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励志文学 > 励志文章 > 抗疫情升旗仪式心得体会素材_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抗疫情升旗仪式心得体会素材_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时间: 华燕1189 分享

抗疫情升旗仪式心得体会素材_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在抗击疫情一线,白衣战士奋勇向前,为生命而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基层的农村社区,基层干部也挺身而出,守土有责,守土担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仅供大家参阅。

抗疫情升旗仪式心得体会素材_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一线抗疫群英谱】义无反顾冲向前 众志成城战疫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总书记的话激励着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社区防控一线和各行各业万千的普通工作者尽职担当,奋勇向前。

  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白衣做战袍,在最危险的阵地上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是抢救危重症病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医生护士们已经连续奋战了1个多月。

  “女汉子”们不仅要负责翻身、拍背、吸痰,时刻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即使是拉着60斤重的氧气罐也是健步如飞。

  尽管每天的工作环境危险大、责任重,但重症监护室的全部48名护士轮流倒班,24小时守候在危重病人身边。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57岁的女军医江晓静已经和同事们奋战了1个多月。1月4日,医院感染科收治了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随后几周,发热门诊的数量迅速攀升。有着34年从业经历的江晓静感到一场战役即将来临,原本过完春节就该退居二线的她第一时间又冲上了第一线。

  重症病房是最危险的“红区”。沿着这条不长的楼道,江晓静记录下每一位患者的病情状况、检测指标和治疗方案。疫情发生以来,在江晓静的医院和她一起奋战的战友已经增加到100多人,微信群里记录着各个科室的紧急增援,而这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则见证着她们不分昼夜的工作。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社区的干部们争分夺秒摸底排查、协助转运患者,拉起了联防联控保护网。

  夏兰兰是武汉市新洲区汽渡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她所在的社区共有1892名居民,对发热人员进行摸底排查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几经劝说,董女士终于同意去检测。由于她的孩子都在外地,夏兰兰约好救护车陪着董女士一起,安置好她,已经是凌晨2点多。每天都要与发热人员打交道,夏兰兰说,也不是不担心,但只有自己淡定了,居民们才能安心。这是工作,也是责任。

  “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需要新一批的方舱医院尽快投入使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的电力员工们全力投入到了用电设施的保障工作中。

  在武汉江岸区的红桥工业园内,陈世雄和他的班组成员正在为新建的长江新城方舱医院搭建用电设备。昨天(2月15日)半夜接到指令后,他们需要在今天一天时间内完成整个园区的供电送电,保证2月17日就能收治病人。从大年三十开始,陈世雄先后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应急照明和低压电源保障工作。短短20多天,这已经是他和同事们接到的第4个建设项目了。

更多关于抗击疫情感人事迹内容欢迎点击进入↓↓↓

  2020年疫情防控中感人事迹

  抗疫情一线工作感人事迹素材

  2020年疫情英雄感人事迹心得体会

  抗疫情中的感人事迹

  武汉疫情一线感人事迹

  【一线抗疫群英谱】白衣战士奋勇向前、基层干部挺身而出

  在抗击疫情一线,白衣战士奋勇向前,为生命而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基层的农村社区,基层干部也挺身而出,守土有责,守土担责。

  为生命的重生而坚守

  这里是湖北黄冈最大的新冠疫情定点收治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为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对口支援的山东医疗队在这里建设了第一个ICU病房。几天前,一位52岁新冠疫情患者插着呼吸机被转诊到这里,已经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状态,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的呼吸机能得到很大提升,经评估,已经可以自主呼吸,ICU病房的负责人任宏生为他拔掉了呼吸机。

  这个声音是任宏生医护团队这些天听到的最鼓舞人心的声音。大年初一,山东首支医疗队离开家乡来到湖北黄冈,半个多月的时间,重症组60名医护人员24小时坚守在这间ICU病房里,目前已有36名重症患者转为轻症,25名患者治愈出院。

  守土有责 一位村干部的“战疫”日记

  白衣战士为抢救生命日夜坚守,基层干部为守护百姓健康也同样冲锋在前。袁少敏,孝感市陡岗镇袁湖村党支部书记。袁湖村全村有1100多人。因为距离孝感市区不过几公里,人员流动性强,春节期间,从武汉返乡的人员多,一开始,村民们对疫情危害认识不足,人情又大过天,为让大家不拜年、不串门,老袁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工作。

