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文学 > 大学生励志 >

名人青春励志的故事

时间: 小龙0 分享

  在名人看来,青春就应该充满励志,那么有哪些名人的励志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呢?下面小编已经为你们整理了名人关于青春励志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

  名人关于青春励志的故事1:刘月宁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

  刘月宁,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扬琴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从8岁半接触扬琴至今,刘月宁用她手上的琴竹敲出了一曲又一曲美妙的音乐,也敲出了一段又一段传奇故事。

  从年少成名到如今走出国门,受到欧洲、印度等国家广泛的赞誉,刘月宁说:“我就是为音乐而生的。虽然我是一个性格很开朗的人,但是一听到音乐我能坐得住。我觉得冥冥之中我是有使命的,那就是这一生要把这一件事情做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刘月宁向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她与音乐结缘是在8岁半的时候。因为刘月宁的父母都很喜欢音乐,他们身边有很多喜欢音乐的朋友。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与刘月宁父母关系很好的喜欢弹扬琴的工人师傅认识了刘月宁,从此刘月宁就开始与扬琴结缘。

  “那时候父母都觉得我年龄太小,不适合学习乐器,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我去学。结果一试我就觉得很喜欢,弹起扬琴来也不觉得累。”刘月宁说。

  刘月宁的启蒙老师,也就是她父母的那位工人朋友名叫张五十,刘月宁总是亲切的叫他张叔叔。这位张叔叔让刘月宁从敲击凳子练习基本功开始,手把手教她弹琴的技法和一些小曲目。有一次,张五十给刘月宁布置了一个星期的作业,结果两三天后来检查的时候发现刘月宁居然已经全学会了,这让他十分惊讶。

  在刘月宁十岁半的时候,张五十遭遇到一次严重意外。从昏迷中醒来,张五十第一件事就是嘱咐刘月宁要坚持学习,不能耽误。刘月宁说:“我特别感动,因为他睁开眼睛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

  刘月宁回忆,因为当时家里边有三个孩子,家境不太富裕,“我父亲就给我做了一台扬琴,后来还把一台收音机改装成了一个节拍器。”

  后来,张五十把刘月宁介绍给了当时在河南省歌舞团的桂习礼老师。从此,刘月宁就每个月坐一次两个小时的火车从洛阳到郑州,再从车站步行到老师家练习扬琴。

  在刘月宁12岁的时候,她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刘月宁说,她是1978年4月25日入学的,这一天到现在她都记得特别清楚。在这之前,刘月宁还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举办的“考生汇报演出”。这年的春节,对于刘月宁而言,尤其难忘。因为这一年,刘月宁第一次来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那时候我发现台很大,我走了好远好远,还能看见头上那么大的五角星。”

  随后,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以刘月宁还有她的几位同学为主角的纪录片《春蕾》,记录了她们从入学到在校学习的情景。刘月宁告诉记者,《春蕾》曾在中国100多个驻外领馆播放过,片中,刘月宁以一曲《映山红》红遍了海内外。

  名人关于青春励志的故事2:她的伟大与海明威无关

  作者:水木丁

  这世界上有一种男子,人们管他们叫“天才”,无论科学家、文学家还是艺术家等,没有人能够否定他们的价值,世人热爱着他们,谈论着他们,在他们离去后,尘世间还流传着关于他们的传说,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能够轻易得到女人的爱。虽然靠近他们就像靠近一个宇宙中的黑洞,你身上的生命能量有可能被他们吃干抹净。很多人在读过一些传记文学之后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天才的男人用以远远地敬仰就好,不要嫁给他们。”然而这世界上其实也是有很多女人打破了这个“天才妻子”的魔咒的,其中最牛的一位就是玛莎·盖尔霍恩。

