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会计审计论文>会计理论>

会计本科设计毕业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本科设计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本科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一:论财务会计计量属性

  【摘要】2006版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将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由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转向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相结合的会计计量属性。本文主要从当前准则规定的五种计量属性出发,在对它们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充分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相结合的会计计量属性是大势所趋,并提出对其进行合理使用的方法,最后对未来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展望。

  论文关键词:历史成本,会计目标,计量属性

    一、财务会计基本计量属性--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主要用于对货币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计量。货币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由于该类资产持有时间短、变现能力强,其价值变动的可能性较小,故采用历史成本计最。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或现金流量不确定性很大,为了便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其比较合理和实用的方法是按历史成本计量。

    财务会计选择历史成本为其基本计量属性是财务会计形成发展近80年来的历史选择。历史成本作为反映一个企业实际的资本耗费,资本的流动和通过现金收回增值的资本,其是最能如实地描绘该企业经济活动和经济业绩的财务轨迹,从而传递的是真实而公允的信息。尽管历史信息不能向使用者提供无根据的预期数据,但能有根据地告诉使用者有关企业重要的已发生的财务事实。历史成本计量的这一优点,是其他计量属性难以取代的。

    二、其他会计计量属性分析

    重置成本是一种具有很强现实性的计量属性;而现值和公允价值是计量未来的现金流量,是一种未来性质的计量属性。但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如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的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的历史成本。

    市价是会计所有计量属性的基础,是会计计量最公允的估计。现行成本不是基于真实交易而建立在假设交易基础上的。两者在活跃市场上表现出的市场价格是公平自愿条件下市场交易各方承认和接受的资产公允价格,具有坚实的可计量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因此,现行成本、现行市价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中,活跃市场环境下的重要的计量属性。

    假设我国存在完善有效的管制市场和明确的市场价格,可以根据现行市价对资产进行计量。现行市价考虑了市价因素,资产的处置损益,可以更有效地考核管理者经营管理活动是否成功。这一计量属性主要用于非货币性投资的计量。

    现值计量属性在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预计时,可以采用这一计量技术作为计价基础。实务中以现值对资产进行计价,必须满足两个条件:(l)通过资产未来的销售或交换而获得的金额是可知的或可确切地估计;(2)预期现值收入的时间应是固定或相当确定的。

    三、我国的选择与未来展望

    (一)选择会计计量属性应考虑的因素

    (1)会计目标或者说财务目标

    会计目标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形成,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报告资源的运用情况,评价受托经济责任。财务报表信息是反映过去的,强调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等要求。

    (2)可靠性与相关性

    在经济运行较平稳的时候,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时应该偏重于相关性。在经济金融平稳发展时期,有成熟的货币、财政政策作为引导,物价变化较为缓和,投资者的心态较为平和,市场走势平稳。此时,活跃市场中的交易价格更接近于资产的内在价值。在经济运行波动较大的时候,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时应该偏重于可靠性。在经济大环境不稳定时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动较大,这加大了折现率等其他估值参数的确定难度,易造成公允价值的不准确性。同时,由于产品需求量减少、订单量萎缩、应收账款收回率降低,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客观因素,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经营风险,管理层更有动机打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的幌子,过高估计资产价值,达到粉饰不理想经营状况的目的。这样一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真实的价值相差很大,此时公允价值的使用会加大会计风险。对于在活跃市场中交易的资产来说,在此种经济条件下,资产报价每天的浮动幅度是很可观的,其价值大小受披露时间点的影响很大。对于某些资产的计量可选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因为偏重可靠性的计量会更加有利于报表使用人掌握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

    (二)我国的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用

    历史成本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并保持账面价值不变。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经济是动态的经济,会计不能视市场的变动而不见最终陷入僵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历史成本的缺陷暴露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决策时更希望有很强相关性的预测信息,而对历史信息不感兴趣。二是金融创新引起企业投资结构与融资手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少企业的投资,尤其是金融企业的投资是买入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或者通过发行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融资。在金融工具交易发生时,交易成本很小甚至初始成本为零,但其价值则随金融基础变量而变动,未来净结算时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也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就是价值波动很大,跟踪反映其价值变化即反映其价值的不确定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要求,也是现代许多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这两个方面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却无力应付。

