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中等教育 >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参考范文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参考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参考范文

  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进行文化熏陶的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基础素质培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教育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方法创新

  一、立足于教材且跳出教材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进行一个全面的规划,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分解到不同的阶段中去,其主要措施为:

  第一,对教材仔细地研究,掌握教材所有的编排体系,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人物、文体以及事件进行归类,并从中总结规律,指导学生将高中语文课的目录制订成一个计划表,使教材的教学目标、作者以及事件等一目了然,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材中的编写说明来介绍人物和事件,留下悬念,以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坚持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单元前的相关提示,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文章的通读和熟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与品味语言,深入地挖掘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要素,将凸显社会规律的相关政论文、体现逻辑思维的说明文、艺术韵味浓烈的文学以及蕴含着一定生活哲理的相关散文的特征进行分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三,总结教材,将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与所写的事件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来梳理所学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使学生有效地将高中和初中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便于其复习,使其思维受到启迪,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启发思维,根据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来进行想象与思维训练。

  总而言之,教材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范例,只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促使其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再将其实践在自己的笔下,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个飞跃性的进步,其创新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章后,利用其课后时间对实际生活荷塘景色进行观察,让学生来做导游,介绍自己周围的荷塘景色,使学生脱离课本的束缚,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并加深对《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理解,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优化教学模式和明确教学目标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学生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基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激励法、竞争法和引导法来介绍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人物,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展具有创新性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语文其实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艺术性、实践性以及社会性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来完成其教学任务,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分步实施且注重其实效。

  例如,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如“山水田园诗”,教师首先可以明确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了解,掌握其表现手法以及常见的几种山水田园诗,通过这个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带入到学习中来,更好地实行自主学习。此外,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信息化对于高中教学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具有一定的全局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利用现代传媒工具,通过网络,促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多、最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多元化发展

  在教育观念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分层渐进以及多元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应为学生提供不同要求上的帮助,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其个性,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时,不能单单只是依靠考试的分数,而是应该多方面地进行测试,实行发展性评价,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认知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活动方式,比如文学社、演讲团以及书友团等,或者进行文化交流或者社会实践等,通过报刊、电视等各种媒体,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突破传统的语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构建“平等对话”的教育模式

  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习得过程,学生在学习和感悟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与素养,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单单通过教师的讲授是不可能达到的,必须要让学生自行思考,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教学重点之间的转移,从学习语文知识上升到通过语言形式来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以及塑造自己,从知识的训练上升到人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充当着人生发展的创造者、探究者和交流者,以此生成新的情感、思想和言语。

  在新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平等对话”的教育模式,只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成长,作为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学生身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维护学生的说话权利,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努力构建一个自由、多维的对话体系,在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组织和讨论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帮助,其扮演着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帮助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这种教育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要想适应目前的教育需求,其首先必须要打破传统观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采取创新性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创新技能、创新意识、创新人格以及创新思维为其教学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结合文理知识、课本内容和社会生活,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参考范文篇2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读者对文章产生情感时,才能深刻地理解原文蕴含的思想。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体验、感知情感。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理念下,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整舍,要求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重视阅读积累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健全人格的形成。当然,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绝不等同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政治思想教育目的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而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意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中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与政治思想及美育有着很重要的联系。而语文教材内容广泛,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那么,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

  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充分发挥情感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作用,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感染熏陶,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有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谊;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而这些恰恰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中学其他学科所难以企及的。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新课程的情感教育呢?

  一、注重朗读,以声传情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就告诉我们朗读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文章不是无情物,自古至今,凡是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文章,无一不是因为作家、文人的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生命。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朗读在语文课堂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教师的范读,能够把学生带入到作者所表达的或喜、或悲、或怒、或赞叹、或斥责的情绪氛围中,为理解课文内容、作者感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师成功的范读,充分调动学生听觉器官的作用,用声音传情,把学生的情绪带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理解课文就容易了一些,学生的健康情感也得到了培养。不论任何形式的作品,都适于朗读,尤其是诗歌和短小精致的散文,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更容易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而教师带有明显的情感体验进入角色的朗读,抑扬顿挫的节奏,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朗读在情感教育中能达到一种“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艺术效果。

  二、注重赏析,披文入情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以文为载体,披文才能入情。教师在讲解这些感情丰富的文章时,就应该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鲜明的情感态度及富有个性的体态语言等来表达(或表现)自己的爱憎、喜怒、哀乐,给学生以深刻甚至深远的影响。

  有些作品,靠教师讲解很难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时可以借助相关的音乐来感染学生。学生用心去听音乐,在音乐所创造的场景、氛围中感受到美。同时,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图片等的直观性,启发联想,让学生学会赏析。文学作品是借文学语言形象地反映生活的艺术,它是通过形象的描写,生动的叙述,精辟的议论等,塑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表达某种思想来感染人的。要让学生情感与作者所表达情感相应和,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想像,让他们进入到作品所营造的某种境界中去,只有这样,在他们内心才可能产生类似的情感体验。

  三、发掘情感,以情引情

  中学语文教材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情感性,那些美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在语文教学中,把握稳重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的感情脉络,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们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土壤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和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课外语文情感教学内容的发掘,深化课内语文情感教学内容。课内是基础,课外是补充。课堂中的知识传授、情感熏陶,起到打基础的作用,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语文教学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联系学生的喜怒哀乐。课外生活内新颖、形式广泛,学生能够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接受能力,选择喜爱的语文活动,充分调动思维力,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盘皆活”。因此,生动活泼的课外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阵地。

  我们可以采取社会实践的形式,如参观访问、瞻仰革命纪念地、访问军烈属或英雄模范人物以及参加义务劳动、社区服务等,亲身体验,感悟生活,增强同情心、责任感,促进学生情感的飞跃和升华。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感受到各种情感的熏陶,对“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也会有所启示和感悟。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课堂里如果有了感情的浪花,师生就会精神振奋,独特的感悟、别有情趣的语言就会如泉水汩汩流淌,学生自然会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有存.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04).

高中语文教育论文参考范文相关文章:

1.浅谈高中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2.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3.高中语文教育论文

4.初中语文教学的论文参考范文

5.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6.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

341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