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中等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高中地理教学进入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篇一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探究 》

  摘要: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以务实的态度,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借助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教育观念;课堂氛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一、提高认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新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高中地理教师要认真地学习这些理念。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不可能一夕之间就改变的,教师要长时间地研究新课改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等理论知识,并逐步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学习这些教学理念时,可以和其他的任课教师就课程的开展进行讨论,双方交流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感受,提高对新理念的认识。

  二、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

  新的时期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需要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敢于说出自己的质疑。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自身教学角色的变化。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认识到课堂引导者和课堂主导者之间的差异,摆正自己的态度,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对待学生时不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要贴近学生的心灵。其次,教师要有发现美的眼睛。高中阶段的每个学生都已经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之中的闪光之处,发现学生的优点,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现阶段出现了许多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方法,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1.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探究式学习就是将教学内容转化成探究式的问题,将课堂主要内容的学习放到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中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教学方式。以《全球气候变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时首先需要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有没有看过电影《难以忽视的真相》?你们猜一猜这部电影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看过的学生吗?看过的学生可以讲一讲电影中的精彩情节吗?这时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回答教师的问题,等学生回答完后,播放影片的精彩片断,在播放视频片断时展示相关的材料。如《难以忽视的真相》电影中出现的海平面上升的现象,就可以向学生展示有关近些年来海平面正在逐步上升及南极冰川正在快速消融的资料。在看完影片后资料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全球变暖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出所知的与全球变暖相关的现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全球变暖现象中的疑惑,教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记录和整理。最后让每个小组分别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通过课下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共同确定问题的答案,之后和教师就答案的合适与否进行探讨,共同确定恰当的问题结论。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利用思维导图开展高中地理课堂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琐碎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整体,方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综合运用。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教学时首先要带领学生学习怎么运用思维导图。在回顾《全球气候变化》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师带领学生回想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内容,这部分中的关键内容是全球气候变暖,然后在白纸的中央画一个圆点代表全球气候变暖,随后拓展思维,画出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向外的线条,在每个支线条上分别写上一个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的关键词如气温上升,按照这样的方式直到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梳理完毕。在学习思维导图的用法后,在地理学习的预习阶段要运用思维导图,每堂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下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目标,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用思维导图代替传统的黑板板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导图与教师的进行对比,了解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足之处,并在不足之处标上着重学习的记号,在复习时有重点地复习。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注重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并利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作者:王丹 单位:襄阳市第九中学

  参考文献:

  [1]徐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

  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篇二

  《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探讨 》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和改革,社会对于学生群体的教育关注度呈现持续火热的趋势,尤其是高中学生处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特殊阶段,除了家庭教育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学校课堂上灌输的知识和理念。因此,教师对于高中学生的知识传授显得更加重要,地理教育作为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必须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由此可见,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进行相关的概述,结合我国的地理教育情况和制度内容,总结出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重要意义;最后,从学生的角度切入,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对于中等教育越来越关注,地理教育对于培养公民的社会活跃度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近几年来,地理教育改革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理念也受到了社会大众较高的关注度。本研究旨在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进行探讨,结合我国地理教育的具体情况,分析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希望此次研究能为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方向的研究进行分析提供资料和经验,并给我国的地理教育改革和创新指明方向。在现代地理教育机制的大环境下,过去传统的地理教育理念已经不再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地理教学活动不能只注重理论而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各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以健全我国的地理教育体系,这对于完善我国地理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影响。

  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相关概述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在地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其资料和数据来源于生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带来理想中的教学成果,这是一种取之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新地理理念。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是地理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是放在地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层次上的生活化。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通过贴近教学目标的实际生活,将地理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群体生活当中,以达到拉近学生群体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意义

  (一)对学生而言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得原本较为晦涩单一的地理知识一下子变得亲切,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同时地理知识生活化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群体在实践中接触和了解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地理知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营造一种较为浓烈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同时帮助高中生缓解巨大的升学考试压力。

  (二)对地理教育体制而言

  传统的地理教育理念只注重形式上的成果,教学手段过于单调和乏味,再加上地理知识自身较为晦涩难懂的特点,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高考压力重大的高中生群体。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对于高中地理教育的体制改革而言是一个重大的举措,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对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创新发挥了先驱作用。

