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心理学类 >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论文(2)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论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论文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论文篇2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六个方面阐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场所,是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引领着社会文明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全面贯彻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群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如下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无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说当人在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这几方面健全时,才是真正的健康者。

  进一步理解,心理健康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和谐;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具体到大学生就是指在心理上有比较完善的发展,以形成健全的个性,能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适应客观环境,使用个人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有着和谐完美的关系,即个体与环境取得积极的平衡。

  这一定义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某种意义上就是个人与社会和校园的和谐。大学校园的和谐包括校园里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的和谐等方面。而人与人和谐的实现是以个人内心和谐,即心理健康为前提。和谐校园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没有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样也很难有学生的和谐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走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上的误区,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

  当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存在不少误区,导致工作中较重视眼前利益而轻视了长远利益即健康人格的塑造。健康人格的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如英国教育大臣在教育改革议案中指出:教育必须形成适合现代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要使所有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在国际化、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就是要使大学生具备优良的人格素质。

  二、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学校领导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应把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维护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避免和减少各种心理问题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中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机构的主要工作有: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新生入学适应和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测评;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和包括以早发现、早研判、早预防、早报告、早控制为主要内容的预防教育制度和早期预警制度以及危机干预制度、后期跟踪制度、常规工作制度等。在早期预警中,建立宿舍、班、院(系)、学校四级大学生心理问题信息网络、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学生心理危机评估制度等。

  三、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心理预警机制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反映学生素质的一种科学记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目的是甄别学生心理特质,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因此,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比如,在新生入学时,就可进行健康诊断测验,开始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在心理测验时,可采用三个心理学量表:一是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此问卷主要起到筛选的作用,将可能有问题的学生筛选出来,以方便专家进一步面谈;二是SCL-90(症状自评量表),此表涉及人的感觉、思维、情感、行为、意识、人际关系、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主要用于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如果经测试,发现学生有问题,就能测出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是16PF,它主要对学生的人格状况及心理素质水平作出全面的评价,不但可以评定一个人的16种人格因素,而且可以推测次级人格因素(如内外倾向型、心理健康因素、创造力、成长能力等),对人的心理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在进行了诊断测验后,可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对进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的学生或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从心理品质的角度来说,大多数的危机是逐步形成的,是有其根源的,或在某个过程中已经潜伏危机。由此,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是大学生危机干预的重要一步,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干预和化解有很大的帮助。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取决于这支队伍的素质。首先,必须下力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队伍。坚持少量、精干的原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同时,必须下力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其次,要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根据大学生身心发育的主要特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加强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稳定的情绪;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教育和帮助大学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等。

  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与维护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与维护是大学生个体自身或大学生之间实施的教育和维护,它是相对于教师的教育指导这种外在影响而言的。在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时,要坚持尊重、信任、理解关心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主题意识;在此基础上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理论及方法并自觉实践,通过实践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自我构建科学化”;树立榜样,使大学生能够找到活生生的仿效对象,把“自我设计”与榜样相联系,以提高自我教育效果;选拔一批学生干部进行心理保健知识培训,负责帮助周围同学适应环境,调节心理问题等。

  六、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

  高校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实践技能比武和娱乐活动,使学生在健康、和谐、向上的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意志得到磨炼,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坚持依法治校,加强班风建设,严明班级纪律,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荣誉感,把班级建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关系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暖集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凤伟,罗振.创建和谐校园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宿州学院学报,2009.3.

  [2]丁小宇,孟伟.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8.8.

  [3]陈光军.构建和谐校园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职业圈,2007.16.

猜你喜欢:

340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