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文化 > 传统文化 >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2)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

  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2

  浅谈传统文化和谐观在企业文化中的发展和探索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对我国的社会及其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并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影响尤其突出。文章就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和谐观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对和谐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承接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和谐观

  人类几千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与文化传统既是企业经济建设的杠杆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条件。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是根植于传统民族文化之中的。早期儒家中庸之道的人本主义和道家强调内在和谐的自然主义,虽然世事看法迥异,却都以和谐观念为基调。尤其儒家文化提倡的以人为本,以道德为纲,重和谐的思想中强调的人和,正是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和谐的释然。而和谐观中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观点更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文化,商周时期出现的儒士阶层,先秦时期形成的儒家学派,汉代时期,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文化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尤其在宋明以后儒学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天的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不仅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伦理,而且也成为了现代企业行为的规范。

  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而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行为的导向[1]。现代企业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分别经历了:手工作坊,蒸汽时代,以及高速发展的工业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带来的是自动化的机器和全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类的手工作业的方式,但是企业是人的集合体,在企业中无论机器多么先进,缺少人管理的企业是无法运行的,机器始终都不能取代人的重要性。

  所以,企业要做大、做强,最重要取决于人,而且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是一个集体,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对员工起到引导和凝聚作用,推动企业实现目标,确立企业社会价值的精神动力,是企业不竭之源,优秀的企业文化正是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这些作用。

  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的人本精神所体现出的思想正是企业优秀文化建设的根基,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所注重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更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处理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基本思想,尤其是企业创造内部和谐,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励员工共同努力实现企业目标,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有力保证,所以和谐观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

  二、“和谐”的文化传统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作为人本哲学的儒学以人为重,儒学中强调的人与天道的关系实际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而最重要的是重和谐,和谐的主要体现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中和谐观强调统一,主张协同追求和谐的境界使有着矛盾和差异的双方协调的共处一个统一体之中,构成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和而不同” 是指差异性。这里的“和”并不是盲目追求一致,同一,没有自我,而是要通过各种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的最佳结合,这是人们处理矛盾,对待差异所采取的积极态度和方法。

  这种和谐观在管理行为上的具体表现为:阴阳互补,五行反馈,刚柔并济,动态平衡,中庸和谐,以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2]。“同”与“和”有着很大的差别,“同”是事物的量的相加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和”则是多样性的统一各种不同事物相结合达到的和谐平衡状态。如果说“和而不同”是指差异性,那么“以和为贵”则讲的是统一性,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的和谐观首先体现了“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准则。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中的“人和”就是指内部的团结,和睦。这种观点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并且突出了“人和”的基础性地位[3]。

  孟子的这种“和为贵”的思想认识主要强调了“人和”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所谓“人和”就是人心所向,上下团结,形成和睦有序的良好的人事环境。和谐,亲睦的人事环境是人们齐心合力,步调一致的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丰田佐吉在创建丰田纺织公司时,其经营管理的座右铭就是“天,地,人”三字强调“和为贵”,既来自于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思想。所以,“人和”不仅是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思想境界,也应该成为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企业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三、 传统和谐观在现代企业文化中的应用

  日本企业界能在管理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在于它基于一种深层文化背景基础上的成功,是把儒家文化的内协效应成功地转化为管理效应的成功,即东方文化追求和谐的特征在管理上产生效果的成功。这种效应即内部和谐,从而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并以群体的力量向外竞争,这既是日本管理的特色,也是日本集团主义管理艺术,它的文化基础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儒家思想。

  注重精神价值的高度和谐在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电器公司更是被推崇备至,松下电器公司是日本第一家有精神价值观的企业,它提出的以“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友善一致,奋斗向上,礼节谦让,顺应同化,感激报恩”为内容的松下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该公司的精神支柱,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导向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公司成功的主要因素[4]。而最能体现追求和谐原则特征的则是台湾企业界对企业最高指导原则的归纳—安,和,乐,利。

  而最具代表性和综合性的就是“和”,即和谐是企业伦理的政治层次,企业必须追求和谐,劳资和谐,同业和谐,同事和谐,比如,台湾胡德平在新加坡创办的“三德”公司,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就成为全球小有名气的企业,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0-25%。“三德”公司之所以有如此强的竞争力,靠的就是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三德文化”所形成的有效合力,其文化的核心价值有三:忠孝传家、仁义为人和勤俭持家。这就是三德公司灵魂所在,也是立足之根本。“家和万事兴”这个充满儒家伦理色彩的理念,已成为三德公司全体员工共同的座右铭[5]。

  四、 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发展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维持企业活力的根本保证,而优秀企业文化的特征就是不断变革和发展。创建和谐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发展,其实质就在于引导企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完善自己,追求一种内外互动,和谐发展的新境界。因此,构建和发展和谐企业文化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企业内部环境。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企业内部关系的和谐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领导与员工关系的和谐,二是员工与员工关系的和谐。处理好两种关系就要坚持利益原

  则与人性原则相结合。和谐的利益原则要求企业建立一种利益均衡的分配制度,处理好内部员工的利益关系,做到互利互惠并以利益共同体为轴心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和竞争力。和谐的企业文化更为倡导的是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上下平等的人性化原则。和谐所体现的对人性的尊重和信任主要表现在授权管理,民主管理,创造企业内部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及宽松的精神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等[6]。

  2.和谐企业文化必须坚持义利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说企业利益应与社会利益和谐一致。企业在盈利的同时也应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严格恪守企业道德,坚持义利统一,这不仅对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社会地位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还使企业在品牌价值和经济效益上获得增值,所以它是企业成功的必由之路,海尔企业文化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例证。

  3.真善美是和谐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理学家认为和谐是一种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精神境界。在此和合境界中,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过程是人的价值准则,仁爱精神,以及天的价值之体现。因为天道与人性合一,所以天心和人心,宇宙价值与人的价值也是相互贯通的

  [7]。真善美是人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成为企业的追求目标,企业要为社会提供真善美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竞争是市场的本性,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经济,但市场竞争是一种理性的有规则的竞争,这一规则就是公平,也就是要保证竞争的和谐有序。在企业的竞争中,要抑恶扬善,弘扬正气,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是和谐企业文化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如宝钢就是把“至真,至善,至美”作为企业的品质价值目标。

  4.和谐的企业文化要正确的看待事物的冲突和对立。

  儒家的和谐观属于和谐化辩证观,即整个宇宙,人类社会,个人生活的大方向是趋于和谐统一的,冲突不过是一种不自然的失序和失衡。万物间的差异与对偶是冲突和对立的,但是冲突与对立却蕴涵着互补性和互生性,对立双方在本体上是平等的,可以经由调整而达到和谐,而冲突和对立的存在是为了完成更高境界的和谐,所以说企业要正确看待冲突和对立,这样才能使企业稳定协调的发展。和谐的企业文化正是要体现出这一观点,企业在冲突中前进,在前进中对立,在对立中和谐,在和谐中完美,这正是企业所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玉莲.《我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辩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科学,2008(9).

  [2]鞠强.《和谐管理-本质.原理》[M].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孙聚友. 《儒家管理哲学新论》[M] .齐鲁书社出版社,2002.

  [4]阮明祥.《松下-经营理念精华》[M].学苑出版社.1988

  [5]晓棠.《布道:现代企业家的文化使命》[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6]郑启明. 《生存-完美企业生存制胜之道》[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7]黄囇莉. 《华人人际和谐与冲突-本土化的理论与研究》[M] .重庆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351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