  1936年,28岁的玛莎·盖尔霍恩在佛罗里达州旅行途中遇到欧内斯特·海明威时,她已经结束了她和一位法国侯爵的第一段婚姻整整两年,开始自己的记者生涯才仅仅一年,而海明威已经是世界文坛上的一颗巨星。两个人一见钟情,同是作者和记者的身份,让他们相信彼此是对方寻找已久的灵魂伴侣,于是很快走到了一起。在度过了相对愉快的四年恋爱时光之后,他们决定结婚,盖尔霍恩正式成为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读过海明威传记的人都知道,海明威是个很大男子主义的人,再加上天才那种骄傲敏感和火暴脾气,按理来说以海明威这样强大的气场,大多数女人都没有与之抗衡的能力,很容易变成整天围着丈夫转的“名人的妻子”。但是盖尔霍恩的内心也无比强大,她并没有因为成为海明威的妻子就放弃了自己想成就的事业,一直活跃在战地最前线。1941年,她接受媒体邀请来中国报道抗日战场,海明威作为她的丈夫陪同前往。海明威是个作家,同时也非常热爱战地记者这项冒险的职业,但是不得不说,在这个职业中,他的成就可远远不如他的这位妻子。

  这样强悍的女人,在后来和海明威的婚姻开始产生裂痕的时候,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海明威家族有精神病史,家族成员有很多人自杀,海明威本人也有抑郁狂躁症,但是他不肯就医,靠喝酒来解决自己的痛苦,可想而知,这位天才喝醉的时候,是多么折磨人。有一次参加朋友的party,他又喝得酩酊大醉,盖尔霍恩开车说了他两句,他伸手就给了盖尔霍恩一个嘴巴。盖尔霍恩二话没说,直接开着车朝一棵树撞过去,然后把海明威和撞烂了的车子都扔在那里,自己扬长而去。海明威曾经在他们的寓所养了一大群公猫,他觉得给公猫做绝育手术有损雄性的尊严,于是这些公猫到了发情期时,惹得四邻不安。有一次海明威离开家几天,盖尔霍恩就亲手把这些公猫一只一只地都给阉了。海明威回来之后几乎要被气疯了。这样的两个人,最后的结局也是可以预料的,1945年,盖尔霍恩离开海明威奔赴前线去继续她的危险报道,他们的婚姻也就此结束。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盖尔霍恩是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却不知道,她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战地女记者。她报道过西班牙内战、芬兰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抗日战争、越南战争等八次世界上著名的战争,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现在美国有个盖尔霍恩新闻奖,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离开海明威后,她又结过一次婚,后来也离了。她在81岁时还战斗在第一线,报道美国入侵巴拿马事件。1998年,几近90岁的霍尔盖恩身患重病,已经失明,她觉得自己活得实在太长了,于是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服药自杀。

  她是伟大的作家海明威的词条上的一个注脚,但是反过来也一样,在她的维基百科词条中,海明威也只是她的一个注脚。她曾是伟大的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但是在她将近90年的人生中,她没有一天不是她自己。

  名人关于青春励志的故事3:寻找一处桃源

  寻找一处桃源,一处宁静和恬淡的所在。

  那里该有一片桃林,春天时扬起一簇簇粉红。那些桃树应该古老,长着老者的筋骨和白髯。那些桃树又应该年青,结出少女般娇艳的果实。桃林近处会有一口水井,青石砌成井台,苔藓爬上脚板。那井里会有一只绿色的青蛙,睁着明澈的眼,唱着响亮的歌。

  该有一处房子。红色或蓝色漆就,不大,却很精巧。有尖尖的挂着阳光的屋顶,有直直的散着炊烟的烟囱。房前会有一个篱笆,外面是开满油菜花的田野,里面是开满玫瑰花的小院。田野里会有一条羊肠小路,路边会有几棵白桦或者香樟。玫瑰园里会有一张躺椅,趴一条土黄色的狗。狗吐着粉红的舌头。躺椅轻轻摇摆。