  四、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分析

  高中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所掌握的生活经验对于学习地理知识具有很大的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推动性。据调查显示,之前大多数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照本宣科的,其讲课内容与课外练习都缺乏联系实际,这种僵化式的教学模型,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和地理方面有关的问题时,无法充分利用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加以解决,导致我国高中生成为“眼高手低”的高素质低能儿。当然,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现状还处于试行阶段,其结果虽然不太理想,但是在学生群体中带来极大的响应和高度关注。因此,对于地理知识生活化的贯彻实施,需要师生双方的密切配合,首先,作为教师必须从本质上接受知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地理教学活动中,要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学生群体经常性接触的生活中,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其次,作为学生必须紧跟老师的教学步伐,关注日常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地理知识,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以便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最后,作为学校必须从硬件设施上帮助教学生活化工作的开展,为地理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这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活动进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五、总结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接受教育的人群能够学会更好地生活,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是实践新课程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所向。在教学生活化理念的指导下,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能够有效改善教学脱离实际的弊端,解决理论与实际不相匹配的现象。所以,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得地理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和艺术化。

  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篇三

  《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探讨 》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应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归纳总结优秀的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并相应地提出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方式,旨在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分析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中存在众多问题,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的在主体地位,师生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与互动,一方面,使得整个地理教学课堂陷入沉闷,另义方面,则降低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进而为学生奉献出精彩纷呈的地理教学课堂。

  1.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模式落后。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地理知识点的灌输,一方面加大学生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学生无法灵活地应用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高考制度的压力下,教师要求学生采取机械记忆的方式背诵地理知识,使得学生对地理学习丧失兴趣,无法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1]。

  1.2教学手段单一。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中,主要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位置。教师运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缺乏师生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教师不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2]。

  1.3教学观念落后。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未能够在地理教学课堂中,引进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而可以通过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直观与形象,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因此,这要求教师应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积极地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此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

  2.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方式

  2.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地向前推进,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以往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与引导者,一方面,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尊重,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的自信心,将地理教学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地利用地理教学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针对地理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与研究,并且在一旁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与帮助,鼓励各个小组进行地理知识竞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例如:教师在讲解全球气候知识点时,教师分配给各个小组不同的气候名称,而后让小组在地理分布中写下全球的气候,教师则一旁给予适当的补充,一方面,提高学生参与地理教学课堂的热情,另一方面,则增强地理教学课堂的竞争性,让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的活跃,有效地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3]。

  2.2地理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师在进行地理备课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心思,进而可以明确地理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教师可以游刃有余地掌握整个地理教学课堂的方向,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充分地利用好地理课堂的教学时间。例如:教师在讲解洋流知识点时,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则需要明确需要重点识记的洋流名称,并且列举一定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地理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地理洋流名称的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与学习地理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地理知识,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地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2.3合理地设计地理课堂问题。地理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中,教师应用“问题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巧妙地设计地理课堂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展开热烈的思考,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至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可以活跃整个地理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地理问题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开动脑筋,灵活地设计问题。如:首先,问题要有针对性,教师应结合地理教材内容,按照各个课时的重点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能够深入地探究问题;其次,问题要有层次性。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要求教师需要设计层次性较高的问题,区分地理问题的难度,让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回答出一定的地理问题,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获得一定的提升。

  2.4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需要交流学术性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在课后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教师则能够及时地发现与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教师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了解教师的授课方向,及时地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可以促使师生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地理教学课堂的顺利进行,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2.5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扬。教师给予表扬与认可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入感受到强大的自豪感,获得地理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应给与学生更加公正与客观的评价,以鼓励与表扬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供学生的更多的学习动力。此外,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如若遭遇挫折,则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与帮助,让学生及时地走出学习困境,降低学生的地理学习的挫败感。

  3.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化,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较高要求。因此,教师应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促使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

  作者:鞠永天 单位:江苏省黄桥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文珍.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3,26:119.

  [2]张洋,石万凤.基于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258.

  [3]陈胜兵.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29:20.

有关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推荐:

1.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小论文

2.浅议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浅谈高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4.高中地理教学优秀论文

5.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6.浅谈高中地理教育论文

7.有关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论文

162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