  在老袁和村干部们的努力下,袁湖村从春节到现在,全村基本做到了不拜年、不祭拜、不串门、不聚餐,取消了7场婚礼寿宴。宅在家里,微信就成了大伙儿交流的通道,老袁又成了7个群的群主,考虑到很多村民不常看微信群,爱刷朋友圈,从1月22日到现在,袁少敏每天一篇日记,把22条防疫知识、措施发在朋友圈里。

  老袁日记:今天村民的情绪逐步稳定趋于平静,都有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必须大家团结一心,一齐共同应对。党员这个时候应该个个走在第一线!

  现在,袁湖村很多村民自发加入志愿服务队,在村口执勤把关。村里组织起50多人的信息员、卫生监督员、志愿者负责垃圾转运、环境消杀等防疫工作。马上就要进入春耕期了,怎么样尽快恢复生产,不耽误一年的收成,也是老袁当下要操心的事。当了26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又是一名退伍老兵,老袁说,他有责任有信心带领群众,一起打赢这场战役。

  【一线抗疫群英谱】“身在湖北,请求就近支援”

  在湖北省天门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机动队检验组,有这样一个特别的身影:她并非该中心职工,工作单位远在广东,春节回到家乡湖北后得知疫情形势严峻,她毅然选择就地支援,临时加入检验组,参与抗击疫情的斗争。她就是广东东莞市常安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钱珊英。

  44岁的钱珊英是湖北天门市蒋湖农场人。1月23日,她和丈夫带着女儿驾车从广东回到蒋湖农场老家过春节。不料受疫情影响,本打算赶回广东工作的她无法出行。

  “很多地方医务人员紧缺,而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却在老家不能出力,这怎么行?”钱珊英在家里坐立难安,“身在湖北,请求就近支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钱珊英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家人都表示赞同。她的丈夫说:“与其在家里干着急,不如去一线支援,这样你心里也踏实些。”

  “目前,我被疫情阻隔在家乡湖北天门,请求就近支援天门市疾控中心工作。”钱珊英向常安医院写下请战书,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她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天门市疾控中心,表达了自己想要支援前线的想法,市疾控中心当即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

  随着疫情的变化,专业检验人员愈发紧缺。经过慎重考虑,2月9日,天门市疾控中心致电钱珊英,邀请她加入检验组。来到疾控中心后,钱珊英开展疫病样本化验检测、核对样本、开展体系配置、结果分析……10余道工序,她与组内其他人员一道,严格按规程检测。

  与病毒样本打交道,而样本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感染源,钱珊英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化验、观察,和其他成员一起完成将近200份样本检测。虽然每天都要起早贪黑,但她仍然干劲十足。

  “我们医务工作者不害怕不退缩,这场战役一定能打赢。”钱珊英坚定地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天使印记”,真美

  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用来形容齐聚武汉的白衣天使们最恰当不过。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打乱了许多人的过年节奏。不少人获得了超长假期,但呼吸科的医护人员却还没来得及多吃几顿饺子,就冲上了战“疫”最前线。

  “因为我是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委会的,在武汉有很多同仁。疫情一开始,我就非常关注武汉的情况。据我所知,大年三十那天就有医疗队来武汉援助了,从那一刻开始,我就做好了准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王雯说。

  时刻准备着。明明前方有危险,但号角响起时,依然选择披上战衣。“本身这次新冠疫情就是属于呼吸科感染科的领域,所以我们全国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大多是相关领域的。碰上了这种大灾大难,我们肯定是使命在肩,义不容辞。”王雯坦然地说。

  医生守在抗疫的第一线,离不开护士琐碎而繁重的护理工作支持。“来之前,其实心里也有过预估,但并没有想到这么辛苦。虽然我本人曾经也参加过抗击非典的斗争,但这次还是大不一样。”王雯说。

  从防化服到防护服,从手套到口罩,从护目镜到纸尿裤……这身行头穿脱不易,全副武装后的医护人员先是大汗淋漓,后又在忙碌中用体温把汗水蒸干,数不清有多少次。

  “我清楚地记得接病人的第一个晚上,穿好所有防护装备后,自己的心率就达到了120。我想这样不行。首先,大家都是第一次穿,都很不习惯。其次,我们当护士的,心里病人总是第一位的,看到病人有状况心里就开始起急。所以我就赶紧稳住我的护士团队说,咱们都慢点走,不能急。”