  不远处当然会有草地。清晨的草地是凉的,挂着露珠;夜里的草地是暖的,散着温香。草地散着或甜或苦的气息,走上去,或坐上去,或跑两下,或躺下来,都是一种至高的享受。甚至可以把饭桌搬到这里,甚至可以不打帐篷露宿。没有人在意你和干扰你,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远处有山。山是很绿的那种。山上会有松树,有知了和野兔,有蘑菇和美丽的石头,有山鸡蛋和小虫的啾鸣。那山也是属于你的,因为这是一处桃源。

  没有电话和网络,没有信件和明信片,没有公交车和出租车,没有信用卡和小区保安。在这里你会享受从肉体到心灵的最充分的自由,似乎全世界上只剩下你。

  你当然向往这样一处桃源。你迫不及待地奔向你的桃源。我知道你厌倦了世俗,你渴望恬淡和宁静,安逸与自由。

  你会在这里住一天,住两天。住一个月,住两个月。住一年,住两年。可是我还知道,你不可能在这里住一辈子。因为终有一天你会厌倦,就像厌倦世俗般厌倦桃源。

  是的,这里有桃林。可是桃林里不仅有桃花,还会有害虫。那口水井里可能根本没有水,或者,即使有,也被那只可恶的青蛙搞脏。

  你的房子夏天可能漏雨,这需要你不停地补修。冬天它可能奇冷,你在屋子里升起一团火,浓烟将你的脸炝黑。还有草地。草地上当然有鲜花,有蝴蝶,可是草地上还会有蚊虫,有毒蛇。山上有野兔和鸟蛋,还会有蝎子和野兽。总之你的桃源并不只有美好,你的隐居,更似探险。

  这种探险是异常艰苦的。你喝的水,需要自己去挑;你吃的面,需要自己来磨;你喝的酒,需要自己来酿;甚至,你住的房子,也需要自己来盖。你寂寞了,不会有人陪你聊天;你生病了,不会有人前来探望。那是真正接近于原始的生活。那种生活,对心灵,或许是一种净化,但对身体,无疑于一种折磨。

  很多人经历过这种生活,比如陶渊明,比如梭罗。我相信他们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恰好跟生活的艰辛成正比。我更相信大多数人,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可能忍受这种艰辛。——把桃源当成度假胜地可以,但要定居,需要很大的勇气。

  其实陶渊明和梭罗的桃源,也并不彻底。那还不是真正的桃源,即使他们把自己隐藏起来,仍然算不上真正的隐居。他们有书籍,有猎枪,有朋友,有聚会,他们偶尔或者经常遭受打扰。他们跟市井和世俗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做不到完全隔离。

  我指的是,一个被世俗浸淫过的人,根本不可能回归桃源。即使你可以回归苦难。即使你抛开书籍和猎枪,朋友和聚会。或许肉体可以,但精神不可以;或许形式可以,但本质不可以。我们永远不知道真正的桃源在哪里,也许可可西里或者非洲丛林真有那样一处人类未曾到达的地方,但假如我们知道,假如我们过去,那里便再也不是桃源。那里变成现代社会的一角,它跟现代社会惟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那里的生活,接近于原始。——真正的桃源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一个传说。

  那么,到底有没有桃源?我说,有。

  真正的宁静,或者回归,我认为,不是寻一处地理意义的桃源,而是寻一处灵魂意义的桃源。那是一片虚幻的桃源,它藏在你心,由你构建。所以,每个人的桃源,其实都不一样。你的桃源是一片草场,一座青山,他的桃源,或许仅仅是一栋木屋,几句诗行。你生活在城市里,走在大街上,坐在办公室里,躲在咖啡馆的某个角落,只要心中藏一处桃源,那么,无论你在干什么,无论你在哪里干什么,你都是陶渊明或者梭罗,甚至,你比他们更加彻底和高明。那是由你构建的真正桃源,那是灵魂的桃源。那里只有宁静和美好,没有阴暗与艰辛。你是那里至高无上的国王,或者与世无争的农夫。

  其实,寻找一处桃源,就是寻找你的内心。

  
看了“名人关于青春励志的故事”

195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