,这十多年,全村女孩中,她是为家庭贡献最大的。

  婚后第三年,她有了第一个孩子。丈夫出外打工,她在家带孩子,伺候卧病在床的婆婆,下地干活,播种锄草收割……人们早已看惯了她两手走路的“正常”,带孩子房前屋后玩闹,趴在床边一口一口给婆婆喂饭,带个小凳子下地干百样活……人们竟找不到可以帮她的缝隙!

  第二个孩子8岁时,她的丈夫得了帕金森病,越来越严重。一家五口,两瘫两小。放在谁家也是天塌地陷的光景。人们帮助的手纷纷伸来时,她笑说:“不用不用,我还是好好的一个人嘛,啥都能干,没事没事!”有人一定要帮她时,她就笑着说:“真要帮我,就从你心里说一句,我是个啥也不缺的好女人!”人们笑着流泪,都明白,她这一生就拼这样一个认定——老天爷不给她腿脚,她还是一个比有腿脚的女人还要能干的女人!

  2006年,她伺候婆婆终老,继续伺候丈夫,教养两个儿子,日子刚有了点起色,2009年6月,一场暴雨,家里的土坯房塌了,没家了!雨一停,她就用双手支撑自己,带着两个儿子下地基,同时到处去捡垒墙用的砖。没钱,她要捡来一座房子!砖捡得差不多了,开始盖房时,小儿子的手被搅拌机搅进去了,粉碎性骨折!

  这回,她不得不接受人们的帮助了,当乡亲们把凑来的两万多元钱捧给她时,她第一次落泪,她用两手撑起自己,给乡亲们行礼,说:“为了儿子,这钱我先接了,盖好房后我一定还!”

  53年,她没求过一个人,她也从没走出过家园和那片田地,她要用两只手撑起一片天,要让这片天和别人的一样高一样的开阔!然而,她的故事还是传开去了,记者来了,捐助来了,一批一批看望她的人来了。她不知道,她的故事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题,她已经是网友们洒泪传播的“最坚强的母亲”、“最伟大的女人”“最震撼国度的强者”!2009年9月20日,数十名网友拥围了她,千言万语,最让她惊喜的是这样一句:“不是人们帮你,而是你一直在帮所有人,你让所有人明白了怎样才能站直自己成为大写的人,你是励志益国的英雄!”

  董盘卿,一个不能走路的女人,就是这样用两只手走出一条震撼世人的人生路,在这条路上,她呈现给人们的不是时尚的华丽和功名的声威,而是生命本身最真实而最坚韧的极品尊严!

  
看了“励志的青春高考故事”

195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