    由此出现了公允价值,资本市场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计量方法,公允价值与历史计量最大的区别是:公允价值反映现在的价值而历史成本反映的是过去的即资产取得或者建造时的价值,二者是体现不同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公允价值反映现在的价值与新会计准则倡导的资产负债表观是一致的,而且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资产负债表日需要计提折旧、累计摊销、减值准备等,不仅加大了企业的核算成本,也给企业盈余管理乃至利润操纵创造了温床,多数企业盈余管理都会在折旧、累计摊销、减值准备上做文章。尽管公允价值存在不足,公允价值主观性强因素等影响,容易被上市公司利用作为操作盈余的工具,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符合资产负债观,更能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从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用需要完善以下方面:(1)进一步健全市场价格反映机制,增强市场的成熟度。市场经济发达程度决定了社会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了不同的需求,从而决定了我们在会计计量上采取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因此,要稳定公允价值的主体地位,必须要提高市场的成熟度。市场成熟度一般是指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对有关影响股票价格信息反应的灵敏度。完善市场价格反映机制,规范市场价格的反映和表达,严格规范市场交易,防止价格操纵,使相关的价格信息能够畅通的反映在市场体系中,使交易的双方能够比较容易的取得所需要的价格等信息,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和推广。(2)加强市场监管。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且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是很发达,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必须加强市场监管,防止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获取不当利益。尤其是资本市场的监管,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资本市场集中了更多的中小投资者,为了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必须加强相应的监管。(3)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一方面比之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更加接近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但另一方面也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在我国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就必须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成为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理论、会实务、职业道德高尚的会计人员。这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为公允价值使用扫清障碍的需要。

    三、未来展望

    由于交易和事项的复杂与多样性,单一的计量属性已经不可能满足会计实务的需要。历史成本不可能、事实上它已经不再是会计实务中的唯一计量属性,但以历史成本为代表的投入价值仍然在未来是需要的,公允价值的出现并不能取代它。任何一种会计计量属性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没有一种计量属性尽善尽美。同时鉴于资产的多样性和计量的复杂性,试图用一种计量属性来解决财务报表中的计量恐怕是可能的。多种计量属性的混合计量模式运用,特别是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两种计量属性的同时并用是符合财务会计的未来要求的,具有适时的先进性和开拓性。随着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体系质量的提高,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引入公允价值的混合计量模式的优越性将进一步被关注,公允价值计量必将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发展。在此推动下,资产计量模式将会向着更加规范、客观、透明、高质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方向不断发展。目前的资产计量是多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今后也将是,这正如FASB在1984年的SFAC5中所指出的那样:“现行实务的特征是几种属性同时并存”“几种计量属性同时并举的做法将会继续下去”。这符合资产计量的未来实际。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会计计量属性研究: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2006年第11期。

  [2] 刘峰、司世阳、路之光:《会计的社会功用:基于非历史成本研究的回顾》,《会计研究》2009年第1期。

  [3]贾云义,陈凤玲。浅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J]北方经济,2007, (24)。

  [4] 石磊。FASB和IASB公允价值研究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 2008, (04)。

  [5] 葛家澍、林志军2001.《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会计本科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二: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初探

  摘要:管理会计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石,如何有效地改进管理会计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其管理会计知识的具体应用,并由此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这是目前高校教师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实践运用中遇到的困境以及管理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提出了为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应大力推行管理会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论文关键词:实践能力,管理会计,案例教学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公报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士,而是在于培养他们具备在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相关会计学家也指出:一个好老师应该是帮助学生了解会计之原因及处理之方式。为了提供长期的贡献,学生必须培养自己在组织问题,确认各主要问题点及其相互关系,并推论其可能答案的能力。

    加大实践性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是三本院校既重理论又结合实践教育的发展方向,而我国目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具体应用效果远远落后于其理论预期。

    二、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实践运用中的窘境

    管理会计被引入国内以来,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并不理想。从应用的内容上看,处于零星分散状态,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尚未形成一整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从应用效果来看,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作用很不明显,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所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样企业也就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意愿和要求。

    其次,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相脱节使得管理会计在实践中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不被人们有效利用,是由于其数量模型过于抽象和例证脱离实际造成的。例如:管理会计中对于混合成本的分解有多种方法:高低点法、账户分析法、工程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等方法,类似回归分析等数学方法从理论上说是比较精确的分解方法,本应最会被被企业所采用,但实际工作中,往往经验代替数学模型和公式,恰恰是最简单的方法才会被企业所应用,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又例如:当企业进行销售预测时,一般会结合市场情况,使目标销售额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趋势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之需要,但管理会计理论中销售预测一般通过趋势预测分析的方法进行销售定量预测时,没有考虑目标销售额的发展趋势,因而缺乏实际的运用价值,被企业所弃用。就数量模型而言,它使企业经济活动复杂而抽象的现象通过数量模型变得直观了,是一种进步。同时,管理会计象财务会计一样,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进行不必要的抽象后,到使明确的东西变得复杂抽象了,这又是一种退步。因此,企业管理者也更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意愿和要求。