  “一着急一跑,血氧就降低,自己心慌头晕、照顾不好自己,就不能很好地护理病人。虽然救人心切,但在这个当下,一步一步按流程走,确保万无一失的重要性不可小觑。”王雯说。

  脱下一身“戎装”的医生护士,着实让人心疼。前胸后背,满是汗渍,护目镜和N95口罩勒得额头和面颊上都是压纹。“我们管这个叫‘天使印记’。”王雯说。

  “早上9点的班,我们8点就得开始穿防护服。3点下班的时候,还要和后面的人交接完工作再出去脱防护服。”虽然是6个小时的班,但是加上前后准备和临时状况,往往短则8个小时,长则10个小时,他们都没办法喝水上洗手间。纸尿裤不见得真能用上,但却是必备品。

  “第一次很难适应,后面慢慢就好了,而且一忙起来,我们其实想不到喝水,也想不到上厕所。说起来,这也算是医护人员特有的韧性吧。”医护人员忙到想不起来照顾自己,但那美丽的天使印记却深深拓印,时刻提醒着世人,有人在那么努力地付出着。

  一个护士的日常除了基础的护理工作,比如观察病情、输液、发口服药、抽血化验、调呼吸机、看监测等,还负责许多杂事,比如收拾工作区的垃圾、给病人打水等,这还不包括危重症的突发病情处理。

  “我们呼吸科平时在医院经常处理危重症病人,都在ICU工作过,所以合作上非常顺利,再加上这次来的都是自愿报名的,来的时候都抱着一颗火热的心,所以大家都特别积极肯干。”王雯作为护士长特别自豪。

  医护人员安心在前方拼命,离不开温暖坚定的后方支持。“我们大多是北方人,刚来武汉的时候特别不适应。头天晚上来就觉得特别冷,夜里两点多院长紧急协调给我们调来了被子和暖气,这才睡了一个好觉。我们的家人孩子留在北京过年,医院也一直在照顾、关心他们,真的特别感激。”

  【一线抗疫群英谱】武汉市第三医院急诊医生李玉涛:自编歌曲鼓舞人心

  “没有阳光的日子,我们携手共同度过,你大声地告诉我,我们会胜利欢呼,我把英雄的城市,写成这首歌……”在武汉市第三医院,为了给战友和患者打气,急诊科医生李玉涛创作了一首歌,取名为《英雄城市》。

  “军队中有军歌鼓舞士气,我们也是战士,也需要歌曲激励。”李玉涛说,由于长期疲劳作战,一些同事出现了情绪低落的情况,他便利用休息时间创作了这首歌。之所以取名《英雄城市》,是因为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而在抗疫过程中,医护人员们不分昼夜与病毒作战,正是一个个穿着白衣的英雄。

  “他是个‘乐天派’,是病人的‘治愈系’。”同事严华说,李玉涛每天在一线救治病人,不知疲倦。

  “乐天派”的李玉涛每天到医院的第一件事,便是详细询问病人的情况。“他挨个看望病人,详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然后对症调整治疗方案。”护士长赵晶说。

  让赵晶感动的是,查房时,李玉涛总会不厌其烦地鼓励患者,哪怕患者已经昏迷。他对同事说:“相信我,患者一定能听见的。”

  严华说,天天笑呵呵的李玉涛,其实年前就检查出患有­内海绵状血管瘤,同事劝他早点做手术,他却说:“现在正是需要医生的时候,等疫情结束我肯定去。”

  “治疗重症病人,最重要的是爱心和耐心。”李玉涛说。2月10日,58岁的王女士被确诊感染,她家里几个人也被感染了,分别在不同的医院治疗。渐重的病情和心理的恐惧,让王女士情绪不太稳定。李玉涛一边给她治疗,一边哼唱《英雄城市》。慢慢地,王女士平静下来,更加配合治疗。现在她的病情有了很大好转。

  “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但很多患者听了都有共鸣。”李玉涛说,这是他自创的心理疗法。


相关文章:

1.2020抗疫心得1000字

2.2020抗击疫情心得体会优秀范文10篇

3.2020抗击疫情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4.最新抗击疫情心得体会字1200字3篇

5.面对疫情心得体会

329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