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小学科学创新论文

小学科学创新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小学科学创新论文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成长的要求。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篇1

  浅析小学科学创新性教学方式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全国各阶段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帮助小学生增长对事物的认知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课程的实际要求,在这个大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方式需要注入新的血液。笔者基于这一背景的切实要求,对小学科学教学方式的创新策略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以期对今后的小学科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性;教学方式;观念;研究

  引言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设置的小学“科学”正式取代了此前整整开设了80年的“自然”。这一改变不仅仅是对学科称呼上的改变,更多的是对这一学科的教学理念的改变,是教育理念的进步和发展。而在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下,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育方式,将传统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一种更适合时代发展的全新的教育方式。

  一、传统小学科学的教学方式

  1.“以教为本”的小学科学课程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的教学课程中,主要是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主。老师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单一地拿着教学科学的课本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宣讲,以保证学生对小学科学的知识有一个简单的认识。而学生主要的任务是以被动的听课方式为主,积极地配合老师讲课,记录老师讲课的重要内容,以满足对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的要求。

  2.单一课本的小学科学教材

  小学科学虽然早在2001年就已经取代了小学自然课,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来源渠道依然相当狭窄,仍然是以传统意义上的课本为主,课本是老师讲课的唯一资料。相信看过小学科学课程课本的人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那就是小学科学课程的课本比较薄,如何在这样一本课本上实现教学的进步,保证学生在自然科学这门课程上学有所成呢?

  3.辅助设施缺乏的小学科学课程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当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即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辅助性的设施很少,完全靠着老师的描绘。科学是一门相当复杂的课程,当然小学科学都只是一些简单的知识,是对自然的基本认知,但同样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要想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效果,需要更直接的方式。

  二、创新性小学科学的教学方式

  1.“以教为本”向“以人文本”转变

  小学科学在课程教学中理念需要转向“以人为本”,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考虑学生的主观需求,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主要的做法有:

  第一,增加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加师生的课堂互动是为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从而将老师放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位置。例如,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多向学生提问,提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师生互动的方式,很多学生在上小学科学课程的过程中有被忽视的感觉,老师的提问可以减少学生的这种心理,从而增加学生受到重视的感觉,提问还可以增加老师对学生掌握课程的熟悉程度的了解。

  第二,增加课堂中的游戏成分。小学生是行动派,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的是去感知,根据这个群体的这一特点,在小学科学教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加入更多的游戏环节。例如,在讲述自然界的生物链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编排一个简单的剧本,然后老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学生安排为形成食物链中的各个元素,然后对食物链这一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演绎和归纳,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方式,也提高了教学效果,让学生记忆更为深刻。

  2.丰富小学科学的课程教材

  如果小学科学的课程教材仅仅局限于当前已有的法定意义上的教材,那自然是没有多少内容可以讲解,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得不到多大的改变和创新,但如果将教材的定义扩大,那么,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选择是丰富多样的。小学科学主要的取材方向有以下两种:

  第一,教材来源于生活。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学生,是培养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自然和世界的能力,所以,在教材选择上,生活是不二之选。例如,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走进生活,去体现科学和自然的魅力,尤其是讲解小草、昆虫等这些自然界比较常见的生物的时候,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去体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再适时的引导学生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第二,教材来源于其他学科。其实现在的很多课程都是有交叉性的,可以互相借鉴一些实例来进行课程讲解,小学科学课程更是如此。例如,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生物课的内容,老师在讲解与生物课有关的知识时,可以先查阅一些相关的生物学知识,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老师掌握的知识量多了,对学生的讲解就可以更容易做到深入浅出了,对于其他的课程,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丰富教材的同时,也丰富了老师教学的方式。

  3.增加辅助设施在小学科学课程中

  小学生的兴趣来的快,去的也快,要长久的吸引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就需要丰富课堂形式,辅助设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必备武器,具体设备有两类:

  第一,高新技术类。这一类是指在小学课程教课过程中运用一些高新技术。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的讲解,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资料,其中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有图片,也可以有视频。

  第二,传统模具类。例如,小学科学课程有许多课程涉及老鹰之类的生物,但在生活中不一定能看到,学校可以购买一些教学模具,让老师拿到课堂上供学生观摩,这样学生可以有更直观的认识。

  三、结语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吸引小学生最好的教学手段,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一定要注意对教学方式的不断丰富和不断创新,只有创新的教学方式,才是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丁邦平.我国小学科学教师教育:现状、问题与思考[J].当代教师教育.2011,4(2):1

  [2]刘美娟,刘美凤,吕巾娇.我国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J].教学研究.2010,33(3):72

  [3]董秋菊.试论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学周刊.2013,8:24

  小学科学创新论文篇2

  试论小学教育科学玩具创新设计

  摘 要:本设计是一款将练习毛笔字和做游戏结合起来的科学玩具。我们将水写纸和LED屏结合起来,设计了一款环保的小学生毛笔字练字板。产品的盖子采用太极图案,首先要做一个拼图游戏,把打乱的太极图案拼好,才能打开盖子练字,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玩具;练字板;产品设计;游戏