    首先,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形成和发展的时间毕竟不长,我国管理会计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如管理会计的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且许多企业内部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人员与财务会计人员混为一谈。企业内部不注重成本管理或者成本分配方法单一,企业全面预算和控制机制是流于形式。而对于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更是无人涉足。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很难说其管理工作会有多大成效。但随着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的普及,企业管理当局也更依赖管理会计中关于预算体制的运用,现实条件成本性态分析、盈亏平衡分析以及边际成本等等概念和方法.这些又促使企业管理者更趋向于选择那些实践性管理会计人才,从另一方面推进了高校中对于管理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研究。

    三、管理会计在教学中的现状

    管理会计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在广泛吸收现代管理科学、运筹学、系统理论和信息理论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结合体。

    而管理会计学教材的内容以传统的成本习性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原理、预测分析、标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责任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为主,增加了作业管理和战略管理等先进的理论。但目前的管理会计教学与企业实务相脱节,其主要问题是仍然是目前的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缺乏技能教育和实践教育。

    第一、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仍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现行管理会计课程教材大多是西方管理会计的翻译本,与我国会计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过少。西方管理会计注重定量方法,大量使用数学模型,这对于国内企业难以实现其管理要求。教材也较为陈旧,如人力资源会计、环境资源会计等等涉及内容很少。教学内容也不能反映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创造以及发展前沿的成果。

    第二、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高校中管理会计教师仍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很少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不能把学生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利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三、教学手段落后

    管理会计要运用大量的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如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线性规划和运筹学等。如果通过手工来进行实践操作,比较麻烦。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作用日益提高,各高校陆续建立了各种会计实验室,如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作为定量化较强的学科——管理会计,如果能与目前已有的会计实验室相结合,并辅助以相关计算机软件,将管理会计的教学与日常的财务会计手工操作相结合,给学生以更多的信息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目前此方面的应用还远远不够。

    四、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哈佛大学,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验教学环节。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促使学生勤于思考、独立决策,变被动为主动听课,是一种比较好的启发式教育方法。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以管理会计理论为基础,以案例为辅助,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企业管理的相关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并进行课堂讨论,最终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进一步理解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施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主要要做好搜集案例、实施教学和课后评价三方面的工作。

    (一)搜集与企业管理实务相似的案例

    案例教学成功的基础在于选取合适的案例。案例的实质是特殊的教材,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第一、管理会计案例要考虑适用对象的广泛性。要兼顾典型示范、应用实际、现实新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案例的选择既可以借鉴国外的典型案例,又可以选择国内成功企业的具备代表性案例,比如:康师傅的短期经营决策、海尔的责任会计制度、宝钢的预算体制等等。

    第二、所选案例要有适应性、启发性和针对性,具有时代特色。教师要了解案例数据、事实细节.并熟悉相关的材料,事先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并有一系列问题用来引导讨论。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该显而不露,留待学生去挖掘。设计的问题并不在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学两方面的讨论能加深对教材相关知识的把握和提高实践能力。而且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具有对已有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涵盖性,以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

    第三、针对管理会计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可以是目前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实务运用中经常遇到或可能遇到的管理问题。

    (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符合逻辑地分析案例。例如,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理论的学习中,运用格兰仕成本管理案例教学,通过提供企业的真实案例,学生在进行案例的分析中,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案例中的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和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的企业利润相同吗?为什么?有何差别?企业何时会用何种方法?为什么?先让学生个人通过计算分析,再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发言,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案例教学是没有正确答案的教学,通过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必须注重其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以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一般不轻易参与讨论,适当时也可发表一些看法。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围绕案例中心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法那样自己扮演课堂的主角,以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分析讨论,必要时,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案例教学不重视是否能得出正确答案的结果,重视的是思辨过程、推理过程。在案例讨论中,指导学生必须学会思考和分析,教师进需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对案例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辩论和推理。在案例分析中,教师通常不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思考,去选择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方法。老师的评论要简短,不进行判断,没有导向性,而且通常应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学生继续讨论。教会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化整为零、层层深入,如何将大问题化小、复杂问题简单化。

    (三)做好课后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课堂效果,做好课后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以使案例教学在不断的修正中逐步完善。

    管理案例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从而很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国强.管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7

  [2] 吴小红.高职管理会计教学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6

  [3] 杜丹.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5.8

  [4] 郭延琦.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6.2

  [5] 孙丽英.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评价[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6

  [6] 李燕.关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论坛2004.6

会计本科设计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本科会计毕业设计论文

2.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

3.会计毕业设计论文

4.本科会计毕业论文

5.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6.本科会计学毕业论文参考

130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