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英语论文 > 外语翻译 >

英语论文“吃”的外语翻译方法

时间: 若木620 分享

  英语论文的写作,主要用于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在国际上共享科研成果,英语论文也是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另外英语论文还包括英语相关专业人员必要地用英语撰写学术报告或毕业论文等等。不同的学科或专业领域、不同的刊物对英语论文的内容、格式等有不同的要求,不同领域的研究论文在文体和语言特点上既有许多共性,也不乏各自特点。

  关键词:“吃”的惯用语 功能对等 内在含义 翻译

  摘要:有关“吃”的惯用语异常丰富,要介绍中国的“吃”文化,就要依靠翻译。本文采用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理论从读者反应效果方面提出几种对该惯用语比较适用的翻译方法,以便使西方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的文化。

  1.引言

  汉语文化中动词“吃”的含义异常丰富,以上已列最常见的九中有关“吃”的惯用语,对这些惯用语的翻译怎样才能做到奈达所阐述的功能对等,笔者认为,鉴于汉语动词“吃”的惯用语中的“吃”的含义的相离性,在翻译的过程中,那些“吃”的意义没有经过转义的惯用语可以采用直译法,翻译为 “eat” “have” “take”等含有汉语“吃”的意义的英语词语,确保汉语“吃”文化的传递。对于那些语义经过了转义同“吃”没有一点关系的““吃”的惯用语,只能根据惯用语的内涵意义采取意译法。在语言风格方面,意译法可分习语替代法和解释法,采用英语习语替代法可以达到更接近的双语读者的反应,但是会丢失汉语风格和文化精神的传递;而有的惯用语没有相对应的英语习语,就可采用意义解释法,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传递汉语的文化,也可以达到翻译的功能对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译语读者与源语读者有尽可能接近的“反应”,但是译文读者读起来也就没有替代法感觉自然,顺畅。

  2.1 直译法

  对于以上“吃”的含义的义项1,即“经过咀嚼把食物咽下去”中的第一个义项“吃具体的食物”和义项2(2.1.2)中的汉语中的“喝,吸,饮”可以采用直译法,即可传递语义含义又可保留汉语的风格。此处的“吃”可以翻译为 eat take, drink, suck或have.例如:吃饭(have a meal, have breakfast/lunch/supper);吃鱼(eat fish);吃饺子(eat dumplings);吃肉(eat meat);吃奶(suck the breast)吃药(take medicine);吃茶(drink tea)等等.

  .2.2 直译加解释法

  如果惯于用中“吃”的基本含义没有变化,后面也是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东西,可食或者不食的,此时翻译时通常采用直译加解释法,这样即可以保持汉语“吃”文化的独特性,也可以让译语读者很好的了解该惯用语的真正含义,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传播中国悠久文化的方法。例如以上义项1里的转义义项里的部分惯用语就可以采用这种翻译方法:吃花生米(eat the pignuts—be shot by a bullet);吃鸭蛋(eat a duck’s egg---to get a naught in the exam);吃花生米(吃子弹);大鱼吃小鱼(big fish eat small fish—the law of the jungle).

  .2.3 意译法

  汉语中的有关动词“吃”的惯用语后面接的大部分是“不可吃”的东西,其正真含义也和实际意义上的“吃”没有联系,为了使译语读者能够理解译文,就只能采用意译法。意译法可分为习语替代法和解释法。

  .2.3.1英语习语替代法

  由于语言的部分相通性,汉语中有关动词“吃”的惯用语的翻译,可以直接借助英语中的惯用语或者习语,以便是译文读者读起来更加地道,更加容易理解。例如:吃一堑,长一智(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占小便宜吃大亏(penny gained and pound lost),吃力不讨好(to carry owls to Athens);不要自讨苦吃(don’t trouble troubles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

  .2.3.2 解释法

  很多惯用语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地道的习语,就只能采用意译基础上的解释法,这样只能使译文读者了解惯用语的意思,而不能传递汉语文化。然而,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奈达的意译优先与形式的原则,此种惯用语也只能采用解释法。

  “吃”在西方文化中没有像汉语文化中如此丰富的含义,因此在翻译中大多数惯用语只可采用解释法。例如:表示“凭借某事物或者某人生活”含义的“吃”的惯用语通常用“live on; make a living by this”就像“吃父母”(live on parents);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live on what God provides)。 动词“吃”的意义表示“感受;承受;遭受”的惯用语,可以翻译为“suffer; stand; bear”,如:吃得消(be able to stand); 吃亏(suffer losses);吃苦头(bear hardships)。表示“理解;领悟”的,可译为“understand; sure; grasp”, 如:吃不准(be not sure);吃透(have a thorough grasp/understanding)。表示“吃的方式或地方”的可译为“eat at/in some place; eat with”,比如:吃食堂(eat at the restaurant);吃大碗(eat with big bowl)。表示“消耗,消费”的惯用语很灵活,在不同的语境中应采用不同的词语,通常可翻译为“exhaust, be a strain on, labor at...”如:吃力地干一件事(labor at a task);吃劲(be a strain)。“吃”表示“接受;认可”的一般可翻译为“receive; take”,如:吃这一套(take the lying down);吃软不吃硬(receive persuasion, but not concession);敬酒不吃吃罚酒(do something in the hard way)等。用作表示“消灭;消除”的可翻译为annihilate, wipe out:吃掉敌军一个师(annihilate an enemy division); 吃一个子儿(take a piece in a chess)等。

  还有一些惯用语中动词“吃”的意义由于负载有汉语文化信息且经过长时间的应用,人们只是了解其比喻或借代义,这种惯用语中的“吃”的含义无法描述,也只能用这种解释法,例如:吃醋(be jealous);吃错药(a person’s behavior is a bit strange or rude and impolite)。

  4.总结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含有动词“吃”的惯用语的翻译起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使西方读者真正了解惯用语的内在意义,能够直译且可不偏离其内在意义的即可直译,负载有文化信息的惯用语就要采用意译替换法或者解释法,从而取得尽可能对等的读者反映。当然,翻译方法是很灵活的,只要能体现出惯用语的精髓便是恰当的翻译只要能很好地介绍中国的文化,传递惯用语的内在含义,也便达到了翻译的目的。

  参考文献:

  Eugene A. Nida. Lannuan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1.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9.

  《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李波.《“吃”垮中国—中国食文化反思》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4.

  马会娟 对奈达等效翻译理论的再思考[J]. 外语学刊, 1999.

  申雨平《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2002.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

  徐文红 “吃”+n 特征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 2001.8.

59391