  玩具泛指可以用来玩的物体。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玩具的陪伴,一件好的玩具就像是一个安琪儿,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智力的开发。它们既是孩子们的玩伴,又是最好的、最直接的教科书。

  教育玩具是指融入了教育功能,寓教于乐的玩具,很多人把这类玩具归为益智玩具的范畴。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优秀的益智类玩具,国外最著名的要数匈牙利人发明的魔方,我国古代最出色的益智玩具是九连环。前些年,以早教机和学习机为代表的电子学习机是教育玩具的典型,但是这类玩具的迅速衰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仅仅依靠技术,没有充分考虑孩子心理特点和社会需求的教育玩具是没有生命力的。

  1 小学教育科学玩具的分类

  教育玩具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照形式可以分为六个大类。一是解环类玩具,比如九连环、花篮环、凤凰环等。这类游戏需要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比较难玩。二是扣类游戏,如M扣、千千结等。这些游戏相对简单一些,不需要复杂的数学原理,只要有耐心,按照一定规律,都可以解开。三是拼图类游戏。这类游戏的材料很多,有纸板、木头、塑料等,有平面的,也有三维的,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图形能力和空间能力。四是科学原理类玩具。这类玩具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证明或演示一些科学原理,如磁性类、光学类、传感器类、碰撞类、气压类等,在游戏的同时,使孩子对这一物理原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五是棋牌类玩具。这类玩具很常见,小学生也很喜欢玩,是开发智力的好工具。六是不在这五类中的玩具,比如滑块类的华容道等玩具。

  2 小学教育科学玩具的设计原则

  玩具设计要考虑的要素有很多,除了经常被谈到的安全性等因素,这里讲的几条是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在科学玩具的设计中。

  2.1 寓教于乐是科学玩具设计的核心思想

  科学玩具的目的是让小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了解某种科学原理或某些常识,因此如何把深奥的科学原理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小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是设计这类玩具的关键。另一方面,还要让小学生在操作科学玩具的过程中感觉到快乐,而不是很枯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这样的科学玩具才是合格的。

  2.2 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

  玩具的设计如果没有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功能再合理,价格再便宜,也不能吸引孩子去使用。小学生正处于由儿童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儿童的游戏心理逐渐转化为很强的好奇心。所以,科学玩具的游戏元素是产品设计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3 科学玩具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

  当前,我国有一股学国学的风潮,很多小学都要求背诵《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如果运用产品语意学的原理,在玩具设计中加入国学元素,让小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接触中国文化,了解国粹,显然比死记硬背更好。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国学的熏陶,这也符合国学教育的理念。这样,科学玩具成了小学生国学教育的一个媒介,这件玩具也将被赋予更多的文化涵义。

  3 小学教育科学玩具的设计实践

  基于以上三个原则,我们将水写纸与LED屏幕结合,设计了一款适合6~13岁小学生使用的毛笔字练字板。

  3.1 功能定义

  这款产品希望是一款练毛笔字和娱乐结合的写字板。围绕这个功能定义,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了以下要求:功能方面,要能够实现练毛笔字的功能,并且使用水写纸这种环保材料;从小学生的心理考虑,为了迎合小学生游戏和好奇的心理,这个设计加入了游戏元素,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游戏;设计元素方面,选择了太极图案这一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符号作为写字板的界面,使小学生在练毛笔字的过程中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3.2 产品结构设计和使用方法

  练字板的盖子是由一组同心圆组成的太极图案,每一个圆被分成了几段,可以沿着圆形轨道滑动。当滑动这些滑块,使其组成一个太极图案时,盖子才能被打开。小学生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既动手做了小游戏,又了解了中国的太极图案。盖子打开后,可以滑动到写字板的背面,然后从盖子的背面边上拉出水写纸,铺在写字板上,再打开写字板上的LED屏,翻页选择字帖,就可以描红写仿影了。如果不需要描红,关掉LED屏就可以了。图1和图2分别为练字板没有打开和打开放好以后抽出水写纸的状态。

  3.3 产品色彩设计

  色彩设计是产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有人说,人们购买商品很多时候其实是在购买商品的色彩。确实,我们对很多商品的第一印象不是它的造型,而是它的色彩。针对小学生的产品色彩设计,不能一味追求鲜艳的色彩,而应在明快的基础上,舍弃纯度很高的原色,采用明度比较高的淡黄、淡蓝、粉紫等颜色,使产品界面在视觉上保持一种轻松明快的感觉。这件练字板的正面采用了黑白两种颜色,还有竹子的自然色彩,整个产品看起来理性又不失活泼。

  4 结论

  常见的科学玩具在设计上过分强调玩具的科学性,而没有重视产品的趣味性和人文性。这款练字板设计使学生在练字的过程中既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又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可谓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 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 任立生.设计心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设计,2005.

猜你喜欢:

3114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